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5-18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世界传扬基督赦罪的救典
「12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8:12)
教会是神从世界选召出来分别为圣的子民,自然当顺服圣经中对信徒圣洁的要求。但是对社会上尚未信主的人,尚未重生得救,道德上习惯于世俗的标准。在他们还没有生命改变之时,以圣洁的标准来要求他们是没有果效的,甚至招致反感。此时,更重要的是向他们传扬福音的信息、与向他们见证基督的爱与恩典。但是我们会遇到一个问题,神圣洁公义的标准难道不是普世适用的吗?难道我们要向不信的人隐藏这些信息?圣洁的标准并非不能说,当然能,但不是带着权柄的口气,强加在他们身上;而是要以充满恩典的态度来劝说。不管信徒或非信徒,基本上都领受神的普遍恩典,都有基本道德与良知。这是我们能分享福音信息的基础。例如谈到罪的时候,我们不是当他们还不明白「罪」属灵的定义,劈头就定人的罪。他们可能还以为「罪」的意思是世俗的作奸犯科,当然会心生抵触。
那我们当以何种态度来面对不信的世人呢?耶稣对众人说的话值得我们深思:「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基督是世界的光,不单照在教会里面,更是照耀外面黑暗的世界。世界越是黑暗越需要光。光的作用是什么?驱走黑暗,化解人心迷茫,让人能看清周围的环境,不致跌倒。这正是福音的功能。世人陷在罪中,正像是迷失在黑暗中看不见的人。当他们看见光的时候可能有两种反应,一是心中欣喜,愿意就光而来。另一种是逃避,宁可留在黑暗中。我们的责任就是把基督的真光照向世界,接着福音的传扬、与好行为的见证,让人看见基督向他们发出的光。
对于尚未信主的世人,我们传递神圣洁公义的属性,以及神对罪的恨恶,会以更缓和与宽容的态度来劝导,目的是要让人接受基督赦罪的恩典,以逃避严厉的审判。今日教会中确实也有人以先知的口吻,以自义的心态来向不信者宣告定罪的信息。这是我们必须小心改正、也当深切检讨的。但是也不能因为有人在态度上犯错误,就把圣洁的要求给否定掉了。恩典与真理都从耶稣基督身上显明出来,恩典就是基督代赎赦罪之恩,真理就是神圣洁公义的要求,两者都要讲。也正因为我们落在罪的深渊、需要拯救,才显出基督赦罪救恩的可贵。
主耶稣讲祂是世界的光,这句话就包括了救恩、与审判两面的信息。在8章12节,主宣告祂是光,跟从祂的,不在黑暗中走。在8章21-24节,祂接着说,不跟从的人会死在罪中,不信耶稣是基督的必要死在罪中。当世人听到后面的警告,常会心生反感、嗤之以鼻。这是因为他们的心尚未领受圣灵光照,还在黑暗中摸索。死在过犯罪恶中的人,不可能对福音有正面的反应。直到主的灵光照他的罪、唤醒了他的灵魂。让他的灵从死亡的状态活过来。他对福音的态度才可能改变。
在传福音遭遇世人误会而反对时,不必退缩;也不必因为福音被世人厌弃,心生胆祛而不敢传扬福音。福音是神的大能,是借着圣灵在人心中动工而发出果效的。我们只管放胆以谦卑坚定的态度传出真理,活出爱心的见证。在人需要的时候安慰人、劝勉人。圣灵自然会动工挽回属祂的人。如果有人故意误解,抵挡真道,就任凭他们,不必与他们针锋相对。因为神自有祂的时间,我们不必因为被拒绝而失望。
如何面对牵涉圣经教训的社会议题
