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1181|回复: 0
收起左侧

[转帖]第四章孩子需要爱和被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4-13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神要完成一项伟大的工作,为使这个错误的世界得以重新纳入正轨,他用了一个极不寻常的方法。他并没有用地震或雷轰。 相反的,他用了一个完全无助婴孩的诞生。在一个简单的家庭里,有一伴一卑微的母亲。神将他的心意放在这位母亲的心里,而她又将这心意放在婴孩的思想里。 之后,神就等候。 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就是婴孩。 ——苏理芬 * * * 大自然仁慈地扭转了我们对孩子手判断,使我们特别是当他们年轻时,如果我们不爱他们,那对他们是致命伤。 山图也那 * * * 我爱这些小朋友;他们是从神来的小生命。故当他们爱我们时,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查理士狄更期 子女不会知道父母对他们的爱,直到他们的父母离世,或到他们也为人父母才会知道。 ——曲格 孩子需要去爱和被爱 著名的精神病学家贾勒撒医生在其著作[真实的治疗]中说到,他相信并没有所谓的精神病。他说,我们将之分类为精神病的那些偏差病徵,是人将生命里两个基本需要混乱了的结果。这两个需要就是[去爱]和[被爱]。如果其中一个需要得不着满足,人们就会有情绪崩溃的倾向。正如法国诗人雨果所说的:“生命中至上的快乐,就是我们有着被爱的把握。” 无论是小宝宝、较大的小孩、青少年人、未婚的成年人、父母和老年人,全部人都有表达爱的情感需要。请勿将爱轻率了。 纽约一位心理分析家施必治博士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在弃婴搪理院观察婴孩的反应。那里的护理人员因太忙碌,以致每个婴孩只有[十分之一个母亲]的照顾。施必治博士发现大约有百分之三十的婴孩在一岁之前就会死去。施必治博士说:“情感上的饥饿和肉体上的饥饿同样危险。孩子在情感上的饥饿,虽然速度比较慢,但同样会引致死亡。” 其实,人心底里对于[去爱]和[被爱]的需要是非常强烈的。我们一生都需要朋友。作为父母,我们怎样延伸对子女的爱,会严重地影响他们能否有效地与人相处。我们怎样将子女融纳在我们的生命中、怎样向他们表达我们的爱。和怎样回应他们对我们的爱,都会影响他们能否将别人融纳在他们自己的生命中,融纳在他们的友谊里,和融纳在他们的爱里。 麦坚博士说:“毫无疑问。去爱和被爱会给人有归属于某人的感觉。人要有这种安全感才会有信心。而没自信,我们就不能面对人生。” 夏杰东在他的诗[门],表露了一个没有被人爱过孩子的感受; 像一个年幼的小孩,奔抽妈妈的房门, 渴望得到欢迎的拥抱; 但发现门却是关上了的。困惑的面颜。呼叫又饮泣; 呼喊,冲撞着门扉。 我听着,等待着,那不曾有的回应; 最后,我想我是无法进去的了。 沉默!那门在沉默和黑暗中闭上了。 远处的饮泣。 像在幽灵般的海上,在妖怪似的海滨, 击打着我的心灵。 听啊!在那紧闭的岁月走廊上, 门是一度又一度的 都静静地关上了。 可见,没有被爱过的孩子,他一生是面对着一度又一度关闭着的门。 当父母被问及是否爱他们的孩子时,他们的回答很自然都是[我当然爱我的孩子。]但更重要的问题:“你的孩子知道他们是被你所爱吗?” 有人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一间很大的中学里研究一班在适应症上有困难的青少年。这研究显示,让孩子知道他们是被爱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首先,辅导员与十个同学进行了生段很长时间,取得了他们的好感和信任。这些同学是老师认为在学校被忽略,和适应能力最有困难的。之后,辅导员问每一位同学说:“在多久之前你的父母曾经告诉你,他们是爱你的?”其中只有一位同学记得父母似曾说过,但已经记不起是什么时候说过了。另一方面,那些辅导员用了同样方法与另外十位同学进行。这些同学是老师最强,及被认为是出众的领袖。没有例外的,他们每个都回答,他们的父母在过去廿四小时内都曾告诉他们,父母对他们的爱。他们的回答是:今早、昨晚或昨日。 1、爱是学习得来的。我们学习去爱。小孩子出生时是不知道怎样去爱的,但却有很大的潜能去爱。婴孩在没有被人爱时,他实际上是已经枯萎的了。他们通常会发展成不正常的性格。 小孩子每日都需要有温馨,和向他们表达出来的爱。遇到困难时,他们需有爱的膀臂安慰,正如他们需要食物和新鲜空气一样。