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1906|回复: 12
收起左侧

如何教育孩子理解《孔融让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7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天,孩子在幼儿园学习了《孔融让梨》的故事。

 

我看过一篇文章大意这个故事教育使孩子撒谎,长大走进监狱。

 

很容易造就人的双重性格。

 

还有,今天孩子看了电视里的一个动画片,大意是一个貌美的女人结婚不久丈夫去世,她坚持不改嫁,陪着婆婆直到婆婆去世,期间不乏有提婚者,都被拒绝。婆婆去世后,此人去当了尼姑。人们对她很称赞,夸她是个孝女。

 

真不愿意,用这样违背人性的故事去教导孩子。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转载那篇文章:

 

孔融让梨故事的另类解读。按中国式道德的说法,让梨是成就孩子的好事。下面的这篇文章却说会毁了孩子一生。真是这样,还是故意恶搞危言耸听?一起看看。
   
    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
    “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人生会遇到许多岔路口,有的通往天堂,有的通向地狱。人的一生有多种可能,既有可能成为天使,也有可能成为魔鬼。
    在存在着这些可能的岔路口,人们的选择却往往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引导他们作出选择的,也许是一个很小的事件,也许是生活中一个不起眼的细节,也许是几句不经意的话,也许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却印象深刻的行为。可是在这些小事件、小细节、小行为和不经意的话语的影响下,站在岔路口的人走进了不同的人生路径,从而也就有了不同的人生。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和50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给他们去信,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信发出去不久,心理学家收到了许多回信,而其中有两封回信谈到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这两封信,一封是美国白宫一位著名人士写来的,一封是一个仍在监狱服刑的犯人写来的。
    那封来自监狱的信说: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的,大小各不相同。我一眼就看出中间的一个又大又红,十分喜欢,我很想要那个又大又红的。这时,弟弟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很不高兴地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留给他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她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表扬我是一个好孩子,还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给了我。
    我说谎话,却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盗、抢劫,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有一天,我被送进监狱。
   
    那封来自白宫的信说: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有个儿大的,也有个儿小的,我和弟弟们都急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的苹果举在手上,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你们谁都想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
    我们都同意妈妈的建议,因为我们都想得到那个最大最红最好吃的苹果,只有这个办法才是最公平的。于是妈妈给我们划定草坪后,我们几个人就比着干,谁都想干得最快最好。比赛结束后,我赢得了那个最大最红最好吃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而又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正是母亲的教育让我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北京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庭长尚秀云共亲手审批了629名未成年犯罪者。她发现,“问题少年”往往是“问题父母”的产物,每7个编造谎言犯诈骗罪的少年中,有6个的家长不诚实;每14个偷拿他人财物犯盗窃罪的少年中,有13个的家长崇尚金钱、贪小便宜;每15个持械斗殴犯故意伤害罪的少年中,有12个的家长性格粗暴、爱与人争斗、动辄打骂孩子。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可以教孩子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人。父母可以教孩子做一个自私的人,也可以教他做一个善良无私的人。父母可以在孩子的心里播下暴力的种子,也可以在他的心里撒上爱的种子。一位早期教育专家认为,一个人6岁之前所受到的教育会影响他的一生。
   
    当孩子带着一颗单纯得透明的心来到这个世界时,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求知的渴望,他们对父母有着一种天然的完全的信任,父母说那是花鸟、树木,他们就会认为那就是花鸟、树木,父母说天是蓝的、水是绿的,他们就会认为天是蓝的、水是绿的。如果父母将黑的说成白的,将红的说成绿的,他们也会毫不怀疑地认为那黑的是白的,那红的是绿的。
    在孩子的眼里,父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父母说什么他们会信什么,在这个阶段,对世界一无所知的孩子,他们对父母所给予的信息是反映式的,父母的生活态度和言行举止,父母的心理和人格,就是孩子向这个社会学习的最好教材,就是孩子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一面镜子。
    父母以人格育人格。品行不良的父母很容易培养出品行不良的孩子,心理扭曲的父母,很容易使孩子失去辨别美与丑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父母在孩子的幼年给孩子奠定什么样的生命品质,将决定着这个孩子的一生是否过得美好和幸福。
   
    在人生的岔路口,影响和决定孩子一生的,除了父母,还有老师。当孩子背起书包走进学校,开始漫长的学习生活时,老师便成为他们人生途中重要的领路人,老师的品质和人格将会深刻地影响到他们,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也许会成为推动他们脚步的一种力量,如果是爱的力量,会将他们送进天堂,如果是邪恶的力量,也许会将他们推进地狱。
    一个被老师唾弃的孩子,学校就是他的地狱。一个被父母、老师同时唾弃的孩子,这个世界就是他的地狱。
    那些“问题少年”,那些身陷囹圄的罪犯,许多人曾经都有过这样的岔路口,是发生在人生岔路口的一件小事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笔者读到了一份对115名死刑犯犯罪原因追溯的调查报告。调查表明,这些罪犯从善到恶,从人到鬼决不是偶然的。他们的犯罪大都可以追溯到他们的童年,是不同的童年造成了杰出青年与死刑犯之分,更造成了健康青年与病态青年之分。他们中有30.5%曾是少年犯,61.5%少年时犯有前科,几乎人人都有过劣迹。
   
