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1224|回复: 0
收起左侧

[转帖]第二章孩子需要安全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4-13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章孩子需要安全感 父母不能改变孩子眼睛的颜色,却可以将温馨怜爱目光赐给他们。 父母不能改变孩子的容貌,却能赋予与他们仁道、恩慈、友善等光彩。长远来说,这些比获得先美冠军更令人毕生快乐。 父母不能用物质围绕孩子予以使他们得着安全,得可以用充满爱的双手环抱他们。 对孩子过分的纵容的父母也会令孩子缺乏安全感。白托祈说:“占有欲的爱只会破坏而不会建设。”孩子需要平衡才能发展成为一个坚强、有用和真诚的人。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占有欲很强,孩子性格的发展就如种子太依附着大树而不能正常生长。对孩子占有欲太强的父母,爱孩子是因为孩子可以为他们做到什么。这是有害和自私的爱。 另一方面,对孩子过分放纵的父母,因对孩子没有提供清楚的规限,会使孩子容易变坏,规限不一定要多,但一些贯彻的规限却可以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世上有两种自由;错误码的自由,是一个人有自由去做他喜欢做的事情。真正的自由,是一个人有自由去做应当做的事情。 ——查理斯京士理 孩子需要安全感 十九岁的俊明寻求辅导帮助。经过几次面谈,从几个迹象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完全没有安全感的人。他说他从没有快乐过。他要假装粗豪,但内心永远是充满害怕,很想逃避。他以吸毒及醉酒来麻醉自已。现在他已是走投无路,所以不顾一切前来寻求帮助。 孩子渴望安全感,因此要拥着婴儿时的毛毡,要拖着玩具熊或抱着洋娃娃。孩子内心的深处极需要安全。对事物要有脚踏实地的把握。娄孩子面对不熟悉的环境时,他就会害怕。 喜利和邦纳在[如何处理少年罪犯]一书中指出。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得到他最基本需要的安全感,他八岁便全在糖果店偷东西。聪明的父母必须建立子女的安全感,并除去造成缺乏安全感的情况。 造成没有安全感的环境 从俊明的个案,我们可以知道导致没有安全感的成因; 1、父母的冲突。俊明从来没有见过他的父母以爱及和谐相处。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争吵,关系高度紧张。他常被夹在父母的裂缝中,他感到他的家随进会破裂粉碎。 从研究中,我们知道问题儿童有三个吸毒的主要原因,依次是(1)父母的冲突,(2)渴望改变自己的性格,(3)同伴的压力。父母经常争吵的孩子,会因为不喜欢自己,希望藉着吸毒改变自己的性格。也有因受不住别人给他的压力而去吸毒的。 最容易使孩子觉得恐惧的,莫过于看见自己最依赖的人彼此如仇敌般不停争呼。这并不是说,父母永远不能在孩子面前争论。纵使父母彼此有很不同的意见,但如果两人能在爱中寻求解决,会很实际地帮助孩子学习怎样面对人生,如果孩子看见父母虽有不同意见,却仍然相爱,相信他会比从来没有看见父母有不同意见的孩子,更懂得面对冲突。这种相处之道,也与经常吵架的父母成为强烈的对比。 2、经常的搬迁。俊明的家庭常常搬迁,无论搬到那里,他都没有在家的感觉。他从来没有亲密的朋友。他对新的环境到讨厌和恐惧。 今天有不少家庭时常搬迁。超过四分之一的人每年都搬迁一次,甚少家庭会在同一间屋居住十年或以上。这种情形,父母和子女都会缺乏保持家庭稳定的能力。 数年前,有一小女孩生病了,医生也找不出原因。