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1193|回复: 0
收起左侧

[转帖]爱到「除你以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2-13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曾庆豹 -------------------------------------------------------------------------------- 前言:到底什么是爱?焚身以报?同归于尽?爱的源头又是什么? 该如何索?…… 爱情是什么?爱情真的只是幻想吗?爱过以后的清醒可以因此而否定爱情吗?究竟爱情是其实或是欺骗?古人云:「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仅仅是出于诗人的想像,或仅是一则无法推翻的神话? 西洋情诗喜欢突显 Amore (爱情)与 Morte (死亡)二词的近似。 圣经《雅歌》言:「爱情如死之坚强」,这不是一句诗词,而是带有宗教教条般的宣示,这部代表著「上帝之言」的《圣经》用极具权威的才式如此宣示著。爱与死亡至少有一点是吻合的,即「不再为自己保留任何的东西」; 爱就是一份死亡,为爱宁可置生死于度外,为爱情可不再拥有任何的柬西。 主耶稣也说过:为朋友牺牲的爱,没有比这更大的爱了。以死说爱,使爱成为更为彻底的付出;爱得彻底的人,等于是为死亡的刹那作演练,也预先体验某种超越的不朽。爱与死亡的吻合使人的存在从 Having (有)变成 Being (是), 接受十字架上帝的死,等于接受十字架上帝的爱,把爱与死亡 做了最为彻底的揭露的,就是「十字架事件」。 当爱如潮水般来到时,有谁可以置身度外、可以轻易抵挡呢?有人甘之如饴,有人则苦痛不已。其正在爱中的人不得不承认,在爱中会使人变得脆弱, 真正去爱的人可以爱得无怨无悔、爱得义无反顾、爱得彻底和坚决。 爱是一种冒险、一场赌注,所以须要用专注和天真去爱,爱从来就与清醒的人无缘。爱是理想主义者和革命家的故乡,因为爱必然将我们带到死亡的边际, 它可以让人粉身碎骨,也可以让人有种真正活过的感觉。真正去爱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只有爱过的人才知道个中的滋味,虽是五味杂陈,却又是意犹未尽。 对一个充满著理想主义的年轻人而言,革命与爱情是极具诱惑力的。它代表著某种对现实的顽抗和对理念的坚持,革命和爱情都是带有火一般燃烧的感觉,生命的感受和体会竟是通过接近死亡的姿态而来的,所以革命必定会有流血、爱情也会断送一切。所以,革命与爱情都是现实世界的「左派」,暗含著一种对人性正义感和美感的激情式追求,却又必须以付出生命为代价;革命与爱情都带有解放的特质,革命是对人身体的救赎,爱情则是对人心灵的救赎。 爱情宛如革命一般,需要勇气、敢于冒险,随时准备丧失所有,所以爱情是「反现实」的,简单的说,现实很难容下爱情,爱情必须在抗拒现实中接受冷嘲热讽,为了爱情就必须与现实冲突,堕入现实则失去爱情。对这世界,敢爱、愿意爱的人算是死了的人,这世界对他不再具有吸引力,而且,还随时会以丧失一切为代价。为爱,就必须奋不顾身,随时准备牺牲自己;为得著爱,就必须失去世界,得著世界,就将失去爱情。 哲学家马赛尔( Gabriel Marcel )有句扣人心弦的话说:「去爱一个人, 就等于对他说:你永远不会死!」 以死说爱,即说明死亡不能终止我对「您」的爱;以死说爱,也说明独一无二的「您」会永远活在我的记忆中,一刻都无法消失。更为重要的是,在爱中, 我可以体验到「您」此时此刻的临在,永恒的此时此刻的临在。 因此,死亡在此并不在说成某种否定或消极的意思,它主要是说明著一种 「再生」的经验;死亡的经验是一种超越的可能性,超越主客对立、语言隔阂、时空距离、生死离别;只有死亡才可能将我们带离在肉身中活著的无可奈何,爱渴望永恒、渴望临在。 死亡是对生命最大的威胁,我们会因为所爱的人死去而产生深度的悲恸。 对一个说爱,就蕴含著至死不渝、爱到底,即「无论如何」、「尽管如此,我仍……」的坚定不移。 爱得越深就越不能自拔,一刻都不能没有「您」;反倒因为这样,越爱越应该变得坚强,即使孤单寂寞,对所爱的人的思念一点都不能减少,一步都不敢走得太远。所以,「除他以外」,对其他的人,「心」已算是死的了。 