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福音传至非洲(Africa)
大卫.李文斯敦(David Livingstone,1815 - 1873)在芸芸众宣教士当中,没有一人像他那样,被添上浓厚的英雄色彩,他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令人敬佩的英雄。他是探险家、改革家、医生,又是宣教士;是把生命献给非洲的伟大人物,他掀起非洲宣教的热情,影响之大,几近百年。
李文斯敦出生於苏格兰(Scotland),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还不到十岁,便得到背诵《诗篇》一一九篇的奖项(《诗篇》最长的一篇,共176节);他从小喜欢探险、足迹遍全乡,也喜欢搜集花卉与甲壳。
他十岁进纱厂工作,却用第一个星期所得的工资买了一本教科书;他日间工作,晚上读书,学问就是这样积聚而来。二十岁成为虔诚的基督徒,当时有一位执事组织了一个国外布道会,他首先把积蓄的钱捐给这差会,读马太.亨利(Matthew Henry)的传记叫他热血沸腾,后来会见一位从中国回来的宣教士,使他心志更坚定,他说:“主为我舍命,我愿终身致力於主的工作,以表达我对他的感谢。”从此,传扬救恩的志向没有动摇,他继续深造了七年,以作海外宣教的准备。
他本想到中国,但为鸦片战事所阻,正在等候时,一位年老宣教士从非洲回来,报告那边的工作,说:“在晨光熹微中,我向北方辽阔的平原看,千村万户,炊烟袅袅,那里没有宣教士的足迹。”他听了以后,便决意前往非洲工作。
一八四0年十一月十六日黄昏,他回家与父母道别,三人谈论了一宵,次日清晨用过早餐,同读《诗篇》七十一篇和八十五篇后,一起跪下祷告。自父亲送他进城出发后,他们在世上再没有见面了。
他到了非洲最黑暗的地方,他忙着传道,当他带领了第一位酋长信耶稣时,酋长提议说:“你不能用讲道的方法叫人民信耶稣,我却能用鞭打叫他们相信。如果你愿意,我可以连头目一起叫来,只要动用我的皮鞭,他们全都归信了。”他便教导酋长,传道的真正方法,是叫人心里相信,口里承认。
他在非洲不但是宣教士,也是医生、探险家、改革家。他研究非洲的热病和致死疾病的毒虫、植物和鸟兽、各类可吃和不可吃的果子;他发现非洲不为人知的湖泊、河流;每有所获,都寄回伦敦大学作研究。他也竭力阻遏当地贩卖奴隶的勾当、改革当地的陋习。
起初四年,他一人独自工作,後来结婚了,夫妇二人忠心力;直到有了四个孩子,实在不方便留在非洲内地,才着师母带四个孩子回英国去。从此,他一个人深入内陆,音讯全无,失踪了。
《纽约时报》(New York Herald)的主编曾派一位记者亨利.斯坦利(Henry Stanley)前往非洲探询李氏下落,经过几个月的寻觅,终于一八七t一年底,在一个湖泊附近的小岛上找到他,他们的见面颇为有趣:斯坦利下马,向他深深鞠一个躬说:“你大概就是李文斯敦博士罢?”因为那时,他满面胡须、牙齿脱落、面容枯槁。
他们一见如故,成为密友。在一篇感人肺腑的悼文中,斯坦利这样忆述他俩共度的时光:“我与他同处斗室、小船、帐篷,足有四个月和四日,我无法挑出他的一点毛病。我去非洲时对宗教颇有成见,可以说是伦敦城里最难信教的人。像我这样的记者,只管战争、大集会和**集会等等,情感的事,与我无涉。但在那里,我远离世界的俗务,有较长的时间思想。我看到这位孤独的老人,便不免自问:‘你为什么留在这里?是什么激发你来?’认识他几个月后,我发现自己在听他讲话,惊讶这位老者已经实践‘撇下所有来跟从我’这一句话。虽然他没有故意说服我归信宗教,但是,旁观看他的虔诚、他的温柔、诚恳与安静工作的态度,我也渐渐被感化过来。”
斯坦利离开后,李文斯敦再活了一年多。一八七三年五月一日早晨,他的非洲仆人发现他跪在小床旁边死去。仆人敬爱他,但不知道怎样处理后事,他们把他的心葬在树下,将遗体放在非洲蒸阳之下乾晒,制成木乃伊,经内陆运往三千公里外的海岸。英国人为李文斯敦在西敏寺举行国葬,出席追悼会的,有来自全国的达官贵人。我们深信在天上,也举行了欢迎会,上帝说:“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进来,享受主人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