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24 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隐藏问题、沟通不良
大卫在拔示巴事件中,想尽办法隐藏问题、推卸责任。因着人的软弱,夫妻之间和亲子之间,有些过去的事情,不知道也罢。有些偶然发生的事情,不要太追
究,让它过去算了。有时太多问题同时出现,我们也只能选择地去处理,不要每一笔账都算。但是当一个人经常避着家人,言语闪烁、行踪鬼祟,看不该看的、做不
该做的、去不该去的……你知道这个家庭是出了问题。家庭中不能碰的禁忌可能包括家人赚钱来源不正当、家人之中有人酗酒、吸毒或犯罪下狱、父亲在外面和别的
女人生了孩子、母亲是别人的小老婆、家人为躲债而逃避他乡等。这些问题,家人可能不说、不谈,甚至不知道,但已经根本影响家人之间彼此的关系和角色的扮
演。
就沟通而言,大卫和他三个孩子之间,可能他玛算是最健康的了。在被强暴前,她试着和暗嫩沟通讲理,被强暴以后,她抱头蒙灰、撕衣大哭,寻求帮助。暗嫩
则在出了问题之后,不肯听话,选择把她赶出去,然后关门上拴(参撒下十三16、17)。押沙龙很恨暗嫩,表面装得若无其事,好歹一句话也不说,心中却已定
意(NIV:expressed
intension)要把他杀了(参撒下十三22、32)。大卫在面临如此大的危机时,他除了非常生气以外,就是逃避现实,毫不回应(参撒下十三21、
23-27)。值得一提的是,圣经记载大卫犯了淫乱罪之后,“耶和甚不喜悦……差遣(先知)拿单去见大卫……”(撒下十以27-十二1)
一对夫妻为了妻子返乡探亲时该住娘家还是婆家的问题双方争执不下,结果丈夫因着生活中另一件小事而借题发挥,长达三个月之久拒绝与妻子说话。妻子极怆
痛地说:“一年也只有十二个月而已”。有一个姊妹对丈夫的冷漠有感而发地说:“我宁可丈夫和我吵架,这样至少还承认我的存在,把我当人看待”。还有一个家
庭中的独子功课不佳,假期回来,父亲看到他像陌生人似的,连打一声招呼也没有。结果这个儿子大学念了许多年,老是不毕业,其间还加入了类似狂热教派
(cult)的组织。
虽然夫妻与亲子之间偶然发生的小问题,不谈也罢,帮对方补补破洞也就过去了。但若事态严重或一再发生,就当竭力避免冷战,总需要效法亚伯拉罕待罗得的
榜样,愿意谈,也愿意听,如果不是现在,也许今晚;如果今天不行,明、后天总该可以。
三、教养不当、界限不清
暗嫩居然敢干犯律法(参出二十14;申二十一13F;士二十章),逾越家庭伦理的界限,侵犯自己同父异母的姊妹,而且在侵犯之后,丝毫没有受到任何的
训诫或惩罚。管教暗嫩原本应是大卫的事,只因大卫没有采取任何管教的行动,导致押沙龙逾越兄弟的界限,子代父职,对暗嫩处以极刑。一般而言,王子理当是最
效忠国王,是国王的亲信,然而押沙龙可能是因为怨恨父亲对他的漠视、不肯听讼,对妹妹不能秉公判断,心中极度不满,因此阴谋叛变,企图夺权。有人以为可能
押沙龙有野心作王,才会藉机暗杀暗嫩并阴谋叛变,然而押沙龙纵使有称王的野心,但这绝不是他杀兄叛父的主因。
(一)
管教不当:大卫对子女管教的方式近乎溺爱、放纵和忽略,对孩子没有期望、没有要求,也没有管教。是因为大卫日理万机,太忙了而忽略了孩子吗?是因为暗嫩是
长子,大卫太溺爱他了吗?还是因为大卫本身犯了淫乱的罪,失去了管教暗嫩犯强暴罪的资格、也使押沙龙日后竟敢公然与大卫的十名妃嫔亲近呢(参撒下十六
20-23)?等到后来亚多尼雅为自己造势成王位接班人时(参王上一5),圣经说:“他父亲素来没有使他忧闷说,你是作什么呢?”(王上一6)也就是说大
卫从来不曾干涉他、管教他的意思。
作父母的可能忙工作、忙应酬,甚至忙事奉到一个地步,除了供孩子吃住、受教育、给他零用钱外,对孩子的学业、朋友、信仰和兴趣等都一无所知。小心孩子
也会用火烧良田来引起父母的注意。有的把头发剪得奇形怪状;有的偷用父母的信用卡打电话给色情营业站,一个月就花了好几百元美金;有的滥交朋友、彻夜不
归;有的耳朵、鼻子、舌头、胸部甚至肚脐都穿了好几个洞!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些可能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一时的迷失,但也很可能是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或家中
有其他严重问题的征兆。
有一个家庭,父母都忙着工作,没有空关心孩子。父亲比较严肃寡言,只要求把书念好。他的四个孩子中,有一个很内向的女儿,在中学时候,父亲答应她如果
