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3072|回复: 33
收起左侧

水是最好的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1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了解身体缺水会导致哪些疾病吗?

  你知道仅仅用水就可以治愈许多慢性疾病吗?

  也许,你长年患有关节炎、过敏症、高血压;也许,你正在经受哮喘、糖尿病或肠炎性疼痛的折磨。那么,请您来读一读《水是最好的药》这本书吧!美国著名医学博士F·巴特曼


会告诉你:你没病,只是渴了!我们对身体外面的水了解得很多很多,但对身体内的水却知之甚少。如果我们了解了水在身体内的具体运行情况,我们就会恍然大悟,我们关于医疗保健的观念就会随之发生彻底的改变。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许许多多疾病的病因仅仅是:身体缺水。然而,不可思议的是,人们往往会犯最基本的、灾难性的错误:当身体急需水时,我们却给它茶、咖啡、酒或用工业化方法生产的饮料,而不是纯净的天然水。不可否认,茶、咖啡和工业化生产的饮料不仅含有大量水,而且还含有一些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茶、咖啡和工业饮料里含有大量脱水因子,这些脱水因子进入身体后,不仅让进入身体的水迅速排出,而且还会带走体内储备的水。这就是我们越喝茶和咖啡……就越想小便的原因。一方面我们的身体急需水,发出了口渴的呼唤;一方面我们用茶、咖啡和工业化饮料在糊弄口渴,并没有真正满足身体对水的急切需求。久而久之,我们就会麻木;久而久之,水的新陈代谢功能就会紊乱。新陈代谢功能一俟紊乱,身体的某些区域缺水,它发出的信号就不仅是口渴,而会表现出比“口干”多得多的症状:

  它们会让你的腰疼痛;

  它们会让你的颈椎疼痛;

  它们会让你的消化道溃疡;

  它们会让你的血压升高;

  它们会让你哮喘和过敏;

  它们甚至还让你患上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

  ……

  多么可怕的结果,多么巨大的灾难!

  身体缺水不仅会发出口渴的信号,还会发出各种各样的患病信号。在《水是最好的药》中,巴特曼博士总结了自己几十年的研究成果。

  F·巴特曼博士是亚力山大·佛莱明——盘尼西林发现者和诺贝尔奖得主——的学生,他将毕生精力致力于研究水的治疗作用。他不用药,仅用水,就治愈了3000多名患者。现在,《水是最好的药》已被翻译成16种语言,畅销全球,仅在美国就已印刷了35次。
 楼主| 发表于 2007-3-21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医务人员不明白水在人体中的作用有多么重要。

  药物可以缓解病情,却治不好人体的衰老性疾病。

  渴是身体对水的呼唤,这呼唤短促而有力、焦急而难耐,此时,倘若饮一杯清水,身体的呼唤就会停息,因为水满足了身体的需要,消除了人的焦躁不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随着渴意的消失,人们对水的作用的认识似乎也到此为止。人们很少去思考如下问题:

  水为什么能解渴?

  水进入身体后是怎样运行的?

  水在身体内究竟起着怎样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身体缺水我们会感到渴?

  身体缺水还有没有其他的信号和表征?

  我们对身体外面的水了解得很多很多,但对身体内的水却知之甚少,如果我们了解了水在身体内的具体运行情况,我们就会恍然大悟,我们关于医疗保健的观念就会随之发生彻底的改变,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许许多多疾病的病因仅仅是:身体缺水。身体缺水造成了水代谢功能紊乱,生理紊乱最终又导致了诸多疾病的产生;而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简单得令你难以置信,那就是:喝足够多的水。

  基本认识

  水是生命之源。

  人类在火星上寻找生命的痕迹,首先寻找的就是水,有水才有生命。

  地球上的生命从咸水中诞生,在淡水中进化,在陆地上成长,不管其形态多么复杂,但水在任何生命体中所起的作用从来就没有改变过。人之所以能在陆地上成长,也是因为身体内有一整套完善的储水系统。这个系统在人体内储备了大量的水,约占体重的75%。正因如此,人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暂时的缺水。与此同时,人体内还有一个干旱管理机制,其主要功能是:在人体缺水时,严格分配体内储备的水。其运行原则是:让最重要的器官先得到足量的水以及由水输送的养分。在水的分配中,大脑处于绝对优先的地位。大脑占人体重量的1/50,却接收了全部血液循环的18%-20%,水的比例也与之相同。人体的干旱管理机制十分严格,分配水时,身体内的所有器官都会受到监控,严格按照预先确定的比例进行分配,任何器官都不能多占。身体的所有功能都直接受制于水量的大小,身体缺水时,干旱管理机制首先要保证重要器官,于是,别的器官的水分就会不足。这时,它们就会发出报警信号,表明某个局部缺水,这非常像一辆正在爬坡的汽车,如果冷却系统缺水,散热器就会冒热气。