事实上当孩子并不可爱时,或是他们有问题时,就正是他们需要更多爱的时刻。 婴孩得看爱,他会回应这分爱。他又会学习用爱回应。这种爱的回应会不断成长。但可悲的是,有些人士,尤其是男士,成了[禁止温柔]的牺牲者。但其实,强者正需要温柔,正需要有爱。弱者才是残忍,漫不经心和缺乏爱的。 2、父母之间的爱会影响子女爱的能力。有一次当我向一大群父母讲完有关家庭关系的讲座后,有一位父亲对我说:“如果我清楚明白你今晚所讲的,就是说我可以为子女做的最伟大事情就是爱他们的母亲,对吗?”我回答说:“不错。正是。” 子女知道父母彼此相爱,他们就会得到人生的安全和稳妥,以及明白生命的神圣,这是他们无法从别的途径得着的,知道父母相爱的孩子。因为听到父母彼此用话语来表达爱,他们就容易明白神的爱其特质和性的美丽。 这样,爱是显而易见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衷诚而有行动地将爱活出来。我们可以付出特别的心思和良善;不在家时可以写封爱的书信回家;我们可以在子女耳边轻声讲述妻子或丈夫的好话;我们可以在子女面前赞赏配偶。 孩子需要爱;他们最想知道的事情也是爱。如果他们在家中感受不到爱,就会从电影、小说,和杂志的色情文化对爱的描绘而得到错误观念。孩子需要从父母的榜样里感受真实的爱。有一位中学生这样写道:“使我的家庭及我自己得到快乐的,就是我的父母彼此相爱。” 3、爱必须说出来。爱包括了生命的各方面。为着帮助我们能够实际爱实践,并且明白它的含意,我们要提到它几方面具体的特质。 爱是怎样沟通、传达的?我们说爱能感受到,这是真实的。人能够从非言语的途径传达爱,例如:握手、拥抱、微笑、轻拍肩膀、深情地望着对方的双眼……等等。让孩子从非言语的途径感受爱是非常重要的。 在家中,我们用一种简单的非言语行动代号表达我们的爱。当我们一起手牵手走路、两人在一起、或其他适合的会轻拍对方的手三下表示[我爱你]。这是多么容易但又是多么有意思和做法。很多时候,在睡前孩子来道晚安的吻别时,我们都会伸手轻拍对方三下。 最有效的方法去教导爱就是作爱的模范。正如一位年老的剧作家所说的:“人不会去爱那些不能表达爱的人。” 但爱也需要用言语表达。有些人觉得言语对孩子表达爱,是属于私人的做法,而不愿意将这种说话挂在嘴边。但这些人却又自相矛盾,常毫不犹豫地将拒绝和责备的说话挂在嘴边,如果做事需要一致的话,他们也应该让孩子猜测他们在什么事情上不喜欢或不赞成。爱的言语是需要的。如果要说没有用言语表达的爱并非真爱,这也不算说得太过分。 在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里,其中一个普通的问题就是:“你知道吗?”我认识一个家庭,每当有人问这个问题时,对方一定会回答说:“我知道。我知道你爱我。”这是多么美丽的图画!在这个家庭里,他们最小的儿子得了重病,他住在医院里不能说话。当父母来到床边向他细声说“你知道吗”时,虽然小儿子很虚弱,不能说话,但从他的眼神就可以清楚知道他的感受和回应。 一个小儿子不断请求爸爸在后园为他造一间玩屋,父亲答应了他。但每个周未他都忙着开会、打高尔夫球、赶交功课或其他社交应酬。有一天,他的儿子被汽车撞倒了,伤势万分严重,在医院留医。当那位父亲来到那快要死去的儿子床前,他儿子微笑地廉洁了最后一句话:“爸爸,我想我们以后也不再造那间玩屋了。”当然,孩子需要他爸爸更甚于那间玩屋。 有一位父亲提到他的儿子对他的赞赏。那儿子刚中学毕业,正准备入读大学。他邀请他的父亲一起去划艇。那位父亲对于在野外急流中的划艇意并不是那么热衷,而且他自已的游泳技术不是那么好,而划艇又是相当消耗体力的玩意,他就对他的儿子说:“你不如跟你的好朋友去划艇好了,收我来支付你们的费用罢。”但他的儿子说:“爸爸;我不要好朋友。我要的是你。”这是一句多么赞赏的说话。 5、爱包括信任。莫施利说到他在美国南部山区的森林地带长大的情形。那里的生活绝不容易,人不会拥有什么东西。因着父母对他的鼓励,他考取了大学的奖学金。在他要离家搬入大学的那日,他父亲带着忧虑和期望对他说:“儿子,我对于你所在进入的世界认识得很少,但我信任你。”莫施利说:“他的那句话使我毕生难忘。” 在《家庭可以建立一个人》一书里,梅雅士写道:“当父母有智慧地爱他们的孩子时,他们会尽力帮助孩子感受到他们是人。”要做到这一点,父母必须信任他们。多疑的父母会培育怯懦的孩子。 6、爱需要乐意聆听很困难。他们忙于工作经常疲倦。与孩子聊天就很容易被视为不那么重要。然而我们从聆听中所学习得到的。要比从说话中学习得到的更多——特别是聆听孩子。 细心聆听孩子的伤痛、不满和喜乐,是传达我们对孩子真正有爱的途径。如果说话是表达爱意,就让我们专注孩子说话时,望着他们的双眼。大概你也曾见过,有小孩子用手将父母的脸转过来对着自己的脸。