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稣到底是谁?」对于耶稣身分认定的这古老问题,在今天仍然挑战着我们。人类文明在宗教信仰上第一大的分歧是:「是否有一位创造主掌管着世界?」这分别出了有神论、无神论、神本信仰、与人本信仰。第二大个问题让有神论生出不同看法就是:「怎么看待耶稣的身分?」祂到底如自己所宣称的是神的儿子、是一个先知、或只是一个道德高尚的教师?分别出了基督信仰、与回教、犹太教等其它从亚伯拉罕衍生的信仰。这个问题从两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在犹太人中争论,一直到如今仍然是人类社会争论的中心,成了整个人类造信仰上的分歧的中心点,可见此问题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从源头来审视这个问题的起源,然后再来思想这问题与我们当今世人的关联。
世界的光
「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8:12)
「我是世界的光」是耶稣基督对自己的宣告。门徒对耶稣的认知,都是起源于耶稣对自己的宣告。也就是祂身份的宣告挑战着我们对它作出回应。祂宣告了什么呢?约翰福音中有许多次耶稣使用「我是」这个字,来展开一段对祂自己属性的讲论。前一次在五饼二鱼神迹之后,耶稣提到「我是生命的粮」。十二节一开始,耶稣就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整卷约翰福音中耶稣一共有七次耶稣使用「我是」来描述他自己的属性。除了以上提到的两次。还有「我是羊的门」、「我是好牧人」、「我是复活、生命」、「我是道路、真理、生命」、「我是真葡萄树」。这些活生生的图象,显出耶稣品格与工作的特质。本段用光来描述耶稣的特性。
这与当时的节期有关,当时正是犹太人庆祝住棚节的时机,时间在九月底左右。在圣殿中女院的旁边有几个收奉献的容器,被和合本翻成库房,此处就是耶稣讲论的地方。在住棚节时,犹太人会在圣殿中点起巨大的火炬,火光照耀耶路撒冷全城,在黑暗中特别显眼,一直烧到节期结束。犹太人在住棚节时为了记念在旷野没有固定居所,神赐下保护与供应,让他们存活。他们会在圣坛前倒水,用这个仪式来记念先祖在旷野没有水喝,神让磐石流出活水,让他们免于干渴。另一个清楚的象征就是圣殿中点起火炬,为了记念旷野中,神使用火柱来引导他们。
就在此时刻,耶稣对周围的犹太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这对他们印象深刻,当火炬的光芒渐渐消弱,耶稣说出自己正是那照耀周围黑暗世界的光。这说法与约翰福音前面的信息呼应,如一章五节的:「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还有三章19节的:「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光与暗是相反的观念,世界陷在敌对神的势力管辖之下,不爱光倒爱黑暗。然而耶稣基督就是世界的光。即使世界拒绝光、排斥光,祂仍然来到世界,将光芒照在黑暗中。 「世界的光」这个词意思就是,耶稣正是照亮世界、影响世界的力量来源。虽然在约翰福音中,「世界」这词多半带着与神为敌的权势这含义,然而世界本身也可当人类生存的范围来理解,是中性的,如「神爱世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约3:16-17)虽然世界陷在罪恶权势的控制下,耶稣仍然爱世人,愿意舍身拯救他们。光与暗的对比在此就显明出来,黑暗拒绝光,然而光仍不减其热诚,照向黑暗,呼唤在其中的世人,离开黑暗,走向光明。
耶稣光照世人所发出的信息是什么?耶稣说:「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祂呼召世人回转归向祂。这里使用的字是「跟从」,意思就是像门徒亦步亦趋地跟随主,羊跟着牧羊人一样,以主为他们跟从的对象,在思想与行动上,效法主的样式。跟从祂是耶稣对我们的呼召,也是我们得以出黑暗,进入光明的关键步骤。我们原本活在罪中,被黑暗弄瞎了心眼,看不见自己的罪,习惯于罪中之乐。但是主耶稣光照我们的内心,让我们看见自己的罪恶与污秽,使我们的心回转,愿意接受基督的救恩。这就是出黑暗进入光明的过程。耶稣此时正在向世人发出福音的呼召,要他们离开罪恶、跟从耶稣。 「不在黑暗里走」是用加强否定的语气,强调那些跟从耶稣的人,绝不会在黑暗中走,将会得着生命的光。
「得着生命的光」又是何义?也就是得生命之意。约翰福音第一章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表示主耶稣赐下的属灵新生命,在人心中照亮人属灵的盲目,让人得以看见自己的罪,归向真神。得生命的重要步骤在于跟从主耶稣。凡跟从他的,必不走在黑暗中。
接受耶稣真实的见证
「13法利赛人对他说:「你是为自己作见证,你的见证不真。」14耶稣说:「我虽然为自己作见证,我的见证还是真的;因我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你们却不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15你们是以外貌(原文是凭肉身)判断人,我却不判断人。16就是判断人,我的判断也是真的;因为不是我独自在这里,还有差我来的父与我同在。17你们的律法上也记着说:『两个人的见证是真的。』18我是为自己作见证,还有差我来的父也是为我作见证。」19他们就问他说:「你的父在哪里?」耶稣回答说:「你们不认识我,也不认识我的父;若是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20这些话是耶稣在殿里的库房、教训人时所说的,也没有人拿他,因为他的时候还没有到。 」(约8:13-20)
