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29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耶利米书——第十章(续)
4.对偶像崇拜的讽刺(一O1~18)
一O1~5 这一章把虚无的偶像和伟大的神作一比较,神的百姓不应效法列国的行为以及他们无生命之偶像。外敌入侵的威胁,似乎使犹大人更加紧地制造偶像,认为偶像能够拯救他们。耶利米警告他们说,他们这样作不但无用,反而使他们的众罪之上更加一罪。
耶利米在此明白指出效法异教徒风俗的危险。异教徒的风俗就像占星术一样,经常将大自然的演变赋予邪恶的解释,且教人的心思脱离现实。很多人都想预知未来,以便作决定趋吉避凶,犹大人也不例外,想藉着观看天象预测未来,很明显这是从迦南当地学习引进的。耶利米指出,耶和华神是创造天地万物的主宰,连那些受人膜拜的日、月、星辰等物都是上帝所创造,根本就不是神本身,都是受造物,所以没人可以从神创造的星象中预测未来。耶利米回应他们的话在今时今日同样适切,神知道我们的未来,他也许不会将未来的一切都告诉我们,但他答应一路上引导我们,陪伴我们。所以,不要信那些天象星宿,只要信靠创造天象星宿的造物主。
相信木头雕像的人更是愚不可及,因为雕像就算再精致美观也不过是一块木头。先知耶利米说到这样的神不仅是要“修饰”,还要“用钉钉牢”它,因为怕神明偶像会跌倒。这样被人固定、锁住起来的神,根本就是虚假的,连自己都保护不了,又怎能救人呢?
拜偶像的行为将本应是属灵的经历,降格为感官上的事情,并荒谬可笑地鼓励人们尊崇自己手所造的无用之物。那些用人的手所雕刻出来的偶像神明并不是真神;真正的神不是用人的手刻画得出来的。如果用人的手可以造出神明,那样人岂不是比神还伟大了?
耶慈评论有关对偶像崇拜的讽刺说:“耶利米无情地批评那些可怜的、毫无防卫能力的偶像;当时百姓以那些偶像来取代耶和华。这些偶像只是没有反应的木头,又必须加以装饰,以掩饰它们只是没生气的木头。它们不能肩负人的担子,却要人来扛抬。它们必须由人塑造,神却造万有。这些偶像不懂言语、没有能力、没有气息、没有智慧、毫无价值、没有影响力,而且不是永恒时。相反,耶和华是永恒不变、充满生命、主动而大有能力的。”
一O6~9 神是大能的,是万国的王,配受敬畏。那些敬拜偶像的人是畜类,是愚昧的。他们向那些人手所造的木刻手工跪拜,却没想过偶像的地位和权柄完全来自于人,由偶像得来的训诲,绝不会比偶像本身更有价值。这种物质所造之物,亦不可能产生任何道德或属灵的影响。不论偶像的外表多么吸引人,它们仍是人手所造的,而且永不会有永活真神的生命力。但以色列这位永活的神在列国中却是独一无二的,他是宇宙的主宰。
先知耶利米很清楚说出,无论这些偶像神明是用纯金或纯银,或是穿戴非常昂贵的衣饰,还是一样,是假神,敬拜它就是一种无知、愚蠢的表现。先知耶利米提醒犹大人民要注意的,乃是耶和华上帝是创造天地万物的神,这样的神才是永恒的、永生的。一个单纯而敬拜神的人比那聪明而拜偶像的更有智慧,因为前者能分辨出谁才是真神。
他施位于古时世界的最西缘,可能是今西班牙的他提色斯,该城是推罗银、铁、锡和铅的供应来源(结二十七12)。乌法(参:但十5)若作城市名,其位置就不得而知了。乌法这名称原意为“炼净的金子”,是冶金术语。
一O10~16 第11节是用亚兰文写的,大概是写给那些旅居外国的犹大人看的,希望他们在侨居地被邀请去参加敬拜偶像神明时,也会勇敢地向那些敬拜偶像神明的人民说:唯有创造的神才是真的,其他凡是用人的手所造的偶像神明都会消失。
12~16节以强有力的诗歌,叙述独一真神的奇妙创造(参:赛四十12~17)。这段经文可以说是对第10、11节的进一步诠释。先知耶利米就是要让犹大人民知道,创造的神才是真神;这位创造的神就是一位来去自如、行动自主的神。他的创造显现出他的智慧,不是人的智慧、能力所能了解的。人类至今仍然努力要解开宇宙的奥秘,但是越来越发现整个宇宙的浩瀚之大,远远超过人类的智慧、能力所及。科技越发达,人越发现自己的渺小。
神的作为彰显了他对宇宙万有的主权,以及神在他子民生命中的地位——他是惟一的力量和倚靠。耶和华是真神,是活神。人工制成的假神会被除灭。耶和华是创造主,是掌管天地者。雕刻偶像的银匠是畜类,他们的偶像也是虚无的。
第16节特别提起“雅各的神”,这跟雅各在逃亡于伯特利的经验有关;在那里他遇到了上帝,认识到这位创造的上帝原来是一位无所不在的上帝,并且上帝亲自对雅各说这样的话:“我要与你同在;无论你到哪里,我都保护你,并且带领你回到这片土地。我绝对不离弃你;我一定实现对你的许诺。”(创世记廿八15)先知耶利米提起这样的句子,显然对那些已经被俘掳到巴比伦去,或是逃亡外国作寄居者的犹大人民有很大的鼓舞作用;虽然以色列长久以来一直背弃神,但神仍然信守西乃之约的应许。
一O17~18 先知预言已久的大难,现已来到耶路撒冷城门口,而犹大举国则立即陷于分崩离析的危险之中。哀哭的时候已过,而令人疲惫的巴比伦之旅则刚开始。先知告诉此地的居民收拾好行囊,准备走上被掳之途。时候已到,犹大人要被逐出家园,接受他们应得的处罚。
5.流泪先知的祷告(一O19~25)
第19-21节以半游牧民族的语言,描述犹大令人心惊的荒芜。原先最为热闹的敬拜场所,现在已经变成了废墟,因为儿女们被俘掳到巴比伦去当奴隶了的缘故,所以敬拜的场所已经没有年轻一代的参与事奉。
在这段经文里,耶利米以游牧民族在旷野流离失所、寻找支搭帐棚的地方比喻犹大人民的景况。“牧人”是那些作恶的领袖,而“羊群”则是犹大百姓。那些领袖不但没有引导百姓归向神,反而领他们入歧途,实在是犹大亡国的罪魁祸首。他们带头作恶,背叛上帝,把原本在敬拜创造天地万物上帝的耶路撒冷圣殿,改变成敬拜偶像神明的地方。虽然圣殿里仍旧是闹哄哄的样子,但是敬拜的神已经不再是原先那位创造的上帝,人民离弃了耶和华上帝,不再听从他的教训和旨意,才带来今天这样的结果。
最后,先知耶利米为国民求情,代犹大人民承认错误,以寻求上帝的怜悯和宽恕。耶利米恳求神,依犹大所能承受的责罚来惩处她。先知承认人类的无知,人原本就道德软弱,且无法胜过试探,走在神的义路上。故而他求神降罚不要过于严厉,而且不要在怒中惩治犹大。那种严厉的处罚,应该留给过去欺凌以色列人的异教各国,将忿怒倾倒在以色列的敌人身上,因为他们吞灭他的子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