考上某一所大学,就买一部新车给她。结果,这个女儿很争气地考上了这所大学。但却在父母亲买车子给她之前不久,离家出走,到很遥远的一个城市去投靠一个她
在网际网络上认识,但从未见面的男人。事情发生以后,父亲连夜赶路,带着许多平常女儿爱吃、惯用的东西去看她,怕她受苦,也希望她可以回心转意。在这种情
况下,任何父母可以做的事,他都做了,然而却已经太迟了。女儿的心早已离开了这个家。
(二)界限不清:管教子女基本上是父母的事。父母可能婚姻不和谐,遂把情感转移到某一个孩子身上;父母亲也可能偏爱或溺爱孩子到一个地步,让孩子骑到
头上去。儿女要什么,父母不一定马上给,但只要哭,只要闹,只要缠个不停,迟早他们所要的都能到手。电话爱打到几点就打到几点,晚上出门要什么时候回来就
什么时候回来,平时孩子爱看什么电视节目,要看多久,父母也都管不着。可以想象的是,当孩子两三岁的时候,父母如果让他当小皇帝,等他到了十几岁以后,难
免会变成小暴君。
结 语
如果大卫平日对子女有期望——严守律法,有管教——赏罚分明,有沟通——直接明确,有关爱——肯定饶恕,相信哥哥强暴妹妹、弟弟杀死哥哥、儿子背叛爸
爸的可能性必然会大大地缩小。一个有问题的家庭,难免会危机不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且时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像癌细胞一般到处蔓延、扩散。
大卫不是生下来就是一个属灵的超级巨星,他的原生家庭有美好的属灵传承,也有黑暗而不可见人的一面。他的兄长极为优秀,以致排行老幺的他受到忽略漠
视。原先他所从事的职业是个牧羊人,在当时可说是相当普遍。此外,他还有作诗、弹琴、唱歌的嗜好。严格说,在他一生当中,他不是个完美的丈夫,更不是一个
完美的父亲。他的家庭生活是他最大的弱点。从他的失败,我们学到两个很重要的功课——面对问题、沟通良好、界限明确、管教得当。
大卫是一个合神心意得人,不是因为他是个属灵超级巨星,而是虽然他和常人一样,有软弱、有跌倒,但他总是愿意回头,定睛在神身上,求饶恕、真悔改、肯
受教、得恩典、受帮助,专心一意地顺服神。感谢主,不管今天一个人的婚姻与家庭的光景如何,大卫的经历激励我们回到神的面前,相信神的恩典总是够我们用,
万事诚然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
问题研讨
年轻的约瑟和马利亚夫妇曾经历居无定所、不白冤屈和生命的危险,试用“积极倾听”的沟通模式在小组中演练夫妻对话,自由分享个人的相关经历。
一、培养高度的同理心(Empathy)
参照第八十二课“婚姻的蓝图”讨论问题中,培养高度同理心的原则,分享下列的问题:
(一)在青少年期间我经历到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二)在青少年期间我和家人的关系如何?
(三)在青少年期间我最怀念的是什么?
(四)我自己有没有什么所谓“中年危机”的现象?我是如何走过来的?
(五)在与青少年子女的关系上,我最满意的一点是什么?
(六)在与青少年子女的关系上,我觉得比较辛苦的一点是什么?
二、中年危机
(一)就中年阶段而言,我们夫妻在
* 照顾父母这方面调适得……我觉得……因为……
* 养育子女这方面调适得……我觉得……因为……
* 夫妻关系这方面调适得……我觉得……因为……
* 身体健康这方面调适得……我觉得……因为……
* 信仰事奉这方面调适得……我觉得……因为……
* 工作压力这方面调适得……我觉得……因为……
(二)大卫的“拔士巴事件”让我们看到他的灵性早在受试探之前已经相当松懈软弱,而当试探来到之后,似乎毫无招架之力,且越陷越深,直到犯下祸延子孙
的滔天大罪。如果历史可以重演,而你是大卫,你会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三)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十章十二至十三节提醒我们:“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
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个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你曾遇到哪些试探,如何靠主得胜?
