『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1243|回复: 2
收起左侧

读经时间:士1:1-2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5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圣经》和合本
约书亚记:
1:1 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说:“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攻击迦南人,与他们争战?”
1:2 耶和华说:“犹大当先上去,我已将那地交在他手中。”
1:3 犹大对他哥哥西缅说:“请你同我到拈阄所得之地去,好与迦南人争战;以后我也同你到你拈阄所得之地去。”于是西缅与他同去。
1:4 犹大就上去。耶和华将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交在他们手中,他们在比色击杀了一万人。
1:5 又在那里遇见亚多尼比色,与他争战,杀败迦南人和比利洗人。
1:6 亚多尼比色逃跑,他们追赶,拿住他,砍断他手脚的大拇指。
1:7 亚多尼比色说:“从前有七十个王,手脚的大拇指都被我砍断,在我桌子底下拾取零碎食物。现在 神按着我所行的报应我了。”于是,他们将亚多尼比色带到耶路撒冷,他就死在那里。
1:8 犹大人攻打耶路撒冷,将城攻取,用刀杀了城内的人,并且放火烧城。
1:9 后来犹大人下去,与住山地、南地和高原的迦南人争战。
1:10 犹大人去攻击住希伯仑的迦南人,杀了示筛、亚希幔、挞买。希伯仑从前名叫基列亚巴。
1:11 他们从那里去攻击底璧的居民。底璧从前名叫基列西弗。
1:12 迦勒说:“谁能攻打基列西弗,将城夺取,我就把我女儿押撒给他为妻。”
1:13 迦勒兄弟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夺取了那城,迦勒就把女儿押撒给他为妻。
1:14 押撒过门的时候,劝丈夫向她父亲求一块田。押撒一下驴,迦勒问她说:“你要什么?”
1:15 她说:“求你赐福给我。你既将我安置在南地,求你也给我水泉。”迦勒就把上泉下泉赐给她。
1:16 摩西的内兄(注:或作“岳父”)是基尼人,他的子孙与犹大人一同离了棕树城,往亚拉得以南的犹大旷野去,就住在民中。
1:17 犹大和他哥哥西缅同去,击杀了住洗法的迦南人,将城尽行毁灭,那城的名便叫何珥玛。
1:18 犹大又取了迦萨和迦萨的四境,亚实基伦和亚实基伦的四境,以革伦和以革伦的四境。
1:19 耶和华与犹大同在,犹大就赶出山地的居民,只是不能赶出平原的居民,因为他们有铁车。
1:20 以色列人照摩西所说的,将希伯仑给了迦勒,迦勒就从那里赶出亚衲族的三个族长。
1:21 便雅悯人没有赶出住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耶布斯人仍在耶路撒冷与便雅悯人同住,直到今日。
1:22 约瑟家也上去攻打伯特利,耶和华与他们同在。
1:23 约瑟家打发人去窥探伯特利。那城起先名叫路斯。
1:24 窥探的人看见一个人从城里出来,就对他说:“求你将进城的路指示我们,我们必恩待你。”
1:25 那人将进城的路指示他们,他们就用刀击杀了城中的居民,但将那人和他全家放去。
1:26 那人往赫人之地去,筑了一座城,起名叫路斯。那城到如今还叫这名。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
约书亚记:
1:1 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求问上主:“我们当中哪一个支族该先上去攻打迦南人呢?”
1:2 上主回答:“犹大支族要先去。我要把这块土地交在他们手里。”
1:3 犹大族人对他们的兄弟西缅族人说:“请跟我们到那已分配给我们的土地,一起去征服迦南人,然后我们就跟你们到分配给你们的土地去。”于是西缅和
1:4 犹大支族联合去打仗;上主把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交在他们手里。他们在比色杀了一万人,
1:5 并且在那里遇到亚多尼·比色,就跟他作战。
1:6 亚多尼·比色逃跑了;他们追他,俘虏了他,把他手脚的大拇指砍掉。
1:7 亚多尼·比色说:“曾经有七十个王被我砍断手脚的大拇指;他们在我桌子底下捡丢弃的食物。现在上帝照着我所做的报应我了。”他被带到耶路撒冷,死在那里。
1:8 犹大族人攻打耶路撒冷。他们占领了那城,杀了城里的居民,并且放火烧城。
1:9 他们接着又攻打住在山区、山脚下,和南部干旱地带的迦南人。
1:10 他们也攻打住在希伯仑城的迦南人(希伯仑从前叫基列·亚巴),击败了示筛、亚希幔,和挞买族的人。
1:11 犹大族人从那里进攻底璧城;那时,底璧叫基列·西弗。
1:12 犹大族人迦勒说:“谁攻下基列·西弗,我就把我女儿押撒嫁给他。”
1:13 迦勒的弟弟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攻下了那城,迦勒就把女儿押撒嫁给了他。
1:14 结婚那一天,俄陀聂怂恿押撒向她父亲要一块田地。押撒一下了驴,迦勒就问她要什么;
1:15 她说:“请给我一件礼物;我要一些水泉,因为你给我的土地都是干地。”于是迦勒把上下水泉都给了她。
1:16 摩西岳父的后代是基尼人;他们跟棕树城——耶利哥的犹大人一起到亚拉得以南的犹大荒野,住在亚玛力人当中。
1:17 犹大族人跟他们的兄弟西缅族人上去,联合击败了住在洗法城的迦南人,把那城全部摧毁,叫它做何珥玛。
1:18 上主帮助犹大族人,他们就占领了山区,但没有占领迦萨、亚实基伦、以革伦,和这些城周围的土地。这些住在沿海的人有铁战车,所以犹大人无法把他们赶出去。
1:19 (并于上节)
1:20 照着摩西的命令,迦勒得了希伯仑;他把亚衲后代的三族赶出城。
1:21 便雅悯族人没有把住在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赶出去,所以耶布斯人直到今天一直跟便雅悯人住在那里。
1:22 以法莲和玛拿西支族去攻打伯特利城;当时这城叫路斯。上主帮助他们。他们派探子到城里去;
1:23 (并于上节)
1:24 探子看见一个人从城里出来,就问他:“请告诉我们怎样进城,我们不伤害你。”
1:25 那人告诉了他们。于是以法莲和玛拿西族人杀死城里所有的居民,只留下那人和他的家人。
1:26 后来,那人到赫人的土地,在那里建了一座城,叫它做路斯;这城到现在仍叫这名。

