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22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耶利米书——第三章(续)
三1~5 根据申命记二十四章1至4节,人休妻后,若前妻已嫁别人,那人便不得再娶她,因为这样会污秽选民。就像何西阿书一样,此处以妓女卖淫的比喻来象征以色列的拜偶像,以显明她在属灵方面的污秽,已使得与神重修旧好难上加难。犹大与神“离婚”,并且与偶像“结婚”,神本来有权永远抛弃这些不忠的子民,但他心存怜悯慈爱,仍然愿意让她回到自己身边,主仍邀请她归回。
以色列因一再犯奸淫而不配再作神的妻子,但事实上,她若为过去的罪诚心悔改的话,仍然可获神的赦免。同样,基督徒若以痛悔的心认自己的罪,便会得到救主丰盛的祝福——赦罪和洗净(约壹一9),因为我们的救主恨恶罪却深爱罪人。
以色列人放荡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好像阿拉伯人在旷野埋伏一样”是形容犹大人追求偶像的情形。阿拉伯土匪常隐藏在商旅所经之地,伺机劫掠。犹大全国上下正是这样热切追求偶像的,以至于全地均被其淫行玷污。犹大的罪给全国带来干旱,神藉大自然的各种力量来促使以色列醒悟。然而她却厚颜如妓女,仍然轻视自己的罪,还以神的儿女自居,丝毫不觉羞愧。
她假装对神悔改,向神呼求,以为他们呼求神之后,慈悲的父神当然应该会动了怜悯之心,掩面不看全国的罪。但结果并非如此,原因是神知道以色列人口是心非,他看穿她邪恶的言词和行径。他们一面说着动听的言辞,一面却还在从事恶行,神拒绝这种虚假的悔改。
二.犹大的将来视乎愿否悔改(三6~六30)
1.从前的罪行和将来的荣耀(三6~18)
三6~14 这是一篇短短的讲章,讲论人怎样忽视过去的教训。对比是从两姊妹引伸的,其一为以色列,在这里是指北国以色列,另一是南国犹大。北国以色列曾淫行无道,拒绝归向耶和华。神盼望邪恶的北国以色列能悔改归向他,但结果是希望落了空。神藉着亚述掳走选民来“休”了北国,而南国犹大有此前车之鉴应该醒悟,转向神,但结果她却仍不改其行,仍旧犯罪转离神,拒绝归向耶和华,这就使神十分失望。犹大轻看道德,以致玷污了神所造圣洁的全地。
背道的以色列与奸诈的犹大两姊妹都犯奸淫,是属灵的淫乱。背道的北国以色列已经承担自己不义的后果,却比奸诈的犹大还显为义,她至少还可以辩称没有好的榜样供其遵循。相反地,犹大有北国的种种事件可作为警惕,却依然在她的不忠实之外又加上虚情假意,故而她不光因为背道,还因奸诈而受惩罚。正如耶利米亲身体验发现的,没有什么比试图对那些相信自己已经悔改的人传讲悔改更令人沮丧。因此对犹大的裁判是犹大“比她的姊姊以色列更不义”。犹大虽有机会回转,但仍执迷不悟,她的命运也就因此确定了。
北国以色列虽已被掳,他们仍应悔改,因为慈爱的神不会永远怀怒,也不会怒目看他们。不幸的是,真正的认罪是令人苦恼、羞愧的经历,所以无论是个人或是国家,都很少愿意认罪。背道的以色列虽被保证,恢复约的关系之后,下一步可能就是重归故土,但并无迹象显示他们认真看待这保证。先知甚至已清楚说明认罪的内容,以色列只需坦承自己的悖逆、道德败坏以及不顺服,但以色列却依然故我。
要留意,第8节提到神因为以色列行淫而休她。救主在马太福音十九章9节所说的话与此一致。他教导我们,当配偶犯了淫乱,才允许无辜的一方提出离婚。当我们看到玛拉基书二章16节,谈及神恨恶休妻的事,知道必定指不合乎圣经教训的离婚,而非泛指所有离婚的处境。
