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5-4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约旦河边“证坛”风波
约旦河边“证坛”风波
约书亚记这卷书到了二十二章已接近尾声,此时以色列人已经开始在迦南地生活了。从出埃及到进迦南,足足花了四十年的时间,神对他子民的心意,到现在总算是初步达成了。虽然争战还继续在进行中,但承受产业这件事已经在信心里完成了。经过四十年的飘流与争战生活,如今得以承受应许之地,这是以色列人极大的欢欣与满足。
昨天的经文讲到,流便、迦得、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决定不进迦南得地为业,而是选择留在约旦河东,但他们愿意派遣士兵过约旦河,帮助河西的以色列人完成征服迦南地的大业。在这一切事结束之后,约书亚为他们召开欢送大会,分给他们许多战利品;他们从示罗起行,“离开以色列人,回往他们得为业的基列地”(9节)。
回到河东的那两个半支派,他们确实是得了他们所想要的产业;他们在约旦河东得到了一大片肥沃的土地,他们在那里可以牧放牲畜(他们当初就是看中了这一点),可以与家人团聚,但很可惜,他们却没有得到安息。
“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到了靠近约旦河的一带迦南地,就在约旦河那里筑了一座坛,那坛看着高大。”(10节)
那两个半支派回到河东地,立刻就感到不平安;即使他们在河东得到那么大一片肥沃的土地,也没能减低那种不安的感觉。他们看到约旦河横在他们与河西的九个半支派中间,这一个地理上的分隔,使他们感觉好像是给遗弃了,因为神的约柜在示罗,在河东没有神的帐幕,他们好像成了与神无分无关的人。这样的感觉使他们不安,也使他们失去安息。
为什么他们没有安息?因为河东地并不在神的应许里。换句话说,他们所得着的土地,并不是神当初所应许给亚伯拉罕的。这就带出一个属灵的原则:不在主应许里的事物,都不能使人得到安息。
人虽然可以在这个世界里找到一点物质上的满足,但这些满足并不能带给人安息。人要得享安息,只有在耶稣基督里,一切在主以外的事物,虽然可以给人带来一定程度的满足,然而这样的满足也一定是没有带着安息的。
为了解除这种心里的不安,于是河东的两个半支派在靠近约旦河那里为自己筑了一座坛。那是一座让人看的大坛,非常的高大,从远处就能看到。他们要用这一个坛来证明他们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子孙,是神所拣选的以色列人。
从属灵的角度来讲,这个筑坛的举动显露了他们里面的恐惧和不安;他们确实是得着了物质上的土地,但他们也明显失去了心灵上的安息。
“以色列人听说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靠近约旦河边,在迦南地属以色列人的那边筑了一座坛。全会众一听见,就聚集在示罗,要上去攻打他们。”(11-12节)
然而这坛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安息,却带来了一个更大的困扰,引起了一场风波。事实上,要用人的办法来解决属灵方面的问题,那是走不通的死胡同。从前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要实际卸下属灵的重担,只有回转到神的心意里,才能恢复里面的安息。要用别的方法来减轻难处,结果只会使原有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河西迦南境内的九个半支派听说住在河东的人筑了一座坛,他们对筑坛的事产生了极激烈的反应;难道这些人才转背走了没有多久,就要搞分裂了?就要离弃神了?于是这九个半支派立刻联合起来,要上去攻打他们。
为什么九个半支派的人反应这么激烈?原来过去神曾吩咐以色列人只能有一处敬拜的场所:“但耶和华你们的神从你们各支派中选择何处为立他名的居所,你们就当往那里去求问……你要谨慎,不可在你看中的各处献燔祭。唯独耶和华从你那一支派中所选择的地方,你就要在那里献燔祭,行我一切所吩咐你的。”(申12:10-14)