读经指引:

1、以色列人向神求问什么?这表明当时以色列人对神仍存什么态度?

2、在你生命当中,不要倚赖人过于依靠主,要学习求问主,与他交通。

3、犹大与西缅支派合力杀灭迦南人,并夺取各城;为何他们不采取和平解决的方法?


 楼主| 发表于 2020-5-5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士师记这卷书
关于士师记这卷书

  弟兄姊妹平安!感谢主!在神的带领和保守之下,我们已经花了四十八天的时间读完了约书亚记。我们也记得,约书亚记的结尾讲到以色列人表明要事奉神,预备好领受应许之地的恩福。

  然而,在约书亚和那个时代的长老们去世之后,以色列人陷入了无政府状态;百姓在应许之地不但享受不到自由繁荣的生活,反而进入了民族历史的黑暗时代,这就是士师时代。

  士师时代开始于约书亚的离世。从历史的角度讲,士师记这卷书主要记载的是从约书亚死后到撒母耳时代,以色列人在应许之地的这段历史,涵盖的年份约有三百多年。在此期间,以色列仍然是一个部族(支派)的联盟,还未正式发展成为一个国家。

  从神学角度讲,这卷书揭示了以色列各支派定居应许之地后灵性和道德的堕落,明确指出当以色列人忘记神的约而步入偶像崇拜和道德败坏的歧途时,他们总会饱尝由此而产生的恶果。

  也就是说,由于以色列人不愿完全顺服神,不肯把当地的仇敌歼灭,后来更与当地人通婚并拜偶像,各人任意而行,为所欲为,以致全族在灵性上、道德上、政治上皆走下坡,最后遭到神的审判。

  因着以色列人一再背弃神,被神管教而饱受四邻仇敌的压迫。他们在痛苦中祈求神拯救;神因为信守承诺,怜爱百姓,就不断兴起一些人来领导并拯救以色列,这些人被称为“士师”。本书也因这些人而得名。

