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8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耶利米书——第二十章(续)
肆·与犹大民事和宗教领袖对立的预言(二〇~二三)
一·针对巴斯户珥的预言(二〇1~6)
耶利米在欣嫩子谷,当众领袖之前将瓦瓶打碎以后,便离开他们,直往圣殿去,把同样的信息传给百姓。圣殿的主要官员之一巴斯户珥,因此将耶利米囚于监中。巴斯户珥是耶和华殿的总管,他在圣殿中地位很高,接近于大祭司。他负责维持圣殿的秩序,同时他也是祭司,并且冒充先知。他听了耶利米的话之后,不但没有认真思考,以行动悔改,反而将耶利米打了一顿,然后用枷锁把他锁起来。他并不认为耶利米是神的先知,在他看来,耶利米不过是一个自己自封为先知的人。“枷”是用木料做的一种架框,锁住颈,手,脚,把人体弄成一种最不舒服和痛苦的姿势。
注意在第二节里,圣经用了“先知耶利米”这样的称呼,这是《耶利米书》中第一次把“先知”的称号和“耶利米”的名字用在一起,无疑是为了强调耶利米所遭遇的凌辱和暴行。耶利米在这种痛苦屈辱的状态下,被枷在耶路撒冷最显眼的地方,就是“便雅悯高门”过夜,被众人讥笑、羞辱。
次日,当耶利米被释放时,他宣告巴斯户珥及其家族,还有全耶路撒冷和犹大的人的厄运。巴比伦王将把他们掳去。巴斯户珥的名字要改为玛歌珥米撒毕(四面惊吓的意思),这是他即将面临的遭遇。原先巴斯户珥的意思是指“四方丰收”之意,现在却变成了“四围恐怖”。这个亡国的预言最终在巴比伦三度入侵犹大时应验了。巴比伦第一次入侵就在预言发出的同一年(公元前605年),第二次入侵约在公元前597年,巴施户珥很可能和约雅敬王一同被掳。第三次入侵发生在公元前586年。
我们看到先知耶利米不愧是一位真的先知,虽然受到那样的羞辱和很痛苦的囚禁方式,他并没有在隔天被释放了后,就改变他传达上帝话语的态度,或是稍微有软化的迹象。没有!他依旧用往日坚决的态度,将上帝的话一五一十地说出来。他当然知道这样只会为他带来更多恨他的人,树立更多的仇敌,为他引发更多的灾难,他还是没有妥协,也没有将神的话减去,这就如同先知米该雅所说的:“耶和华对我说什么,我就说什么。”(列王纪上廿二14)先知的职责就是这样,否则就不能被称为先知了。
二·耶利米向神投诉(二〇7~18)
因为又一次受到无理的虐待,使耶利米又向神大发怨声(7-8节)。由第7至18节,耶利米埋怨他不受欢迎的传道生涯。耶利米向神倾诉自己的感受时,心中夹杂着失望与悲叹。他曾忠心地宣讲神的话,但得到的却是迫害和忧伤。他说耶和华劝导(愚弄)他,使他受这样对待。
第七节和合本的“劝导”这个字眼,在一些译本翻译为“愚弄”,天主教思高的版翻译为“诱惑”。原文的意思和“诱惑”比较接近,意思是说先知耶利米被上帝说服了,他真的被上帝说服去为他做工,传讲上帝的话语。“你比我有力量,且胜了我”暗示上帝用了他更大的能力,强迫他违背自己的意愿,承担起他所不敢从事的任务。这也说出先知耶利米被呼召出来当先知时,原本他是极其不愿意接下这样的工作,他曾告诉上帝,他自己是“太年轻,没有口才”的人(耶利米书一6),但是上帝显然并不接受他的婉拒,而他却又无法抗拒上帝的强烈的呼召。
现在他却经验到极大的羞辱,耶利米用了很强烈的字眼来表达他对神的选召的不满,原因是神选召他,却没有给他一个安全生存的空间,相反地,想谋害他的人却是处处在找茬要让他死去,且是要让他死得很难看!上帝虽然曾经预言人民将拒绝他所传出来的信息,甚至也提起先知耶利米要受到攻击,但是上帝也说过要跟他在一起啊,现在怎么会变成这样呢?耶利米将神的话传讲出去了,他们不但不听,还将先知五花大绑地挂在圣殿最显眼的地方示众,他这样坚强地奋斗,却看不到上帝出面来为他出一口气啊!
