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3-30 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西结书——第二十章(续)
十八.辩明神给以色列的处分(二〇1~32)
1. 在埃及拜偶像(二〇1~9)
在二十章的开端,再度详细说明日期,自从上次在以西结书八章一节详细说明日期之后,大约有一年的时间。现在是主前五九一年的夏季,在那些被掳的人中,有几位长老再一次的来到先知面前,向神求问。他们求问什么问题,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西结说得非常清楚,无论如何,神决不会回答他们的求问(3和31节),耶和华拒绝被他们求问。
那些长老满怀盼望而来,却得到出乎他们意料的回答;他们求问得不到答案,却得到以西结对以色列人如何一再地背叛神的历史作的一次“全面回顾”:
从在埃及地开始,神拣选以色列,将他自己的名字向他们显明。他应许要释放他自己的百姓,脱离埃及为奴之家,带领他们进入“流奶与蜜之地”。这个应许只附带一个简单的条件,那就是百姓要接受耶和华为他们的神,完全脱离埃及拜偶像的宗教。一般人都很熟悉这个故事,但在第八节里,出现一种新的转变。以色列人在埃及地,轻视神大有恩典的呼召,不愿放弃他们虚假的宗教。换句话说──以色列人尚未离开埃及!
纵然他们在埃及地拜偶像(4~8节上),然而神并没有在那里惩罚他们,免得列国嘲笑他们(8下~9节)。
2. 玷污神的安息日(二〇10~17)
以西结毫不留情地继续重述以色列人的历史。以色列人本当留在埃及地,但神为他自己名的缘故,拯救了他们。他赐给他们律法,叫他们遵行;并赐给他们安息日,叫他们休息。但是他们竟拒绝律法,他们抗拒律例典章的例证是亵渎安息日。安息日是神和以色列之间特殊关系的证据,它标志着以色列人的独特性,显示他们是神的子民,使他们记得始终有圣洁国民的身分。在这一点上违逆,便是悖逆到了极点。
神打算将这个毫不知感恩的难民团体,撇弃在旷野荒废之地,可是他又宽容他们,神将他们祖宗的失败,警戒一个新的时代,并将立约的条件说得特别清楚。然而这新生的一代,并不比上一代强,他们拒绝神的诫命,并且不以安息日为圣;他们比他们的先人更坏,因为他们从历史中所学习的失败,竟然结合到他们自己的罪恶中。
耶和华再次抑制他的怒气,并且顾惜他们,不毁灭他们,免得异族的人嘲笑他们(13下~17节)。十四节“我却为我名的缘故没有这样行”是本段值得注意的句子。我们不可在字面上了解其意,彷佛神只不过为了保持自己的名声,所以不惩罚以色列。倘若这样了解,就是以辞害意了。“名”在圣经里,是人格的延伸。神的名,也就代表神的属性。在历史的作为中,神显示他自己是一位向属他的人施恩和怜悯的神。“为我的名”意思即他的本性是慈怜的,所以他就这样行了,我们不当为神的名感谢他么?
3. 在旷野的反叛(二〇18~26)
神回想最初在旷野第一代人的叛逆(18~21节上);神也再次收回他的忿怒,没有倾在他们身上(21下~26节)。神不忍看到第二代蹈上一代的覆辙,所以严重警告,并且谆谆善诱,希望他们重新振作,准备进入圣地,建立他们的国家。他们要真正成为圣洁的国民,并且作外邦人的光。
尽管已向新生的一代提出各种警戒,但有许多事情并未见好转。以色列人并没有离弃虚假的迷信,连拜偶像的恶习也没有离弃。这是神忍无可忍的忿怒。在他们未进迦南美地之前,他们未来的命运已经注定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事,被掳是必然的事,神正将他公义的忿怒倾倒下来。以西结说,选民被带领进入应许之地的唯一理由,乃是为神名声的缘故;进入迦南美地决不是百姓应得的,也不是一种赏赐,甚至从一开始,他们就不配得进入应许之地。
以西结向那些被掳长老所传的这个信息,此刻变得更加有力。一般人听见这一段历史,绝不能对它毫无反应。难道他们从未得到教训吗?对于那些不太盲目和狂傲的人来说,我们与倒毕在旷野的那一代人有什么不同呢?我这一代也是过被掳的生活,并与应许之地隔绝,究竟与过去顽梗的一代,有什么不一样呢?
4. 拜偶像(二〇27~32)
他们原应将燔祭与素祭献给耶和华,现在却献给巴力。这原是他们列祖干犯的罪,但以后以色列人仍旧效法这恶俗。当他们定居在流奶与蜜之地后,发展出一些更为污秽的习俗。当他们看见山冈、青翠树、和茂密的树林,他们不称赞新家园的美好;反而决定要建造一个庙坛,使他们虚假的偶像崇拜能维持得更为长久。他们在那里献祭,并焚烧馨香的祭牲(28节)。这种恐怖的历史继续延伸,神任由他的子民谨守不能使人存活的恶规。他们在应许地上那可怕的拜偶像行为,甚至包括使他们的儿子经火,就是把他们的孩子写献给偶像作为祭物。
以西结书二十章是神对以色列的救恩史和以色列对神的忘恩史的一个总回顾。在神施恩与以色列忘恩的对照下,披露了为什么以色列长老求问不蒙回答的理由:他们不配求问,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把神放在心里。求问神,没有真诚的信心,是惹神发怒的事。求问神不是占卜等迷信,岂可把神当作偶像呢?这是可怕的亵渎。这正像今日不少信徒,平常毫不把神放在心里,遇事却求问神的旨意一样;这些人得不着神的旨意,或得不着神的回应,其理由正相同。
第三十节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你们这些以色列人仍要继续玷污自己吗?”今天的信徒每天都面临着这样的抉择:是顺从自己罪性而活呢,还是顺从圣灵而侍奉主?