  “士师”是神兴起的领袖,士师这个词原文的意思是“审判官”、“统治者”、“释放者”或“拯救者”,因此士师不只是秉公行义、解决纷争,更要担负起解救的责任。换句话讲,士师先是解救人民脱离仇敌的手,然后统治百姓,执行审判。

  士师记这卷书记载了十二个英雄人物,这些士师们来自不同的支派,被神兴起来拯救以色列人脱离欺压他们的人,并且作以色列的军事领袖和民事审判官。

  当然,这十二位士师都不是完美的,他们在出身、性格上都不相同,也都有各自不同的缺点与问题,但是他们愿意顺服神,神就使用他们来拯救以色列人。今天我们也一样,当我们愿意被神使用时,神总能突破我们的缺点和软弱而使用我们。

  士师记这卷书的作者是谁,我们难以确定。根据犹太遗传录《他勒目》的记载,认为撒母耳是士师记的作者,理由是士师记这卷书是在约书亚死后才写的,本书写成时士师时代已经过去,并且大卫还未占领耶路撒冷。

  而撒母耳正好是这一段时代(士师时代至扫罗)的中心人物,因此他很有可能是本书的作者。但我们不能就此肯定说撒母耳是本书的作者,因为书中从没有提出任何的支持。不过呢,不管作者是不是撒母耳,对我们研读士师记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那并不影响这卷书的价值。

640.jpeg

  士师记这卷书的主题刚好与约书亚记相反。约书亚记记载百姓顺从神,得地为业;士师记则记载百姓不顺从神,转去拜偶像,以致背叛神而连遭挫败;约书亚记讲自由,士师记讲捆绑;约书亚记讲因信得胜,士师记讲因不信而失败;约书亚记讲百姓听从神的命令,士师记讲以色列人任意而行。这是很明显的反差。

  “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21:25),这句话是士师记非常突出的一个事实。这里“没有王”的王,指的是神自己;因为人里面“没有王”,所以就产生外面“任意而行”的表现。以色列各支派都力求独立,不要神管辖,各人只做自己想做的事,以致道德败坏。

  每当以色列人忽视他们在神权统治下立约选民的地位时,他们就陷入灵性、道德和社会混乱的恶性循环中。因着以色列人的堕落和败坏,神就使用恶人来欺压以色列人,藉以刑罚他们的罪,领他们悔改。书中记载,欺压他们的人有美索不达米亚人、摩押人、非利士人、迦南人、米甸人和亚摩利人。

  衰落、痛苦、腐化、战败……这一切促使以色列人不得不呼求神的帮助,寻求神的怜悯与拯救。当他们愿意悔改时,神就拯救他们,神藉着审判与士师的拯救,充分显明了他对百姓的爱。

  士师活着的时候,虽然苦口婆心地劝诫以色列人,可是每当士师死后,以色列人又自鸣得意,不顺服神,总不肯一心一意归向神,反而为所欲为,于是又开始了另一个循环。

  士师记这卷书,就是记载了以色列人六次不顺服、犯罪、受欺压、呼求神、蒙拯救的循环。因此从总体来讲,虽然士师成功地让各支派从周遭外敌的入侵中获得一些喘息的机会,但以色列人仍长时期持续遭受仇敌的侵扰。

  从士师记这卷书里,我们看见了三件事:

  1、神的公义:当选民犯罪时,必被刑罚。迦南地原是许多邪恶民族聚居的地方,神帮助以色列人占领了这地,但是当他们不顺服神,在信仰上向迦南人妥协时,他们就面临失去这地的危机。

  在士师记里,我们重复地看到以色列人得罪神,神就容许苦难临到他们。这也提醒我们,切勿与罪恶妥协。罪总带来恶果,痛苦必随着罪而来;与其在离弃神、求他拯救的循环中生活,倒不如忠诚于神,始终不渝。

