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神学教授要学生记住:神接纳罪人,而且是按着我们糟糕的现况接纳我们。这是流行的论调,讲坛、刊物、课本中随处可见。大家听了都觉得安慰;我却甚感忧愁,因为这是基督教世俗化的又一例证。
一. 此说的正确之处:罪人无力换取神的爱
「神无条件、按着人的本相接纳我们」,此说有圣经根据。但如果只是片面讲、以偏盖全,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们先谈它正确之处:罪人无能力做任何事,来换取神的爱。
不是以色列人在埃及行完了律法、守足了诫命,神才救他们出埃及。那时律法和诫命还没颁布,以色列人根本就没守一条诫命,神就拯救这群硬着颈项、常发怨言、不停试探神的奴隶。
不是亚伯拉罕积了许多功德,换到神的赐福,「…承受产业,若本乎律法,就不本乎应许。但神是凭着应许,把产业赐给亚伯拉罕。」(加三l8)
不是双子生下、做出善恶,神凭着雅各布较好的行为拣选雅各布:「…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罗九11、16)
不是善行换恩典,是恩典赐下行善之力。不是我们改好了,神接纳我们;是我们一无是处时,神就爱我们(罗五8)。人一切的义行、好处、良善、守法是蒙恩后的产物,不是蒙恩的条件。可惜,如今教会、神学院世俗化的结果是:
A. 律法、功德取代恩典
照我本相,乏善可陈,瞎眼贫穷,惟你收容。 照我本相,赦免拯救,神的羔羊,我来我来。 (诗歌:"Just as I am" )
纵我尽力勤工作,律法要求难满足; 纵我泪流不止息,不足赔我重罪孽; 两手空空无可夸,单单投靠十字架; 赤身求赐白义袍,无助望你施怜悯; 污秽飞奔活泉旁,主阿洗我免灭亡, 万古盘石为我开,容我藏身在你怀。 (诗歌: "Rock of Ages" )
这样的道,在现今教会中很少听见。一方面是律法主义、功德思想取代恩典——教会成了圣人俱乐部,讲坛成了法庭,小组查经是道德训练班,主日学是训导处的延伸。我们正在培养新一代的文士和法利赛人。当年挨近耶稣的「众税吏和罪人」(路十五1),如今看着光环耀眼的道德重整员,却步不敢接近教会。
反神学的团体,不论有多少地方胜过「学院派」,总容易走上律法主义的路——「靠圣灵入门,靠肉身成全」(加三3)。例如:以为好好读经、祷告、待人、奉献、事奉,就在上帝面前有可夸之处。反之,则觉得无颜见上帝。或者是,主日学老师最喜欢讲的一句话:「小朋友要乖,不乖耶稣不爱你。」其实,人从不靠行为好坏,而是靠上帝恩典到上帝面前的(来十I9)。这种「废掉神的恩」,令「基督耶稣徒然死了」(加二21)的假福音,来自人靠肉体成全、靠律法夸胜的天性,应当受咒诅(加一8)。
恩典神学提醒人,除去在信徒心中随时蠢蠢欲动的律法主义和功德思想。无论中外,否认神学或神学没读好的教会、神学院、传道人、基督徒,有圣经、有聚会、有活动,但极少有恩典中的自由、圣灵中的喜乐。他们满了不可拿、不可尝、不可看、不可摸的诫命,以及要做这做那的律法。「这些规条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谦卑,苦待己身,其实在克制肉体的情欲上,是毫无功效」(西二23);要不就是被不可负的重轭(重重的活动及律法)压得喘不过气、抬不起头、直不起腰(路十三10一I7),以至于得了胃溃疡。
B. 传顺耳的福音
另一方面(这是一体两面),许多传道人、平信徒为了讨人的喜欢,都力言:「不要再讲黑暗面:神的愤怒、罪恶、罪人和神的刑罚;乃要讲光明面:神的爱、蒙恩的罪人、凡事兴盛。」我同意,基督徒不应面貌狰狞,以恐吓人、定人罪而自义、自娱。我们应遵守圣经的吩咐:「…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罗十二17、18)「…务要叫邻舍喜悦,使他得益处,建立德行。」(罗十五2)不过从「留心」和「得益处」来看,「从众」必须在顺服真理之下。众人希望吃喝嫖赌、享受罪中之乐,我们不能遵命:「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加一I0)在「听从神、不听从人」(徒四19,「人包括自我」)的前提下,基督徒当以最谦卑、柔和的态度,传人有罪及神赦罪的道。这道是「大喜的信息」(路二10)。但这信息带来的主权移转:「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那里…?」(太二2)是叫人不安的(太二 3),人因不喜欢:「……我们不愿意这个人作我们的王」(路十九14),乃至于动凶杀念头的(太二16)。所以,「从义人埃布尔……到……撒迦利亚……有的你们要杀害、要钉十字架。有的你们要在会堂里鞭打、从这城追逼到那城」(太二十三34)。
可是,世俗化、本色化、现代化、关联化、文化化(都是一丘之貉)的提倡者,就是要冲淡圣经中罪的严重性。他们不敢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耶十七 9)也不愿说:「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提前一 15)他们不这样祷告:「求祢不要审问仆人,因为在祢面前凡活着的人,没有一个是义的。」(诗一四三2)因他们忘了:「你若究察罪孽,谁能站得住呢?」(诗一三03)他们不是圣经的孤臣孽子,而是启蒙时代对人性乐观的后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20 11:22:0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