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3645|回复: 1
收起左侧

宣教士的产生与培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0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宣教士的产生与培育
林兆源


引言


  培育宣教士的基地,非地方教会莫属。然而,教会却苦恼着,没有半点儿窍门,不知如何做,才有成功的宣教士可以在主的禾场上服侍。在笔者事奉教会(香港平安福音堂)的差传事工指引中,“宣教士的政策”一项,包括了“招募与关怀”、“生命与追求”和“与教会及差会的关系”等。这正说明地方教会在培育、支援及差派宣教士上,担负起非常的责任。我们必须好好学习,明白权责与分工的关系,同心为神国努力。


  1、地方教会——孕育宣教士的摇篮:生命与异象


  有牧者说得好:教会需要为产生高素质宣教士负责,而不是为宣教士的数量而负责。宣教士在教会中成长,大致上他的生命素质,也是从教会中领受而成。一个成功的宣教士,他的性情和灵性必须被人羡慕欣赏,这样说来,他的教会必定是能够使信徒在灵性及性情上成长的地方。


  宣教士是服事神也服事人,他们要对当地人表达神的爱,要在团队中活出爱,要与所接触、共处的每一个人表彰基督无私的爱,他们如何能这样服侍呢?就是从教会生活及服侍中学习。我们必须谨记,牺牲舍己对大部份人,包括基督徒来说,并非与生俱来;反之,为了生命成长,必须付上代价与操练,而教会就是信徒生命操练的学堂,是属灵成长坊,是锻链出美好生命的场所。


  各差会都盼望在教会中招募那些“完美”的宣教士,可惜他们总是失望而回,因为世上根本没有这样的工人。相反地,宣教士是不住在错误中学习、在改进中成长。我们看到,成功者并非是那些不会犯错的人,而是那些虚心学习,明白自己的有限,勇于承认错误,乐意学习改进的人。请问教会是否是一个可以提供学习的地方,让他们偶而犯错(当然不是故意的),给予指导,使其得以学习改进?教会既是“成全圣徒”(“perfecting of the saints”)的地方,就让“准宣教士们”好好发现及操练神所赐给他的属灵恩赐与生命素质。


  再者,信徒为甚么参与差传事工而成为宣教士呢?就是因为他们对神的国度有合乎圣经的领会与认同。神的国并非限于地上一间两间教会,不论个别教会是如何的增长,这世界仍有半数以上的人没有机会听闻福音,这对那些以神国为念的信徒来说,使他们心中甚感不安,在基督再临之前的日子中,必须好好把握机会,虽然要飘洋过海,或是攀山越岭,这些宣教士为了神国度的扩张,要离开本地本族本家,也在所不惜。请问他们如何能有如此的心胸与思想?除了个别的例子外,当然归功于所参与的教会。这样的教会,不要为自己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反而要为那未得福音之地难以忘怀;故此,可以在崇拜中安排为普世代求的环节,在恒常的教会祈祷聚会有专为差传事工代祷的主题,在壁报板上有引人注目的宣教标题,在周刊上编列了普世福音事工动态,就这样,一点一滴地把普世国度观建立起来,产生出来的宣教人才,心系神国,勇于到前线为主争战;而同时在后方的信徒,也因胸怀普世而作出强大的差传支援。


  林安国牧师指出宣教士生命成长有八方面,而每一面教会皆有支援角色的担任,笔者加上行动演绎一项;如以下的图表:


  宣教士生命的八阶段  教会的支援角色  行动的演绎


  一、呼召献身 装备训练 主日学/查经班(从学生到教师);事奉学习(从团契职员到长执岗位)
  二、教会肯定 认同支持 心志、性格、忠心与团队技巧的装备
  三、差派出发 基地后勤 设专属祈祷支援组、爱心金钱齐参与
  四、适应工场 不断支援 定期联系、教牧探望、访宣队协助发展
  五、首期冲刺 系统支援 联系差会、明白优劣得失,计划未来“补给”,如技术、专业、神学装备等
  六、回归述职 欣赏接纳 聚会安排、异象传递、个人分享、生命重整、工作计划配合等
  七、重上征途 再次委身 祷告差派、再次肯定教会角色、鼓励信众多元化参与
  八、告老归田 伙伴到底 坚持以上各项直到主的云柱火柱再起!