几个月后,那个小女孩坦白的对父母说:“我很担心当我上学时,你们又将家搬走了。” 每次搬到新的地方,孩子便被迫去适应新的朋友、新的学校、新的房屋。以及很多其他新的事物。特别是如果孩子与兄弟姐妹或父母欠缺温馨和深爱的关系,他就更容易觉得没有安全感。 3、缺乏适当的管教。在俊明的生命中,他从来不知道清楚的规限是什么。偶而父母心情好,他们就会十分纵容他。但当父母有任何不对劲时,俊明很容易就成为他们发泄的对象。 孩子是需要一些规则,他们才可以享受安全及满意的人生。大多数没有安全感的孩子,都是来自对他们的行为没有清楚规限的家庭。有些少年人投诉父母因不关心他们,所以没有为他们定下清楚的规限。当有规限时,孩子纵然会表示受到过分的约束或不公平的对待,心里还是会因为规限带给他们安全感而开心,因为证明父母是关心他们的。 管教是必须的。我们会在稍后的篇幅再讨论。但由于管教与安全感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所以我们先简单的讨论。 有一个十七岁的女孩不能相信神对她的爱,原因是她不能相信人的爱。她很可怜。她对辅导员表示她家里没有爱。她从来没有尝过被爱和被需要。 有一天在朋友家中,她看见一位母亲吻别的女儿说:“亲爱的!今晚十一时前你要回到家中。不要迟啊!我会等你回来。”她听到这番说话心如刀割。她奇怪她自己的母亲为什么从来没有关心她到了那里或什么时候回家。为了求证她的家人是否关心她,她决定当夜很晚也不回家。要知道家人会否因关心她的安危而去报警。她为着找寻一个安身之所,便去看午夜电影;她在夜街上独行,直到她觉得害怕;她跑到火车站,挨坐在长椅上。她万分疲倦,渴望是睡在自己的订上。但她仍然坚持要找答案。直到黎明,她蹒跚的回到家中,故意大声的使家人知道她回来了。但是没有人叫唤她。没有人理会她。吃早餐时也没有人问她昨晚去了那里或什么时候返家。她已找到她的答案!因着这种内心的伤痛。她一生自暴自弃。 4、父母经常不在家。俊明不但要经常转换新的居所,他的父母更经常不在家。他的父亲甚至晚上也很少在回家睡觉。他母亲因为要外出工作。俊明每天下午放学回家只有一个人。父母时常不在家,会造成孩子没有安全感。 一位研究生做电话调杳,在晚上必时访问十二个家庭,要知道有多少父母知道他们的子女当时身在何方。他的报告是“头五个电话是由家中的子女接听的。他们都不知道父母当时在哪里。” 5、不断的批评。俊明的父母经常批评他。他感到他所做的没有一项是对的。害怕失败的感觉总在在他心里。生活中他深深觉得自己是非常无能的。每当应徵工作要面试时,他总是没有安全感。面对新的工作,他总是认定自己不能胜任。他感到被人拒绝。沙顿和依莲娜在[少年罪犯的形成]、[一千个少年犯研究]或类似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导致儿童犯罪的主因是他们被父母拒绝。 如果孩子感觉父母不喜欢他们,不断的批评他们,又没有时间陪伴他们,又或者觉得父母从开始就不想要他们,孩子的心灵会被压碎。父母经常表现像是受难孩子办事,也会使孩子觉得他们被拒绝。 6、看重事物过于人。俊明很强烈地感觉到他的父母只会给他物质和金钱,而没有将他们自己给他。每逢生日或圣诞节,他们都会买礼物给他。事实上,在俊明年幼时,他已经觉得他需要的是父母,而不是他们的礼物。到他稍为长大后,对他来说,父母的金钱和礼物是他们用来补偿并没有给他的时间和爱。是由那些没有安全感及与人疏离的青年人所写的。 7、没有安全感的父母。其实在那些没有安全感的青少年人背后,存在着很多少没有安全感的的父母。因为不稳定的气氛,实在浓罩着整个世界。有一个八岁的女孩,全家搬进市区一间十分漂亮的的新房子,但她却十分担心和忧虑。几经父母查问,那小女孩终于肯将原因告诉他们。原来她一直担心那个城市会爆炸,因为听过父母讲论核子战争的可怖,它会炸毁不少主要城市。 谈及生活指数不断上升、加税、新的经济不景、粮食抢收、自然灾害、战争、工作不稳定及其他无数的困难时,如果不以意地在孩子面前讨论,会引致他们产生恐慌和没有安全感。