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女,23岁,两个月前,她开始从事给遗体整容工作,现任成都市殡仪馆遗体整容师。这两个月来,她参与了1800余起遗体整容,其中,她单独完成上千具遗体整容。
目前,李佳是我市乃至整个西部唯一的一名女大学生遗体整容师。
素面,头发很随意地束起来,黑色体恤,浅色牛仔裤,白色的休闲靴,说几句话就笑,一笑就手放在嘴唇上,手指细长。眼睛也眯了起来,成弯月状。
这是成都殡仪馆唯一一名女大学生遗体整容师李佳给人的初次印象:开朗而阳光。成都殡仪馆的整容室里,弥漫着尸体特有的那种淡淡的味道。台子上,平躺着一具男性的遗体。遗体皮肤光泽暗淡,散发着丝丝异味。
成都市殡仪馆林建清副馆长仔细观察着这具遗体,接着向旁边的一个房间喊了一声:“李佳,快来,有遗体要整容。”
一位身材略显单薄,眉清目秀的女孩子跑了出来,钻进整容室后看了一下又退了出来,到旁边一个房间去穿了一件白色大褂,手上提了一个小箱子走了过去。
年轻女孩很娴熟地带上塑料手套,打开身边的小红箱,拿出小刷子和粉盒。弯下腰,表情严肃地开始为遗体整容,显得从容不迫。
20多分钟后,一直弯腰和遗体近距离接触的年轻女孩站了起来,看了看身旁的那张“微笑,红润”的脸,她长舒了口气。 她就是李佳,成都殡葬行业唯一的一名女大学生遗体整容师。
聊天时,李佳半坐在沙发上,身体微微前倾。双膝紧靠在一起,双手放在膝盖上,脸上挂着细微的笑。一点也看不出来,就在几分钟前,她刚刚为一位尸体做了遗体整容。
描绘生命最后的美丽 我喜欢
第一次看到遗体汗毛立起来了
作为一名花季年龄的女孩子,李佳说,做遗体整容,得有胆量。
第一次和同事进冰冻室整容时,同事有事出去了。接下来的十多分钟内,李佳一个人在里面。“很惊恐。总担心会发生什么事。”李佳说,在那段时间内,每隔几十秒,她都会扭头看外面。“感觉很冷”。
每次,去打开冰馆给遗体整容时,李佳都会先深呼吸几次,给自己壮胆。“不知道接下来,我会遇见什么样的脸……遇见变形的脸时,心里还是会惊。汗毛会立起来。”
现在,当李佳每次去开自家的冰箱取东西时,也会有这样的紧张。“冰箱和冰馆有点像,都有抽屉……”
刚到成都殡仪馆时,李佳住宿舍。有时晚上只有她一个人。“用被子把头蒙起来,吓得一直给朋友打电话。”李佳说,她从不给父母说这些事,“怕他们担心”。
看见死者面带“微笑” 我也挺高兴
送到殡仪馆来的遗体,暴病的、车祸的、被害的、自杀的、血肉模糊的……这都需要遗体整容师给他们化妆。
李佳还记得,第一次单独面对的遗体,是一位意外去世的女孩。一朵刚刚绽放的鲜花突然凋零,至今让她印象深刻。那个时候,她再次感受了生命的脆弱。“我们都应该好好把握现在,把握今天。开朗自信地生活。”她感慨道。
李佳先将遗体面部用酒精清洗,接着小心翼翼地给女孩梳理头发,上底粉,涂胭脂,再描眉,涂口红,擦油。然后,找来一大堆花,铺在女孩两侧挡住伤口。家属看着躺在花丛中的女孩,非常满意。这是她头一次独自给遗体整容。
现在,平均每天她都会为20-30具遗体整容。
“在人们最悲伤的时候,尽我最大的能力安慰他们,帮助他们,看见他们走时不那么悲伤了,甚至面带微笑,我也挺高兴。”李佳笑得很坦然。
针对外面的传言:遗体整容师工资很高时。李佳显得很茫然。“我现在还没注意自己的工资呢。”
旁边的副馆长林建清插话说:“我们是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就2000元左右。”
工作是黑白的 生活是彩色的
23岁的李佳和其他同年龄的女孩子一样,也喜欢逛街。“看衣服呀,逛着玩呀,但很少买。”李佳最喜欢的衣服,颜色都是黑白。“花花绿绿的衣服我本不喜欢,但不是因为这工作。”
因为长期给遗体整容,李佳从不给自己化妆。“就喜欢自己的素面朝天”。
虽然李佳的衣服都是黑白为主,但她床上用品全是彩色。床单是分红色,被套是大红色,枕头的颜色是绿、浅绿相间。
“这都是妈妈送的。”23岁的女孩子笑着说。
我有个习惯 从不主动和别人握手
每次接触尸体下来,李佳都会反复洗手。因为经常接触遗体,她的双手,总是有股淡淡的味道。
吃饭时,吃着吃着,突然闻到自己手上的尸体味道,“马上就翻胃,一口饭也吃不下去了”。
朋友聚会时,别人打听她的工作,她都会老实地说“从殡仪馆来”。原本准备亲近她的人迅速移动了身体。“他们瞪大眼睛,显得又惊又怕……”
从那之后,她每次给遗体整容完,不管多晚多累,夏天冬天,都要反复洗手。而且因为从事这个工作,她从不主动和别人握手,除非对方主动伸手。
怀念姥姥 填下“殡葬专业”
