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掳之后的归回一共有三次:
一、第一次是主前536年左右,在波斯帝国时期,波斯王塞鲁士颁布谕旨之后,犹太人由“犹大的首领”设巴萨(所罗巴伯)率领,起程回国(以斯拉记1:8)。归国人员的名单列在以斯拉记第二章。除了七千三百三十七名仆婢外,有四万二千三百六十人(以斯拉记2:64-65)。这是一个庞大的数目,但并不包括所有居住东方的犹太人。事实上,大多数人因为舍不得国外稳定安逸的生活而不愿归回。因此半个世纪后,在以斯帖的时代,仍然有数目众多的犹大居民,足以在两天中,击杀为数七万五千的仇敌(以斯帖记9:16)。
二、第二次归回大约发生在第一次归回的八十年后(主前457年),由文士以斯拉率领。以斯拉在回国的事上,得蒙波斯王慷慨的支助。其中包括:当他获得准许时,可随意率领同胞回国;也可从波斯的犹太居民、亚达薛西和朝廷的官员,接受金银建造耶路撒冷的圣殿;从亚巴那哈拉省的金库中文取急时之需;购买动物以供圣殿献祭之用;免除圣殿人员向波斯纳税;在犹大地指派民官,执行耶和华的律法,对犯罪者有生杀之权。因此,以斯拉的托负与第一次和第三次归回不一样,不是兴建土木,乃是从社会方面与属灵方面,建造百姓。百姓需要革新,才能更讨神的喜悦。
三、第三次归回由尼希米率领,发生于亚达薛西第二十年(主前444年,参考尼希米记1:1)。这次归回的犹太人数目不详,但显然为数不少,以致波斯王派遣“军长和马兵”护送(尼希米记2:9),尼希米是当然的主角。他的目的在于重建耶路撒冷城墙。
你问的圣殿和城墙的重建,其实早在主前536年所罗巴伯回归时,就已经开始重建圣殿,由于重建过程并不顺利,中间有一段时间因为各种原因而停工,后来在主前520年继续,最终于主前516年完成。耶路撒冷的城墙直到主前444年尼希米的时候还未得重修,尼希米的托付就是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
在历史上,圣殿被毁一共有两次。第一次是主前586年8月16日,所罗门所建的“第一圣殿”被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所毁。被掳归回之后重建圣殿,并且在主前37年,圣殿由大希律王进行扩建,这就是所谓的“第二圣殿”。直至主后70年,犹太人因为反抗罗马帝国暴政,结果罗马将军提多率军围攻耶路撒冷,圣殿被焚毁,仅留下西边一道围墙(哭墙)。
焚毁第二圣殿后,罗马帝国曾在圣殿遗址上盖一座罗马的最高神祇“朱彼特”之神庙,将犹太省改名为巴勒斯坦。公元637年,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兴起,占领巴勒斯坦后,在圣殿遗址上兴建奥玛清真寺,在毗邻处兴建阿克萨清真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