  2、神的慈爱:选民若肯悔改,当他们哀求神时,神便赐下拯救者——士师。虽然神对罪的处罚是肯定的,但他赦免悔改的人,使人与他和好,也是肯定的。

  神是恒久忍耐的,每当他的子民在忏悔中向他呼求时,他总是心怀怜悯,兴起他所拣选的拯救者,将百姓从罪的压制和刑罚中拯救出来,使他们重新归回神的怀抱。

  3、神的预备:从这卷书里我们看到,当选民缺少一位愿意尊神为大的领袖治理他们时,就会有混乱发生,结果就是“各人任意而行”。透过这本书里显示出来的悲剧,更可明白他们实在需要一位君王,为各支派带来凝聚力,无论在道德和宗教上,或是政治和社会上,都带领以色列,这正是神后来为他们所预备的。

  我们读士师记这卷书时,要留心两件事:第一、留心这些犹太人历史中的英雄他们对神的倚赖和对神命令的顺服。第二、注意以色列人多次重蹈覆辙,灵性每况愈下,以及拒绝吸取历史教训所带来的结果。事实上,这卷书就是在提醒我们,人类从历史中得到的惟一教训就是:我们从来不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不过,神总是一再怜悯他的子民,并拯救他们,这实在令我们感动。从以色列人的遭遇,想到我们现今的教会,觉得我们真的很类似他们的光景,但愿我们不是一直在这样恶性的循环里面。求主怜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5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色列人攻占的土地
以色列人攻占的土地

  弟兄姊妹平安!从今天开始,我们的每日读经要进入新的一卷书——士师记。

  前面我们读过,约书亚带领以色列民渡过约旦河,征服了迦南地,并按照摩西的吩咐,将全地分给了十二支派,终止了四十年旷野漂流、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这些事情我们在约书亚记里都已经读过了。但是实际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到了士师记这卷书,才继续作介绍。

  士师记可以说是约书亚记的延续。约书亚生前带领以民攻打迦南,只是消灭了迦南最主要的军事势力,还是有许多土地未能攻下;因此各支派抽签所得之地,仍须各自去占领,并且这些地方的残余势力,必须各支派自己去消灭。今天的经文正是讲到以色列人怎样攻取他们所分到的土地。

  在以色列各支派中,犹大和约瑟两家是其中的佼佼者,所以士师记第一章这里,就以这两个家作为代表,讲述以色列各支派攻取迦南地的情况。

犹大家的争战(1-21节)

  “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说:‘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攻击迦南人,与他们争战?’耶和华说:‘犹大当先上去,我已将那地交在他手中。’犹大对他哥哥西缅说:‘请你同我到拈阄所得之地去,好与迦南人争战;以后我也同你到你拈阄所得之地去。’于是西缅与他同去。”(1-3节)

  约书亚记第二十四章二十九节记载了约书亚的死,说“耶和华的仆人嫩的儿子约书亚,正一百一十岁,就死了。”跟摩西的死不同的是,约书亚没有求问神指定一个继承人。其实神早有他的计划,他不安排一个接班人是有目的的。

  士师记第二章二十一至二十三节说:“所以约书亚死的时候所剩下的各族,我必不再从他们面前赶出,为要借此试验以色列人,看他们肯照他们列祖谨守遵行我的道不肯。这样耶和华留下各族,不将他们速速赶出,也没有交付约书亚的手。”

  这几节经文告诉我们,神没有全部赶出迦南人,也没有指定一个领袖来接替约书亚,为的是要试验以色列人,看他们是否真的守约,敬畏耶和华,诚心实意地事奉神——“你们若离弃耶和华去事奉外邦神……耶和华必降祸与你们,把你们灭绝。”(书24:20)争战的得胜不是靠军力,乃是靠耶和华。这是我们查考士师记时,必须铭记在心的。

  以色列人的领袖约书亚死后,百姓好像变得群龙无首,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为此,长老们来到会幕,透过大祭司所用的乌陵与土明向耶和华求问:“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攻击迦南人,与他们争战?”

