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3083|回复: 10
收起左侧

家人邀请团年祭祖怎么处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18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吃团年饭的习俗,把自己家人的弟兄姐妹叫在一起,搞一桌丰富的酒菜,然后烧香化纸,鞠躬作揖,请死去的祖辈灵魂回来吃饭,过几分钟大家一起用餐,但我们是基督徒,我们的神是忌邪的神,怎么处理这样家庭关系?
发表于 2015-2-18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家自从我奶奶信主之后,从来没有这么办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8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jesus.cimez.com/Thread.aspx?Id=122
选自《21世纪基督徒装备100课》
楔子
  一位基督徒跟我分享她与丈夫一起到中国内地出席乡间长辈丧礼的经历:丧礼以道教仪式进行,由“喃呒先生”主持,其中有一环节要求所有在场者下跪,各人悉数跟从,惟独这对基督徒夫妇没有服从指示。“喃呒先生”再次重申所有人都要跪下,两位“独立独行”者内心不无挣扎,究竟应该随俗,还是坚持下去。这时,“喃呒先生”看见两人没有异动,就没有理会他们,仪式继续进行。这对夫妇立时松一口气,内心不住祷告谢恩。
  也许你没有上述经历,但面对未信主亲友离世,而丧礼又渗杂着各种佛、道或民间信仰仪式时,许多基督徒均难掩心底的疑问,究竟基督徒如何看待这些传统的祭祀仪式?若果拒绝不参与,便被长辈斥为不孝。相反,参与其中,又恐怕会触及拜偶像的禁区。同时,基督徒在离世先人的灵位、墓前能否鞠躬、跪拜等,也是不少信徒内心的实存因扰。
  打从天主教于明、清时期传入中国,中国基督徒便已面对如何看待中国祖宗祭祀的问题,笔者曾在另文作详细的讨论,不再在此重复。本课题为《基督徒看祖宗祭祀》,笔者将从两方面来作探讨。第一、从了解与认识的层面来“看”,窥探在仪式背后所反映华人的需要,特别是灵魂与死后世界的问题;第二,从基督教信仰的角度来“看”,尝试指出一些基督徒需要留意的地方,作为我们回应时的参照。
 知己知彼
  在中国教会历史文献里,我们常看见西方传教士以AncestorWorship来形容祖宗祭祀,究竟祖宗祭祀所指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毋庸置疑,祖宗祭祀的对象是“祖先”,也就是离世的亲人,凡与“祖先”有血缘关系者,均须履行其在“祭祀”仪式中的相关责任与义务。扼要而言,仪式包括两方面:丧葬礼仪与祭祀礼仪。前者指人死后至下葬期间进行的各项仪式,参与仪式者主要是死者的直系家属,至于其他亲友的角色,相对而言则较为次要;后者则为定期在坟墓前或祖先灵位前的祭祀仪式,参与者主要是死者的家属及子孙。
  从丧葬仪式到日后定期进行的祭祀仪式,基本上可视为华人如何处理“死亡”及“死后生命”的仪式(deathritual)。这些仪式大多按道教、佛教或民间信仰的传统进行,故祖宗祭祀本身难免有其宗教性。不过,由于祖宗祭祀的对象特指定为与后人有血缘关系的先人,故其同时具有浓厚的孝道精神。宗教与伦理的双重关怀,在构成祖宗祭祀的本质,也是我们讨论问题时不能忽视的现实。
  一、人死如灯灭?——死后生命
  尽管孔子提出“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的教导,民间也有“人死如灯灭”的说法,但华人在实践上,却显然是十分重视对死后世界及生命的追求。面对每个人都不能逃避的死亡,中国人倾向相信人死后会变成鬼魂而存活于另一个世界。广泛流行于华人社会的民间信仰认为,鬼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有知觉,在日常生活上有种种的物质需求,鬼的世界几乎就是活人世界的翻版,而两个世界之间也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人有赖鬼魂的庇佑、协助,另方面,鬼魂则有赖人的供养。在正常的状态下,这种关系基本上只存在于具有血缘关系的祖先与子孙之间。因此,营建坟墓、葬埋死者、定期的祭祀,便成为生者与死者之间的联系。正如著名人类学家阿瑟·沃尔夫(ArthurWolf)指出,鬼与祖先其实并没有分别,只是取决于不同的人而已。某人的祖先对其他人而言便是鬼。