  人体内的干旱管理机制发出局部缺水信号后,人立刻感到口渴;警报信号越强烈,口渴就越厉害;口渴越厉害,身体对水的需求就越急迫。然而,不可思议的是,人们往往会犯最基本的、灾难性的错误:当身体急需水时,我们却给它茶、咖啡、酒或用工业化方法生产的饮料,而不是纯净的天然水。不可否认,茶、咖啡和工业化生产的饮料不仅含有大量水,而且还含有一些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茶、咖啡和工业饮料里含有大量脱水因子,这些脱水因子进入身体后,不仅让进入身体的水迅速排出,而且还会带走体内储备的水。这就是我们越喝茶和咖啡……就越想小便的原因。一方面我们的身体急需水,发出了口渴的呼唤;一方面我们用茶、咖啡和工业化饮料在糊弄口渴,并没有真正满足身体对水的急切需求。久而久之,我们就会麻木;久而久之,水的新陈代谢功能就会紊乱。新陈代谢功能一旦紊乱,身体的某些区域缺水,干旱管理机制发出的信号就不仅是口渴,而会表现出比“口干”多得多的症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1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它们会让你的腰疼痛;

  它们会让你的颈椎疼痛;

  它们会让你的消化道溃疡;

  它们会让你的血压升高;

  它们会让你哮喘和过敏;

  它们甚至还让你患上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

  ……

  多么可怕的结果,多么巨大的灾难!但原因却既简单又平常。所以,我常对一些病人说:“你没有生病,只是渴了。”每当这时,患者总是惊讶万分,半信半疑。其实,生活往往就是这样的,我们常常把简单的事物复杂化,复杂到连自己都懵懂的地步。身体缺水不仅会发出口渴的信号,还会发出各种各样的患病信号。此时,如果我们不仔细分析原因,一味地用化学药物让这些信号“闭嘴”,就会铸成大错。我从医多年,经常碰到这种情况:明明是身体缺水发出的信号,明明是身体出现了局部干旱,急需补充水,此时只要增补水就能解决问题,但人们却用化学药品对付这些缺水信号。当生病的所有条件都齐备了,人就真的病了。更不幸的是,这个错误还会持续,身体的病状逐渐发展,脱水症越来越复杂,用药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病人死了。这时,谁都说不清他究竟是病死的还是渴死的。

  需要改变的认知模式

  什么叫模式?怎么改变模式?模式是人们对事物的基本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演生出一种新知识。比如,以前人们认为地球是扁平的,后来发现地球是圆的。地球是圆的,这就是一种基本模式,地图的绘制、地球仪的设计、对太空星球的认知、星际旅行的轨道计算,都得依据这一基本模式。也就是说,扁平模式是不准确的。地球是个球体,这个观念才是正确的。有了这种认识,科学才能进步。在科学界,模式的改变是进步的基础。模式的改变和转换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医学领域,即使一种新的认知模式意义重大,要想得到广泛认可却困难重重;即使社会望之若渴,人人期盼它结出硕果,采用它的难度也相当大。

  用药错误的根源

  人体是由25%的干物质(溶质)和75%的水(溶剂)构成的。据说,大脑组织的85%是水。化学有一套成熟的科学指标体系,也是一套包罗广泛的知识体系,我们用化学方法探讨人体的运转机制和体内溶质的结构时,当然会以化学知识为前提。

  因此,我们会假定溶解结构是个反应调节器,调节着人体的所有功能。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旧模式来研究一下人体,假定人体的水分仅仅是一种溶剂,一种填充空间的材料,一种运输工具。这种观念与用试管做化学实验没有什么不同,我们没有赋予溶剂别的功能。人类有了系统的知识后,通过教育一代代的传递承袭,我们的现代医学认识就源自这里。我们把溶质视为调节器,把水视为溶剂和体内的运输工具,仅此而已。今天,我们甚至还会把人体视为一支大“试管”,装满了各种不同性质的固体物质,水只不过是无足轻重的“填充材料”。