此外,父母在孩子面前讨论犯罪、吸毒、性道德,和自己在持家时所面对的其他问题,也会使他们内心产生不安和恐慌。有一个小孩子无意中听到父母谈环境污染的问题,便问母亲说:“妈妈!你可以肯定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空气呼吸吗? 我们活在一个充满忧虑的世代,这年代的孩子施行前后一致的管教。他们由一个极端转到另一个极端,会打基础安着自己当时的情绪决定对子女是严厉或是放纵。当他们对孩子严厉时,会怀疑自己是否做得对。当他们不能坚持正确的原则,又会有罪咎感。 不久孩子便捕捉到父母这种心理达成自己的愿望。这样是会遗害终生。父母有稳定的立场,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当他们知道父母是摇摆不定时,便全失去安全感。 如何建立安全感 七个积极的因素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1、父母之间的安全感。父母之间彼此的爱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父母时常斗嘴。孩子就会感觉无所适从。父母有时也有不同的意见,但在不同意见的背后,应该使孩子常感受到父母之间的爱、信任和尊重。 根据分居及离婚的庞大数字,便难怪今天有这第多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有人这样记述童年:“我从来没有见过父母亲吻对方。童年时我最大的困难是觉得非常没有安全感。”顾文博士提到父母之间的关系时这样说:“如果你们经常以笑容可待,你的婴孩就会以笑容来对待你们和整个世界。没有其他对孩子的操练,比这事来得更真实和更重要。 傅文博士说:“在美国肯截基州的路易士市一位负责缓刑的督察说,少年罪犯来自各式各样的家庭,但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在少年罪犯的家庭,父母关系都是不和谐的。”心理学家格彦也同意说:“在我廿五年的辅导工作里,从来没有看见一个有严重情绪问题的獐,父母是相爱的,又或者他们对那孩子的爱是出于彼此的相爱。” 2、父母对孩子有丰满且持续的爱。在陌生的新世界里,孩子们首先是从父母对他们关顾的爱得着安全的感觉。这种永恒的爱,意味着无论孩子是好是坏,都会被接纳。在觉得不被接纳的孩子来说,对这一点就特别敏感。他们需要透过紧紧地拥抱和听到自己是被爱的,才会获得安全感。-爱能帮助孩子面对各样环境。 一位需要留院医病的小孩子被人称赞能够忍爱痛楚,他回管说:“当你知道父母爱你,你就可以忍受任何痛楚。”如查孩子在充满爱的家庭里有安全感,他就可以忍受同伴的嘲笑,可以抵挡[每人都是这样做]的潮流压力。虽然比赛输了,或在学校竞选中失败了,他仍可以抬起头来,他可以面对任何景况。 一位医生问一位小女孩:“家庭对你有什么意义呢?”她回答说:“家是一个在天黑时我可以去的地方。”当天黑时,孩子能够返到充满爱的家中找到安全感,确是一种福气。然而,最可悲的是,很多孩子的家却是充满黑暗的。 3、家庭的契合。当孩子们觉得家庭有强烈的合一感时,他们就会有牢固的安全感。作家歌顿在《奇妙的接触》中提到童年时,他的家庭曾经一起做过很事情。他开心地忆述说:“童年时我玩过的东西有很多已经忘记了,但我永不会忘记的是:那是一天我们在火车尾卡辊厢里剥鳄鱼皮;那一次我们自制的电报机竟然可以使用。我记得在大厅放置记念品的桌上,放置很多用以鼓励我们而摆设的蛇皮、贝壳、花、箭头等各样不寻常又漂亮的物品。” 据研究显示,当孩子在家缺乏家庭合一的感觉时,他们就会在外与顽童结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失去双亲而需要帮助康复的儿童中,发现那些记得曾经跟家人一起做过很多事情的儿童,是比较容易成功地恢复正常的生活。 