(四)大卫犯罪以后,神差遣先知拿单去面质他,大卫没有否认,也没有恼羞成怒,反倒立即承认“我得罪了耶和华了”(撒下十二13)。这如何能应用在我
的家庭与教会生活当中?
三、教养青少年子女
(一)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如何与我沟通?如何对我表示关爱?如何管教我?我的家庭有哪些明说和没有明说的家规?这一切如何影响到我现今与子女的关
系?
(二)当前我们夫妻在教养(青少年)子女这方面,我认为我们配合得比较好的一点是……我觉得……
(三)当前我们夫妻在教养(青少年)子女这方面,我觉得我们有需要沟通调适的一点是……我知道你的好用意是……
四、亲子沟通——感觉的世界(注)
请父母与青少年子女先开口轮流读完下列的短文,接着各自完成下列诸句子,然后按积极倾听的原则彼此轮流分享:
在感觉的世界里有热爱、有激情;有喜乐、有忧伤;有兴奋、有无聊;有愤怒、有痛苦。我的感觉乃是我对周遭所发生事物的自发性反应,也受到我对这些事物
的期望与解释所引发。我的感觉会表达在我的身体里面,或藉着我的身体表达出来。焦急时,我可能会胃痛或掌心流汗;兴奋时,我可能会说话快而大声;忧伤时,
我可能说得又弱又慢;大笑时,我会全身震颤;痛苦时,我会满眶泪水。即便当我不注意时,我的身体仍然会传出一些让别人感受不到的讯息。
在每日生活当中,我都会有各式各样、强弱不一的感觉。我甚至可能会同时有不同的感觉。而这些感觉又是相互冲突的。我的感觉就如同我的思想或行为等一样
真实而有价值,帮助我深刻了解周遭人、事、物对我的动机。例如,喜乐感助我庆祝并指认出我喜爱的人与物;无聊感促使我换别的事情做;而恐惧感帮助我保护我
自己。没有了感觉,我所过的将会是个缺乏生趣的生活。
然而,我们不少人却一向被教导得要理性化,要压抑,要避免或否认愤怒、痛苦或骄傲的感觉。也许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清单,告诉我们哪些是可接受或不
可接受的感觉。有些人似乎已经被训练得毫无感觉。有些人则有感于内却不能表达于外。譬如,为了避免冲突,我们就不表达愤怒;为了不让人觉得我们太柔软,便
压抑我们对人的热情;为了不让人觉得太脆弱,便拒绝表露我们的畏惧。
但如果我想善用感觉,并使它能帮助我对生活的了解,我就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它们的高度与深度,并适当地用言语和行动来表达。如果我否认或避开它们,我就
无力控制它们,反被它们控制,并破坏我的身体或生活。
当我接受各种不同感觉存在的事实后,我便不用再为自己的感觉辩护或道歉。因着意识到感觉的存在,我便可以自由地决定用各种新旧的方法来表达它们。
在亲密的家庭关系里,当夫妻与亲子都有能力意识到自己全盘的感觉,适当地表达它们,并彼此接纳时,这便大大地增加了彼此间的信任与亲密。当然,这也会
使任何一方易受到对方的伤害。但相信这个险仍是值得冒的。
(一)在我们的亲子关系里,我觉得比较快乐的时刻之一是当……
(二)在我们的亲子关系里,我觉得比较忧伤的时刻之一是当……
(三)在我们的亲子关系里,我觉得比较生气的时刻之一是当……
(四)目前我对我们的亲子关系最感到满意的是……
(五)我最害怕的是当……
(六)当你……时,我有深深被爱的感觉。
(七)我对我们未来的关系比较感到忧虑/关切的是……
(八)我最喜欢我自己的是……
(九)我最不喜欢我自己的是……
(十)我最喜欢你的是……
(十一)我最担心你的是……
(十二)我觉得我们的亲子关系较强之处是……
(十三)我觉得我们的亲子关系较弱之处是……
(十四)此时当我与你分享这些感觉时,我觉得……
注:
Larry Hlf and William R. Miller, Marriage Enrichment——-Philosophy,
Process and Program (Bowie, MD: Robert J. Brady Co·, 1981), p.97-99.
短文内容与沟通问题略有修改,以适合青少年及其父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