十九.神应许有最后的复兴(二〇33~44)
历史的重述现在已经告一段落,我们需要常常谨记,神所作的一切工作,都必有原因和目的。他在烈怒中向以色列人施行刑罚,并不为了发泄忿怒,而是为了管教,目的在使他们回转。这是经文的中心思想。
二〇33~38 在这里,神许以色列一个新的旷野。他怎样在埃及旷野管教(刑罚)以色列人的祖先,也必在新旷野管教他们(36)。埃及的旷野,是以色列“出生”之处,因为在那里,神把自己显示予以色列,并和他们立约,作他们的神。因此,旧约每提到救恩,总提到埃及旷野。
当年以色列人第一次拒绝进入应许之地的时候,神为了洁净百姓,让他们在旷野中飘流,直到整个一代人都死光为止(民十四26~35)。如今在百姓通过“大旷野”从巴比伦回来的时候,神要再次清除反抗的人。只有那些忠心地跟随神的人才得以重返家园。这样的审判目的是要清除所有拜偶像的人,保留对神忠心的人。
管教若不达到改善的目的,管教尚未成功;但神必管教成功。神像牧者拿着牧杖,使羊从杖下经过,逐只数点,重新收纳,这是新的救恩。我们若受管教,在唉哼之余,仍要抓紧神,求他重新收纳。不管他们付出了多少努力,神总不让他们长远象外邦人一样事奉木头与石头(32节)。他要从被掳的万民中聚集他们,使他们在他面前接受审判,受义管束(37节),并且从他们中间除净叛逆的人(38节)。
二〇39~44 以色列民重返以色列地之后,必不再敬拜偶像,却要在圣洁中敬拜耶和华(39~44节)。复兴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神给予机会,当事者必须自己作生死的抉择(39)。持续走神的道路,复兴就临到了。不但重享与神相交的乐趣,更成为神所用的器皿。在外邦人眼前彰显神(41)。复兴的人,再次认识神的宝贵,必有感恩,也必更痛恨罪恶(43~44)。使徒约翰的劝勉是历久常新的:“小子们哪,你们要自守,远避偶像。”
耶和华以往没有灭绝他们,是为他名的缘故没有这样行(9、14节)。以后神要使以色列民族复兴,是为他在外邦人面前被尊为圣。从以色列蒙拯救的经验,使人们可以知道“我是耶和华。”这是神向外邦藉着历史的启示,要世人都认识他。他对他选民以色列始终信实,说明救恩历史的原委。救恩是他在历史中的作为,尤其是他在以色列人中的作为,带他们出埃及,进迦南,神对列祖的应许,具体地应验,他的恩典已经显明。
先知面对这些被掳的人,深知他们的失望。他们以为堕落至此,已不可能再有希望,但是神仍在作工,他的应许并没有收回,他仍在向他们施恩,应许必有实现的一天。但是那并非说明神的公义已经妥协。神的刑罚并未除去,他仍对他百姓施行审判,只是先提醒他们,他们仍有责任,必须先行切实的悔改,使耶和的怒气可以转消。
二十.描绘即将临近的入侵 (二〇45~二一32)
1. 树林大火的征兆(二〇45~49)
在希伯来文正典中,二十章四十五至四十九节是廿一章的首先五节,是与下文连续的,是第二十一章的开始。这一段也与第十七章相似,采用寓意的方式,并附有解释。
先知向南方(犹大)发预言,神要将火着起,从南到北将全国烧毁,好像森林的大火,枯树与青树都将烧灭。这场大火没有人能够扑灭。它要达到完全毁灭的目的才自然熄灭。然后在廿一章全部都是一首刀剑之歌,神的刑罚,要杀戳一切罪恶的首领。神的方法也藉着外邦侵略者的刀剑施行杀害的事。
四十九节“人都指着我说:他岂不是说比喻的吗?”百姓装作听不懂,抱怨他只会打谜,认为这只是先知说说而已,并不一定会成为事实。希望通过拒绝听他的信息,避免预言应验到他们身上。
人的弱点就是有耳不能听,有眼不能看。其实人听道并非听不见,也并非不明白所说的道理,只是觉得所说的与己无关,把讲者当作是说寓言。在众人这样的怨言中,先知内心的苦衷又有谁能明白呢?所以他就在向神叹息:“哎!主耶和华啊!”神显然没有答应以西结的请求,相反在下一章给了他另一个信息去传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