  不过,死者能否成为“祖先”,其先决条件在于是否“有嗣”及“有祀”。如果死者有子孙持续祭祀,香火不断,在形式上仍为家族一员,便能拥有“祖先”的身分。相反,如果死者没有子孙祭祀而失去家族成员的身分,则会沦为“孤魂野鬼”。子孙一旦没有履行祭拜祖先的责任,便是大不孝的行止。
  与此同时,中国人也有一套死后审判的观念,我们称之为“报应”或是“轮回”,都是强调按着人生前的行为,在今生或来世予以报应,总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每个人都期望可以早登极乐世界,而不是在地狱接受各种的刑罚,或是轮回作畜牲,或是变成厉鬼、饿鬼。但试问有谁人可以在死前保证自己一生没有犯丝毫过错?所以,打斋超渡亡魂,便成为生者为死者祛除前冤宿债,忏悔解罪的惟一办法。死者灵魂因此可以获得拯救,免除种种痛苦,早登极乐。
  二、慎终追远
  丧葬仪式反映出中国人对灵魂及死后世界的理解,这种生者对死者的思念,后来更被孔子赋予伦理意义,把亡灵的祭祀行为提升至“慎终追远”,便能培育“民德”。
  我们清楚可见,儒家为亡灵祭祀注入了浓厚的伦理因素在内。在《孝经》里,也表达出对孝子“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的要求(《孝经·纪孝行章》)。不过,尽管儒家把祭祀祖先作为伦理道德修养的手段,但是这却无法否定祭礼背后的宗教世界。正如先秦儒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荀子把士大夫及民众对祭礼的不同理解清楚点出来:“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忠信爱敬之至矣。礼节文貌之盛矣。荀非圣人莫之能知也。圣人明知之,士君子安行之,官人以为守,百姓以成俗。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礼论篇》)荀子承认,对君子而言,祭礼乃“人道”的要求,但对普通百姓来说,却摆脱不了“鬼事”的色彩。
  职是之故,丧葬仪式及祖宗祭祀固然有其“慎终追远”的精神,但实践上,却又渗杂了超度亡魂的因素。而履行孝道与否,也包括了能否供应死去亲人在另一个世界里的需要。华人家庭长辈反对子孙皈信基督教的原因,就是恐惧他们信教后不拜祖先,日后自己的灵魂会因为“无祀”而沦为孤魂野鬼。同时,又恐怕供奉的传统在自己这一代中断,无颜面见历代祖先,而遭其降罚。记得十多年前,家父病逝,虽然他没有信主,但由于我是长子,又是基督徒,便以基督教的仪式为父亲料理后事。当时有一位与我同辈的族兄知道我不会烧衣纸给父亲后,表现得十分难过。因为先父对他有恩,他很想为父亲作一点事。他担心我不烧东西给父亲,父亲在另一个世界便没有衣服穿,也没有钱使用,于是他径自把纸衣及纸钱烧给先父。在他眼中,我虽然不一定是“不孝”之子,但未能“尽孝”,却是不争的事实。
  三、从死者到生者
  其实,中国人从来没有深究这套死后灵魂的观念是如何矛盾的。试想一下,究竟人死后,“灵魂”是留在坟墓,还是在“神主牌位”里呢?或是去了轮回?又或在地狱受苦?如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铁一般的原则,那么为何为死者打斋超渡又可以为其赦罪呢?是否富有者可以延请数百僧道,多做法事,死者便可早登极乐?如此,极乐净土岂不是都是富有者的世界,地狱里尽是贫穷人家?
  笔者相信,中国人这套死后灵魂及世界的观念,反映出背后四种不同的心态。第一,是悲悯,死亡使人哀伤,生者总希望为死者提供。第二,是恐惧,面对至爱亲人的离世,不论死者是寿终正寝,或是死于非命,人总会对死者恐惧,这是自然的心理反应。特别是对于“枉死”者来说,亡魂无法投胎转世,会守候在他们亡故的地方。第三,是赎罪。希望可以藉着种种仪式,特别是打斋诵经,为死者超渡。第四,是随俗。不少人其实从来没有深究,种种仪式背后的意义与目的,甚至佛、道与民间传统间的矛盾,总之一切跟随“习俗”而行事。