在科学中,人们认为只有溶质(也就是溶于血液的物质,或血液携带的物质和血液中的血清)才能调节人体的各种活动,调节人体对水分(溶剂)的吸纳。人们普遍认为,人体能自动调节水分的配置。水无处不在,不花钱就能得到,身体决不会亏待自己,一缺水就会补足。

  有了这样的错误认识,人们在进行应用医学研究时全都盯着一个方向:找到致病的“特

殊”物质。因此,只要医生怀疑患者有什么异常或波动,在没有提出清晰、明确的治疗办法前,先用化验来查找病因。因此,除了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外,所有治疗方法都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症状,却治标不治本。一般来说,高血压是治不好的,一个人只要得了高血压,终生都得服药;哮喘病也是治不好的,一旦得了哮喘病,吸入剂就得形影不离;消化道溃疡是不能根治的,病人必须随时携带抗酸剂;过敏症是治不好的,必须依赖药物控制;关节炎是治不好的,病人迟早会成为跛子;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由于对水有这样一种根本性的认识,人们普遍认为“口干”是身体缺水的表现,进而推断,只要“口不干”,就说明人体内水分充足,运行良好。从医学上讲,这是十分荒谬的,足以使人误入歧途。人们为治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找不到一劳永逸的防治办法。

  我曾经对3000多名消化道溃疡患者做过临床观察,只用水治病,并将结果公之于众。在整个医学界我第一个发现,这种“经典疾病”对水——做出了反应。从临床角度看,这种现象与饥渴症很相似。在同样的外部环境和临床条件下,水对别的“疾病”好像也起作用。大量研究证实了我的临床观察。人体内有一个完整的信号系统,能够发出复杂的缺水信号,每当缺水时就会自我调整。

  综合临床研究和文献查询,我认为,想要战胜“疾病”,就必须改变当今主导人体应用研究的模式。现行的临床医学显然是建立在错误的假设和不准确的前提上的。否则,人们怎能长期忽视或视而不见水代谢的紊乱问题?迄今为止,人们一直认为,“口干”是脱水的惟一信号。我刚才解释过,“口干”是身体极度脱水发出的最后信号。在发出“口干”信号前,脱水已经存在了,并且危及到身体健康。早期的研究者已经发现,即便身体其他部分相对脱水,为了咀嚼和吞咽食物,口腔也会分泌唾液。

  当然,只有长期、持续缺水才会引发慢性缺水症。缺水症和其他紊乱性疾病有相似之处,比如,缺少维生素C的人容易得败血症,缺少维生素B的人容易得脚气,缺少铁元素的人容易患贫血,缺少维生素D的人容易患佝偻,治疗这些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缺什么补什么。因此,只要我们明白慢性脱水症能引发什么并发症,预防与早期治疗就比较简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1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当彻底搞清的问题

  显而易见,渴的感觉会逐渐衰退,进入成年后,我们体内的水分会越来越少。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细胞的含水量也会逐渐减少,细胞内的含水量与细胞外的含水量之比从1∶1减少到大约 0?8∶1(见图2)。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我们饮水是为了满足细胞的功能需求,饮水量的减少会影响细胞的活力。饮水量的减少会导致细胞含水量的减少。结果,慢性脱水


就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如果不明白这些症状是人体脱水发出的紧急信号,就会把它们误认为是别的疾病。直到今天,人们还是没有弄明白这个问题,把身体对水的渴求误认为是别的疾病,用药物来治疗。

  即使供水量十分充足,人体也会缺水。人类的渴感和对水的需求感似乎会越来越弱。由于不知道身体需要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就会逐渐患上慢性脱水症(见图1和图2)。

  人们还有一个糊涂认识,口渴时喝茶,喝咖啡,甚至喝含有酒精的饮料,却不喝水。这是一种常见错误。

  “口干”是脱水症的最后征兆。即使口腔是湿润的,身体也会受到脱水的折磨。更糟糕的是,有些上了年纪的人,口腔明显发干,他们却感觉不到渴,因而无法满足身体对水的需求。

  水的其他重要特性

  科学研究表明,水不仅是溶剂和运输工具,它还有许多别的特性。水在调节身体各项功能时显示出了这些特性,不但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反而很遗憾地混淆了人们的视听,所谓的现代医学科学正是建立在混淆视听上的。