前一阵子,因着美国最高法院判定,各州阻止同性结婚的法令为违宪,是无效的。意思就是所有各州必须承认同性婚姻为合法,给予与异性婚姻同等的优惠与保障、如保险、继承遗产、共同财产所有权、领养儿女。事实上,上面所说的权益,在大多数的三十四个州早已承认,只是没有用婚姻,而是用民事联结(civil union)的名义而已。如今判决已定,婚姻的定义从此改变,传统婚姻限制在一男一女之间,如今成为不分性别的两人之间。产生的冲击是接下来的滑坡现象,同志运动所争取的不会停在这里,可能下一步推出更多危害婚姻稳定的议题出现,例如:同居者也可以享受婚姻同等权利、废止近亲结婚的限制、改变婚姻的定义从两人为多人、法定合意性行为的年龄从16降为12岁,也就是成人与12岁以上青少年发生自愿的性行为不罚。推动这运动的社运组织主要是倾向自由派的解放运动人士,这趋势一步一步的侵蚀家庭伦理、与婚姻道德。自然也与基督教的伦理产生冲突。
他们推动的最有力的论据是,争取每一个人权利的平等、脱离威权体制的压制、每个人有自由做出道德判断、反对保守的社会规范,基督教当然被视为保守威权体制的堡垒。因此这些社会运动的蔓延自然会把基督教推上火线,除非教会对社会的变化不闻不问,噤声不语。这不是教会只关心反同运,而是价值观念的冲突逼得教会不得不上前回应。因为再不争取,最后会被逼到墙角,连按着圣经的教导都不准讲了。这不是危言耸听,多起牧师不愿为同性婚姻证婚被威胁面临诉讼的案例发生。
基督徒在这样的严峻的环境中如何对待?可以从四个各方面来看:
1. 教会过去对社运回应的检讨: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在关心社会议题,与向世人传递信仰的价值观上,所做的远远不够。让人的观感是,只会指出别人的错误,却见不到基督徒爱心的见证。这也是福音派过去,只关心用口传福音,却对社会关怀冷漠的缺失。大家看到的是,布道聚会轰轰烈烈、集会游行风风火火,但是只停留在这里。接下来呢?关怀弱势群体,没有什么人作。宣称「恨罪、爱罪人」却停留在口号阶段,罪人不愿来教会,我们也从不想去接触他们。这是当今福音派教会常见的问题,我们已经走向把信仰知识化、与中产阶级化的路线。与我们想法相左的人不愿进来,我们也不想与他们打交道。我们常常鼓励到外地宣教,但是城市里最基层的贫民、最需要关怀的弱势群体,离我们家里几小时的偏远教会,我们却吝于跨出一步、付出一份关心。我们说的与做的不一致,这造成福音没有果效的最重要因素。为什么我们说爱同志,几乎没有同志相信,也没有同志愿意走进教会。因为我们只停在理念层次,还没有到行动的阶段。我自己也深切检讨,我也没做到。我们躲在中产阶级的舒适圈里,怕接触与我们不同的人以免沾染麻烦。教会渐渐就养成了一种内向交谊的心态,走不出熟悉的生活圈,甚至会排斥与自己不同的群体。这让传福音成了守株待兔,走不出教会四面墙壁。这是我们最被人批评为法利赛人的主要原因。因为我们只会告诉罪人他有罪,却没有实际行动来挽回他们失丧的灵魂。这是教会第一个需要检讨的地方。
2. 解经的应用、必须切合世界潮流的变化:福音派教会注重解经的严谨、与教义的坚守,这是我们的长处。但是我们是否知道社会的潮流为何会演变到今天这种情势?我们的解经与应用,回应了社会对我们的挑战了吗?从教会与同运不断升高仇恨的壁垒,就看出我们传递出的信息并没有达到预定的果效。我们花时间驳斥「同志神学」,在解经上力求严谨、尊重启示的原意,然而不信主的社会人士,根本不在乎这些。他们的反击就是:你不要把你信仰的那套用来说服我,我根本不接受那套理论。基督徒在与不信的世人对话的时候,不能强求世人接受我们所信仰的内容,但是却可以站在大家共有的基础上讨论,就是共通的道德理念、社会风俗、常识、逻辑推理。要在这上面能说服人,本身就需要在人文、社会、心理加强我们对这世界的理解。这不是让基督徒去走世俗的道路,而是避免教会在这个社会中被边缘化,被逼到墙角,甚至到毫无影响力的地步。我们在世界要是光是盐,就是要不断对不信的世界发出真理的信息。
