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nandeht 于 2014-12-15 20:40 编辑
B.成圣的三个阶段
B.1 成圣的开始
成圣在重生时有一个明确的开始。当我们重生的那一刻,我们的生命中发生了一个明确的道德上的改变,正如保罗所说「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多3:5)。我 们一旦重生了,就不会继续犯罪,无论是习惯性地犯罪,或是活在罪的生活模式中(约壹3:9);因为在我们里面属灵新生命的力量,会保守我们不对犯罪的生命 让步。 这个起初道德上的改变,乃是成圣的第一阶段。就这个意义而言,重生与成圣之间稍有重迭,因为这个道德上的改变其实就是重生的一部分;然而当我们从内在的道德改变之观点来看时,我们也可以将它视为成圣的第一阶段。事实上,保罗把重生时开始的成圣,视为已成就的工作,所以当他对哥林多教会的人说「但如今你们奉 主耶稣基督的名,并借着我们神的灵,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之时(林前6:11),他是在回顾一件已经完成了的事件;同样地,他在使徒行传20:32那 里将基督徒称为是「一切成圣的人」。(注:此处的希腊文是 tois hēgiasmenois ,衍生自hagiazō,它是一个完成式被动分词所转化成的名词,表达出一个已经完成的过去的作为(他们已经成圣了),以及一个继续的结果(他们继续经历到过去那个成圣作为的影响)。 信徒在这个成圣的起始步骤中,对罪的管辖权势及对罪的眷恋作了一个明确的断绝,以至于他不再被罪辖管或主宰,也不再眷恋着罪。保罗说:「这样,你们向罪也当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看自己是活的......〔因为〕罪必不能作你们的主。」(罗6:11,14)保罗说基督徒已经「从罪里得了释放」(罗6:18)。在这段罗马书第6章的经文中,向罪而死或从罪中得释放都牵涉到一个能力,这个能力可以使人在生命中胜过罪恶的行为,或罪行的模式。保罗告 诉罗马教会的人:「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身上作王」;他又说:「不要将你们的肢体献给罪作不义的器具;倒要......将自己献给神。」(罗 6:12-13)向罪的管辖权势而死,就表示我们基督徒借着圣灵的能力,和在我们里面运行的基督复活的生命,能够有力量胜过罪恶的试探和引诱;罪不再是我们的主宰,如同我们成为基督徒之前的那种光景。 从实际的角度来说,这表示我们必须肯定两件事的真实性:在一方面,我们绝不能说「我完全脱离了罪」,因为我们的成圣在今生绝不会达到完全(见本章B.4 节);但是在另一方面,一个基督徒也绝不应当说(举例而言):「这个罪已经击败我了,我放弃了。我的坏脾气已经有三十七年了,而且这个坏脾气会跟着我直到我死的那一天。别人只好忍受我这个样子了!」这种说法就表示罪已经得着了权势,也表示我们容让罪在我们的身上掌权,并承认自己的溃败。这种说法就是否认了 圣经上的真理:「你们向罪也当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看自己是活的」(罗6:11),以及「罪必不能作你们的主」(罗6:14)。 所以,这个一开始与罪的断绝,包含了我们在意愿上的改变方向,使得我们在生活中不再对罪眷恋并被罪辖制。保罗知道他的读者先前是罪的奴仆(正如所有的不信之人),但是他说他们如今不再被罪所奴役了:「你们从前虽然作罪的奴仆,现今却从心里顺服了所传给你们道理的模范。你们既从罪里得了释放,就作了义的奴 仆。」(罗6:17-18)一个人心中最主要的眷恋和意愿之改变,是发生在成圣的开始之时。(注:有人可能希望在这一段中另外再加上一处或几处《希伯来书》的经文,是论到我们的成圣在过去就已经完成了。例如,《希伯来书》的作者说:「我们凭这(神的)旨意,靠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他的身体,就〔已经〕得 以成圣」(来lO:10)。此处希腊文的表达是用迂回说法的完成式被动分词hēgiasmenoi esmen,这是说到一种继续进行的现在情况,而这个现在的情况乃是出于过去已完成的作为:我们......继续处在「〔已经〕成圣」的光景下(而且我们 继续感到先前成圣的作为之结果)。但是在希伯来书中,「成圣」一词(希腊文是hagiazō)的意义,更多是关系到旧约时代的人到神面前所必须具有的礼仪 上的洁净或圣洁;所以,在希伯来书中「成圣」的意思是「使人在神的眼中成为圣洁和公义,如此才可以到神面前来敬拜他」;就这个意义来说,希伯来书里的「成圣」大约是相当于保罗词汇中的「称义」。「成圣」的这个意义可见于希伯来书9:13;10:10;13:12;这些经文都是讲到一种礼仪上的洁净,使人得 以来到神的面前,因此这里的「成圣」是指基督徒生命开始时,但更着重于在敬拜中到神面前。而保罗所说的「称义」,其重点则是在从神律法之下的惩罚被释放而得著称义的地位。)
