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1076|回复: 3
收起左侧

答女儿:耶稣就是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6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园静 于 2014-11-6 14:39 编辑

与女儿查经。她问,约翰福音1:1太初有道,这道是什么?
我想答,是神。但怕她又问下一句,“为什么第二节说,神与神同在?”于是回答说:道就是耶稣。所以,耶稣与神同在,耶稣就是神
女儿问,约1:3万物是藉着他造的。那么,他不在万物之中吗?这回,我思考了一阵,回答:不在。他创造了天地万物和其中的生命,创造了时间空间,他是造物主,不在时空之内,不在有形的宇宙之内,但用他全能的膀臂托住万有。只有万物之灵的人,在受造时有他吹入的生命之气,就是灵。可是,因亚当犯罪,人里面的灵也死了。约8:23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是从下头来的,我是从上头来的;你们是属这世界的,我不是属这世界的。”他是这看得见的浩瀚天地、有形世界背后的那个原因和主宰。
发表于 2014-11-6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就牵扯到基督教信仰本土化的话题了。

基督信仰本土化的类型可分为三种:语义的采纳、观念的折衷及价值的完成。

语义采纳,是初步采用本土的语词语句以迻译外来观念。

观念的折衷,则是力图采用本土语境中的现成观念来移植外来观念,以利流传。

价值的完成,乃是意识到利用现成观念不仅不妥,且已扭曲原来观念,故必须采取特殊语义手段,改造原有语言或象征形式等,以利外来价值的确立。换句话说是以某种固定的基督信仰之本义,重新诠释中国文化,赋于后者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意义。也就是说,不是用中国价值来改造基督教价值,而是相反用基督教信仰来改造或完成中国价值。

就好比约翰福音中的“logos”,在中国文化的观念里,根本就没有这种概念,所以在翻译圣经的时候,翻译者费了一番脑筋,最后决定使用“道”来对译。这是使用一个具有系统性内涵的中国传统文化用语,去对译另一具有系统性内涵之西方传统文化用语,用以表达新约神学中具有完整内涵的一个关键性观念。

汉语中“道”一词原属于道家思想体系,与基督信仰中独一真神的理念是不一样的,不仅异质,而且有误导的可能。例如某省农村新盖的一座礼拜堂,讲台上放一把椅子,有人一定再要在椅子上放一把宝剑,说这才体现上帝的宝座。椅子上放一把宝剑,这是民间道教信仰,这种误解与圣经的翻译“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不能说一点关系都没有。

所以你女儿问“这道是什么?”老实讲没有人可以解答得清楚,因为我们中国人的文化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所以就算你费了一番口舌来讲解,你女儿还是不明白,因为你自己都不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6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深奥的真理,却要以最浅显的话语让一个孩子明白,真的考验人了。楼主能有这样的回答已经很不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承认自己有限,太有限太卑微了,不过是尘土。但我非常赞同您的这句:“以某种固定的基督信仰之本义,重新诠释中国文化,赋于后者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意义。也就是说,不是用中国价值来改造基督教价值,而是相反,用基督教信仰来改造或完成中国价值。”
否则本土化就会走向基督信仰的反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7-14 03: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