既然希望别人领受,首先要他们愿意听。那就不能用道德高高在上的态度,向世人传出他们听不懂的话。若希望世人不要一下就把耳朵关闭,首先就要把宗教术语、复杂的教义辩论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话语。世人关心什么?世人需要什么?基督信仰又能给他们什么答案?我们相信基督是一切的答案,然而他们问的问题我们回答了吗?是否答得文不对题呢?期待我们在社会议题上有更多基督徒投入,思想我们的信仰如何能解答社会上许多难题。回应社会议题需要知己知彼,没有长时间关心社会变化、花功夫研读前人经验、并思想对策,是不可能达成的。
3. 教会内部巩固的策略:在社会潮流的冲击下,我们更该关注的是如何保护基督的身体,能够健康的成长。教会在社会议题上节节退缩,最主要的原因是教会衰弱了。越来越对神的话失去了兴趣,越来越失去对邻舍的爱心。属灵的软弱造成教会影响力的衰退。解决之道,不是煽动教会与社运的仇恨感,升高敌我意识,而是巩固弟兄姊妹属灵建造,在神的话语上认真传讲,牧养弟兄姊妹灵性上的需要。造就出一群坚固的基督门徒,进而成为福音的精兵。这群忠心爱主门徒是教会复兴的主力,也是对社会发出影响力的基本群众。与其热衷于群众运动、游行造势,不如好好守住阵地,也就是坚定地、实在地造就好能为基督作见证的门徒。否则连基督徒都倒了,还期望社会有什么改变,那是不可能的。
4. 对世界宣教方法的调整:宣教不单是口传,也是生活的见证。不单是差派宣教士到远方,向未得之民传福音,我们身边就有许多需要关怀的未得之民。今日福音的需要量极大,不再能只靠着全职传道人以传统的方式去传讲,而是要靠着各行各业、深入基层、接触人群的一般信徒,以言语、文字、关系、生活见证来发挥福音的影响力。我们常说当今之世教会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世人不愿走进入教会。那我们为何不走出去呢?在家里办小型查经小组,在工作之余邀请人一起吃饭、分享见证。与人一同聊天、交流自己因着信仰对时事的感想。这些都是借着建立关系,吸引人接触福音的管道。也是借着生活的见证,潜移默化地化解世人对基督徒的误解。我们需要的是一群对福音有热诚、对拯救失丧灵魂充满热心的门徒,接受装备、遵从主的差遣,进入世界,向不信的人分享福音。别人批评基督徒的爱心只停留在理念层面,我们就要真的活出来。肢体中彼此相爱,更将爱心扩大到不信的邻舍。巩固内部、往外扩张,是教会在今日不信的世代必须走的路线,如果再退缩,我们就会进退失据,无路可走,甚至被逼到连福音都不能传的地步。这是我们必须努力突破的一点。
结论
本段经文提到了福音中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基督以赦罪的恩典来挽回失丧的灵魂的大爱、并劝诫罪人离开罪恶的坚定态度。展现出福音真理的两个层面,基督没有妥协祂公义圣洁的属性,同时也以极大的怜悯施恩挽回罪人。恩威并施的态度正是福音的精髓,也是我们当谨记的。
接着我将本段经文应用到今日关心的,教会如何面对同性婚姻这议题。同志婚姻运动对教会的冲击,主要在教义的应用层面。我们如何将信仰的内容对这个社会发出影响力。我们期待社会道德应该符合圣经的教训,然而面对大多数不信的世人,我们该有的作法不是将我们的信仰强加于别人,而是以言语、生活传扬福音,带领人归向基督,当人心改变,自然在价值观上会顺服基督的教训。与敌对社运群体对抗不是主要的方向,应该专注于福音与见证,巩固内部基督徒的信心,建造有生命影响力,能发光、作盐,向世界传出味道的门徒。期待教会得复兴,进而带动社会风气的改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