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之页:
1、干涸中的滋润(出十五22)~书珥旷野(以色列民三天找不着水)
摩西带领以色列民走过红海后就到了西乃,他们首先到达书珥的旷野,这本是片干旱不毛之地。
红海无路,但神为祂的子民施以大神迹,使她们走干地而过。在人绝路之中神虽为人大开出路,只是却不等于从此就走上完全平顺之路,在胜利歌声之后,以色列民随即遇到在旷野找不到水源的问题。
她们在旷野走路面对干涸的情况,这固然是必然的事情,所以她们要寻找水源以得滋润也是合理的反应,但她们要在不毛之地寻得水源又岂能成功,就是花上三天去寻找也无助改变这事实。
然而,神既能引导人走过红海,也必能带领人走过这干涸绝望之路,至终于玛拉为以色列民赐下甘甜的水来。世界犹如旷野一样,叫人心灵常感到干涸无比,不少时候,我们跟以色列民并没有多大的分别,就是将自己的生命与时间寄予在这个无滋润的世界,期望能够在其中获得滋润,但当生命与时间都被消耗之后,才发觉心灵比之前更加干涸。书珥的旷野不能供给人水源,世界也不能赐予人滋润,唯有神才是我们在干涸路上得着滋润的活水泉源。
2、缺乏中的满足(出十六1/3)~汛旷野(以色列民埋怨神要她们饿死在那里)
汛旷野是西乃半岛西南部一个干旱的沙漠地带。以色列民走到汛旷野,眼前只见一片荒芜的景象,就忆记起昔日在埃及的肉锅,因而发起怨言来。在以色列民离开埃及的短短一个多月来,神已为祂的子民施行过大神迹,但她们却没有因为捆绑得释放而以神成为她们的满足。在她们的心中所忆念思想的不是埃及捆绑下得释之恩,而是埃及肉锅口腹之欲,与其要在旷野面对「自由的饥饿」倒不如在埃及享受「奴隶的肉锅」。然而,以色列民又可否想到,从她们离开埃及开始,神就是要带领她们走向预设的丰盛领域,这丰盛是远超过她们在肉锅中所能享有的满足,若神所赐的丰足是埃及肉锅所能比拟的,她们根本就不需要离开埃及。
汛旷野,只是她们迈向丰盛的初段路程,但当人在信仰中从开始就只为自己欲望的渴求时,必会发现原来信仰有时犹如旷野一样,是叫人感到一无所有,至终定会生出后悔而想撤返的心。
神已经拯救她们,她们却未以神为她们的神,也不以神为她们的满足。但耶和华神仍愿意将吗哪和鹌鹑赐给在饥饿中发怨言的以色列民,目的就在于「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这一句话(12节)。神要她们在所赐的恩典下认识祂并专心跟随祂,不再以别的代替神而为自己增添愁苦。
保罗论及与信仰相背的人时曾说:「他们的结局就是沉沦;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腓三19)当人以神为神的时候,就会明白到祂不是一位只为满足人肚腹的神,在信心的生活中人可能会面对「一无所有」的时候,但神自己却要成为「无有」的人最大的满足,这也是祂救恩中使人脱离世欲捆绑的宝贵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