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2599|回复: 3
收起左侧

[推荐]女性主义神学景观--那片流淌著奶和蜜的土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1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配合约拿的“妇女教会地位”一文,介绍《女性主义神学景观》。

 

     女性主义神学在当今世界基督教思想领域中享有极重要的地位,也是世界妇女解放运动最早的动力与持续不断的力量。尤其是6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神学不断发展成熟,其对基督教教义和教会建设所带来的全新的理念,以及作为实践神学的社会效应,为基督教迎接21世纪的挑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欧美的社会新形态新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迄今中国的基督教界对此或漠视或抵制,就连百度百科上也竟然搜索不到相关的信息,这显然是很不正常的现象。基督教女性神学及基督教女性运动与世俗妇女解放运动相互交汇相互影响,是当代人类共同寻求进步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确认识女性主义神学,发展中国的女性主义神学,无论对于基督教神学、教会建设和中国传福音事业都是必要的,意义重大的。

 

      我们的论坛能够开展女性主义神学的讨论,在中国是具有旗帜性意义的。

 

…………………………………………………………………………………………

女性主义神学景观

 

目录:

中译本前言
引言
1.自我发现
  1.1自主
  1.2什么是父权制
  1.3被遗忘的女神
2.批判神学
  2.1女性主义神学
  2.2<<圣经>>与女性的自我意识
  2.3上帝--我们的母亲
  2.4母权制的亚文化群
3.重新门辨认耶酥与女人们的故事
  3.1女人们的耶酥
  3.2相互性
  3.3自爱
  3.4父权制的爱与母权制的爱
  3.5女性模式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1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女性主义”与“神学”

                                                      

                                                          刘思谦

      

     我在读到这本书之前,对“女性主义神学”一无所知。在我的印象中,“女性主义”和“神学”这两个词很难联系在一起。这本《女性主义神学景观》([德]E·M·温德尔著,刁承竣译,三联书店1995年8月),光是书名这种奇特的组合就引起了我的兴趣。女性主义神学,怎么回事?出于好奇心,我打开了它。想不到竟然读下来了,读得津津有味,几乎是一口气就读完了,有些章节又回过来再读一遍。它比我所读到过的任何一本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著作都要亲切得多。“女性主义”和“神学”这两个原先以为不相关的概念在我的心目中紧紧地靠拢在一起了。我现在觉得这二者原本就应该是这样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     女性主义神学始于本世纪60年代末美国神学界,是在学生运动、黑人运动和女性主义运动第二次浪潮的直接影响下兴起的,并波及到欧洲大陆。据作者伊丽莎白·温德尔介绍,欧洲神学界因为觉得“女性主义”这个词有“攻击性”,“不严肃”,不能同“神学”这个“严肃的词”连在一起,曾尝试用别的词来代替,却苦于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我在读完全书后觉得找不到别的词代替是因为没有比“女性主义神学”这样的组合更贴切地表达两者之间本质的内在的联系。这是对“女性主义”也是对“神学”的批判、扬弃与综合。在这样批判性的综合中,无论是女性主义还是神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攻击性”的、“不严肃”的有悖于其初衷的东西被扬弃了,被歪曲和被遮蔽的实质性的内涵得到了保守和发扬,重新显示了它们各自的生机和活力。我在阅读中被唤起的那种亲切感、认同感和现实感便说明了这点。

?    《圣经》里父权制约的、男权中心的、性别歧视的烙印是人所共见的事实。 我过去在读那些连篇累牍的父系家谱,那些让女人无条件地“顺从”“驯服”于丈夫、教会和“闭嘴”的教义时,常常是匆匆跳过去不看,以暂且束之高阁悬置不论处之。重要的是,这些内容并没有阻碍我朦朦胧胧地发现女性和神耶稣基督之间一种天然的联系。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是一个更靠近神的性别,千年如一日地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孤苦无告的弱者处境,使她们更容易领悟人的有限性、短暂性和脆弱性,也更迫切地渴望将自己有限的生命与冥冥之中无限的至高至善至爱的力量联系起来。人的有限性包括所有的人,正是这普泛性的跨地区跨文化的人的有限性,引申出近代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公平、正义等一系列现代人文主义理念,引申出现代民主制度,也给传统神学注入了一股思想活力。近现代世界范围的女权主义运动,从思想史和生存论的角度来看,便发生在人的有限性和神的无限性、人和神、人和人(包括男人和女人)之间充满张力的空间。伊丽莎白·温德尔的这本书,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空间抓住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在她的批判性综合中,创造性地使女性主义和神学同时贴近大地,贴近女性生存的现实性和她们真实而鲜活的生存体验,从而使女性主义和神学同时焕发出新的生机。

