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是周五,不能见识到天主教会每周在这里举行的大型宗教仪式。听说每周五下午2点,沿途教堂的神父都要走一遍苦路。上千人一站一站祈祷唱经,录音机用拉丁、希腊、英语颂读《圣经》有关章节,场面宏大感人。但是今天,周边穆斯林的小商店依然热闹地叫卖着,多多少少影响到我们走苦伤道的心情,眼前世界的繁华和当年主忧伤的眼神,在自己心中形成强烈的反差。 进入狮子门,往前左侧是一巴勒斯坦小学,其石灰岩块操场便是苦路第一站,即判耶稣死刑的罗马广场。二至九站的街道墙上都有相关内容的雕刻及青铜罗马数字标志,附近也都建有相关教堂。第2站是荆冕教堂,我们的主耶稣在此被扣上荆棘枝冠、背上十字架,第三、七、九站是耶稣3次跌倒的地点。马利亚在第四站遇见走向死亡的儿子,悲痛欲绝。第五站是古利耐人西门帮耶稣背十字架,第六站是维罗尼卡教堂,拉丁文意为“真相”,她用手帕给耶稣擦汗,发现都是鲜血。她后来悲伤而绝,葬在此,以其名建教堂。在第八站,耶稣对大群哭泣的妇女说:不要为我哭泣,要为耶路撒冷哭泣。 苦路的终点圣墓堂,通常相信,这里就是耶稣被钉十字架,也是他被埋葬,复活之处。是西元325年,康士坦丁大帝下令在此修建一座教堂。根据传说,康士坦丁的母后圣海伦在睡梦中被指示,因而在此挖掘到耶稣的坟墓。苦路第十至十四站在圣墓教堂内,十至十一站分别是耶稣被剥去衣服和钉上十字架的地点。十二站是耶稣死亡地,矗立着那著名的耶稣遇难十字架雕塑。旁边十三站,是圣墓教堂正门大厅中央一大块带着血红色斑的大理石,是传说中耶稣遗体卸下的地点。往左,大厅中央便是那著名的小教堂状圣墓,是埋葬耶稣的第十四站。圣墓石洞极狭小,不足2米宽。 西元614年,圣墓堂被波斯人所毁,重建后的教堂又被回教王卡里夫哈金毁於1009年,这次毁堂是引起十字军的东征行动的原因之一。十字军于西元1149年征服耶路撒冷后,重建圣墓堂。目前圣墓堂由东正教会管理。 圣殿山:对三个主要的独一神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回教)来说,圣殿山是耶路撒冷的历史与精神中心。 犹太人视圣殿山为最神圣的地方,位于圣殿山中央的大岩石(现被金顶岩石回教寺所覆盖),是犹太人的共同祖先亚伯拉罕献独生子以撒的地方。所罗门王在此处建立犹太人的第一圣殿,后来所罗巴伯所建的第二圣殿的位置也在此。对基督徒(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来说,圣殿山是耶稣基督讲道的地方。对回教来说,圣殿山是莫罕默德升天的地方。 今日在所罗门圣殿的遗址,再见不到圣殿,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回教寺矗立在摩利亚山上。这间回教寺叫做奥玛寺(又称金顶岩石寺),建于主后698至705年间,由阿都马力克在原本木造的奥玛寺上所改建的。主后1100年,十字军曾经将奥玛寺转为教堂使用,但当十字军失势之后,回教徒重新将教堂转为清真寺。奥玛寺的外墙镶嵌了无数华丽的波斯瓷砖,并用许多大理石作装饰。金顶是用意大利铝铜合金铸造,使整间寺院显得气象万千。我们到达金顶寺时,寺门开着,心心姐妹好奇地探头向里看,一群在门口闲聊等候敬拜的穆斯林男子赶紧将门关上。看来我们是无法一睹里面的实景了,只好在门外小贩处买了一套有寺内全景的明信片聊以安慰。 在中世纪时代,寺中巨石被认为是全世界的中心点,甚至当时的地图都如此注明。有部分极端的犹太人日夜梦想拆毁奥玛寺,重建圣殿,故此这里肯定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将来起冲突的地方。因此圣殿山上处处可见荷枪实弹的士兵,上山前我们又经历了全面的安检,圣经等与宗教信仰有关的物品全部不允许携带。同团的金弟兄和谢姊妹夫妇被提醒在参观时不可手拉手,呵呵。 下了圣殿山,看到城门中另开一小门,只容一人通过,听导游讲,在希伯来文中此小门名为“针眼”,大家都记得主说过“财主进天国比骆驼进针眼还要难呢”,原来是此“针眼”而非彼针眼啊。再往外走就是司提反门,当年司提反就是在此处遇难的。
网址:http://www.thefootprints.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