 基督徒看祖宗祭祀
  一、问题的本质
  经过上文的讨论后,接下来的问题是,基督徒如何“看”中国祖宗祭祀?过去,我们在谈到基督徒如何回应祭祖问题时,一直把焦点集中在祭祖是否偶像崇拜这问题上。“反对派”将之视作偶像崇拜,要求基督徒不得参与其中,“调和派”则视之为遵守孝道之举,不应完全抹杀其价值,并建议在不同程度上作出回应。
  笔者以为,在讨论祖宗祭祀时,我们不应简单地将之定性为单纯的偶像崇拜或慎终追远。首先,丧葬仪式与以家族为单位的定期祭祀在本质上也略有分别。丧葬仪式主要处理的,是超渡祖先亡灵的宗教性课题,加上有宗教媒介人物(僧道)的参与,其“宗教性”肯定较定期的家族祭祀(扫墓、祠堂或山头祭祖)为浓。后者毋须任何宗教媒介人物介入,纯粹属于父系家庭和宗族(以血缘为纽带的扩大家庭组织)有关的祭祀活动。一方面在宗教层面上维系了生者与死者的关系,另方面使家族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及身分认同得以维持或加强。
  其次,我们必须注意祖宗祭祀与一般的中国民间信仰的异同。就以祖先能否荫庇子孙这个备受争议问题的而言,我们不能否认互惠关系(reciprocity)确实存在,生者在仪式中把食物、金钱、物资转给死者,而死者则向生者提供运气、财富以至子孙的回报。甚至有人类学家指出,部分中国人相信,如果子孙没有履行祭祀的责任,祖先会惩罚子孙。祖宗祭祀的“功利”取向,确是我们不能否认的。不过,这是否代表如果祖先并不“灵验”,则子孙便可中止其祭祀责任,甚至另觅一位更“灵”的“祖先”(自然是他人的“祖先”)来供奉呢?相信没有人会这样作,这样看来,祭祖里渗杂的功利性并不等于我们可以把祖宗祭祀等同一般的神祗膜拜,后者也不存在孝道的伦理诉求。同时,这种向祖先祈福的心态,即使在华人群体中,也不一定受到广泛的认同。
  我们必须承认,基督教在华传播过程中,因禁止祖宗祭祀而衍生的反对声音与压力,跟教会反对其他神祗膜拜不同,其中最大的关键就是祭祖本身的伦理性。一方面,祭祖祭祀背后的“正确信仰”(orthodoxy)是孝道,但另方面,华人多年来又以若干的仪式规范作为(正确行为)(orthodoxy)。基督教面对的困局是,尽管我们提出基督教禁祭并不代表我们否定慎终追远的“的确信仰”(基督教也提倡及尊重“孝亲”),但却因我们颠覆了“正确行为”,挑战了仪式标准化(standardization)的稳定与秩序,而招致强烈的非议。
  笔者以为,过去基督徒在回应时,一方面提出基督教也重视“孝道”纯粹从伦理层面来建立自己的立场;另方面则把祖宗祭祀与偶像崇拜完全等同,以宗教的立场来否定对方。我们必须面对一个事实:祖宗祭祀的核心价值是“孝”,但体现“孝”的行为却不可避免地“宗教化”。那么,基督徒如何回应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8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1。 事先对主办团年饭的长持表明自己的信仰,告诉他(她)任何拜偶像有关的事,你都不会去做的, 希望他(她)能理解。只要不是蛮不讲理之人,都会接受你的宗教习惯。有些不明白的人或许会取笑你,也不用在意。
2。拜偶像的活动不参与,不鞠躬,不烧香。若是可行,可先暂时离开一下,等他们做完一切活动再入席。
3。 照常祷告谢恩吃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8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ganxiezh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8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电脑里没有中文输入?那位叫“支持中文”的弟兄呢?请过来帮助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0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
其实这个问题在20年前是比较激烈的,现在社会基础大家都宽容了很多。
问题的关键我提一个,不一定就是楼主您的情况,不过其他人是有这个原因的。

