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何等恩友仁慈救主,负我罪孽担我忧。 何等权利能将万事,来到耶稣座前求! 多少平安我们坐失,多少痛苦冤枉受。 都是因为未将万事,来到耶稣座前求。
(二) 我们有无试探引诱?有无难过苦关头? 决不应当因此灰心,仍当到主座前求! 何处能寻这般良友,同尝一切苦与愁? 我们弱点主都知道,放心到主座前求。
(三) 我们是否软弱多愁,千斤重担压肩头? 主仍作我避难处所,奔向耶稣座前求! 你若真逢友叛亲离,好向耶稣座前求! 到他怀中他必保护,有他安慰便无忧。
这首美丽小诗曾抚慰无数疲惫忧伤的心灵,叫人明白基督同在的宝贵。这诗流行之广,没有多少圣诗可以企及。那么,这首小诗背后又有怎么样的故事呢?
有一个人急需请位锯木临时工,看见一个模样像工人的人,背着一把木锯正沿街走来,便问身旁的人:「他是谁?看来顶诚实的,我想请他来帮工。」但身旁的人却答道:「他不会为你作工的,因为你出得起钱,而他是专为贫穷的寡妇和病人尽义务的!」这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享誉遐尔的名诗–『何得朋友我主耶稣』的作者,史克利芬弟兄(Scriven Joseph Medlicott 1819-1886) 。
一首不平凡的诗歌往往从不平凡的经历中产生出来,史克利芬与他所作的这首诗歌自不例外。在它的背后确实蕴含着一段曲折的背景。史克利芬的家乡是爱尔兰,因他的父亲为一皇家海军上校,他自幼即羡慕能作一名军官,故在考入英国圣三一大学后的第三年,转学入一军事学校。但他瘦弱的身体无法适应军校的严格训练,终于被迫放弃了在军事上的雄心,重回圣三一大学。毕业后一度过着教书的生活,还算安适;然而谁能料到,竟有两个悲剧接连临到他,拆毁了他憧憬已久的结婚计划。
当他早年在爱尔兰时,曾与一女友订婚,两人相爱甚笃,及至结婚前夕,新娘竟坠水溺毙。后在加拿大,又认识亲族中的以莉萨(Eliaz Roche)小姐,但不幸就在他俩快要结婚时,未婚妻竟突然得了重病,倏遽离他逝去。少年的不得志,加上这两次惨痛的打击,他的心几乎破碎,但就在此极度悲痛中,恩主亲自安慰了他,那坚刚无限的爱,再一次滋润抚慰这颗破碎的心,他体会到主是唯一至宝,自此又重新得力振作起来,而乐意将所有生命、时间、财物奉献出来,因为「我们在一切患难中,祂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林后一:4)史克利芬弟兄终日辛劳,扶助贫病软弱之人,两只手常供给缺乏人的需用。在他看来,总没有一件事是过于微小或艰巨,只要发现人有需要,立即尽力帮助。
他一生就是这样默默的服事人,从不计算工作的低贱,毕生遵行使徒的吩咐:「在神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沾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雅一:27)虽然弟兄一直是走孤单的路,「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亲密」,故在他回顾一生经历时,写了这首诗,呼出他的心声:谁能像祂忠实、稳妥,背我重担分我忧?惟祂知我每一软弱,故当向主去祈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