  *在身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水具有重要的、基本的水解作用,即新陈代谢有赖于水的化学反应(水解作用)。水的化学能量可以促使种子发芽,长成一株新植物,甚至大树。生命化学利用的正是水的能量。

  *在细胞膜层面:水渗透细胞膜时可以生成“水电”能(电压),转化成三磷酸腺苷(ATP)和三磷酸鸟苷(GTP),这是两种非常重要的细胞电池系统,储存在能量池中。ATP和GTP是身体里的化学能量源。水的能量可以制造ATP和GTP。这种微小的粒子就像商品交换中的“现金流”,尤其在神经传导方面。

  *水还能形成一种特殊结构、模式或形态。它像一种粘合材料,能把细胞建筑粘和在一起。水像胶水一样把固体溶质和细胞膜粘在一起。体温较高时,水的粘合作用类似于“冰”。

  *大脑细胞的产物可以通过“水道”运送到神经末梢,用来传递信息。在神经系统中,除了主航道外,还有支流和非常细的溪流,溶质材料沿着水道“漂运”,这种水道就是“微管”。(见图3)

一种新的科学真理往往不能说服反对者。但是,反对者会渐渐死去。下一代人则开始熟知这种真理。

  ——马克斯·普拉克

  有关人体的科学新理念和新思维能使普通人成为自己的保健医生。溶剂,即水,有调节


体内功能的作用,还能调节溶解于其中的溶质(固体物质)。人体内的水代谢一旦紊乱(溶剂紊乱),就会发出各种信号,表明“系统”功能出了问题,水的供给与分配出了问题。

  我再说一遍:身体的每项功能都可以根据水流量进行监测和判别。要确保有足够的水到达比较重要的器官,确保水把各种元素(荷尔蒙、化学信息和营养素)送到比较重要的器官,只能采用“水配比”办法。换句话说,每个器官都在制造其他器官需要的物质,只要这个器官按照大脑的指令不断调整配额,监控自己的生产率和生产标准,把自己制造的物质投放到“流动的水”中,一切都会正常运转。水一旦到达“干旱”地区,就能恢复重要的、缺失的物理运动和化学反应。

  从这一角度看,水的摄入和配比就极为重要。神经传导系统(组胺及其附属成分)在调节水配比的过程中会越来越活跃。它们的活动不应受到药物的持续性抑制。人们应当懂得神经传导系统的目的,要多喝水,满足它的要求。1989年,我在蒙特卡洛会议上向与会的各国科学家们发表过同样的见解,那次会议专门讨论炎症、镇痛和免疫调节问题。

  新模式为科学研究增加了“时间第四维”。随着时间的延续,脱水症会不断加重,“时间第四维”有利于我们理解这种病症,帮助我们预测人体会出现什么生理问题,在今后若干年内会引发什么样的疾病,包括目前人们认为由基因紊乱造成的疾病。它将改变当前“盲目诊断”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治疗方法,使医术成为科学严谨的艺术,使预防和预测成为现实,促使人们保持健康的体魄,减少个人和社会的医疗支出。

  身体不同的部位缺水,就会有不同的症状,发出不同的信号,引发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我们称之为疾病。有人怀疑水怎能自然而然地解决问题。水能治愈这么多种疾病?不可能!

  虽然新观念为预防和治疗各种脱水诱发的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他们却不接受新观念。他们根本没想过,身体缺水的惟一补救办法就是供水,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本书各章节都引用了一些例证,以便让心存疑虑者明白:水是天然的保健良药,能够解决多种健康问题。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

  不同人生阶段的水调节

  人生分为不同时期,人体的水调节机制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胎儿在母亲子宫的阶段(如图1-左B所示);第二阶段是成长阶段,即身高和体重达到成熟(大约在18到25岁之间)的阶段;第三阶段是从成年到死亡的阶段。细胞在子宫里发育时,母亲为胎儿细胞的生长提供必需的水。水的摄入和传输系统似乎是由胎儿组织完成的,却体现在母亲身上。胎儿和母亲对水的需求似乎表现在怀孕初期的晨吐感觉上。母亲的晨吐感觉是胎儿和母亲的缺水信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1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示意图,表明单个神经纤维和在微管两侧的水路运输系统,水路运输系统起到排水管的作用,因为它从周围汲取水分,因此制造了一个低粘度的区域。