——没有在众人面前宣告你已经信仰耶稣基督与上帝,没有传福音与众人。

举个也许会遇到的日常生活的例子:
你朋友请吃饭,你的规矩大有很多东西不吃的。结果你朋友的大部分菜里面都有这些,这时候你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搞得气氛全无不说,甚至以后两家人再也不一起吃饭了。
然后你还很委屈,我是真的不能吃吗,一吃就过敏啊……
怎么办呢?如果你朋友知道你确实不能吃,先准备了其他的菜品,是不是就皆大欢喜了呢??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信主大家都不知道,或者说大家都不知道你如此坚定的信仰。
那么等到大家一起按照常规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你再来“捣乱”说你这个不行那个不行的,什么意思?砸场子么???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应该先表明自己是个基督徒!!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有一些禁忌和其他人不一样的!!!
现在这个年代,大家已经宽容很多了!!也容易接受各种不同的习惯习俗了。(我们应该感谢神没有让我们在20年前社会比较严厉的风气下遇到这些问题!!!)

然后,其他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了,比如:在世时候就孝敬父母长辈啊!让那些不是基督徒的人羡慕说我家的孩子要是信基督教就好了……那么,你们村子是不是会因你而荣耀神的名?福音得到传扬?

当梦想与实际存在差距的时候,往往是我们自己的能力不足需要努力的时候!

如果
遇到突发情况,比如其他村子的长辈什么的。
那么就需要在礼仪之前给主事的人一个说法,有些绕不开的礼仪,就不参加就是了。
但是一定要先沟通好那些参加那些不参加,不要被动的等到礼仪开始了才扭扭捏捏的半蹲不跪的——这叫砸场子!很没礼貌的行为!
用世俗的说法叫做:"既想做贪官还想立牌坊!"
“与世俗分别为圣”——这话可不是白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1 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建议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1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boldness 发表于 2015-2-18 22:44
你电脑里没有中文输入?那位叫“支持中文”的弟兄呢?请过来帮助一下?

新年好 版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1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明白祭祖的目的是是什么
在中国,祭祖的本质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大家庭对自己子女归属感的认定。
假设一个人,没有信仰,没有忌讳。他回家过年参加自己家庭或家族的祭祖,心里却不认同自己对这个家族的归属感,那他祭祖对他都毫无用处。
在反过来,如果一个人过年回家,能认定自己对这个家族的归属感,那他祭不祭对他来说没有太多的意义了。更多是一种形式。

就想清明节,你怀念你的先人,纪念你去世长辈,这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烧纸磕头。

所以,明白祭祖的意义比直接做祭祖的行为更重要,毕竟中国人的传统还是重视家庭的。

如果有基督徒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先表明自己的信仰,祭祖这样有拜偶像的行为是不能参与的,
但不参与祭祖的行为不代表我不认同这个家族,我任然是这个家族的人,我心里面任把自己当作这个家族的人。
这样,我觉得只有能坚持,家族的长辈一般都不会特别顽固的。

也许能这样坚持,以后在过年,会想现在过清明一样,会有一种文明的祭祖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2-6 05: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