B.2 成圣的增长
成圣是在一生的年日中渐渐增长的。纵使新约圣经论到成圣有一个明确的开始,但它也视成圣为一个过程,在我们基督徒的一生中持续地进行着;这是「成圣」一词在今日系统神学和基督徒言谈中一般所代表的主要意义。(注:在更正教派之卫理会或圣洁运动的传统中,「成圣」一词有不同的用法。在这些圈子里,成圣的经历 有时候被视为在归正之后的单一事件,即基督徒达到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圣洁;这个层次有时被称为「全然成圣」(entire sanctification)或「无罪的完全」(sinless perfection )。在这个传统中,成圣被视为是一项基督徒在灵命中所寻求、并且有时候能获得的经验(见本章目中列在「阿民念派」类别之下的系统神学书籍)。因此,尽管大多数的更正教徒会说:「我正在成圣的过程中」,而一些属于卫理会或圣洁运动传统中的人却会说:「我已经成圣了」;他们所指的不是一开始在归正时的与罪断 绝,而是指在后续的经验中开始体会到生命脱离自觉之罪的自由。这种立场所带来的难题将在以下B.4节「成圣在今生绝不会臻至完全」中略加讨论。)虽然保罗 说他的读者已经从罪里得了释放(罗6:18),而且他们「向罪......是死的;向神......是活的」(罗6:11),然而他也明了罪仍然存留在他们的生命里,所以保罗告诉他们,不要容罪作王,也不要顺从它(罗6:12-13)。因此,他们身为基督徒的责任,就是要在成圣上愈发增长,就如同他们从前在罪中也是愈发增长一样:「你们从前怎样将肢体献给不洁不法作奴仆,以至于不法;现今也要照样将肢体献给义作奴仆,以至于成圣。」(罗6:19)「从前怎 样......现今也要照样......」这个词语(希腊文是 hōsper ..houtōs)表示保罗要他们以相同的方式去行:他们先前「怎样」愈发献给罪,他们现今也要「以相同的方式」将自己愈发献给义,以至于成圣。
保罗说,在基督徒一生的年日中,我们都要渐渐「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3:18)。当我们在基督徒生命中继续前行时,我们就 会渐渐地变得愈来愈像基督;所以保罗说:「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3:13-14)-- 保罗在说这句话时,也表明自己尚未完全,而是竭力要达到基督之所以拯救他的一切目的(腓3:9-12)。 保罗劝诫歌罗西教会的人不应当再彼此说谎,因为他们已经「穿上了新人;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西3:10),这也表明出成圣甚至包括了我们在思想以及言语行为上,会愈来愈像神。同样地,希伯来书的作者劝勉他的读者说:「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来12:1),并且说:「要追求圣洁;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来12:14)另外,雅各鼓励他的听众说:「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 道。」(雅1:22)而彼得则告诉他的读者说:「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 上也要圣洁。」(彼前1:15) 我们在这里毋需列举更多的经文,因为新约圣经中大部分教训都是在指导各教会的信徒要如何成长更像基督;新约书信中所有的道德劝勉和命令也都是此类的教训,因为它们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勉励信徒,使他们在生命中达到更深的成圣。新约中的每个作者都盼望,我们基督徒在一生中,都能够在成圣上不断地长进。
B.3 成圣的完成
就我们灵魂的成圣而言,其完成是在我们死亡之时;而就我们身体的成圣而言,其完成是在主再来之时。
