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8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耶利米书——第三十章(续)
陆·归回复兴的预言(三〇~三三)
第三十至三十三章包含盼望和拯救的信息,先知奉命写下他所看见有关以色列复兴的启示,是这卷集中讲论审判的书中明亮之处。特别是第三十和三十一章,这两章被称为是“安慰的书信”。这两章除了预言以色列民族将从奴隶环境中得到释放外,更重要的是从这中间引申出两个主要的信仰课题;其一是在解释上帝惩罚他自己的选民的原因;其二是让这些上帝的选民看到新的应许将带来新的秩序,新的约。弗朗西斯科这样形容:“耶利米书中没有一处经文及得上这段那样振奋人心。虽然耶利米大部分信息都关于审判和厄运,但当他憧憬着未来时,他能传讲自己真正选择的道路。他全心投入这些讲章里。”
从被掳归回只是应许的部分应验;这几章经文前瞻末后的日子和最终的复兴。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因为它包含著名的重新立约的经文,预示以色列国的复兴。这只能在三十章4-至17节所指的雅各遭难时候(大灾难)之后才发生。纵然有些人不相信,但神却守着他的约。耶利米受命购买田地,以示肯定复兴的来临。
一·被掳的百姓归回(三〇)
三〇1~3 复兴的应许并非只给在巴比伦的犹大人民,也包括以前在亚述帝国攻击下亡国的北国以色列人民,以色列和犹大将重新被招聚在一起。其实,他们在主前七二一年被亚述帝国灭亡后,其中有不少人逃亡到埃及去,而埃及后来又经过了巴比伦的挑战,也有不少人已经被巴比伦帝国所掳,换句话说,后期的奴隶生活中,已经没有所谓北国、南国之分了,惟有的就是整个以色列民族的存亡。不论他们是被谁所统治、俘虏,他们都是雅各的子孙,是大卫王的后裔。因此,第三节这里用“犹大和以色列回归故土”这样的句子,就是在指整个以色列民族而言。这是追溯到上帝与他们的祖先所订立的约的关系上。
三〇4~7 首先发生的是雅各遭遇的大灾难。值得我们注意的乃是在第六节,这里说到“男人用手掐腰,像产难的妇人”,且是“脸面都变青了”的恐惧状。我们知道只有妇女才会“临产”,男人是不可能有这回事的。男人是负责保护社稷安全而需要出征打仗的,如今却是如此痛苦,可以想见战争的苦楚,已经使他们痛苦到极度难受的样子,其痛苦之状如同一位临盆的产妇一般。因此,先知耶利米说这是空前绝后的惨状。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苦境下,上帝的子民仍将可以生存下去。换句话说,无论际遇多么地痛苦,上帝并没有完全离弃他们,相反的,还是与他们同在,保护他们,使他们在苦难中有生机。
三〇8~11 为了神子民的缘故,上帝粉碎(或折断)外邦辖管他百姓身上的势力。这里很清楚地回应了第廿七、廿八章所说的那套在先知耶利米脖子上的“轭”;这“轭”是用来形容、象征着犹大人民将被巴比伦帝国俘虏去当奴隶的记号,如今,上帝要在那即将来临的日子里,将那“轭”给予打断。其意就是上帝要解开套在他们身上的奴隶枷锁,使他们得到自由。因为他们将不再作“外邦人……的奴仆”。
第九节有关神应许将从他们中间所要兴起的王大卫,一般认为指主耶稣;他是大卫的后裔。也有些人认为所这里所表达的意义,是延续上帝与以色列人民所订立的约,永远不会停止,将会继续延续下去。就像大卫王的后裔继续延续生命一样。上帝向他的子民保证:虽然因他们的罪,他不得不惩罚他们,但当他们学会了顺从他的功课时候,他就会复兴他们。上帝凭着他的爱不会把他们“灭绝净尽”,如同对待压迫他子民的外邦人那样。
三〇12~17 虽然现在以色列民的损伤好象无法医治,在人看来,她是没有什么希望了。但上帝应许将医治他们的伤口,掳掠他们的敌人。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以色列民族的苦难是有原因,不是平白受苦的,是因为他们罪孽深重、过犯累累的缘故。上帝用外族人来惩罚他们,这是一种不同的“治疗”方式,使这些以色列民族的伤痕得以痊癒的一种方法。
