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7878|回复: 3
收起左侧

圣经中的旷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7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旷野篇

 

      圣经中把以色列民所行经的旷野形容为「大而可怕的旷野」(申八15),所指的是包括了在西乃半岛上不同的旷野领域。当以色列民离开埃及后,并未有立刻进至迦南地;反之,神引导她们踏进那大而可怕的旷野。

 

      从「大而可怕」这四个字,就足以将以色列民行经那些旷野时所遇上的各种难处和考验的严峻突显了出来。以色列民在旷野四十年的生活,就正如今日的教会在迈向丰盛的灵程路上般,必然要面对着挑战。以色列民的失败,虽显明了丰盛信仰的道路绝对不是一条易走的路;然而,她们的软弱,也当成为今日的教会各方的提醒,唯有持守真信心才是教会能够超越百般试炼的得胜之道。

 

      请把下列圣经中的旷野与相关发生的事件连结起来,再到答案之页核对并作参考思想:

 

书珥旷野 ●          ● 摩西在那里击打盘石两次
汛旷野  ●          ● 以色列民叫亚伦铸金牛犊
西乃旷野 ●          ● 摩西在那里差派十二探子
巴兰旷野 ●          ● 以色列民埋怨神要她们饿死在那里
寻旷野  ●          ● 以色列民三天找不着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17 21:54:3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0-2-17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答案之页:

 

1、干涸中的滋润(出十五22)~书珥旷野(以色列民三天找不着水)

 

      摩西带领以色列民走过红海后就到了西乃,他们首先到达书珥的旷野,这本是片干旱不毛之地。

 

      红海无路,但神为祂的子民施以大神迹,使她们走干地而过。在人绝路之中神虽为人大开出路,只是却不等于从此就走上完全平顺之路,在胜利歌声之后,以色列民随即遇到在旷野找不到水源的问题。

 

      她们在旷野走路面对干涸的情况,这固然是必然的事情,所以她们要寻找水源以得滋润也是合理的反应,但她们要在不毛之地寻得水源又岂能成功,就是花上三天去寻找也无助改变这事实。

 

      然而,神既能引导人走过红海,也必能带领人走过这干涸绝望之路,至终于玛拉为以色列民赐下甘甜的水来。世界犹如旷野一样,叫人心灵常感到干涸无比,不少时候,我们跟以色列民并没有多大的分别,就是将自己的生命与时间寄予在这个无滋润的世界,期望能够在其中获得滋润,但当生命与时间都被消耗之后,才发觉心灵比之前更加干涸。书珥的旷野不能供给人水源,世界也不能赐予人滋润,唯有神才是我们在干涸路上得着滋润的活水泉源。

 

2、缺乏中的满足(出十六1/3)~汛旷野(以色列民埋怨神要她们饿死在那里)

 

      汛旷野是西乃半岛西南部一个干旱的沙漠地带。以色列民走到汛旷野,眼前只见一片荒芜的景象,就忆记起昔日在埃及的肉锅,因而发起怨言来。在以色列民离开埃及的短短一个多月来,神已为祂的子民施行过大神迹,但她们却没有因为捆绑得释放而以神成为她们的满足。在她们的心中所忆念思想的不是埃及捆绑下得释之恩,而是埃及肉锅口腹之欲,与其要在旷野面对「自由的饥饿」倒不如在埃及享受「奴隶的肉锅」。然而,以色列民又可否想到,从她们离开埃及开始,神就是要带领她们走向预设的丰盛领域,这丰盛是远超过她们在肉锅中所能享有的满足,若神所赐的丰足是埃及肉锅所能比拟的,她们根本就不需要离开埃及。

 

      汛旷野,只是她们迈向丰盛的初段路程,但当人在信仰中从开始就只为自己欲望的渴求时,必会发现原来信仰有时犹如旷野一样,是叫人感到一无所有,至终定会生出后悔而想撤返的心。

 

      神已经拯救她们,她们却未以神为她们的神,也不以神为她们的满足。但耶和华神仍愿意将吗哪和鹌鹑赐给在饥饿中发怨言的以色列民,目的就在于「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这一句话(12节)。神要她们在所赐的恩典下认识祂并专心跟随祂,不再以别的代替神而为自己增添愁苦。

 

      保罗论及与信仰相背的人时曾说:「他们的结局就是沉沦;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腓三19)当人以神为神的时候,就会明白到祂不是一位只为满足人肚腹的神,在信心的生活中人可能会面对「一无所有」的时候,但神自己却要成为「无有」的人最大的满足,这也是祂救恩中使人脱离世欲捆绑的宝贵心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7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3、圣域中的所望(出十九1、卅二1)~西乃旷野(以色列民叫亚伦铸金牛犊)

