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aron123123123 于 2019-2-18 10:00 编辑
《警钟长鸣》(许梅骊著2018) 第九章 从冒进到投降(1950-1952)
拥护《革新宣言》(1950.12)
倪柝声自从鼓岭签名事件失败以后,就失去自信,转而设法主动讨好政府。他将主动积极拥护三自《革新宣言》看为是一个讨好政府的机会。因此,当众多基督教会对于《宣言》十分迟疑的时候,他就先走一步,以期取得政府的好感。
倪氏在1950年11月底在上海召开同工聚会时,表示要利用鼓岭签名的签名单副本送交三自以拥护《革新宣言》。这是倪氏独自做出的决定,并没有商讨,但是也无人非议。
倪氏代表全国各地方教会信徒拥护三自《宣言》的重大决定,并未征得各地教会同意。按照规定,三自要求各教会信徒亲笔签名以资拥护。倪氏却无视于「三自」的规定,也不经过弟兄姐妹或负责弟兄们的同意,擅自把几个月前的「鼓岭签名」名单顶替上交。
上交鼓岭签名单
唐守临代表地方教会告知吴耀宗,意欲递交一份拥护《宣言》的签名名单,要求在《天风》(三自机关报)上公布于众。当年的《天风》主编沈德溶回忆如下:
1953年春的一天[注:应是1950年底],唐守临作为聚会处的代表,来到吴耀宗在青年会全国协会的办公室,告诉吴耀宗,聚会处有三万多人签名拥护三自宣言,询问吴耀宗可否在《天风》把这批签名印出来?当时,正是签名运动蓬勃开展的时候,有三万多人的签名,当然引起吴耀宗的兴趣,他找我去他的办公室商量此事。我当时是《天风》的主编,同聚会处的人过去没有打过交道,当然不知道这一内幕。但从技术角度讲,《天风》每期只有32页。如印这三万多个签名,恐怕一大半篇幅要被占去,因此,颇费踌躇。后经过商量,建议把这三万多个签名由聚会处自费另行印出来,装订成册。可在《天风》发行时放在一起寄发,唐守临完全同意,答应照办。[1]
邢福增说:「阎迦勒却指出,倪柝声在某晚邀请了吴耀宗晚膳,席间还有他本人及唐守临作伴,这时倪即表示他代表各地聚会处拥护三自革新宣言,并把长达十余丈的签名名单交出。」[2]
最后的打算是,1951年3月17日出版的《天风》特别加印了五百份,连同聚会处的签名册交于聚会处自行分发。[3] 吴耀宗之子吴宗素说:
父亲在1950年12月14日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基督徒聚会处倪柝声、唐守临、张愚之约至又一村[餐馆名]晚饭,说其教会三万余人已签名于《革新宣言》。」12月29日的日记:「基督徒聚会处送来签名三万余。」父亲当时的心情相当欣慰,没有想到这是一份假签名。[4]
张锡康却说:「后来宗教局发现有问题,专辑就被压下不发行,但我在倪弟兄办事处看过这专辑。」[5]张氏所说的专辑很可能就是指聚会处的签名单印本。邢氏所说「交予聚会处自行分发」与张氏所说「见到专辑而被扣押」并不矛盾。这专辑很有可能是在付印后交给聚会处,以后又被扣住不发。
唐守临是上海聚会处的同工兼长老,又是当年教会与三自的联系人。阎迦勒是北京聚会处的主要负责人。由唐氏先与吴耀宗联系,再由倪柝声本人亲自出马,交上拥护《革新宣言》的签名名单是合乎情理的。何况沈德溶也说过:「基督徒聚会处的负责人倪柝声也来访问过耀宗先生,谈他个人问题和教会问题。」倪氏还破例邀请吴耀宗到聚会处来主讲题为「爱国」的特别聚会。[6]这也说明解放初期倪氏对三自的态度是主动靠拢,且与吴耀宗有私人交往。任钟祥说:
倪柝声认为,为谋求各地聚会处在新中国继续生存与发展,必须签名表示拥护三自。他[倪氏]决定利用已经征集到的,要求保留鼓岭土地房产的签名单的副本作为拥护三自革新宣言。结果,于当年12月送交吴耀宗的签名单,已经比7月份为土改送交福建人民政府的增多了一万余人签名。因此就有475个地方教会的信徒32,782人签名拥护三自宣言。[7]
[1] 沈德溶,《在「三自」工作五十年》,65-66。
[2] 邢福增,《反帝、爱国、属灵人》,44。(摘自阎迦勒,《倪柝声与基督徒聚会处》,185。
[3] 邢福增,《反帝》,44。邢氏转载自《天风》社,<关于「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宣言签名启事>,《天风》总255号,1951年3月17日,第12页。邢氏又转载:「《天风》代印基督徒聚会处名册一事,引起了一些异议。后来吴耀宗更在《天风》里解释,强调「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他们需要这个名册,也愿意负担费用,天风给他们服务是应当的。」(摘自《天风》总265号(1951年5月26日,第10页)。
[4] 吴宗素,《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我所知道的父亲吴耀宗》。
[5] 张锡康,《回忆录》,179。
[6] 吴维僔,《中国的以巴弗》,95-97。
[7] 任钟祥,《简史》,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