?     本书除引言、结语外共分三个部分:一、自我发现;二、批判神学;三、重新辨认耶稣与女人们的故事。把这几个部分联系起来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关键词是“相互性”:神和人的相互性,女人和男人的相互性,女性主义与神学的相互性,耶稣和女人们的相互性等等。这一从万事万物的相互联系中看问题的思维方式,使作者远远超越了神学的教义论及经院哲学注经式方法,也超越了第二浪潮时期女性主义运动的性别对抗路线,把神学与女性主义的基本内涵从父权制意识形态和女性主义自身的迷思中剥离出来,敞开了基督信仰的基本要义和女性生存的真理。刘小枫博士在中译本前言中说:“女性神学是迄今对传统神学最彻底的更改和批判”,一些基本论点“几乎要全盘废除基督教思想的传统形态,尽管基督信仰的实质内涵得到保守”。就女性主义而言又何尝不是这样?尽管我们在书中很难找到像“神学批判”这样的女性主义批判的专章,但在全书的字里行间,仍然可以感觉到作者作为神学博士与女性主义者这一双重身份,感觉到作者建立在冷静的反思基础上的批判精神。她说:在人类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中,“女权运动与基督教一再相通”,“教会和女性运动的所作所为经常相互敌视,忘记了她们本是同根所生的姊妹”。面对这样的“相通”,这本书所做的工作,就神学而言是追本溯源,是寻找基督神学的原初形态和耶稣的原初形象,从而找到了被男性神学和教会清除了的基督教起源中的母性文化基因和《圣经》中的女性文化传统。作者说,这些至今也只是一座刚刚露出水面的冰山的顶峰。就女性主义而言,是反思一百多年来女权运动的得失和经验教训,以女性生存经验为基本出发点,抓住了女性主义的核心即女性寻找身份、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这一根本问题。在她看来,身份问题与生命价值问题是同等重要的问题,或者根本就是一个问题。这样,她便由此而找到女性主义与基督神学最本质的连接点,那便是上帝之爱与女性的自爱自立,是神学中的人性内涵和女性的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这也正是神学的和女性主义的现实性与实践性所在。一个多世纪以来女权运动所取得的实质性进展所出现的种种争议均可在这样一个连接点上得到理性的说明。