 

      西乃除了是山的名字外,也包括其四周的旷野。在经过红海后,神未有带领以色列民直接进入迦南,反将她们引至西乃,目的是要与以色列民立约,要建立起神和人之间的属灵关系。

 

      摩西按神的吩咐上西乃山领受律法来教导以色列民,好使她们能够成为神的见证,她们就在旷野安营及等候摩西的归回,但当以色列民在山下等了四十昼夜仍不见摩西的踪影时,便叫亚伦为她们铸金牛犊在前面引路。

 

      在西乃山与西乃旷野同属的地区,本为神人关系建立的圣域,只是山上与山下的分别,却为我们揭开了天上的神与地下的人在心思意念上极大的差异。神期望在信仰中与人合一,让人可以在丰盛领域中成为全地中祭司的国度;不过,原来在以色列民的思想中所求的只是个人的前程得到保障,铸金牛犊不是因为它比耶和华神更为可信,只是它能够使只以眼前所见为凭的人得到实时自我虚无的安慰。

 

      所以,神向摩西说:「他们已经败坏了,他们快快偏离了我」(出卅二7/8),神有神的思想,同样人也有人的思想,摩西与以色列民在山上山下四十昼夜的分离,就显示出她们在信仰上的败坏,在神的救恩中她们根本没有期望与神合一,跟随神只为自己的前途及理想而已。

 

      教会应该是属神的人们与神之间心灵结合的地方,唯有当我们与神的思想相乎时,才会体验到神与人关系的和谐,并在全无间隔的属灵关系下得着神乃是人生命前程保障的确据。

 

4、信仰下的丰盛(民十三3、十四23)~巴兰旷野(摩西在那里差派十二探子)

 

      以色列民安营在巴兰旷野,摩西按神吩咐在这里差派十二个探子去窥探迦南。神要探子先去窥探迦南的目的,本是要坚固以色列民的信心。不过,当以色列众人听到探子的恶信后,就发怨言说:「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这旷野。」(民十四2)巴兰旷野原是以色列民静待佳音的地方,只是在探子报恶信后却成为以色列民怨言之地,更可怕的乃是神因而向这些不信的人宣告必要倒毙在那地(民十四29)。神因着以色列民的不信,就使她们与丰盛之地无分无干。以色列民在生命中没有信心的质量,所以,就是有迦南美果的预尝仍不能叫她们生欢愉的心,甚至迦勒和乔舒亚信心的劝勉也未能使她们生出勇敢,唯有报恶信的探子的说话反能与她们不信的心产生极大的共鸣,至终她们在怨言中得到神大大的惩治。

 

      在神坚固人信心的地方,同时也可以是显出人内心对神不信的地方,问题不在于这地方能够提供多少坚固人信心的原素,而在于人生命中内在信仰的质量。倘若人有这信心的质量以配合神对人坚固的工作,丰盛的应许也必在人身上得以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7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5、警惕中的自守(民二十1,12)~寻旷野(摩西在那里击打盘石两次)

 

      寻旷野是迦南地南面的旷野,乃进入迦南大门的所在地,也是摩西的姊姊米利暗被埋葬的地方。米利暗的死对于摩西和亚伦而言,诚然可作为一个事奉的人的警惕。

 

      米利暗死在寻旷野,以色列民又在这里没有水喝,这两件事的发生就再次使她们发起怨言来。虽然,神只叫摩西在以色列民面前吩咐盘石出水,但摩西因长久活在怨言中也禁耐不住,就在她们面前两次击打盘石,直接违反了神对他的吩咐。神判定摩西此次的举动是出于对神的不信。当摩西招聚以色列民到盘石前,斥责她们是「背叛的人」(民二十10),指出她们并未有纯净的信仰,一直走在与神相违的路上。然而,摩西在怒气中却也同样落在她们的软弱里,他在神的百姓中未有按着神的话事奉,纵然工作是完成,但他不纯净的信仰也在事奉的过程中显露了出来。

 

      在信仰的路上,不管是信徒或是领袖,只要在生命中存有不信的质量,都会没有任何的例外地被神拒于丰盛的门外。米利暗先死于这旷野,本当成为她们的警惕,让人知道不信的终局,唯有持守信心的人才能越过这失败的危机。米利暗的死,摩西和亚伦信心的失守,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个追求丰盛的人的鉴戒。

 

http://www.oasisministry.org/periodicals/200403_03.ht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17 21:59:1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5-12 19: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