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研究宗教改革?
麦格拉思(Alister McGrath)/文 蒋力今/译
16世纪的宗教改革被公认是基督教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虽然宗教改革开始于西欧,但是它对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探讨宗教改革的重要性。
或许,宗教改革被视为一场急需的更新运动。 重要的改革家——例如马丁·路德(1483-1546)和加尔文(1509-1564)——认为他们是在恢复教会在新约圣经中的根基。他们认为教会已经失去了方向,回到根基才能让教会自我更新和复兴。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宗教改革挑战教会回归新约圣经所阐明的教会和福音的异象。当改教家强调改革,更新和复兴这一过程的重要性时,他们常常谈及:“基督教全面重生”。
有时,宗教改革也意味着挑战现存的一些观点。这些思想和实践的圣经根基是什么?例如,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允许神父在圣餐礼中领受饼和杯,但是平信徒却只能领受饼,为什么?其圣经根据是什么?路德认为这种做法是没有历史和神学根据的, 也是需要评估和改变的。路德也认为教会不理解新约圣经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罪人被神接纳是借着恩典,而不是因为他们的功绩。
改教家所开始的运动是要在新约圣经的光照下重新审视基督教的思想和实践,而这运动并非一劳永逸的。宗教改革开始了一个持续的反思和反省的运动, 总结就是,“教会必须经常自我改革”。 此思想是建立在使徒保罗著名的观点之上,保罗对帖撒罗尼迦的教会说:“凡事要察验,善美的要持守。”(帖前5:21) 因此宗教改革是寻求正确的基督教信仰。它意味着避免自满,保持警醒。我们必须始终确保我们的行为和教义是对基督教信仰的最佳诠释和应用。
研究宗教改革并不是思古怀旧,就像怀旧的人因为今不如昔就渴求过去的好时光一样。宗教改革既不是感伤地审视发黄的老照片, 也不是对已经失去之纯真岁月的痴情回忆, 对已逝的时光和安全感的顾盼流连。 它是对过去的事件、个人和思想进行冷静的省察,以便发掘现在的潜能。重要的是,现今的基督教并非个个方面都是理想的,但是我们愿意在基督教传统之下,借鉴其独特的历史来思考与现今不同的可能性。宗教改革挑战我们, 并提供有益的资源来改善基督徒的生活和思想。
宗教改革之所以重要,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人们普遍认为,宗教改革处在“现代前期”的黎明阶段。宗教改革多次将中世纪与现代连接起来。它代表了一个分水岭——中世纪的灭亡和现代世界的兴起。很多现代世界的宗教、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被我们视为当然,其实它们都源于欧洲的宗教改革。尽管宗教改革并没有预见我们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其中许多方面与现代的处境都密切相关。改教家与我们拥有同样的兴趣、渴望和抱负。那个时期的作品中很多内容具有惊人的现代感。 从历史上看,这恰恰是我们期望的。宗教改革必须形成适用于新时代的基督教思想和实践形式, 这个新时代随着中世纪的瓦解而到来。 总体来说,中世纪的属灵观与现代世界的新需要和新兴趣是脱节的, 需要被淘汰。宗教改革尝试将福音应用在逐渐以平信徒为主导的新兴世界的城市, 这种尝试是必需的,甚至是滞后的。
这也就意味着宗教改革所关注的问题对今天的中国社会同样有意义。宗教改革关注的是工作的属灵意义;是我们如何保持我们个体的身份,使我们不致迷失或淹没在整体的社会中;是我们如何生活,如何建立个人世界;最重要的,是如何滋养和培育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使我们得着生命并在神的护理之中成长。研究宗教改革就是深入基督教的历史,并发现它的丰盛。我要鼓励所有预备开始这个探索和发现旅程的人。那会是一条通往灵性更新,个人成长和集体复兴之路。
(《宗教改革运动思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