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节
??清明是在阴历4月5日前后。关于清明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出于《淮南子.天文训》∶ “春分后15日,斗指乙,为清明。”(“斗指乙”为天文现象)。清明前3日为“寒食节”。古人从寒食节起禁火三天,只吃泠食,到清明节重新起火,叫“新火”。人们到郊野墓祭,从寒食节便开始了。宋代周密《武林旧事》曾载∶“清明前三日寒食,人皆上冢,而野祭尤多。”徐凝的诗,也有“嘉兴县里逢寒食,落日家家拜墓回”之句。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对寒食、清明如此描绘∶“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节绿。”最后一句点出强烈的对照∶累累的古墓与绿色的春天并存!
??寒食、清明皆在春暖花开、柳丝吐绿时节里,人们出城到郊野,上冢扫墓祭祖;形成两种有趣的矛盾现象∶一方面是祭墓思亲的哀愁情绪,就如脍炙人口的清明诗句所描述∶“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泣血染成红杜鹃。”但另一方面,在天清地明的春天佳节里,举家踏青郊游,其乐也融融,充满生机与情趣!在扫墓祭祖之馀,人们也不忘应时行乐;古人在清明常有的休闲活动包括赏花、登高、拔河、射柳、蹴鞠(踢球)、秋千,甚至“龙舟竞渡”!因此有关清明游乐的诗句也不少,例如;“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又如“清明佳节桃李笑,田野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陆放翁也有诗句∶“寒食清明数日中,西园花事太匆匆!”似乎觉得才玩数天还不够呢!宋张择端所绘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一看就如实地见到当时人们在清明佳节的热闹盛况,至今仍令人响往不已!
复活节
??复活节是基督教的一个传统“节日”,但因与受难节紧连在一起,就如寒食、清明二节日分不开,受难与复活就成为一个“节期”。在受难至复活这段节期,基督徒也历经两种不同的心情。
??今日一般教会受难节的记念高潮是由星期4的夜晚开始。当晚聚会的焦点是在全体信徒领圣餐,同来记念主耶稣与12门徒共用最后晚餐时设立圣餐的意义。信徒领圣餐时的心情是沈重而肃穆。当擘开饼拿着吃时,心中记念救主的身体在十架上因担当世人罪孽而破裂;当拿起杯喝葡萄汁时,心中记念救主的宝血为洗净世人众罪而流出。主耶稣曾吩咐教会∶“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记念我。”星期5为记念耶稣被钉十字架受难的正日,信徒常在当天禁食祷告,全天思念基督的受苦与牺牲。星期6记念救主的身体仍在坟墓中,信徒应以安静的心灵沈思基督的救赎与大爱。星期日的清晨就是复活节的高潮时刻到了!
??教会习惯在复活主日的清晨举行晨曦礼拜。正如当年的基督的门徒星期日在天亮之前便到耶稣的坟墓去探望;今天教会也习惯在晨光破晓之时,便聚集在一起,以兴奋喜乐的心同唱赞美诗,欢庆救主已复活,带给全人类无限的盼望。今后人们在丧礼中可以不须再以“人死不能复生,请节哀顺变”来作为安慰之言了。
??耶稣的复活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个突破,成为普世人最大的喜讯。复活的大能胜过死亡与阴间的权势,因此主耶稣向他的门徒约翰显现时曾如此宣告说∶“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远远;并且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死亡”指人身体之死,“阴间”指人死后灵魂所归之处。换句话说,复活之主宣告拥有决定人身体灵魂生死及终极归宿的权柄。基督的复活真是人类走向天国永生之门!清圣祖康熙曾虚心求教于西教士南怀仁有关种种西学及基督教的教义,曾写下着名的《十架颂》及另一篇较浅白的《生命之宝》,其中有句云∶“天门久为初人闭,福路全是圣子通;我愿接受神圣子,儿子名分得永生!”前两句后来又修为“地堂久为初人闭,天路新凭圣子通”,正合圣经所云∶“他(耶稣)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主耶稣的复活打破了阴间的闸门,同时也启开了的天国之门,愿者皆可进来。
??复活节的气氛是充满兴奋与喜乐的!但对信徒而言,其乐不是节期性、也不是情绪性的,而是属生命领域中最深层的的喜乐。
??受难与复活节的日期恰好与寒食清明节相近,在细雨纷纷的春光里,有对死之哀思,有对生之盼望与喜乐。所不同的是,耶稣复活的史实成为基督徒生命永不动摇的基石。对教会言,庆祝复活节不只是欢度佳节,同时也是得胜的宣告与荣耀的见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