  我们深信,成功的宣教士始于成功的教会,求主兴起更多这样的教会。


  2、地方教会——甄选宣教士第一关:推荐与支援


  地方教会如要聘任传道牧师,一般都会谨慎行事:面谈、试讲、参考推荐人的意见等,缺一不可。对于接纳宣教士,好像就较“儿戏”。曾调查116间西方教会有关宣教士的甄选,16间表示没有特定的制度与方式;四成表示单靠面谈;1/4表示重视信仰审查;只有6间会要求专业的心理辅导测验。可以肯定的说,我们聘任传道牧师比聘任宣教士来得严谨郑重。甚么是作宣教士的优先条件呢?比方良好人际关系往往是决定宣教士日后事奉的果效,这包括他本来在教会中与信徒们的关系,也从他与同工们的关系中可以预见日后的果效或困难。


  教会要“成功地”甄选出合资格的宣教士,教会领袖必须要好好的自我准备。首先,教会领袖们必须肯成为差传学生,学习差传基本理论。他们应该明白到宣教士在每一个不同阶段的需要,以致知道教会要如何支持他;及扶立他成为怎样的宣教士等。以下几方面或许可作为参考:


  (1) 一个新的宣教事工是如何开始及发展的?支持或差派教会“投入”在这个工场五年、十年或更长日子之后有甚么的期望?


  (2) 如何安顿新到任的宣教士?他又如何适应新的文化及语言?为甚么宣教士在初期总是被当地文化的魅力所吸引,后来却又产生抗拒,最后又甘心地接受并适应?


  (3) 宣教基金应如何被运用?对于应否以经济支持在非洲攻读神学的当地弟兄,你有何意见呢?这种支持有何利弊?如何以经济帮助本地教会领袖而不会令他产生过份倚赖的后遗症?


  其次,教会领袖应建立牧养未来或现任宣教士的技巧。假若能发掘出有潜质作宣教士的信徒,用合宜的方法来鼓励并牧养他们,使他们能走上宣教路,是好得无比。对于那些在工场中的宣教士们,也应给予适切的辅导帮助。至于在贫穷人中作宣教事工的主仆,就更应有效地推动信徒支持此类事工,惟要小心,避免产生不健康的依赖。


  再者,地方教会的牧者领袖,要将所领受到的差传认识及理念,透过制定宣教政策而具体化。好的差传政策有以下的优点:


  (1) 鼓励对艰深问题作出反省,避免因领袖的魅力而产生偶像化心理;


  (2) 使决策过程更理性,避免混乱和前后矛盾,误会及创伤;


  (3) 或是因要迁就个人关系而产生不公平、教会的宣教士政策要清楚厘订,有关教会、宣教士及差会之关系,也让会众明白教会在差传事工的方向;


  (4) 处事的方针要能持之以恒,避免每次有人加入时都要重新讨论;


  以上的政策的落实,成为培育、帮助信徒踏上工场的重要指标。教会中的长老、牧者、或其他相关人士不断对甄选过程、支援、督导和关怀宣教士等,作出适切的检讨,促使没有停顿的反省与学习。


  3、宣教士与母会或差派教会的关系


  有一些服事主的人,抱着“以色列中只剩下我了”的错觉,结果使他在“成功时”陷在自我膨胀的危机中,或在“挫败时”落在极度孤单绝望。宣教士必须明白,他是在一个属灵的团队中配搭服侍。这包括两个层次:宣教士与代祷肢体及母会之间的团队,以及宣教士与差会同工和当地同工之间的团队。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支持,要在工场上有美好的成效,必须在前者的关系中投放时间精神,不要以为“能到工场就好了”,宣教士不在母会关系中耕耘,亏损的不单是自己,连神国度的扩张也受影响。