李佳是吉林东风县人,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李佳从没有想到,自己会和“恐怖的尸体”有着这样的不解之缘。
由于父母在外工作,李佳从小和姥姥生活。初中时,姥姥的去世,让她感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当她看到姥姥那微微变形、惨白的脸时,李佳第一次想到:“姥姥怎么能这样走了呢?要是有人给她化化妆,让老人安详地走该多好啊。”
李佳说,当时,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并没有留下多少记忆。
直到高中填志愿时,她在填报志愿指南上,看到了“殡葬”技术专业时,“心一下动了,又想起了姥姥的脸”。
她义无返顾地填报了黑龙江鸡西大学民政事务与现代殡葬技术专业。
李佳是家里的独生女,她的这个决定不仅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即使她最要好的朋友,也对她选择这个“恐怖的行业”,感到万分不解。
李佳性格很倔强。“认定的事情,从不改变。”父母最后只好同意了独生女儿的要求。
当时,殡葬行业并不为多少人所认识,更谈不上鼓励女儿去。因此,即使送李佳到学校报名读书时,父母都还在问:“确定读这个专业吗? ” 李佳点头。
父母失望地离开学校时,李佳没敢回头。怕看见他们难过,“更怕我自己会哭”。
十个女生“转行” 就剩下李佳
没有亲人的鼓励,李佳自己努力学习这门非常“恐惧”的专业。大学期间,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她并有机会直接接触尸体。
大一时,李佳老家有人去世,她本来有机会去给尸体整容,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其实,那时单独面对尸体,还是多害怕的。”
去年6月分,即将毕业的李佳通过网络,查询到成都殡仪馆的电话,和林建清副馆长取得联系,她希望能到成都实习。
“因为成都殡仪馆对尸体防腐整容的技术,在全国都是有名的。”李佳说,她选择这里实习,是因为成都殡仪馆可以提供让她学习的和接触尸体。
实习的李佳,给很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她也是成都第一个走进遗体防腐整容的女大学生。以前,这里是清一色的男性。
今年1月,李佳再次来到成都殡仪馆。这次,她将自己今后的生活,也放到了成都。
李佳就读的大学,民政事务与现代殡葬技术专业只有一个班,一共26名学生。其中,女生有11名,但其他的10位女同学,因为恐惧面对尸体,全部选择了“转行”。
只有李佳,大学毕业后从事了本专业。“我相信,不管在哪个行业,做好了,一样会有成就感。”
虽然来成都不久,但很快,这位来自吉林的女孩子就喜欢上了成都。“成都确实适合生存。我准备在成都安家。”
李佳的男朋友是在读书时认识的,为了支持女友。他放弃了在吉林发展,和女朋友一道来到成都。
遗体整容这一行 女大学生不到10%
据成都殡葬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介绍,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殡仪行业如果要招人在以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七八十年代,没有人愿意来这里工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殡葬行业也逐渐得到理解。不少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竞相应聘广州市殡仪馆职位。据了解,殡葬行业由冷转热的主要原因是工作、收入稳定,且待遇较好。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专业的遗体整容师只有百余位,其中,男性占据绝大多数,女大学生从事遗体整容师的人不到10%。据悉,目前仅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有专业的女遗体整容师,有“北京殡葬业第一个女整容师”之称的焦锦,甚至是一位从德国留学量来的“海归”女孩。
给遗体化装!
美女大学生李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