我们即使成为了基督徒,却仍然有罪残存在我们的心中(罗6:12-13;约壹1:8),所以,我们的成圣在今生是绝不会完成的(见以下B.4节)。然而当 我们离世与主同在时,就某种意义来说,我们的成圣便完成了,因为我们的灵魂从内在的罪中被释放而得着完全。希伯来书的作者说,当我们进入神的同在中敬拜时,我们就是进入「被成全之义人的灵魂」中间(来12:23);这个说法也预示着启示录所说的:「凡不洁净的......总不得进」入神的同在,就是那属 天的圣城(启21:27)。这些经文表示,到那时我们已是「被成全之义人」,是「洁净的」。 然而,当我们理解到成圣是牵涉到我们的全人,包括我们的身体在内时(见林后7:1;帖前5:23),我们就会明白,要一直到主再来,以及我们得着复活的新 身体之时,成圣才会全然完成。我们等候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从天降临,到那时他要「将我们这卑贱的身体改变形状,和他自己荣耀的身体相似」(腓3:21); 也就是「在他来的时候」(林前15:23),我们会带着复活的身体活过来;然后,我们也必将有完全「属天的形状」(林前15:49)。 我们可以用下图来描绘成圣的过程。图中显示我们在归正以前是作罪的奴仆,而(1)在归正的那一刻,成圣有一个明确的开始;(2)在基督徒一生的年日中,成圣应当有所增长;(3)在我们死亡之时,成圣达到完全(为使图简明,我们省略掉得着复活身体时的全然成圣)。
成圣的过程
图中以一条锯齿状的线来代表成圣的过程,表示我们今生在成圣的成长上,并非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前进;有些时候我们在成圣的路上有进步,但有些时候我们晓得自己有几分倒退了。最极端的情况是一个信徒不但没有往成圣的路上前进,反而接受不正确的教导,缺乏好的基督徒团契,并且对于祷告和神的话语完全不认真;他可 能如此过了许多年,而在成圣上几乎完全没有进步 -- 这当然不是一般所预期的基督徒生命之模式;事实上,这是极为不正常的景况。
B.4 成圣在今生绝不会臻至完全
在教会历史上总是有一些人会引用如马太福音5:48(「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或哥林多后书7:1(「我们......就当洁净自己,除去身体灵魂一切的污秽,敬畏神,得以成圣」)这些经文的命令,由此推断说,既然神赐给我们这些命令,他也必定会赐下能力,使我们能够完全遵守这些命 令;所以他们结论说,我们在今生是有可能达到无罪之完全的境地。不只如此,他们提出保罗为帖撒罗尼迦教会的人所作的祷告:「愿赐平安的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帖前5:23),并由此推测说,保罗的祷告可能已经在某些帖撒罗尼迦教会的基督徒身上实现了。事实上,约翰甚至说:「凡住在他里面的就不犯罪。」(约壹3:6)难道这些经文不是指出一个可能性,就是某些基督徒在今生可以达到无罪之完全的境地吗?在这个讨论中,笔者要以「完全主义」(perfectionism )这个词语,来代表认为在今生有可能达到无罪之完全的这个观点。
当我们经过更仔细的审视之后,就发现这些经文并不支持完全主义的立场。首先,圣经并没有教导说,每一次当神赐下一个命令时,他也都会赐下遵守它的能力。神命令世上的人都要遵守他一切的道德律法,并旦当他们违反律法时要他们为此负责,即使是不蒙救赎的罪人也是一样;虽然不蒙救赎的罪人之景况乃是死在过犯罪恶 之中,因而无法遵守神的命令,但是神仍然同样地要求他们承担后果。耶稣命令我们要像天父一样完全(太5:48),这是为了要显明神自己绝对的道德纯洁乃是 我们所要努力的标准,也是神要我们负责任的标准。我们不能够达到这个标准,并不表示这个标准就要降低,反而显明我们需要神的恩典和赦免,以胜过我们残留的罪。同样地,当保罗命令哥林多教会的人敬畏神以达到圣洁(林后7:1)时,或是祈求神使帖撒罗尼迦教会的人全然成圣时(帖前5:23),他乃是指出他盼望 这些信徒要竭力达到这个目标;保罗并非表示有人达到了这个目标,而只是说这是神要一切信徒所渴望臻至的极高的道德标准。 约翰所说「凡住在他里面的就不犯罪」(约壹3:6),并不表示我们中间有人达到了完全,因为此处所用的希腊文现在式动词是指连续性或习惯性的动作,所以这 节经文应当译为:「凡住在他里面的就不〔继续〕犯罪;凡〔继续〕犯罪的,是未曾看见他,也未曾认识他。」(约壹3:6)这与约翰在几节经文之后的叙述类 似:「凡从神生的就不〔继续〕犯罪,因神的种子(和合本译作「神的道』)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继续〕犯罪,因为他是由神生的。」(约壹3:9,NIV译 法)假若这些经文是指达到无罪之完全的境地,那么这就表示每一个基督徒都会达到无罪之完全的境地,因为这些经文是说到每一个从神而生、每一个见过基督又认识他之人的真实光景。(注:我们也要以类似的方式来理解约壹五:18) 所以,圣经中似乎的确没有任何经节是教导说人有可能在今生完全脱离罪;而另一方面,在旧约和新约里都有经文清楚地教导说,我们于今生是无法在道德上臻至完全。所罗门在他献殿的祷告里说:「你的民若得罪你(世上改有不犯罪的人)......」