听到耶稣自称世界的光,让犹太人感到不安,按他们在旧约中习惯的用法。只有神和弥赛亚才可以称为「光」,如「耶和华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还怕谁呢?」(诗27:1)、「日头不再作你白昼的光、月亮也不再发光照耀你.耶和华却要作你永远的光、你神要为你的荣耀。」(赛60:19)当耶稣称自己为光,就是把自己与神当作同等。这是犹太人不能容忍的。他们就提出律法的观点来挑战耶稣,律法中要求,任何法庭的控诉需要两个见证人,才能算为真,这是旧约律法的要求(申17:6)。犹太人也可能是拿耶稣第五章自己的话来提出质疑:「我若为自己作见证,我的见证就不真。」但是他们明显误解耶稣当时说话的意思。耶稣不可能说自己单独作的见证就必然是谎言。而是要按照前后文情境来理解耶稣的话。第五章31节的前文是:「我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我怎么听见就怎么审判。我的审判也是公平的;因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来者的意思。 」(约5:30)后文是:「另有一位给我作见证,我也知道他给我作的见证是真的。」(约5:32)按照原来说话的情境,耶稣的意思是:「如果耶稣脱离了天父交付祂的旨意而说话,单凭自己的意思,祂的话语就不真。」然而我们知道耶稣绝不可能违反天父的心意说话,祂的话完全是天父让他说的。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耶稣在第五章、与第八章的话语是一致的,毫无冲突。
耶稣提出两点理由支持自己的见证是真实可靠的:
第一,祂的权柄来自真理的源头。耶稣说:「我虽然为自己作见证,我的见证还是真的;因我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祂是神所差来,对神的旨意有第一手的认识;也将要往神那里去,耶稣知道神的计划最终会如何成就。耶稣的权柄来自于祂与神紧密的关系,父神乃是真理的源头,完全真实,不可能有任何虚假。完全依靠神旨意而行的耶稣,也必然能完全掌握事实真相,所以祂有胆量宣称祂的见证是真实的。相对于与祂辩论的犹太人,他们之间天差地别,源头不同、本质不同、作见证所依靠的方法也不同。耶稣说:「你们却不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你们是以外貌判断人,我却不判断人。」犹太人不知耶稣是父所差来的,也不知道父神计划会如何成就,他们作判断所依靠的标准就是外貌,也就是凭着表面、用属肉体的方法来作判断。以外貌来判断耶稣,常会得到完全错误的结论。犹太人凭着外貌,以为耶稣就是一个加利利的木匠的儿子,不信祂是父神的独生子。保罗过去身为法利赛人的时候就曾以外貌判断,而拒绝耶稣。当他信主之后态度完全改变,说:「我们从今以后,不凭着外貌(原文是肉体;本节同)认人了。虽然凭着外貌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他了。 」(林后5:16)
第二,父神自己也为耶稣作见证。耶稣说:「你们的律法上也记着说:『两个人的见证是真的。』我是为自己作见证,还有差我来的父也是为我作见证。」耶稣在于犹太人的辩论中先让一步,就算按照犹太人律法的标准来判断,需要两个人的见证才能算为真。耶稣的宣称还是站得住脚。因为除了耶稣自称祂是神所差来的神的儿子之外,天父也为祂做见证。这见证第五章中有详细的说明。神差施洗约翰见证耶稣是以圣灵与火施洗的基督(约5:33)、基督以神赐的能力行神迹奇事证明祂有来自于神的权柄(约5:36)、父神自己也在耶稣受洗时从天上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约5:37)、整本旧约圣经充满了神所赐下对弥赛亚的启示,正应验在耶稣身上(约5:39)。我们可以说对耶稣是神的儿子最有力的见证都是来自于父神。除非我们不信父神,我们难以拒绝来自于祂的如此充分的见证。
犹太人为何看不见这些见证呢?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认识父神。当耶稣说出天父为祂作见证时,他们竟然问出:「你的父在哪里?」这个反应很讽刺,代表他们的心中所认识的神,与耶稣基督的父不是同一位。哪一个才是对神最正确的认识呢?耶稣提出他们不信的关键:「你们不认识我,也不认识我的父;若是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他们不信子最主要是因为他们不信父的见证。从他们对子的反应,就可以看出他们对父的信心。对天父的认识最直接、最清楚的途径是透过圣子基督。约翰福音第一章就清楚说明:「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唯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约1:18)犹太人宣称自己认识神,然而神差来的耶稣基督就是他们对神认识的考验。如果连神差来的基督,他们都拒绝,表示他们并不真正认识神。他们只拘泥在自己对律法的理解,死守外加的传统规条,没有真正认识天父的旨意。从他们对基督的态度,就能反映出他们对神的认识。
今天的我们对耶稣的态度是如何呢?是信靠祂是神的儿子,接受祂为我们预备的救恩,还是像犹太人一样,以外貌来判断,而拒绝祂?这判断关乎我们人生最终的结局。我们需要谨慎作出决定。在本段结束写着:「也没有人拿他,因为他的时候还没有到」犹太人已经图谋抓拿耶稣,只是还没有动手。只是时候还没有到,耶稣在世上传道,按照神所指示祂的时间。当上十字架的时刻来临,就再也听不到祂的话。作者意指耶稣与犹太人的冲突不断升高,最终必然是耶稣被捉、被钉十字架,这时刻已经临近了。耶稣随后对犹太人的警告语重心长,听来虽然刺耳,却是不拐弯抹角、直接刺入他们的心,认识基督就是认识天父。对耶稣所作的见证,每个人都当作出接受与否的决定。我们当把握住活在世上,尚能作判断的时机,作出正确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