  (1)宣教士对母会或支持群体应该有以下的心志或目标:


  a、建立教会肢体对宣教的负担


  宣教负担可以是个人性的,但过份个人性的负担至终变成孤芳自赏式的理想追求,为甚么不可以让其他人分担你的负担呢?为甚么宣教事工总是由宣教士带头,而教会在其后吃力地追赶呢?假若教会上下都能领受到宣教的负担,宣教事工就不再是宣教士的个人抱负和服事,而变成了教会的布道方向与目标,可以推动全教会全面投入。


  b、建立教会对宣教的支持


  理念没有落实的渠道,就是不切实际;肢体肯参与,表示认同与委身;假若他们不知如何入手,宣教士就要为他们“开路”,有路就可以行,要使信徒在金钱、祷告、关心等事上皆有路可走。


  c、建立教会中对宣教有负担之肢体对宣教的认识


  找接班人是每一位属灵领袖之必然职责,宣教士应发掘宣教新血,不要错过在教会中对宣教有热诚的信徒,多一点分享、多一点祷告、多一点培育,在神的工场上就可以多一个工人。


  d、建立教会与宣教士参与之宣教事工的关系


  最后,人总会离去,人去楼空的情景是凄酸的,宣教士所参与的事工中,也让支持教会可以一同参与,或是祷告,或是探望,或是有智慧地支持,透过关怀建立关系,而且一直发展下去,结为宣教上的伙伴,何其美好。


  要达到以上的目标,宣教士的“宣教工场”就变成两个了,一个是“留下来的教会与肢体”,另一个是“去到远方的工场”。那一个比较重要呢?相信你们已心中有数。这样说来,宣教士的心胸要阔,心志要坚,异象要清,还有,属灵品德要“劲”!(粤语,意高超)


  (2)宣教士与母会的“瓜葛”(粤语,意纠缠不清)或“茶煲”(粤谐音,意麻烦) (Trouble)


  Stan Smith在“Evangelical Mission Quarterly”中曾指出,宣教士与母会或其差派教会,常有纠缠不清的恩怨,当中错综复杂,要能同心合一,必须面对这些,超越自我,才能让神作工。以下列举几方面:


  a、 差派教会视宣教士为扩张本身对会众操控的影响力之手段;而宣教士也视对方为达成自己宣教实践的途径而已。


  b、 差派教会在计划时,并不寻求或听取宣教士的看法。


  c、 差派教会本身的事奉同工所得之待遇,每每较宣教同工为高,这对宣教同工形成一种无奈的“差距”。然而在另一方面,宣教同工却得到“额外的照顾”,例如休假机票、子女国际学校教育津贴等,也会形成倒向的“差距”。两者间的妒忌与不愤也会使同心合一变成不可能。


  d、 差派教会的领袖恣意批评宣教士在工场上未能“本色化”,例如不明白处境就批评宣教士不肯在贫民区中居住、需要有汽车,被指摘为注重“物质享受”等。


  e、 差派教会对宣教士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加添无谓的工作压力,例如要求宣教士记录每分每毫的开支,作为教会经济支持的根据;或是每周寄回工作日程记录,作为支持宣教士的评估。


  f、 差派教会的领袖在探望工场及宣教士时间的安排,都是十分紧凑,根本没有足够时间来作个人牧养、辅导及建立生命。


  以上数点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教会与宣教士,并差遣团体,必须要正视这些现象,谦卑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互相学习,彼此代求,才有机会在其中找到出路,同心为天国的福音努力。


总结


  “宣教士的产生与培育”是今天大使命教会当留意的,徒然呼喊“熟透禾场待你收”,却看见一个个“失败受伤”的工人回流也是不健康的。差会要祷告,让圣灵带领合适者来配搭参与;教会要祷告,期望在会众中能产生有素质的工人;宣教士要祷告,明白神既对教会、差会寄予厚望,就当尽力完成托付,为主打那美好的仗。  


(林兆源牧师为香港平安福音差会总干事)

发表于 2010-5-20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哇!要注意这么多啊!谢谢你!我会好好努力的!爱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奉献支持|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1-3 21: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