十三节“没有医治的良药”直译是“你的溃疡无药可治,你无法可医”,这里重复了第十二节的事实。上帝再次鼓励他犯罪的子民通过他们的主寻求心灵的拯救。唯有他才是基列的乳香,能医治罪的伤痕。我们从这里看到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人无法自己把自己的罪孽洗清,或是除去,只有在上帝的怜悯下才能把人从罪孽所带来的苦难解救出来。上帝要亲自医治这种因苦难所带来的创伤。
第十五节,上帝问以色列人民“你为何因损伤哀号呢?”这是一句很重要的话,因为这说明一件事:他们所受的惩罚是应该的,不是冤枉的。耶利米提醒他的同胞们,不要再哭诉,好像自己很冤枉的样子,其实,一点也不冤枉。因为他们都不听上帝仆人的劝告,上帝才会用这种方式来扭转他们,使他们在苦难中学习悔改。因此,要先反省,先不要哭泣、抱怨,要让自己清楚所受的苦难乃是上帝的“另一种医治”。
这对我们今天的基督徒而言实在是很适切的勉励,当我们遇到苦难时,先不要抱怨、生气,要先反省看看,我们有什么地方得罪了上帝。因为上帝不会无缘无故让我们遇到苦难。只要我们知道反省,上帝必定会让我们明白为什么苦难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或是我们的家庭。再者,遇到苦难时,有时也有上帝美好的旨意,我们应该先想想上帝在这些苦难中要对我们说些什么信息,这才是最重要的。
三〇18~24 这是一段应许的诗歌,是上帝对以色列人民重新“建立新约”的赞美诗。这些经节描绘一片诗般景象,将在千禧年普遍发生。这章经文的最后两节描述耶和华对恶人的审判,这是发生在他对以色列的祝福之前,在下一章可以看到。
我们不太清楚这段诗歌是什么时候写成的,因为如果根据第十八节所记载的“重建耶路撒冷”,则应该是在被掳充军以后的事。第十九节说到“我要使他们增多,不至减少;使他们尊荣,不至卑微”,这句话在表明的就是生活在毫无恐惧中,且是在太平的景况下才有的可能。换句话说,以色列人民并不会因为现在过奴隶的生活,就失去希望,反而会因为悔改、认罪,成为上帝重新祝福的动力。人口增多,这在他们看来,乃是最大的恩典。表示他们将恢复极大的生产力。
第廿一至廿二节所说的“他们的君王必是属乎他们的,掌权的必从他们中间而出”,这是以色列人民一直最盼望的事。从主前七二一年,北国以色列亡国,以及主前五八六年,南国犹大亡国,他们开始期盼着这样的日子会来临,就是国家独立,有属于自己的君王,不再是外国的附庸,不再是外国人统治他们。
我们知道在基督耶稣的时代,他们对于这种独立自主的国度之期盼更烈,甚至当看见基督耶稣有群众的带动力时,他们就曾想要拥护基督耶稣作王(约翰福音六15),但是被基督耶稣所拒绝,因为他所带来的“国”,不是地上的国,乃是属于天上的王国(约翰福音十八36)。
另一方面,依照以色列人民的看法,“亲近上帝”是很危险的;例如摩西在何烈山上的经验(出埃及记三2-6,廿四2),说明了若不是上帝的怜悯,人根本无法接近上帝(民数记十六5)。但现在这位君王却可以“亲近”上帝,表明这个人乃是上帝亲自拣选,是个很特别的君王,是上帝所喜爱的统治者,与上帝有特殊的“亲近”关系。
第廿二节的最后句子很重要,因为“你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你们的神”这样的句子所表示出来的,乃是一种与上帝有合宜的关系,是上帝与他们选民重新修好的意思。跟重新立约的意义是相同的。
最后两节可以说是重复第廿三章十九至二十节的经文,完全一样。这里提醒那些仍不肯悔改的人,将是使上帝持续发出烈怒的主要因素。当上帝的“计划”完成时,也就是应许和平的日子出现时,人才会明白上帝的慈爱。这跟在第廿八章九节,先知耶利米针对假先知哈拿尼雅说的话:“先知预言的平安,到话语成就的时候,人便知道他真是耶和华所差来的。”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先知耶利米在这里说“那时候,他的子民就会明白这事”,所要说明的乃是有一天以色列人民一定会明白上帝的拯救计划。也就是说,他们今天的苦难,其实就是实现上帝的计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