(王上8:46)同样地,我们在箴言20:9那里读到一个答案是否 定的反问句:「谁能说「我洁净了我的心,我脱净了我的罪』?」而在传道书7:20 我们则读到直接的叙述:「时常行善而不把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没有。」 在新约里我们看到耶稣教导他的门徒祷告说:「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赦免我们的罪过,如同我们赦免了那些得罪我们的人(和合本译作『免我们的债,如向我们免了人的债』)。」(太6:11-12)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就像我们每天为日用的饮食祷告一样,我们也应该每天为罪得赦免而祷告。 正如我们在以上所提到的,当保罗论及赐给基督徒得以胜过罪的新能力时,他并没有说在基督徒的生命中就没有罪;他只是告诉信徒不要容罪在他们的身上「作王」,也不要「容让」他们的肢体犯罪(罗6:12-13);他并非说他们不会犯罪,而是说罪不能辖制他们,或是「作他们的主」(罗6:14)。保罗之所以 提出这些教导,正显出他明了信徒在世上的年日中,仍然会有罪继续存留在他们的生命里。甚至连我们,主的兄弟雅各也说:「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雅 3:2);如果雅各自己都这样说,我们当然也应该同意这种说法。最后,约翰在这封屡屡宣告神的儿女不会继续处于犯罪之行为模式的书信中(约翰壹书),他也清楚地表示:「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约壹1:8)在此约翰明确地排除了我们在生命中可以完全脱离罪的可能性;事实上,他说任何宣称自己脱离了罪的人,都只是自欺而已,真理并不在他里面。 然而当我们结论说,成圣在今生绝不会达到完全时,我们也必须加上教牧上的智慧和警觉来运用这项真理。有些人可能会将这项事实作为一项借口,以至于不竭力追求圣洁,或是在圣洁上不追求长进;这是与许多新约圣经的命令完全相反的。而另有些人可能因为想到我们在今生绝不能够达到完全,因此就对基督徒生命上的长进 失去了盼望;这种态度也和罗马书第6章以及其它经文的教训相违背 -- 这些经文清楚地教导,我们生命中有基督复活的大能使我们得以胜过罪。所以,虽然成圣在今生绝不会完成,但我们也必须强调说,成圣的长进在今生应当永不停止。 不只如此,当基督徒长大成熟时,那些存留在他们生命里的罪,通常不是从外表能看得见的言行之罪,而是内心中的态度和动机之罪 -- 譬如:骄傲和自私的欲求、缺乏勇气或信心、没有全心爱神和爱人如己的热诚,以及无法在各种情况下完全相信神的应许并信靠他。这些乃是真正的罪!这些罪显明出我们和基督道德上的完全有着极大的差距。 然而,明了在较成熟的基督徒身上所存留之罪的本质,可以帮助我们在说到没有人在今生是完全的、或全然脱离罪时,不至于引起误解。许多成熟的基督徒当然有可能在一天中其言行上没有蓄意、或有意识地不顺服神;事实上,若是基督徒领袖们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提前4:12), 那么他们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也多半在人看来是无可指责的,但是这绝不表示这些人心中的动机、思想和意图已经到达了完全脱离罪的境地。 神学家慕理(John Murray)曾提到,当先知以赛亚进入神的同在时,他只能呼叫说:「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又因我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赛6:5)约伯虽然在有关他的故事(约伯记)的前段被称许为完全正直,但是当他进入全能神的同在时,他只能承认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伯42:5-6)从这些例子以及教会史上其它圣徒的见证中,慕理下了这个结论: 「实际上,人在成圣上愈进深,愈被模成他救主的形像,他也就必然愈加厌恶任何与神的圣洁不一致的事物。他愈深地体会到神的威荣,对神的爱愈炽烈,对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头召他要得的奖赏愈加渴望与坚持,他就愈能意识到所残存于己之罪的严重性,而他对这些罪的憎恶也就更为强 烈......这不就是当所有神的子民更加靠近神所启示出的圣洁时,在他们中间所产生的果效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