在关于家庭的退修会小组,有位瑞士妇人分享她的经历。童年时,她的家庭在物质方面很缺乏,也很少开放地表达爱。但有一个非常珍贵的回忆,就是那天下午,她妈妈请了半天假为她做一个稻草洋娃娃。这简单的行动不是金钱能买到的。 在母亲节前,一位幼稚园老师问他的学生:“为什么你觉得你的妈妈是最伟大的?”他们的回答对我们实在是一种启示。从大部分的回答中,我们发现家人一起做事情是很重要的。以下是他们的一些回答: 1、我的妈妈很多时都陪我玩。 2、困为她昨晚跟我玩[过三关]游戏;我感冒时她照顾我吃药。 3、因为她买东西给我。 4、困为妈妈为我们洗衣服;及当我上学时,她会和我吻别。 5、因为她煮饭、洗衣服,又爱我。 6、因为她煮饭给我吃,又除花园的杂草。 7、因为她煮饭给我们吃。 8、困为她烤马铃薯和弄晚饭,又照顾我的小婴孩弟弟。 9、我无法形容。(意思是多至难以尽述) 10、因为她拥抱我;她又很漂亮。 11、因为她吻我、抱我,又照顾我。 12、她是最好的厨师,她会煮汤给我喝。 13、她为我煮饭,安顿我上床。 14、她煮牛扒给我爸爸吃。 15、她清洁房子,收拾床铺,又洗碗碟;她又使我们有东西吃。 16、因为她特别为我的生日会款待客人。 17、因为她为我们收拾床铺,在晚上给我们盖被子。 18、因为她教我、哲晖、家杰和爸爸打乒乓球。 19、因为她替我们做事;她煮饭,又叫我们吃饭。 20、因为我爱她;我的爸爸非常爱她。我的哥哥不喜欢与她亲嘴,但有一次外婆趁他入睡时亲了他,哈哈哈! 21、我不知道原因。 22、因为她弄爆米花给我们吃。她对我很好。 23、因为她喂药给我吃,又照顾我。 以上的回答背后散播着不少安全感。 4、有规律的日常生活。在家庭里,有规定的作息时间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这不是说规律的生活永远是不变的。但定时吃饭、做家务、上床睡觉,是很好的,也可以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 5、适当的管教。过于纵容和没有主见的父母,对孩子的怜爱只因一时的意念和冲动,那会危害孩子的安全感。他们的孩子永远不能清楚知道父母对他们的期望,也不会知道什么是他们可以做或不可以做的。以公平和爱来施行管教,可让孩子的生活有安宁和秩序。 6、触摸孩子。很多人已经注意到了[触摸]能建立安全感和被接纳感。在华盛顿首府的儿科医生伯克医生指出,父母抱着婴坐在摇椅上的重要性。他说:“我十分主张摇椅。在佐治城大学里,我们以身作则实行我们教导的。我们在全部婴儿房间里放置摇椅,这样对母亲和孩子都有帮助。 大部分年青的母亲均发现,初生婴孩需要手抱、抚摸、亲昵、逗玩。这些都是愉快和温馨的,可以加强婴孩的安全感。我确信抱抱婴孩在初期与父母爱的双手接触,会刻印在孩子的心里。表面上好像被遗忘了,实际上却深远地影响着孩子的自我及青春期的成长。” 所以,在今天我们要再强调,身体与身体的接触会成为孩子经历中的重要部分。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婴孩,经常抱抱孩子、与孩子谈话时触摸着他,这一切对建立内心的安全感,满足及亲密的关系均有心理上积极的影响。触摸对我们的沟通也有很大的帮助。有些人在婚姻生活里及至成年,在与人的接触上都有很大的困难;原因是他们在身体上从来没有与他们的父母接触。 抱着孩子、将手放在他的肩头上、拥抱他、亲吻他、走路时握着他的手——均有助于建立亲密和稳固的关系。边引起感受更非金钱可以买到或以物质代替的。 7、归属感。归属感受是心理上一个很大的需要。孩子想成为家庭、班级或队伍里的一分子。如果他们感受到自己并不属于其中,便肯定没有安全感。 [数年前,纽约时报刊登了一则有趣的故事。题目是《他想属于其中》。内容说到一个男孩子坐在公共汽车里。他紧靠在一位身穿灰色套装的女士旁边。