  “谁当首先”说明他们中没有领头的人。他们知道每一个支派都需要去攻占分给他们的土地。但是该由哪一个支派带头,以鼓励其他的支派呢?求问的结果,犹大被神首先指派上阵。当神一吩咐要指派他们出战时,犹大支派就立刻应命,没有犹疑;这种顺服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神的得胜应许下,犹大寻求西缅支派的帮助。由于犹大分得的地土与西缅为邻(西缅的土地就在犹大境内),所以他们面对的是相同的敌人,并且犹大和西缅都是利亚的儿子,应该互相帮助。为这原因,犹大支派请求西缅支派帮助,一起去攻打敌人,一同征服应许之地。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兄弟间的合作是值得学习的。最强壮的人也不可忽视他人,甚至是弱者的帮助。犹大支派是最强大的,而西缅支派则是最弱小的,但犹大支派还是要求西缅支派的帮助。今天我们基督徒也应该互相帮助,共同抵挡撒但的诡计。

  “犹大就上去。耶和华将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交在他们手中,他们在比色击杀了一万人。又在那里遇见亚多尼比色,与他争战,杀败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亚多尼比色逃跑,他们追赶,拿住他,砍断他手脚的大拇指。亚多尼比色说:‘从前有七十个王,手脚的大拇指都被我砍断,在我桌子底下拾取零碎食物。现在 神按着我所行的报应我了。’于是,他们将亚多尼比色带到耶路撒冷,他就死在那里。犹大人攻打耶路撒冷,将城攻取,用刀杀了城内的人,并且放火烧城。”(4-8节)

  犹大与西缅二支派胜利攻克了住在比色的迦南人和比利洗人。“比色”的位置不详,似乎靠近耶路撒冷。因为这个战役以后,以色列人就立即进攻耶路撒冷。也有人认为比色是指一个地区,而不是一个城市,这地区位于耶利哥和耶路撒冷之间。

  二支派杀了一万人后,他们砍断了亚多尼比色王手脚的大拇指,正如他对待敌人一样。古代战争中的这种残忍行为是为了防止俘虏重新参战,砍断手的大拇指之后,就不能再拿矛或弓了。亚多尼比色曾打败七十个王,可见是一个强者。亚多尼比色对待敌人异常残酷,最后他也受到同样的报应。

  “后来犹大人下去,与住山地、南地和高原的迦南人争战。犹大人去攻击住希伯仑的迦南人,杀了示筛、亚希幔、挞买。希伯仑从前名叫基列亚巴。”(9-10节)

  耶路撒冷是山城,很难攻打。同样,南地、山地、高原都是一些难以征服的地方。但是犹大与西缅这两个支派不怕艰难,一一按照神吩咐去攻打。

  “他们从那里去攻击底璧的居民。底璧从前名叫基列西弗。迦勒说:‘谁能攻打基列西弗,将城夺取,我就把我女儿押撒给他为妻。’迦勒兄弟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夺取了那城,迦勒就把女儿押撒给他为妻。押撒过门的时候,劝丈夫向她父亲求一块田。押撒一下驴,迦勒问她说:‘你要什么?’她说:‘求你赐福给我。你既将我安置在南地,求你也给我水泉。’迦勒就把上泉下泉赐给她。”(11-15节)

  这几节经文所讲述的事情在约书亚记十五章十三至十九节里已经讲过了,在此不再重复,没读过的弟兄姊妹可以翻看前面约书亚记十五章的读经指引。

  “摩西的内兄是基尼人,他的子孙与犹大人一同离了棕树城,往亚拉得以南的犹大旷野去,就住在民中。犹大和他哥哥西缅同去,击杀了住洗法的迦南人,将城尽行毁灭,那城的名便叫何珥玛。犹大又取了迦萨和迦萨的四境,亚实基伦和亚实基伦的四境,以革伦和以革伦的四境。耶和华与犹大同在,犹大就赶出山地的居民,只是不能赶出平原的居民,因为他们有铁车。以色列人照摩西所说的,将希伯仑给了迦勒,迦勒就从那里赶出亚衲族的三个族长。便雅悯人没有赶出住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耶布斯人仍在耶路撒冷与便雅悯人同住,直到今日。”(16-21节)

  这里记载的仍然是犹大和西缅支派联合起来攻取其他属于他们的分地。以色列人虽然以取得了不少的土地,但他们不自满,继续前进,攻取神要他们攻取的地。

  总的来讲,以色列人在山地的战役是成功的;但在平原上却遇上不少困难,他们只取得局部的胜利,表面的原因似乎是因为敌方武器的优势。因为迦南人已踏入铁器时期,拥有铸铁的技术,能制成坚硬的铁车,而以色列人仍活在铜器时期。