耶利米在沮丧之中似乎认为自己的工作失败了,挫折和失败感使先知觉得唯一的对策就是不再担任上帝的代言人。他说他不想再宣告被巴比伦掳掠这个不受欢迎的信息,却做不到。当先知不想再传讲上帝的信息时,他就马上感受到有一股如火在内心燃烧般的难过,叫他无法停止传讲上帝的话语。人确实无法阻止上帝在我们身上做工,或是藉着我们传讲他的话语。耶和华的话象火在他心中焚烧,我们可以从这里连想到使徒保罗的经验;保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传福音就有祸了!”(哥林多前书九16)
耶利米无意中听见他的朋友,设谋要对抗他,敌人希望引诱耶利米以先知的热情说出一些话来,好定他的罪,置他于死地。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先知耶利米传讲的信息,所以对他的话根本就不当一回事,且有一种看热闹、看他出丑的心态。因为先知耶利米时常传出耶路撒冷将会毁灭的预言,而犹太人根本就不相信耶路撒冷会被攻破、摧毁,再加上有假先知或祭司们一再传说:“我们很安全,这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耶利米书七:4)人民就更加不理会先知耶利米了。
耶利米把他受到的不公待遇向神禀明,耶利米虽然忧虑困惑,但没有绝望,他依然坚信上帝。第十一节形容上帝的“威武可畏”,远胜过那些想谋害先知耶利米的人的力量。因此,足够先知耶利米倚靠着上帝的恩典来渡过这样的难关。我们看到先知耶利米的内心确实是很挣扎,充满着矛盾。他一方面很气愤那些拒绝听他传讲上帝话语的人,且对自己生命受到威胁感到极度的哀伤;但是,他同时对上帝还是心存希望,他还是相信上帝一定会为他申冤,会为他报仇。
第十四到十八节是我们所读过先知耶利米最为哀伤的诗歌;他在咒诅他出生的日子,对自己的出生感到厌恶,因为生命在他看来是苦难。耶利米实在是个性情中人,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有时候,他很有信心地赞美耶和华;但有时候,他却沮丧得很,宁愿没有生在地上。
耶利米生存在一个忧患的时代,他却坚持不变的信仰立场;他拒绝因为政治的利益而有所妥协;也拒绝考虑到经济利益的取向;他惟一考虑的乃是如何落实神的话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如何使人民回到神的面前悔改、认罪,以求神的怜悯,使国家、人民免受灾害和灭亡。可惜,当时的人民听不进这样的话,当时的君王和社会领袖听不进这样的劝解,这是造成他内心非常郁卒的理由。将先知耶利米的际遇来看今天的社会,我们可以发现今天的社会很像先知耶利米的时代,但是我们却找不到像先知耶利米这样的传道者出现,或是说,即使是有类似先知耶利米这样的先知出现在我们今天社会,也一样是很难生存,甚至遭遇也不会比先知耶利米好多少。
耶利米在痛苦中,诅咒自己出生的日子,他确实很想死去,因为他的亲人、朋友、同胞都离弃了他。孤单,恐怕是他在传上帝信息时陪伴他时间最长的朋友。耶利米虽然很痛苦,甚至想死,但是他还是坚强地活下去了,而且还是跟着他的同胞一起被掳到巴比伦帝国去。之所以有这样的力量支撑着他,乃是因为他深深地知道,生命的存在就是为了要完成上帝选召的使命。
同样的,今天我们受召成为基督徒,不是为了要享受自己的生命,乃是为了要完成传福音的使命,这是我们受呼召的主要目的。福音的事工当然不好做,传福音的工作确实很费力,甚至很费精神,但是,我们都应该有一个认识:我们是上帝的同工,是跟上帝一起在负担拯救生命的工作。因此,即使再痛苦,我们也要撑下去;即使再孤独也要奋斗下去,永不退却,因为上帝是我们最好的帮助者。无论我们在什么际遇中,在什么情况中,上帝都会与我们同在。虽然有苦难在我们传福音的旅途中时常出现,但是,所有一切的苦难,都是为了使我们更加坚定地迈向使福音遍传在世界各地的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