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火上冰 于 2020-4-12 10:07 编辑
圣经的启示的核心是道成肉身的救主耶稣基督。 旧约之中众先知预言的核心,预言的将要来的那一位复兴万物的救主成就施行上帝的拯救的那一位,成就永远的国度的君王,将要来临的时候,施洗约翰是在主的降临前预备道路的那一位。这也是出于其历史之中的意义说的。
【彼前1:10】论到这救恩,那预先说你们要得恩典的众先知早已详细地寻求考察,
【彼前1:11】就是考察在他们心里基督的灵,预先证明基督受苦难,后来得荣耀,是指着什么时候,并怎样的时候。
【彼前1:12】他们得了启示,知道他们所传讲的一切事(“传讲”原文作“服侍”),不是为自己,乃是为你们。那靠着从天上差来的圣灵传福音给你们的人,现在将这些事报给你们,天使也愿意详细察看这些事。
希望以下的注释对弟兄有帮助。
来源: 《丁道尔圣经注释》【太11:7】他们走的时候,耶稣就对众人讲论约翰说:“你们从前出到旷野是要看什么呢?要看风吹动的芦苇吗?
【太11:8】你们出去到底是要看什么?要看穿细软衣服的人吗?那穿细软衣服的人是在王宫里。
【太11:9】你们出去究竟是为什么?是要看先知吗?我告诉你们:是的,他比先知大多了。
【太11:10】经上记着说:‘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预备道路。’所说的就是这个人。
【太11:11】我实在告诉你们: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的;然而天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
【太11:12】从施洗约翰的时候到如今,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
【太11:13】因为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
【太11:14】你们若肯领受,这人就是那应当来的以利亚。
【太11:15】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b) 耶稣对约翰的评断(十一7~15)
7~9. 约翰的讲道曾引起轰动(三5),他出到旷野的行为也曾是一件惊人的罕事。耶稣现在通过探问这一切行为的动机,揭示约翰的真正重要。就动机提出一连串三个问题及对它的回答(看 RSV 边注便知标点符号的位置不十分确切,不过对理解原意无妨)逐步导向对约翰的真正理解。去看风吹动的芦苇,按字面解(你并不是去观赏风景的!),但按上下文来看,更像是比喻一个弱不禁风的人;约翰不是那样的人,所以回答自然而然就是“当然不是”。约翰粗犷质朴,风中雨中独来独往,引来了第二个问题。他自然不是穿细软衣服的人,照三4的记载,他显然是一个与王宫府第不沾边的人,那些地方对他也从来没有任何吸引力(这里很有讽刺意味,因为他那时正住在“王宫”里──是希律堡垒中的一名“思想犯”!)。他粗陋的穿着实际上表示他真正的作用──他是一个先知(见三4的注释),群众十分乐意接受对约翰下的这个定义。可是,先知的称号还不足以形容约翰。
10. 约翰不只是个先知,他还是玛拉基书三1说的那位使者。玛拉基书中说的是“在我前面的”,他的作用是为要来审判的神预备道路。耶稣把那节的话拿来用在约翰身上,表明约翰所准备的祂(即耶稣)的到来就是神本人的到来。耶稣的话,语出惊人,含义比大家想的要惊人得多(请看拙着 JOT, pp.91~92, 155)。本节“在你前面”的话与出埃及记二十三20一致152,目的是引出第二个人来取代前面一个,这样,对神差遣约翰在耶稣前面来就容易理解了。马可在编写福音书描述约翰时,也用了同样的混合引语(可一2~3),成了早期基督教人所共知的一句证言。
11. 因此,约翰便是先知中最大的一个,在他之前确无一人比他更大,他的大并不是因为他个人的价值,而是因为他在神的目的中所占的位置。神的目的是要导致一个新的制度,即天国的出现(见导论Ⅳ B “基督论”第 (iii) 段),它是在这之前一切话语的应验,而约翰只是那前来报信的人。在天国里,即使是最小的,也比宣布天国近了,自己却在天国之外的那个最大的还大。请参五19,以理解最小的,同时还请看十八1~4和二十25~28的教训,那里告诫人们,不可按世人的标准来评估神国中的地位。