  不过,以色列人不能战胜的原因主要不是武器问题,而是信心问题。“耶和华与犹大同在”这是事实;耶和华的膀臂并没有缩短,耶和华的能力并没有减少,铁车在神的大能面前根本算不得什么。只是以色列人的记忆力有了问题,忘记了神如何与他们同在,像在旷野路程中的以色列人,没有信心与神的应许调和,十分的可惜。

  不过呢,以色列中仍然有信心的英雄。年老的迦勒,现在依然能以一胜三!“以色列人照摩西所说的,将希伯仑给了迦勒;迦勒就从那里赶出亚衲的三个族长。”(20节)迦勒虽然老了,但是迦勒的神没有老,没有改变,仍然可靠。那么,问题不在于神,而在于人。

  犹大支派已经攻占耶路撒冷,但是他们没有巩固战果,可能是因为耶路撒冷属于便雅悯支派的领地。这两个支派的分界线在耶路撒冷的南面,穿越欣嫩谷。耶布斯人被犹大支派打败以后,就不再抵抗驻扎在城市周围的便雅悯支派。便雅悯支派缺乏占领全城的决心,就与异教的耶布斯人和平相处,混杂而居。

  几百年以后,大卫意识到占领这个要塞的重要性,就发动进攻,夺取了该城。在大卫统治的后期,这两个民族似乎依然和平共处,因为圣经说耶布斯人亚劳拿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公民,品行端方(撒下24:18)。但在士师时代,耶路撒冷主要受耶布斯人所控制(士19:11,12),便雅悯支派没有充分利用他们的机会。“直到今日”这句话说明士师记的写作日期是在大卫攻占耶路撒冷之前。

约瑟家的争战(22-26节)

  “约瑟家也上去攻打伯特利,耶和华与他们同在。约瑟家打发人去窥探伯特利。那城起先名叫路斯。窥探的人看见一个人从城里出来,就对他说:“求你将进城的路指示我们,我们必恩待你。”那人将进城的路指示他们,他们就用刀击杀了城中的居民,但将那人和他全家放去。那人往赫人之地去,筑了一座城,起名叫路斯。那城到如今还叫这名。”(22-26节)

  约瑟家也是有所作为的一族,不像从来没有尝试过信心的便雅悯支派,约瑟家的这两个支派在神的祝福下发动进攻,取得了胜利。约瑟家攻下了伯特利,这个与他们有极深关系的地方,一个他们祖宗亲近神的神圣地方。

  他们在攻城以前先进行充分的侦察,以寻找克敌制胜的最佳途径。探子利用了俘虏害怕被处死的恐惧心理,向他提出了免死的条件。由于俘虏说出了秘密的通道,以色列人轻而易举地攻下了城,消灭了城里的居民,只饶了那人和他的家人。以色列人占领该城以后,重新将之命名为伯特利,以纪念雅各在这里的经历(创28:10-22)。

  然而,以色列人没有把敌人完全消除,例如犹大支派敌不过平原居民的铁车(19节),便雅悯人没有赶出耶布斯人(21节),玛拿西人没有赶出伯善一带居民(27节)等等,为日后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应许之地,从流浪者变成了征服者,有了自己的田园、房屋;从前艰苦的旷野生活,变成了今天丰饶的物质享受;这种生活上的变易,让以色列人感觉很舒服。生活过得好了,手也软了。谁愿再打仗?

  而那些迦南原住民,停止了武装冲突,愿意住在他们中间,大家和平共存;慢慢的,以色列人也接受了他们的文化,觉得混合并没有什么妨碍;他们虽然宗教不同,生活习惯差别,但并不是坏邻居,反而使社会生活更加多彩多姿。于是容忍成为了最流行的美德,和平成为大家拥护的政策。

  所以,并不是真有不能克服的困难,不能战胜的仇敌;问题在于人的心。有时越容易的事,越作不成,是因人以为可以不必倚靠神,或是以人意代替神的旨意,就不能成功。但愿我们都引以为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2-4 04: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