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
“因为我的百姓做了两件恶事,就是离弃我这活水的泉源,为自己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2:13)
在先知耶利米的时代,神藉耶利米的口谴责以色列人事奉偶像背弃神,将他们的行为比喻成「离弃我这活水的泉源,为自己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这比喻是什么意思呢?要明白这个比喻,我们要先来了解以色列人所居住的迦南地的地理环境。
迦南地土地肥沃却干旱少雨,且境内没有大河灌溉。土地的滋润和日常用水都只能靠天赐甘霖和地下涌泉。由于雨季极短,当地的居民会在地上凿出许多水池用来存贮雨季从山间流下的雨水。到了旱季,因为不断用水,又缺乏水源供应,这些水池便渐渐干涸了。由于土质的关系,这些水池的蓄水效果不佳,里面常会出现裂缝,辛辛苦苦存留的水就从这些裂缝中白白漏掉了。因此对以色列人来说,地下的泉源是最好的水源。为水井相争之事,从古到今屡见不鲜。在创世记二十六章记载了非利士人抢夺以撒的水井。而今天的以色列人出于水源等各方面的考虑,不愿撤出戈兰高地,使叙利亚和以色列一直无法达成和平协议,由此活水泉源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正因为活水泉源的宝贵,神在圣经中常将自己比喻成活水的泉源。耶稣应许撒玛利亚妇人,祂所赐的生命如活水的泉源直涌到永生(约四14)。在旧约圣经中,神也常将自己比作活水的泉源,能舒解人心灵的干渴,给人完全的满足(赛五十五1~4)
在以色列人的日常生活中,如果家边就有天然水源,自然会安逸放心地享用井水,而不会去凿水池,况且还是破裂不能存水的。但在属灵生活上,为什么神会这样指责他们呢?为什么他们会离弃神这个活水的泉源而自凿水池呢?旧约圣经里充满了神对以色列人拜偶像的谴责,为什么他们会如此着迷于拜偶像呢?这对我们今天的基督徒又有什么借鉴呢?
让我们先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起,当以色列人出埃及进迦南地时,迦南人已有发达的文明。现代考古显示当时迦南城市规划良好,建筑漂亮,有排水系统,会制造各种金属器具,对旱地农耕很有经验。相比之下,以色列人在埃及作了几百年奴隶,主要工作是建造城市(出一11),农作也是用河水灌溉,如何过旱地农耕生活却一无所知。在征服迦南之后,他们很自然地向当地人学习。神三令五申地命令他们要毫不留情地赶出当地人,却没有一个以色列支派完全做到。
当以色列人开始与当地人有文化技术交流时,自然也会接触到当地的偶像崇拜。迦南人甚至可能告诉以色列人必须拜某某雨神、农神,再加上什么农耕技术,农作物才会丰收。以色列人如法炮制,也确实见效,于是偶像崇拜被当作一种先进的文化技术接受下来。当然,以色列人仍记得自己还是事奉耶和华神的,他们每年仍照着律法的规定去圣殿敬拜,在所得之物中奉献十分之一给神,似乎事奉耶和华与偶像崇拜并不矛盾。
除了这些当地迦南居民的偶像外,周围民族的偶像也常被引入以色列。当弱小的以色列国时常被邻国欺凌时,自然会派人去向邻国学习富国强兵的经验。此时,别国自然会夸耀自己的神,于是以色列人也就跟着拜。例如犹大王亚哈斯见到亚述国强大,看到他们的祭坛,就照样在耶路撒冷改造圣殿,造了个类似的坛(王下十六10~16)。但他并不觉得他背弃了耶和华,还说要求问耶和华神(王下十六15)。
在周围这一带多神崇拜的氛围下,偶像崇拜就这样打着学习现代文化技术的旗号渗入了神的子民的生活之中。从士师时代到耶利米的时代,偶像崇拜屡禁不止,甚至「神的数目与城的数目相等」(耶二28)。耶利米讲这篇道时,是犹大历史上十分敬虔、除偶像最积极的约西亚王在位之时,可见当时以色列人普遍属灵状态之差了。
为什么以色列人会如此热衷于拜偶像呢?其根源何在呢?说到底,就是随从世界,用世界的思想方式去过每一天的生活,以为可以同得神的赐福与世界的好处,但结果却适得其反。神一次又一次地管教祂的子民,用自然灾害、列邦侵略来教训以色列人,但似乎人的心就是那样顽梗,每一次的悔改复兴都是那么短暂,最终以色列人遭遇大难,耶路撒冷被毁,全族被流放到巴比伦。拜偶像并不能满足他们真正的需要,反而最终被神所管教。
现在我们基督徒生活在不信的人中间,也时常面对着同样的试探,我们的思想观念时常受传媒、家人、朋友的轮番轰炸。平时工作压力大,则去学世界的方式沉迷于娱乐享受,结果沾染许多污秽思想,没有心情与神亲近。电视广告则在诱惑人的贪欲,好像人只有拥有了什么东西,才能得满足,才能得幸福。高档电器、汽车、洋房,似乎是生活的必需品。结果买下来才发现自己被抵押贷款捆住了手脚,不得不为高薪的工作加班加点。学位似乎越高越好,于是工作之后也要每周花几个晚上读夜课,挣来一张又一张的文凭,最终没有时间读神的话语,没有精力亲近神、事奉神,生活的步履越来越沉重,心灵也越来越干渴。真像当时的以色列人一样,随从世界所追求到的物质,肉体满足却是不能存水的池子,而离活水的泉源却越来越远。
当时以色列人另一件自凿水池的事,是去埃及求救兵,这也是神所不喜悦的。在耶利米时代,巴比伦国兴起,渐渐地威胁到犹大国的安全。以色列人很自然地去寻求当时中东地区的第二大强国--埃及的帮助。这在人看来是很明智的决定:弱小的犹大国要抵挡强国巴比伦,自然应当寻求外援,单单倚靠神会觉得没有安全感。以色列人会说:「敌人的军队多么强大,我们一定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尽我们的努力富国强兵,建造许多坚固城池,然后再祈求神的保护。我们怎能单单祷告神,这不是试探神吗?」但这一策略从来没得到神的认可,因为这是对神缺乏信心的表现。在耶利米前一百年,亚述王兵临耶路撒冷,以色列人也去埃及搬救兵,结果神说:「祸哉!那些下埃及求帮助的,是因仗赖马匹,……却不仰望以色列的圣者。」(赛三十一1)结果埃及军兵中途被阻,若不是神派遣天使一夜杀了十八万亚述军兵,犹大国绝无生路。到耶利米时代,犹大国又故伎重施,联合埃及和周围的小国,试图反叛巴比伦国。但神却预言犹大国必失败灭亡,埃及军兵也毫无用处(结十七11~21)。最终历史也证实了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