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29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赛亚书——第四十六章(续)
7.巴比伦偶像之坠落带来的安慰(四六)
四六1~2 在本章一开头,先知特别提到巴比伦的神。“彼勒”意为“主”,是巴比伦的保护神马尔杜克的称号(耶五十2;五一44)。在每年的新年庆典中,巴比伦国王要“握马尔杜克的手”,以确认他来年的君主身份。亚述的国王成了巴比伦的统治者后,也秉承了这种做法。
“尼波”是巴比伦的知识和文学的神。他的庙宇在巴比伦附近的博尔西帕。其地位仅次于马尔杜克,被视为他的儿子。在新年的庆典中,尼波一年一度造访巴比伦,向他父亲致敬。作为回报,马尔杜克陪尼波行一段回博尔西帕波希帕的路。在上述的旅程中,彼勒和尼波是用牲畜驮在背上的。
西拿基立在公元前689年摧毁巴比伦城的时候,把马尔杜克的神像作为战利品之一带到亚述,并一直留在那里,直到亚述巴尼帕统治时才回到巴比伦。此处就是借用这个背景,来描述巴比伦神被古列掳走的状况。以赛亚形象地描写了巴比伦最大之神的无奈,这些“神”还需要动物和人来抬它们走,这些假神不但不能拯救信靠他们的人脱离被掳的命运,在被掳的时候甚至连自己也救不了,它们没有任何能力。
相比之下,以色列的上帝则保抱和救援他的子民(第3节),正所谓“背在翅膀上”(出十九4),带他们出埃及,经过红海与旷野,进入应许之地。他造作他们,也必怀抱、拯救他们(本章4节);人造的东西必需由人来背负,因为它们自己没有生命,它们更没法拯救别人。
四六3~4 相对于由人们抬着的偶像,先知以耶和华怀抱他的百姓来作对比。这位真神怀搋他的百姓,耶和华宣告说他从他们出母胎时就抱他们,并且到他们年老时他仍这样作。这里再一次确定他常常强调的一件事,他是创造的神;并且重新坚定一件事:他既然创造,就必怀抱、拯救他们。
我们的神创造了我们并悉心照料我们,神对我们的慈爱长存,对我们的眷顾贯穿我们一生,并直到永远。司徒雅各简单总结说:“自从以赛亚以来,人们已经觉察到真、假宗教之间的关键区别:假宗教是人们要背负的死重担、而真信仰却是承载人们的一股活泼能力。”
四六5~7 在这样的对比之下,耶和华发出了他的挑战,问他们谁可以与他相比,与他同等,与他比较?上帝应如何被想像,如果可以的话:如君王、牧人、审判官、父亲、母亲、狮子或其他被造物?有什么形象能够代表那位确实而独一的神呢?可是,受迷惑的人仍然付出可观的数目,叫银匠替他们制造神像。他们又俯伏,又叩拜……他们把神像抬起,安置在定处。神像固定在那里,它就无法动弹。人若向它呼求,它既听不见祷告,也不能答应,更无法救人脱离患难。
偶像敬拜者不仅要花大把银子和力气制造、崇拜、搬运这些偶像假神,最糟糕的是碰到患难时,这些众神谁都救不了,偶像只能在敬拜它们的人心中留下痛楚的空虚。反倒是身为耶和华的百姓,从出生到老死,他自己都会“背负”、“举起”、“负荷”他们,所以在本质上耶和华和其他神明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或许这可以破除我们“宗教都是劝人为善”、“只要有心灵能得到慰藉,拜什么神都一样”的迷思;敬拜独一真神并不是一个心胸狭隘的宗教观,反而对比于混乱不清又常让人失望的多神信仰,是让人真正得到安慰的信仰。我们更可以发现耶和华不只满有公义和能力,也满有慈爱和怜悯。
四六8~11 每一个倚靠偶像的人都应该停下来想一想,惟独真神揭示未发生的事情,并定意成就他一切的计划。以赛亚一再声明上帝的至高权威和大能,历史的事件并不是偶然的,上帝对这个世界是有其旨意的,并且这个旨意一定会实现。他要召唤古列(鸷鸟从东方来)释放他的百姓,脱离迦勒底人的辖制。对于以色列离散的羊群来说,古列是“牧人”;但对于上帝子民的仇敌巴比伦来说,他则是凶狠的鸷鸟。
以赛亚书所讲到的大部分是将来的拯救。当以赛亚写这些话时,距离以色列人真正被掳,还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以赛亚当时写的这些话,或许不会被当代的人所认同,甚至被讥笑与鄙视。然而,这些话却会带给被掳的以色列移民极大的安慰与盼望。
四六12~13 那些冥顽不灵、拒绝面对事实的人,现在听见神定意要在锡安施行救恩:等到时候满足,犹太人要奉居鲁士之令返回故土。
在七十年快结束的时候,上帝向但以理显示复兴和弥赛亚来临的预言(但九2,24,25)。众先知经常把弥赛亚的降临,描述为从被掳回归开始之复兴的高潮(见亚六11-13等)。如果以色列人忠于上帝,救恩计划的历史很快就会达到辉煌的高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