三15~18 耶利米越过被掳时期,看到久远以后的年代。这些经节预言千禧年的来临。神会将合他心意的牧者赐给他们,这些牧者必以知识和智慧牧养他们。人不必再提说耶和华的约柜,因为弥赛亚已在他们当中。届时,巴勒斯坦将不再有拜偶像之事,而锡安则“归耶和华为圣”(亚十四20)。神将在他的子民中登上宝座,而他的子民均是忠心、顺服的仆人。耶路撒冷将成为世界的首都,被称为耶和华的宝座,见证以色列人遵循西乃之约。本来分散各地的以色列和犹大子民将会复兴和合一。然而这些事不会在百姓诚心悔改之前发生,恩惠本来是贵重的,决不是廉价的。所以神的子民应该重视与珍爱神施恩的机会。
2.需要悔改(三19~四4)
三19~25 本段全部是诗文,承接三章一至五节的诗,不过中间加插了六至十九节。本段仍继续指责人民的不忠,再呼吁他们真实诚心地悔改(19~22节上)。廿二节下至廿五节是一段悔改的祷文。耶和华应允他们的祷告(四1~2),然后再说出耶和华所要的悔改是怎样的。耶和华所要的悔改必须十分彻底,免得惹神忿怒,成为不可熄灭的火。
耶和华将最好的赐给他们,但他们的罪却使自己与祝福隔绝。虽然北国以色列的被掳可警示南国犹大,而使犹大被救赎,但神对南国的期望并未实现,因为举国均耽溺于背道和道德沦丧之中。他们不但未从慈爱的天父那里得到应许的祝福,反要因背道而遭受责罚。犹大就像向丈夫行诡诈的妻子一样,一面说着要遵行与神所立的约,一面却又耽溺于淫乱之中。
在高处敬拜巴力的地方,有以色列人哭泣恳求之声。他们并不是恳求神,而是对巴力假神一种礼拜的仪式。如果他们在无助中真的想恳求神,神也不会回应,因为这不是正当的方法,他们仍旧无法摆脱异教的迷信。他们走的是弯曲叛逆之道,忘记耶和华他们的神。
先知吁求国人回转,并应许天上的医生将医治这背道的国家。神医治的爱必在他们身上。唯有“我耶和华是医治你的。”(出十五26)于是就有以色列人立即的回应,对神说,“我们来到你这里。”不像二章卅一节所说的:“再不归向你!”他们来到神面前,承认耶和华是他们的神,表明他们真实地信靠神。
耶利米清楚看见,犹大藉被掳这悲惨的经历所要学的功课——与世俗为友便是与神为敌(雅四4);以及体贴肉体对各世代的信徒而言,均是一大威胁(罗八7)。因此,先知痛斥他那个世代敬拜巴力的恶行。小山大山的喧嚷,是指人们在山上拜巴力那种喧嚷嘈杂的声音,看来很热闹很活泼令人兴奋,实际是十分空洞而且肤浅的举动。完全是虚无的,于事实无补,毫无益处可言。“枉然”一词就是虚无,是耶利米常提的用词。喧嚷与枉然二词相提并论,说明那种异教迷信的虚妄与狂乱,是十分反常的现象,为敬拜真神者不可取的。所以这里严正地表示:以色列得救,诚然在乎耶和华我们的神!
先知耶利米的信息重点,乃是呼吁以色列人民要从内心的悔改开始,而不是在外表上的敬拜。廿二节下至廿五节的认罪祷文,实在是十分真诚与彻底。他们承认偶像是骗人的,而神是惟一的拯救,又承认他们背弃神的代价甚重,结果现在蒙受羞耻和惭愧。所以耶和华答应他们施恩,不过他们必须真的照所说的去切实改正,只有话,没有行动,心口不一致,仍旧无济于事。以色列也必须要达到神的要求,才不令他失望。假若悔改归正不彻底,那可能更加严重,因为神乃是烈火,他忿怒的火燃起,无人能熄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