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未记第16章
“我信我主耶稣基督,…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 使徒信经 。
亲爱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雷牧师,今天我们将继续《使徒信经讲道系列》的第十讲。
似乎没有必要在今天的信息里讨论这个主题。我们都知道耶稣死了,也知道祂复活了。如果我们知道复活节是怎么回事,自然就知道受难日与那个礼拜天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还要加上“埋葬”这个词呢?耶稣当然被埋葬了,这是很合理的,人们处理尸体的方式就是埋葬。耶稣为我们的罪死,第三天从死里复活,这部分跟我们是很有关系的。我们假设祂被埋葬了大约40个小时。在用字严谨的使徒信经中,有些教义略过去了,有些根本不谈;对于基督的教导和祂所行的神迹都没有提到,为什么使徒信经要谈到主耶稣被埋葬的事呢?为什么特别要提这件事,而忽略其他的呢?
我并不是说使徒信经的作者们的见解有什么不对;毕竟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距离耶稣基督的时代比我们近得多,因此他们更了解这件事的重要性,这是两千多年后的我们所不能明白的。如果他们认为在使徒信经中要把“埋葬”加进去,就表示那一定非常重要,值得我们深思。在准备这篇讲章的时候,我从来没有听过有关主耶稣被埋葬的讲道信息。大多数人在读耶稣基督生平的时候,都倾向从祂的死直接跳到祂的复活。几乎不用思考,就从祂的“气就断了”,读到“七日的头一日,天快亮的时候”,好像中间没什么重要的事发生。但在这一点,使徒信经让我们停下来仔细查考一些圣经经文。
“埋葬”这两个简单的字,向我们述说有关主耶稣身体的事,提醒这个被我们忽略的圣经真理。这让我想到20年前有一位牧师,给我一本他写的关于主耶稣被埋葬的小册子。如果在准备这篇信息时我还能找着这本小册子就好了,我可以拿它做参考,只可惜这些年来搬了几次家,已经找不到了。这位牧师曾经对我说主耶稣被埋葬的事很重要,我们应该仔细查考圣经的记载。在我们查考主耶稣被埋葬之前,让我们思想三段经文,使我们对圣经能有更深的理解:
1. 以赛亚书第53章是旧约中最多谈到我们的主受死的预言。第9节明确的提到祂将被埋葬,在基督降生前700年就作这样的预言,实在是件奥秘的事。请翻开圣经,以赛亚书第53章第9节:“祂虽然未行强暴,口中也没有诡诈,人还使祂与恶人同埋;谁知死的时候与财主同葬。”
既然罗马政权下十字架的酷刑是为那些最严重的罪犯和叛国的人设立的,那么他们对尸体从十字架上取下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根本毫不在乎。尸体可能被扔进沟里,被野兽吃了,或被扔到垃圾堆去。那些恨恶耶稣的犹太领袖为耶稣“安排”的结局,可能就是这样的。但结果却是耶稣被埋葬在一个富人的坟墓里,那倒是没有人能事先料到的。
2. 哥林多前书15:1-6,是福音的大纲。保罗在第1节说:“弟兄们,我如今把先前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告诉你们知道。”然后在4-5节解释福音的内容:“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并且显给矶法看,然后显给十二使徒看。”请注意保罗是怎样清楚地解释这福音信息:
1) 祂被钉在十字架上,
2) 祂被埋葬,
3) 第三天复活了,
4) 显给许多人看。
或者你可以把它分成两部分来看:1) 祂被钉在十字架上,证据是祂被埋葬了。2)祂复活了,证据是被许多人看见。不管怎样理解,结果都一样。保罗把主耶稣被埋葬这件事看为福音信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当他传福音时,在信息中总是会提主耶稣被埋葬。
3. 马太福音26:6-13记载马利亚用一玉瓶极贵的香膏浇在主耶稣头上的事。约翰在讲同样的事件时,增加了马利亚用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主耶稣的脚,那是一种很昂贵的印度进口香膏。买一斤真哪哒香膏要花一年的工资,马利亚把它全部倒在主耶稣的头上和脚上。当时在犹大带领之下,门徒对马利亚的浪费行为很不满意。主耶稣为马利亚辩护说:“她将这香膏浇在我身上是为我安葬做的。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行的,作个纪念。”马太福音26章(12-13节)我不认为主耶稣是指马利亚知道主耶稣快要面临死亡而膏抹祂。主耶稣的意思是,马利亚表达了她对主耶稣的爱,她所做的是远超过她所知道的;她在伯大尼这样做时是礼拜六,到了下个礼拜五,耶稣的身体就从十字架上被取下了。请注意“这福音”这几个字,再次告诉我们耶稣被埋葬是福音信息的一部分。