祭坛的建造,对其他人来说是傲慢自恃的行为,因为神已经设立示罗作为中央敬拜的地方,而会幕就在那里。所有支派的人,都有职责每年三次前往示罗敬拜,人只能够在耶和华指定的地方献祭。何况这个祭坛是高大的,让人会联想他们是否要独立自主,不把河西的支派看在眼里。
因此当他们听说有人在示罗之外又筑了一座祭坛,以为这两个半支派想要造祭坛拜偶像,于是就准备马上采取行动,以免耶和华的崇拜受到玷污。这说明在约书亚的时代,以色列人严格顺从和尊崇神的律法。稍微的偏离就足以使那九个半支派义愤填膺,甚至不惜与兄弟支派交战。
“以色列人打发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往基列地去见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又打发十个首领与非尼哈同去,就是以色列每支派的一个首领,都是以色列军中的统领。”(13-14节)
这一次的军事行动显然不是约书亚召集的,而是各支派自发的。这九个半支派误会住在河东的人违反了“唯一祭坛”的诫命,在示罗的祭坛之外,另私立祭坛。但约书亚觉得在事情没有调查清楚之前,不应该鲁莽行事。于是约书亚和以利亚撒一起劝说众支派暂缓行动,先派代表到两个半支派那里去调查真相。
于是他们差遣了一个十一人的代表团(大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与十支派的军事领袖)来到约旦河东,要求两个半支派的人立刻拆毁这坛,不然便与他们开战。
大祭司的儿子非尼哈非常适合担任这次使命;他曾在危难的时刻起来抵制巴力毗珥的罪恶(民25:7-8),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对耶和华的忠心,没有人比他更适合率团前往了。也幸好以色列人在动手前差派人去了解实情,不然这一次莫名其妙的仗是打定了。
“他们到了基列地,见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对他们说:耶和华全会众这样说:‘你们今日转去不跟从耶和华,干犯以色列的神,为自己筑一座坛,悖逆了耶和华,这犯的是什么罪呢?从前拜毗珥的罪孽还算小吗?虽然瘟疫临到耶和华的会众,到今日我们还没有洗净这罪。你们今日竟转去不跟从耶和华吗?你们今日既悖逆耶和华,明日他必向以色列全会众发怒。”(15-18节)
非尼哈控诉背叛的河东支派,并警告他们的后果。他们回想在旷野漂流的日子,拜巴力毗珥的惨痛经验尚历历在目。因着那一次犯罪,以色列人死了两万四千人;想到死去的两万四千人,亲人们无疑心有余悸。如今这两个半支派的人却想在祭坛上向外邦的假神献祭,不再跟从耶和华,这个举动无疑会引发神的怒气,再次带来可怕的灾难。
“你们所得为业之地,若嫌不洁净,就可以过到耶和华之地,就是耶和华的帐幕所住之地,在我们中间得地业;只是不可悖逆耶和华,也不可得罪我们,在耶和华我们 神的坛以外为自己筑坛。从前谢拉的曾孙亚干,岂不是在那当灭的物上犯了罪,就有忿怒临到以色列全会众吗?那人在所犯的罪中,不独一人死亡。’”(19-20节)
“你们所得为业之地,若嫌不洁净”这里指的是仪文上的不洁净,因为会幕不在那两个半支派中间。当时的人普遍认为,一块土地如果没有专门敬拜神的场所,就被视为不洁净。因此,如果那两个半支派也这样想,那他们可以放弃河东的土地,到河西与其他支派同住。
九个半支派在这里表现出一种慷慨无私的精神,宁愿作出牺牲,也要保持纯洁与和平。换句话说,非尼哈和他的同伴希望把最重要的事放在首位——“敬拜耶和华”。可见河西的支派并没有认为非打仗不可,即使他们的弟兄犯了罪,只要愿意悔改,都可以接纳。
非尼哈继续指出,这件事不仅关系到两个半支派的前途,也关系到整个以色列民族的命运。亚干的鉴戒亦记忆犹新,过去的经历表明,个人或群体的犯罪往往会向全民族追讨,因为他们是一体的。并且他们也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兄弟因此而受到神的处罚。
非尼哈和他的同伴告戒河西的两个半支派,要把过去的教训引以为戒,免得建造祭坛这件事致使神把全体以色列人当做同谋而予以惩罚。倘若因为亚干一个人犯了罪,以致多人受了审判,而现今这么多人因为要造另一个祭坛,有分于悖逆的行为,那么会有多少人因而受审呢?
