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随想
上海市基督徒 海魂
Hai-hun@msn.com QQ:502130195
在刺骨的寒风中,在恼人的夜雨里,我和一群满腹牢骚的焦急地盼望回家的候车人;站立在孤独的站牌旁,伸长脖子,翘首以待,焦急地等待公交车的到来。许多人不耐烦了,有发牢骚的,有的粗俗地骂街,有的无法再忍受了,板着脸.拦了出租车回家了。
而我,只有我在乐呵呵的。我在感谢主!感谢主给我这样好的机会.他让我在到家前,能有这样充足的时间来忏悔,我作祈祷,反省自己一天中的过错。哦!不要埋怨,乃要感恩!
主呀!
我要用这段时间,为我们的教会祈祷!
我要用这段时间,为我们的牧师祈祷!
我要用这段时间,为我们的堂祈祷!
我要用这段时间,为我们骨肉相连的肢体祈祷!
我要用这段时间,为我们的灵魂得救祈祷!
我要用这段时间,为世界不再有战争祈祷!
我要用这段时间,为在灾难中,死去的冤魂祈祷!
不要埋怨!不要忧愁!一切主自有安排,我们只要静静地祈祷!
我在想:有时下班回家,走进小区已是子夜时分。经常看到三人一伙的男女,走出小区。他们男的手捧着玻璃瓶,女的拎着瘪瘪的小包,彼此用粗鲁的语言对骂着,显然是“发财”梦破灭了。
我望着他们常常是摇头苦笑,有这时间就不能呆在家里看电视,睡觉?
我的楼上住着一位很和善的老人,见人总是笑眯眯的,儿子对他也很孝顺;花了几万元为他装修房子。邻里很羡慕他有这样的好福气。
我有一天,突然发现好几天没见到他。问问邻居才知道:有一天,老人打麻将糊了!一激动,脑溢血,死了!唉!多可怜呀!假如他是基督徒,夜里在静室中默默地祈祷,与主交通。会死吗?假如他是主的信徒,在灯光下读读《圣经》是何等的快事呀!所以,我想帮助小区里那些醉生梦死的人们脱离死亡,是我们热心福传的弟兄姊妹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福传工作的立足点是不是应该放在小区里?我们是不是让那些闷得慌的人们捧起圣经?我们是不是请他们走进教堂,接受真理呢?我们是不是有足够的理由,让他们挣扎在死亡线的边缘?
看着耶稣的圣像,我又常常垂下头:我愧!我愧!我罪!我罪!
我们怎样把主的爱带入小区呢?每当我走进小区,看到似认识又不熟悉的居民.常常在无声地自问:他们认识天父吗?他们为什么不认识主?我们为什么不帮助他们认识主?我们怎样把主的爱带入小区呢?
我们居住的小区不该成为福传的盲区呀!我们完全有责任将小区里的人们带到主的面前,带到十字架前,让他们认识天父,认识耶稣.认识自己所犯的罪,在基督里复活.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出无限的光彩来。
在社区里传福传需要"三能"人材,当今的福传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面对的对象有所不同,所以福传工作者的自身素养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我曾和一位热心为教会工作的老师探讨过:福传需要"三能"人材:即执笔能写,登台能讲,坐下能主持会议。有了这样的"三能"人材,我们传福音就游刃有余了。
除了自身素养的提高,还需注意基督徒的公众形象。戒酒!我终于下决心戒酒了!老妈听说我要戒酒,就笑了。她在嘲笑我,说啥也不相信我会戒酒。也不相信我能戒酒。我戒了几十次的酒,没一次是成功的。
我出身在一个酒鬼世家,从小学就开始喝酒,一喝就喝了几十年。
过去,我去姐姐家玩。情同兄弟的姐夫一见到我,就急忙去找替我珍藏的好酒。此时此刻外甥必定会高喊:酒鬼进村喽!连我那刚刚牙牙学语的外甥女的女儿也跟着起哄:舅公!酒鬼!舅公!酒鬼!