因此,祂的埋葬,不只是把祂放进坟墓里;而是预言的一部分,是福音信息的一部分。因此会被列入使徒信经中。以下我将用主耶稣被埋葬的解释、主耶稣被埋葬的例证来跟大家说明、以及如何应用主耶稣被埋葬的真理来跟大家分享主耶稣被“埋葬”的事实。
一、主耶稣被埋葬的解释
主耶稣被埋葬的详情记载在四福音书中:马太福音27:57-61;马可福音15:42-47;路加福音23:50-56;约翰福音19:38-42。我再说一遍经文是马太福音27:57-61;马可福音15:42-47;路加福音23:50-56;约翰福音19:38-42。不要单独只一处经文,要一起看才对。
事情发生在礼拜五傍晚,在耶路撒冷城牆外。主耶稣在下午3点断气,犹太人开始安息日的时间是下午6点,因此,一旦确定耶稣已经死了,就必须马上处理祂的尸体。在祂死后,祂的尸体还要挂在十字架上一段时间,祂的手和脚都还被绳子绑着。有一位亚利马太来的约瑟去求耶稣的遗体。从四福音知道他是一个财主,为人善良公义,也是犹太议会的领袖。表明他很有名望,受到大家尊敬。路加福音说他是个智慧人素常盼望神国的事。福音书也告诉我们一个很要紧的事,他没有附从众人要处死耶稣,虽然他没有办法阻止众人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至少他投了反对票。但其他的议士并不知道:约瑟是暗暗信主的。
我们虽然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但知道亚利马太的约瑟承认耶稣是以色列的弥赛亚,是神子,也是人子,是应验了旧约的预言。可能只有他的家人知道他信主,如果其他人知道了,他会面对骚扰和嘲笑。马可告诉我们,约瑟是“放胆进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放胆”这个字用得很好,因为彼拉多不喜欢犹太领袖,他们也不喜欢他。约瑟不晓得彼拉多在那关键时刻会怎样回应他的要求,他还是去了。
彼拉多第一个反应是,没想到耶稣已经死了,通常一个人被钉在十字架上不可能只活六个小时。耶稣早上九点被钉,下午三点就断气了。当然,部分原因是耶稣受到残忍的对待,但更好的解释是:耶稣不是被杀的,是祂甘愿舍命的。彼拉多把百夫长叫来(可能是指挥官),叫他去看看耶稣是不是已经死了。当他确定耶稣已经死了,就让约瑟去把尸体从十字架上取下来。这一点,约翰加上了其他福音书没有提到的事:约瑟还有一个秘密伙伴,尼哥底母也参与了。约翰福音第三章讲到尼哥底母是犹太公会的一员,是犹太人的官,因为害怕别人知道他去见耶稣,于是在夜里去见祂。耶稣告诉他必须要“重生”。在那天晚上和耶稣受难之间,尼哥底母已经成为耶稣秘密的跟随者。最讽刺的是,这两个处理主耶稣尸体的人,都是暗暗信主的犹太领袖。
把尸体从十字架上取下是件又难又脏的事,因为耶稣的身体已经惨不忍赌。血从皮肤的伤口渗出,肋旁有被长矛刺过的伤口,手上和脚上有钉痕,脸上被打得面目全非。把尸体洗干净以后,约瑟和尼哥底母用细麻布紧紧裹住尸体。约翰说他们用了75磅、约有100斤的没药和沉香,涂抹在细麻布里包裹在主耶稣的身体上。香膏会慢慢变硬,变成不容易被穿透的壳,保护尸体不至很快的腐烂,也免得尸体被人偷去。他们的行动必须很快,因为根据犹太律法,不能在安息日处理死尸。
如果我们把时间倒转,找到先后秩序:主耶稣死了,兵丁确定祂已经死了,祂的肋旁有枪伤,围观的群众渐渐散去,约瑟去见彼拉多,彼拉多叫百夫长来,百夫长报告说主耶稣已经死了,彼拉多准许约瑟取下尸体,约瑟回到十字架前,和尼哥底母,肯定还有别的兵丁帮忙,一起把尸体从十字架上取下来。他们把尸体洗干净,用细麻布包裹。整个过程至少要两个小时。现在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他们必须在60分钟内完工。神有更奇妙的安排:约瑟才新买了一个用石头凿成的坟墓。他本来是要为自己和妻子将来死后埋葬用的,也可以用来埋葬家中其他成员。那个坟墓不但从来没有葬过人,还很靠近耶稣被钉十字架的髑髅山。
如果你去过圣地,导游会带你去“大马士革门”外一个叫加略山的地方。那是一个露出地面的石灰岩,风化后形状像个髑髅头。它旁边,只有几码远的地方就是墓园。那是个安静、祥和、悠闲的地方,是第一世纪凿在山坡的坟墓。甚至在坟墓前有一条槽,可用把石头滚到入口。我走进墓园三次,里面有一个为游客准备的房间,和一个曾经放过耶稣尸体的房间。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主的尸体在受难日被埋葬的确切位置。不管怎么样,耶稣可能是被埋在那里,或是别的地方。我要补充的是,我进去墓园三次,我保证那个坟墓是空的。曾经被埋在那里的那一位,很久很久以前就离开了。
还剩下几分钟就到下午6点了,约瑟和尼哥底母抬起耶稣发软没有生命的尸体,半抬半拖的赶到墓园。幸好那个墓园很近。尸体的重量,加上麻布、香料,几乎有250磅。太阳快要下山了,夕阳掠过橄榄树。那两个秘密信徒,把主耶稣的尸体放进坟墓里去。紧跟在后面的是抹大拉的马利亚和另一位马利亚,她们在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