全部人都自然地认为那男孩子是与那女士一起的。为久,那男孩子将脚放在座位上要擦他那双坑脏的鞋。在他另外一边坐着的女士就对这一边穿灰色套装的女士说:“对不起!可否请你叫你的孩子不要将他的脚放在座位上,因为他的鞋弄污了我的衣服。” 这女士觉得脸色一沉,推了那孩子一把说:“他不是我的孩子。我从来没有见过他” 那边的女士觉得很不好意思;瘦弱细小的男孩子也急忙从座们上放下双脚,低下头、忍着眼泪,对那位女士说:“对不起!我弄污了你的衣服。我不是有意的。”那位女士尴尬地说:“噢!不要紧。”因为那男孩子的双眼还是紧紧的望着她,她就接着说:“你要到什么地方去?——一个人去吗?”“是啊”他点点头说。“我经常都是一个人去的。没有其他人和我一起。我没有爸爸,也没有妈妈。他们都死了。我本来是与家乐啊姨住的,但她说美贞啊姨也应该分担照顾我的责任,所以,当她觉得我使她厌烦,或她要到什么地方去的时候,她就会叫我到美贞啊姨家住的。”那女士说:“那么,你现在就是要到美贞啊姨家里去吗?”男孩子说:“是啊!但美贞啊姨有时会不在家,我希望她今天在家,那冰好了,因为看来天快要下雨了。我不想下雨时站在街上。”那女士觉得咽喉有些紧硬,说:“你年纪这么小就要居无定所,搬来摇篮去。”他说:“这刀没关系,我从来不会迷路的,不过有时会觉得孤单。所以有时当我见到某些人,我就会幻想自己是属于分的。我就会故意坐得靠近一点,假装我是真正属于他的。我弄污你的衣服时,就是正在假装我是属于身旁那位女士的。因而忘记自己双脚。”那女士不禁大力用手拥抱着小男孩。小男孩盼望自己能够属于某人;那位女士也表达出她心底里,也是渴望那小男孩能够属于她。 这个小男孩的童真,在毫无掩饰与造作下,表达了一个普世性需要。就是无论你是谁,或你的年纪有多大,每个人都需要一分归属感。 归属感对于孩子的安全感和觉得自己有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感到自己是属于自己的家庭,及在家里是有真正的价值的话;这对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被爱,和感到他自己对人对神都有价值,刀是很重要的一大步。 有一位男士记得;童年时他的父亲是一位很著名的人物,因此他父亲经常要外出而不能在家里,他常常挂念他的父亲。一天晚上。他知道父亲会在当晚回家,他就很想等他父亲回来。然而因为他顽皮,要被罚提早上床睡。到晚上十时,十一左右,他醒来了,听见爸爸的声音。他便起床,穿好衣服到楼下去,他知道他这样做可能又要捱骂,却仍要冒险这样做。但他父亲将他紧紧拥抱在他怀中说:“我的小乖乖。”经过这么多年,他说他仍然记得“那种属于父亲的甜美感觉”。 归属的感觉是怎样产生的呢?藉着一起做事情,透过一分享一些共同关心的事;在信任中托付责任,在庆祝生日时以人为中心,也会帮助造成归属感。当他们被邀请领祷,或他们的意见得到重视,或家庭发生任何严肃或有趣的事都有他们的参与,孩子就得到归属感的保证。当他们在家庭的责任或工作都有投入的机会,他们便感觉自己是属于这个家了。 最后,我们要紧记,情绪和灵性上的安全感比经济和环境上的安全感更重要。孩子如果得着情绪和灵性上的安全感,他们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忍受贫穷、饥饿、痛苦和危险。 孩子虽然在物质上毫无缺乏,也会因情绪的饥饿而死;或当重要的关系动摇失落时,他们也会伤害别人。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得到爱的关系和安全感,虽然饥饿和物质缺乏也会长大成为有尊严和勇气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7-18 10: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