酒鬼的名声确实不好听,喝酒也会误事,我也因为喝多了误过事。
我也曾考虑过要下决心戒酒,但总是没从更深层次去考虑。
有一天,礼拜结束后,一位很严于律己的老教友和我谈了基督徒的自身修养和公众形象的问题。
这次谈话,使我意识到:在公共场所中喝酒,会给基督徒在公众面前,带来负面的影响。我参加过几次教友的欢聚,常常不顾一切地畅怀痛饮。我从未考虑过:当我们在餐前,作祈祷。外人一看就知道我们是基督教徒,然而,当我们在酒精的刺激下,常常是忘记了诫命,常常是忘却了自己是一个基督徒。当我们任性的时候,根本没想到个人的行为,给主,给教会带来的无意中的伤害。如果我们中有人不胜酒力,当场“引吭高歌”的话,决不是亮丽的风景线。这对社会的影响将是很坏很坏的。老教友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使我内心深处引起震撼。
所以,我下决心戒酒。在复活节,我和家人庆祝了复活节后,终于戒酒了。
刚戒酒时,的确很难受。吃饭时,总觉得丢了魂似的,浑身有无数只小虫子在身上爬。
有好几次,差点忍不住。但想到自己是一个基督徒时,终于战胜了酒瘾。几个月过去了,我已经摆脱了对酒精的依赖。
现在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你真正的把主和教会放在首要的位置,没有什么个人的嗜好不能抛弃的。
在过去许多圣徒,为了主,为了维护信仰,把命都搭上了。今天,我们为什么不能为维护基督徒的公众形象而戒酒,做点这样的小事,难道也很难很难的吗?感谢主!也感谢那位真正爱主的好弟兄!只有把主和教会利益高于一切,我们的内心,才有真正的平安与喜乐。
哦!感谢主!在等车的时候,我能回忆一件往事:昨天上午姐姐携带二年未见的外甥和外甥女的女儿,(穿过整个上海市,从上海东北面的宝山赶到上海西南面的闵行)来看望我。一见到她们,我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亲情,万金难买的亲情,只有在有血缘关系的骨肉中才会有!
在饭店的餐桌上,我望着自己为数不多的亲人,心中默默地回想着二十年前的一件往事:那年的夏天,我去杭州一位教友家玩。教友盛情邀请我住在家里,这位教友的母亲是市工商局的干部,但又是一位热心爱主、爱人的基督徒。在空余的时间里,她常和我探讨信仰上的问题,教我如何读圣经,做祈祷。还教我如何去关心身边的人。
一天下午,我独自一人在房间里看书,突然,门外走进来一个肩上扛着一个沉重米袋,汗流浃背的中年村妇。
她见到我,先是犹豫一下,接着亮开浙江方言的嗓门问我:“感谢主!我妹妹呢?她好吗?”
教友母亲她姐姐?据我所知,她可没有姐姐呀?那位村妇是谁呀?
我正想问她,教友的母亲神差鬼使地回来了。
她们一见面就像小孩子一样地抱着又是笑又是叫,俩人的眼里都流下激动的泪水。我悄悄地指指村妇肩上扛着的米袋,她们这才想到沉重的米袋还扛在肩上。教友的母亲一边从村妇的肩上取下米袋,一边告
诉我:她们根本不是亲姐妹,但她们比亲姐妹好要亲。原来几年前,教友的母亲巡查工作,来到火车站。她看到一群人围在街旁,她挤进去一看,一位村妇脸色苍白,昏倒在街边,口里还喃喃自语地喊着耶
稣。教友的母亲明白,这是一位基督徒。她二话没说就把她背起来,送到医院里救治。以后又把她接到家里精心护理,直到病好了,才送她上火车。村妇回去以后,每年都会把收获的第一袋新米,背到杭州
来,让这位不是骨肉胜似骨肉的主内姊妹分享主的恩赐。而教友的母亲则将单位里分的东西,分一半留着,让她带回去和家人分享。
教友的母亲去为主内的姐姐准备可口的饭菜,我趁此机会和村妇闲聊起来。当我问到:“您们会吵架吗?”
村妇的眼睛瞪得比乒乓球还要大:“啥?吵架?我们彼此代祷都来不及了。还有空吵架?亏你想得出!”
教友的母亲端着热气腾腾的菜肴走进来,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我们基督徒有一种任何感情都不能相比的感情,那就是基督徒的亲情。这种亲情是为我们灵魂得救而舍命的救主白白的赐给我们的,无论你到哪里,只要你叫喊一声父啊!你就能找到你的兄弟姊妹!只要你叫喊一声耶稣,你就能找到你真正的骨肉。即使一分钟前,你们不认识,就凭着耶稣,你们是这个世界里最亲的亲人。世上最真的亲情在基督教会里。”
是呀!世上最真的亲情在基督教会里,最珍贵的亲情就是基督徒的亲情!
那么我们是否珍惜这比亲骨肉更亲的弟兄姊妹们呢?
几个年青人等车等得不耐烦了,又一阵牢骚波浪涌起,看着年青人,我不由地想起教会内的年青的弟兄姊妹。我真想寄语青年的弟兄姊妹几句。
亲爱的年轻的弟兄姊妹:
二十年以后,现在热心服务教会的人们都老了,他(她)们的背驼了,眼睛昏花了,也许他(她)们连过马路都很不方便了.他她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做一点事,都很累很累了.而您们----我亲爱的弟兄姊妹们却是教会的栋梁.教会发展和维持的重担就历史性地落在您们的肩上,那时的社会整体文化素养,比今天要高.经济化,自由化的程度相应地有所向前发展.传福音工作肯定面临新的挑战,为适应二十年后的传福音的需求,您是否有所准备?您考虑好了吗?我们今天应当怎么样呢?
一阵欢呼声响起来了,车终于来了。人们迫不及待地窜进车厢。我随着人群拥入车厢,心中发出由衷的感激:感谢主!赞美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