?     关于责问基督神学的男性形象问题,本书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她并不是纠缠在上帝的性别问题上,不是以此与男性争性别优势,而是以更广宽的文化视野历史视野的女性的自我发现,寻找身份与父权制和母系制的实质联系起来。作者认为,父权制的实质是人对人的统治、占有,是人与人之间人格上的不平等,是人的物化、奴化,是一种“通向存在深渊的魔方”。父权制的统治、压抑,不仅仅是对女人也是对男人自我意识和生命活力的窒息,不仅仅是女人也是绝大多数男人自主身份的失落。女性要获得自我意识,要找到自己的身份,首先要在精神上摆脱父权制的控制,在自身之中和自身之外感知并消除分裂与控制,“不再将恐惧与软弱投射到男人,把他们当做替罪羊”。她还批评了西方女权运动初期的“激进、好斗、空想”,认为这“虽有某种功能”但“对父权统治无济于事”。这和我国女性文学中的认识达成了某种共识。如果说对父权制的研究,是从反面论述女性身份的失落,那么对母系制的研究,便更为直接和正面地与女性寻找身份、寻找自我生命价值问题相联系。她多次引用伍尔芙关于女性要学会阅读神话、阅读人类文明的原初形态母系制的论述,认为这里面有“一部迄今还看不见的历史”,发现这部历史会有一种“重新认识的震惊”,能帮助女人重新找到自己,能听到“我自己的大脑、我自己的身体在说什么”。她认为这实际上是使女人学会一种“精神上的母系制”,一种新的价值观新的观察方式思维方式,一种贴近大地贴近日常生活细节的能力,一种“真实地理解、感知事物的能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者把“和男人建立亲密关系”和“做妻子”“做母亲”与“职业”“身体”“性”等等均看做是女人寻找身份实现生命价值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部分文字应该和全书的引言放在一起来读。引言通篇围绕着《圣经》上“那片流淌着乳汁和蜂蜜的地方”来论述。“乳汁和蜂蜜”的意象就是女性文化也是人类文化之源头,是母爱、养育、合作、伙伴、和平。民主、繁荣之乡,是人类生存、发展之根。只是由于后来父权制文化的逆反发展,由于“在通往上层,通往统治与权力的道路上,步步高升者通常都要毫不留情地将自己的根剪断”,人类几乎遗忘了自己的起源、自己的文化之根。这其实正是《女性主义神学景观》全书的主旨,也就是在人性和神性的结合上解答了女性以及人类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的问题。这当然并不意味着要重返人类文化的原初形态、重返母系制,而是提供了人类生存发展的一种人性和人性关系的价值尺度,一个失去的世界的备忘录。只有记住并且确信这一点,才能有效地限制“可能会以普遍的毁灭而告终的男性自大狂的越轨行为”。

?     最后,我还必须提到温德尔对教会“普遍罪性”的批判。《女性主义神学景观》把对“普遍罪性”的批判放在女性的“自爱”这一节里,从女人如何克服自卑感,从否定自己贬低自己憎恨自己,到承纳自己肯定自己热爱自己提高自信心的角度,批判了那种对人的自信心具有杀伤力的“普遍罪性”论。她说:“我善良——这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句话,很可惜这句话在我们这里又遭到排斥。‘善良’在基督教经验和神学文化中失去了适当的位置。‘坏人’经验和对‘罪人’的神学话语变得更为流行。”她认为这是一种“假现实主义神学、布道和教会用语,使一切都显得无望”。“只有当这一罪过的基本感情被消除、被清理,女性才能听到被上帝接纳的福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1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言通篇围绕着《圣经》上“那片流淌着乳汁和蜂蜜的地方”来论述。“乳汁和蜂蜜”的意象就是女性文化也是人类文化之源头,是母爱、养育、合作、伙伴、和平。民主、繁荣之乡,是人类生存、发展之根。只是由于后来父权制文化的逆反发展,由于“在通往上层,通往统治与权力的道路上,步步高升者通常都要毫不留情地将自己的根剪断”,人类几乎遗忘了自己的起源、自己的文化之根。这其实正是《女性主义神学景观》全书的主旨,也就是在人性和神性的结合上解答了女性以及人类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的问题。这当然并不意味着要重返人类文化的原初形态、重返母系制,而是提供了人类生存发展的一种人性和人性关系的价值尺度,一个失去的世界的备忘录。只有记住并且确信这一点,才能有效地限制“可能会以普遍的毁灭而告终的男性自大狂的越轨行为”。】

有关于这里,我有很多要说的。

我的信仰受姐妹恩惠无数,的确是受到了很多的乳汁和蜂蜜,有很多的爱和真理的浇灌。不过,我对于教会,特别是东亚教会姐妹的位置有过很多的思考,对于弟兄的软弱有很多的见证。你知道吗?如果深刻在爱和真理的世界当中,姐妹和弟兄显出的形象组合在一起才是神的形象,两者都是如此的美丽,显出了神的荣耀。若是神的荣光不能通过主照在他们的身上,那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不能有那美丽的形象。而对于男人和女人的区别和神都在他们放置的他自己的形象有什么偏爱的话,始终不破碎,总有问题。

神在男人和女人中都放置了他的形象,不是一点,而是完全。我们要看罪,不要判断神的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5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想读这么多书,只想照着  马太福音中的做。  郭靖笨,开始只练习了降龙18掌就很厉害了。

 

我觉得经意这个东西  水到渠成,心得自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奉献支持|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0-18 18: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