    柏拉图说:“人是习惯的奴隶。”英国诗人德莱敦说:“首先我们养出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
    当初播下什么样的种子,今天就会收获到什么样的果实。是人的行为、习惯、品质直至人格形成人的最终命运。一位学者说:造就一个人,或者毁掉一个人,就看你是如何被教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7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猎枪可以狩猎也可以杀人,难道我们说猎枪不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7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孔融让梨的故事,不同人的理解有不同的版本,有人说孔融行孝悌之道,有人说孔融行的是谄媚之术,诡诈之道。

可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正统理解还是褒义的理解,你的孩子小小年纪,我觉得你应该以正面的教育和引导为主吧!对这么小的孩子,没有必要把问题搞的那么复杂,让本来天真无邪的小孩沾上世俗之气,至于对孔融让梨的其他方面理解,等他长大成人,他自会辨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7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导孩子尊老爱幼是好事,是中国文化的成功

 

教导孩子为了得到表扬甚至更多的好处,去尊老爱幼,这是中国文化的失败……

 

 

小孩尊老爱幼,是因为他们真的值得尊敬值得爱惜,不是因为表演然后得到赞扬甚至更多的收获

 

 

只会简单的表扬或者罚跪的父母都是不称职的父母,父母要学会对小孩子讲道理,良性的诱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7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孔融当时的做法是对的。

 

现代西方的教育是表现自我,当仁不让。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不争不斗就会被社会逐渐淘汰,“适者生存”的法则无情又现实。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可谓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学会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往往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如果总是把难得的机会谦让给别人,你还有多少机会可以把握?还有多少机会可以成功?但是喜欢表现自我的人在美国可以生存,在中国则会死得早。


中国人向来讲究深藏不露。中国人一直以为,明争暗斗是小人所为,真正懂得谦让者才深藏不露。曹冲之所以死得早,就是因为曹冲的聪明太过于显露了,曹冲死后,司马懿讲了一句话:“曹冲是自己害死自己的,真正的聪明人应当让人看不出他的聪明。”孔融的死也是因为他后来太过于显露自己的才华了。孔融这个人天生聪明,而且从小就不肯浪费自己的口才,年长以后更喜欢高谈阔论,评议时事,很惹曹操厌烦。后来他发表一番关于父母子女的见解,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意思说子女只是父母情欲的产物,因而无需恪守孝道。这下子曹操抓住了他的“把柄”,就以不孝为名将他处死了。在建安十三年八月,孔融被弃市,妻子儿女同时遇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8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的事,会有不同的理解,都在于人的心里存的是什么。让耶稣住在我们心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8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想谈谈这个话题,楼主所引用的文章早就见诸杂志,现在中国有很多文人,或为了标新立异,或为哗众取宠,或为惊世骇俗,往往对我们传统中优秀的文化加以曲解和蹂躏。比如,有的骂岳父阻挠国家统一,骂诸葛亮权欲熏心,歌颂秦桧呕心沥血实现国家和平。如果我们仅仅因为一两篇无聊文人或者文化痞子的文章使我们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实在可悲!

 

有人现在对孔融让梨搞了什么“新解”,意思是孔融狡诈虚伪只为获得表样,其实真正的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孔融让梨是几岁小孩,他接受的是儒家思想,讲究谦让,尊敬兄弟姊妹,明明是美德,却被人阉割成自己所盼望的东西,这些人的理由就是说他后来如何如何下场。如果真的仔细考证孔融的后半生,他决不像某些人想的那么腌臜。

 

他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在艺术上,文句整饬,辞采典雅富赡,引古论今,比喻精妙,气势充沛。

 

引用以下文章,请参考,想想孔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荐祢衡表》力荐青年才士祢衡,要求"令衡以褐衣召见",称赞祢衡"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仇",盛夸他"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与曹公论盛孝章书》引经据典,反复论证,从人情友道、宰相惜贤等方面讽谕曹操解救被孙权围困的盛孝章,义不容辞;至于讽刺曹丕纳袁熙妻为妾,比喻为"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与曹公书》);嘲弄曹操远征乌桓,可以把从前"肃慎氏不贡□矢,丁零盗苏武牛羊"一并查究;反对曹操禁酒,则发怪论说"尧非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难曹公表制酒禁书》)等;都可见文如其人,以才气取胜。所以曹丕论其文"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以至乎杂以嘲戏"(《典论·论文》)。《临终诗》抒泄忠悃孤愤之情:"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风格与无名氏古诗相近。题一作《折杨柳行》(《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八),亦可见当时古诗与乐府五言往往相混。其六言诗3首叙汉末董卓作乱及曹操迁许史事,为咏史一类,而语言通俗,叙史简明。此外,《古文苑》载有孔融《杂诗》2首,但《文选》李善注引屡作李陵诗,真伪莫定。而其诗亦近无名氏古诗一类,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系入《李陵录别诗》。曾作《郡国姓名离合诗》分扣“鲁国孔融文举”六字,在灯谜界被尊为文人诗谜的开山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8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针砭时弊,直言讥讽曹操,曹丕等当红的政治家,你能说他是见风使舵,阿谀谄媚之徒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8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看见在2010-6-18 10:51:00的发言:

 现在中国有很多文人,或为了标新立异,或为哗众取宠,或为惊世骇俗,往往对我们传统中优秀的文化加以曲解和蹂躏。比如,有的骂岳父阻挠国家统一,骂诸葛亮权欲熏心,歌颂秦桧呕心沥血实现国家和平。如果我们仅仅因为一两篇无聊文人或者文化痞子的文章使我们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实在可悲!

 

有人现在对孔融让梨搞了什么“新解”

 

有人说:不要相信文字,有些文字只是某些人思想的排泄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18 11:02:3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奉献支持|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1-11 03: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