但是当跟孩子说话时,很多父母却是常常望着别的地方。很多时候是孩子想跟父母说话,不过做父母的却只是继续阅报,或责怪他们打扰了自己。 当孩子处幼时,父母肯聆听他们的说话因而建立一分亲密的关系,到孩子做少年人时,他们也会愿意与父母分享心事。父母肯用时间明白年幼子女所讲的说话,他们也能明白孩子在长大后所讲的说话。如果父母在孩子年幼时肯听他们说话,孩子将来也会肯听父母说话。 7、爱就是分享经历。与孩子一起工作和游戏,等于就告诉孩子父母是爱和接纳他们的。在《农庄与牧场》这份杂志里,一位母亲描述她那在青春期的女儿,因受小小惩戒就变得很愤怒、反抗和容易大哭。 “我并没有因而责罚她,刀没有不断提醒她已经长大了。我反而下决心以爱心和赞赏帮助她。我不再吩咐她要完成所指派给她的家务,反而和她一起去做家务。以前晚饭后,她都是很不愿意地一个人清洗碗碟,现在我和她一起清洗碗碟,还会一边做一边交谈。 我有时会特意地给她紧紧的拥抱;当她做得好和时候,我会温馨地赞赏她。我和丈夫晚饭后都放弃自己的嗜好,麦收她一起玩耍。渐渐地,我们再次得着我们的孩子。” 恰保在他的《完全的教育》一书中提到“玩耍最能够将欢笑、爱和学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当父母向子女示范怎样去做一件事并在一起工作或玩耍……透过这些因分享欢乐而有的开心气氛,孩子会学到怎能样实践爱。 分享与鞭聚可以产生合一、体谅及相通的感受。如果没有分享的感受,孤单和向缺乏爱的感觉就会取而代之。 一直以来,在家庭研讨会里,我常常问父母和祖父母们:“在你的童年里,有什么美好的时刻是你所记得的?”那些不变的答案显示,到今日他们仍然记得的美好时刻,就是整个家庭一起有分享的时刻。所提到开心的经历,虽然在当时似乎是微不足道和无关重要。但因为是整个家庭一起做的,那就变得特别了每次提起那些经历,共聚的喜乐会再次重现在眼前。 所以,吃饭时间、睡觉前时间、空间时间、工作时间、玩耍时间,以及所有家庭一起分享其他时间,应该尽可能是开开心心的,因为这些都是家人预备去爱和被爱的机会。 8、爱可以建立开放和舒适的关系。孩子想学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父母的爱。如果孩子缺乏父母的爱,孩子学乖的动机就会相应减少。在家庭里保持彼此关系开放入畅通,显然是很重要的。爱需要任何时刻都存在,而且是无条件地存在。顾文医生说:“绝对不要对孩子说‘如果……我就会爱你。’或‘我爱你,但是……’你只需说‘我爱你’,及确实地以开心、拥抱、照顾、安慰、欢乐和笑声来支持你所说的话。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绝对肯定他们是被爱的。” 对于一个人来说,爱并非只是童年的一种装饰;它乃是孩子找到自我形象的重要途径。爱就是在伤痛时仍然聆听。离家走出的儿童,就是因为缺乏爱、感到不自然而出走的。 许悟诗提议父母应该无条件地,日日如新地爱他们的子女。孩子是为爱而活,而不是为居所、食物、衣服而活。 9、爱是看重人过于看重事物。正如我们在上文提过的,很多父母似乎还未清楚爱的安全感比物质的安全感更重要,孩子呆以收到很奇特的礼物,但心中仍然会充满恨。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所需要的是父母,而不是礼物。有一个家庭,父母外出施行时将他们的孩子留在家里给人看管。他们回来时,买了一分很漂亮的贵价玩具给孩子。那孩子竟然大声哭了起来,将那玩具掷在地上,然后跳在它上面,将它踩烂了。父母看见,就很严厉的责罚他。 相信作为儿童心理学家的都不难明白上述情形。父母经常将孩子留给朋友看管几天,每次回来时带给隔离孤都只是礼物,而不是拥抱他们的孩子,给与体贴的问候。他们只是手拿玩具,孩子就感到被遗弃了。 每个孩子内心的深处最渴望的是爱。没有任何礼物可以将它取代。 有时父母会说:“我一生辛劳挣扎,是要带给我的子女更舒适容易的生活。”但这些父母却是亲自破坏了他们所渴望得到的成果。他们希望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疼爱他们的。然而他们却用尽时间辛劳工作,去换取那些他们以为可能使孩子得么快乐的物质需要,孩子会觉得物质比人更重要。毫无疑问,这些父母的动机原是好的,最后却很可悲。 那么,什么是爱?爱是彼此给时间予对方;爱是一起玩大家都可以参与和分享的游戏;爱是共同嬉笑、彼此相属;爱是共同关心、一起祷告;爱是聆听;爱是用任何说话或行动使人感到我在爱和被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7-18 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