“于是,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回答以色列军中的统领说:大能者神耶和华!大能者神耶和华!他是知道的。以色列人也必知道。我们若有悖逆的意思,或是干犯耶和华(愿你今日不保佑我们),为自己筑坛,要转去不跟从耶和华,或是要将燔祭、素祭、平安祭献在坛上,愿耶和华亲自讨我们的罪。”(21-23节)
两个半支派的人对于所受到的指控大为震惊。两次重迭呼吁真神的名称,说明他们对这件事的关切和重视。他们回答说愿意将这件事交在神手中,愿耶和华亲自鉴察,即使丧失性命,也在所不辞。他们首先用这样正面的语气,向代表们保证了他们造坛动机的纯正。
“我们行这事并非无故,是特意做的,说恐怕日后你们的子孙对我们的子孙说:‘你们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有何关涉呢?因为耶和华把约旦河定为我们和你们这流便人、迦得人的交界,你们与耶和华无份了。’这样,你们的子孙就使我们的子孙不再敬畏耶和华了。”(24-25节)
两个半支派的人开始解释他们筑坛的原因,说他们不是偏离神,也不是搞分裂对立,更不是要在坛上向什么神鬼献祭;而是特意仿照耶和华坛的样式,作为宗教上认同的证据。他们恐怕约旦河地理的界限,造成两边后代之间的隔膜;将来他们的后裔由于远离耶和华的会幕,恐怕会被以色列会众视为外人。
“因此我们说:不如为自己筑一座坛,不是为献燔祭,也不是为献别的祭,乃是为你我中间和你我后人中间作证据,好叫我们也在耶和华面前献燔祭、平安祭,和别的祭事奉他,免得你们的子孙日后对我们的子孙说:你们与耶和华无份了。”(26-27节)
为了防止“与耶和华无份无关”这种情况发生,也为了向往后的其余支派表明他们的身份,并有一个永久的见证,证明他们是以色列的一部分,这两个半支派的人就在约旦河边筑了一座大坛,让两岸的人都能看见。他们再三说明这坛的功能不在用于献祭,而只是作为一个见证。
“所以我们说:日后你们对我们,或对我们的后人这样说,我们就可以回答说:你们看我们列祖所筑的坛,是耶和华坛的样式,这并不是为献燔祭,也不是为献别的祭,乃是为作你我中间的证据。我们在耶和华我们 神帐幕前的坛以外,另筑一座坛,为献燔祭、素祭和别的祭,悖逆耶和华,今日转去不跟从他,我们断没有这个意思!”(28-29节)
这座祭坛是示罗祭坛的“复制品”,是完全按照示罗的样式建造的,证明他们和在示罗献祭的人承认和事奉同一位神。为了引人注目,它的尺寸要大得多,但其样式和比例都和原先是一样的。并且这座坛是为作为一个标志而建造,并非是要在上面献燔祭、平安祭或别的祭。他们并没有悖逆神或转去不跟从神的意思。
“祭司非尼哈与会中的首领,就是与他同来以色列军中的统领,听见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人所说的话,就都以为美。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对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人说:今日我们知道耶和华在我们中间,因为你们没有向他犯了这罪,现在你们救以色列人脱离耶和华的手了。”(30-31节)
两个半支派的人这番话说得合情合理,听来也顺耳。经过一番解释之后,误会消除了。非尼哈和十个支派的首领对这个解释感到满意,因为他们显然看到,耶和华在他们中间工作,不但阻止了河东支派的背道,也消解了支派间的战争。
最后非尼哈宣布,接受他们的解释,并感谢他们没有触怒神,也挽救了以色列人的性命:“今日我们知道耶和华在我们中间,因为你们没有向他犯了这罪;现在你们救以色列人脱离耶和华的手了。”
“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与众首领离了流便人、迦得人,从基列地回往迦南地,到了以色列人那里,便将这事回报他们。以色列人以这事为美,就称颂神,不再提上去攻打流便人、迦得人,毁坏他们所住的地了。流便人、迦得人给坛起名叫证坛。意思说:这坛在我们中间证明耶和华是神。”(32-34节)
于是代表团把报告带回河西的九个半支派,以色列人听了之后非常喜悦,也向神感恩,把筑坛看为一件“美事”,而取消了攻打河东之举,一场临近爆发的战争就这样平息了。他们照着河东支派的解释,称那座坛为“证坛”,意思说它在约但河两岸支派之间作见证,证明两边的人事奉的都是同一位真神。
就这样,以色列人把“证坛”合法化了。然而,正如苦水的泉源流不出甜水来一样。在河东的以色列人,既然不看重神的应许,也就不会看重神的自已。即使他们筑一个坛来作见证,也只不过是个自我陶醉的动作罢了。如果他们真的有心尊崇耶和华,那么每年三次,他们的男子便应当到示罗朝见神,自然也不需要建造这座祭坛了。
从圣经中,我们也没有看见这个“证坛”发挥出什么见证,使人更亲近神。外在的事物,从来都不会成为内在信仰的保证。我们看历代志上第五章二十五、二十六节,就看到“他们得罪了他们列祖的神,随从那地之民的神行邪淫。”于是神就让他们给亚述人掳去。他们是以色列人中最早被掳走的,比北方的以色列国被掳还要早得多,那坛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益处。
求主怜悯,愿以色列人过往的失败,成为我们今日行事为人的鉴戒。阿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