爱是一种发生,它通过了人的心灵和肉身的方式进入,占据人的意志和行动,一种情不自禁的任凭和放肆,把人带到充满著刺激的危险(死亡)。 有爱一定有危险,爱情就是那种无法抗拒的刺激,明知道有危险却仍往危险 走去,所以人们常说:「爱情是盲目的」,但是问题不在于盲目走对或错, 而睁开眼晴亲吻的人会有什么浪漫可言呢?那只叫著「嘴对嘴」, 没有别的意思,纯粹的打招呼性质。所以,爱情确实是须要闭上眼睛不问究竟的往前走去的,盲目把人带到其正的爱情中,自以为清醒的人是无缘于爱的,正如活著的人就不是死去的人,道理是一样的。 没有爱情的人生是枯燥乏味的,至少它少了一种生命力,一种为之生、 为之死的生命力。其实,人的一生没有多少可以放胆疯狂的「机会」,也没有多少的年少轻狂的「勇气」敢于痴狂,敢爱就得敢疯;只因为是「您」,也只有在此时此刻,这种敢疯、敢痴的勇气,才有可能表现得出来。 有人可以将爱的理由说得清楚吗?什么是构成敢爱的理由,都容易变得很难再爱,因为爱的理由一定比爱本身来得基础薄弱,爱的理由终究可以被取代;事实上,爱本身要比爱的理由更为优先,爱不会少于爱的理由,所以,爱是没有理由的,人很难把爱说得清楚,人去爱只能算作是以爱的理由去爱,而无法真正在爱中。 爱一个人一定是一意孤行的,爱得彻底和不计代价,爱到「忘了我是谁」, 甘心为所爱的人做出种种傻事。爱,肯定要付出代价的;爱,往往是在对它付出代价的同时,才可能释放出对爱的体认和感受,才可能感受到爱的强烈和顽固。 在这个「极端实用主义的年代」要谈一场彻底和童话般的爱情似乎不太可能, 但是不可能的事不表示就禁止人去尝试,敢于去爱并不是坏事,敢对爱的坚持而与现实对抗并不表示无知。实用主义的年代把痴、把傻视同为愚昧是思想的偏见和独断,人类的文明就是因为痴、因为傻而被创造得光鲜艳丽的。也就是因为爱情带给人一份前所未有的威觉,任何的痴傻都变得不难理解,只有在爱之外的人 或无缘于爱的人才存有偏见和独断,自以为是地轻蔑爱。 在爱中的人,正像是处在病危的人一样,所以〈雅歌〉会说「因思爱成病」。 其实每个人都在某种患病的状态中,相对于「因恩爱成病」的人,多数的人则是 「苦于无爱成病」。可是,「因恩爱成病」的人却可以经由所爱的人中获得痊愈, 「苦于无爱成病」的人看似健康,然却饱受孤苦之害、无路可去。 爱是一种解救,为心灵匮乏的人生寻获一所家园。爱情是必要的病,爱情也是一种救治;爱情也许是炼狱,可是,没有爱情将是地狱。爱情的天真和浪漫使人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宽慰不安的灵魂、抚慰受伤的心灵。自从人被逐出伊甸园开始,人存在的状态就是漂泊的,直到找到爱,正如「船仍在海上漂泊」,但您已经看到我在码头岸上等著您了」的意象般,爱为漂泊的人建筑了一间温暖和舒服的「家」。 圣经的〈创世纪〉第一个杀人犯该隐遭上帝处罚,上帝却在他身上留下一个记号,这是一个「爱」的记号,爱给漂泊的人有一个安全的等待,即使受罚仍需要带著「希望」活下去。爱给漂泊的人带来希望,活下去的希望。 爱是一种渴望。渴望爱的人,是渴望有人真的懂、真的明白自己,而真的懂、真的明白,就是去爱。「寻找一个可以去爱的人,即去寻找一个可以爱我的 「人」;在爱中的人,可以获得抚慰和医治。在「爱」中;接受「爱」的滋养; 沐浴在「爱」中,感受到「爱」的目光;被「爱」的强烈所燃烧,完全溶化在 「爱」中。爱情确实要比死亡坚强。 爱使对所爱的人发出「不朽」的要求。因为爱得如此真切,以致于容不下任何相似于死亡般的伤害的威胁, 说「你不会死去」也就是说「无法忍受失去您」( Thou shalt not die )。 追求「不朽」是必须以死亡来尝到无限,现实永远无法偿还得起「不朽」, 所以也难以完全实现爱,爱也因此不得不变成是一辈子的追求。因此,爱终究必须肯于等待、肯于追求、等待爱、寻找爱,那怕是必须苦苦相恋,只要可以一尝 「爱」的甜美和温纯,仍坚定地敢去爱。因为「上帝是爱」,这世界没有比上帝 更为值得去追求的了;爱既然是渴望被爱的人幸福美满,那么也只有绝对的无条件者--上帝,可以用无限的爱祝福所爱的人永远幸福美满,这同时也意味著,爱必然指向信仰,指向「不朽的上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奉献支持|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1-3 2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