所以,约翰的职位就是先驱者,他是站在天国之外的人。他是旧制度的最后一个人,第14节说他就是以利亚,这就更清楚了。他的“时候”(12节)就是神的国开始变为实际的时候,可是他本人的位置还属于旧约(13节)。他没有得到参与耶稣传道活动的特殊权利(因为耶稣的传道活动更有它新的前景和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站在天国之外的人”,这样说当然不是断言他的灵魂未得拯救(正如不这样断言旧约任何一位圣者一样),而只是确定他在神的计划发展中所占的位置。
现在,随着耶稣传道活动的开始,约翰宣布的天国已经成了实际,旧制度已开始被取代,这在第11节里提到,到第12节便说得十分明确了。
12. 约翰的来到使形势骤然改变,新形势在这里是用努力(violence)一词来表示的。Men of violence 的用法不常见(和合:努力的人;现中:强暴的人),总含有贬抑之意,RSV 的边注又想赋予这个同源动词以褒扬之意,所以译文就很靠不住了(路十六16有同样的说法,用的也是同一个动词,不过主语是“人”而不是“天国”,和合:努力要进去,现中:想挤进去)。本节这个动词恐怕应看作是消极的,是指耶稣所谴责、施加于天国的暴力(强迫 harpazo{ 通常意为“抢夺”、“劫掠”153)。这种暴力从约翰讲道的时候便开始了,因为那是宣告天国近了的时候,尽管约翰自己并不属于其中。故此,这里说的不是一般的暴力,而专指对“天国”所施的强暴。对这一暴力有多种解释,其中两个似乎比别的更有说服力: (a) 巴奈特(P. W. Barnett)坚持他的观点154,他认为耶稣指的是祂(和约翰)的追随者中的那部分政治活跃份子,他们总想把祂的使命变成解放民族的运动,这运动在耶稣喂饱了五千人之后曾一度达到高潮(请特别参看约翰福音六14~15,那里用了同一动词 harpazo{ “强逼”)。但是,不清楚的是,为什么在这里要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呢?除非是因为约翰的追随者朝某一政治方向推进得太快了,使得耶稣在肯定约翰所传信息的同时不得不如此说,以示与约翰这些“强暴的”追随者划清界限(这只能是猜测)。 (b) 更多的人理解耶稣指的是“天国”所遭的暴力攻击:天国的报信使者不是都下在监里了吗?耶稣本人遭官方反对的不祥预兆不也越来越明朗化了吗!从约翰在监里所提的问题及其上下文来看,这后一种看法似乎更中肯一些。
既然约翰是旧制度的最后一人,他的命运便体现了两种制度的冲突,这些冲突已开始影响新制度。神的国度已如旭日在东方升起,以其无穷的活力显现在人间,刺激着一些人对它猛烈的反对。
13. 约翰是旧约最后一个先知的身分,在这里再次得到了肯定。到约翰为止,这几个字的意思可能包括也可能不包括约翰,不过看了下一节就清楚了:他是在先知的行列里面,而(如第11节所示)不属于在他之后的天国里,他属于旧约那说预言的时代。在这节里虽然把先知提在律法的前面(很不寻常),但不妨碍我们把整部旧约圣经看作是预示天国的。请参看前面五17的注释。
14. 马可决定不言明谁是再来的以利亚(可九11~13),路加虽表明他是约翰,但只是在对约翰父亲个人的启示中说的(路一17),约翰福音在介绍这位施洗者时,又说他本人一再否认(约一21);只有马太,在本节和十七12~13公开宣布约翰就是以利亚,并且遭遇和以利亚同样的命运。以利亚要来为神预备道路,是玛拉基书四5~6(希伯来文版本三23~24)提出来的希望,到耶稣的时候已成了人们普遍的期望(见 TDNT, pp.931~934)。再来的以利亚在玛拉基书三1里被称为“使者”(见10节注释)。如果约翰能发挥报信使者的作用,他无疑就是“比先知大的人”。可是,虽然他外表很像以利亚(见三4注释\cs16),他的传道活动总让人觉得不完全与大众的期望一致,他的作用只有那些肯领受的人才能辨识出来,在这一点上他和在他以后来的那位是一样的。
15. 这已成了耶稣的一种固定用法,总是用在祂说了特别要人注意的话之后(见十三9、43;可四23;路十四35)。祂是号召大家对祂的话不要作肤浅的理解,而要探讨这些话的内在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