  *人体中的蛋白质和酶在粘度较低的溶剂中效率较高。细胞膜中的所有受体(接受端)都是如此。在粘度较高的溶剂中(在脱水状态下),蛋白质和酶的效率较低(对身体缺水的判别力可能也较差)。因此,水可以调节身体的所有功能,包括各种溶质的活动。“水是身体


里的溶剂,它能调节所有功能,也能调节溶解在水中并在水中循环的溶质的活动。”这一新的科学真理(认知模式的转变)应该成为未来医学研究的基础。

  缺水时,不仅人体的“内置”摄水机制会发挥作用,对体内的存量水进行定量分配的机制也开始发挥作用。它会根据预先确定的顺序向身体的不同部位供水——这就是“干旱管理”。

  科学研究表明,受组胺引导和操纵的神经传导系统会活跃起来,激发从属系统,促进水的摄取。从属系统也参与水的分配和循环,把水从一个器官调配到另一个器官。从属系统用后叶加压素、血管紧张肽(RA)、前列腺素(PG)和激肽做媒介。由于身体内部没有随时可以提水的水库,只能通过优先配置系统对存量水或摄入体内的水进行分配。

  有研究表明,在两栖动物中,组胺的生成量和储量都很低。组胺生成后,两栖动物一旦缺水,就会发挥作用。

  神经传导组胺是用来规定和调节现有水量的,动物体内出现脱水后,组胺的产量和储量会大大提高——这就是所谓的干旱管理。组胺和从属它的前列腺素、激肽以及PAF(也是一种与组胺有关的媒介)——能调节和分配摄入体内的水分——它们碰到痛感神经就会引起疼痛。

  前面讲述了“医学观念的转换”,提出了两个被人忽视的问题,第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会越来越缺水。与此同时,新观点否定了以“口干”为身体缺水的惟一信号的老观念。第二,当神经传导组胺的生成和从属的调水因子过于活跃,以至于引发过敏、哮喘和慢性疼痛时,应该把这类疼痛理解为缺水信号——身体因缺水发出的危机信号。只有“认知模式转变”了,我们才可能识别出身体缺水或局部缺水的各种信号。

  新观念(新模式)表明,身体的慢性疼痛不应用受伤或感染来解释,而应当首先将它视为慢性缺水,什么部位疼痛,什么部位就缺水。医生首先应当考虑疼痛信号,先把它们视为缺水信号,而后再考虑是否采用复杂的治疗程序。非传染性的、“反复出现”的或慢性的疼痛应当视为身体缺水的信号。

目前的治疗方法识别不了身体的缺水信号,这无疑会使问题复杂化,人们很容易把这些信号看成某种严重疾病的并发症,采用各种复杂的治疗手段,其实它们仅仅是脱水的信号。虽然仅用水就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患者却被迫接受药物或者介入式治疗。因此,医生和患者都有责任了解慢性脱水症给人体带来的伤害。

  慢性疼痛包括消化不良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疼痛、心绞痛(无论行走还是休息)、腰部


疼痛、间歇性跛行疼痛(行走时腿部疼痛)、偏头痛和持续性头疼痛、肠炎疼痛和与之相关的便秘。(见图4)

  图4:痛感探测感官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局部的神经系统,一部分是中枢神经系统。在早期,止痛药可以消除局部的疼痛,但是,当达到一定界限时,大脑就变为监控疼痛的直接中心,直至身体出现脱水症。

  观念的转变表明:首先应当用调整日常饮水量的方法来治疗这些疼痛。给病人常规止痛药或其他缓解疼痛的药物前,如抗组胺药或抗酸剂,应当先观察几天,让病人每天24小时的饮水量不少于两品脱半(即两升半),以便防止永久性的局部损害或全身损害,发展成不治之症。有些人有多年的疼痛史,对这样的病人,要想试一试水能否解除疼痛,首先应当确认他们的肾脏是否有足够的排尿能力,以免在他们的体内积存过多的水。应当把排尿量和饮水量加以对比。饮水量增加,排尿量也会增加。

  缺水引起疼痛是生理学上的新观念,为未来的医学研究和探索疾病的起源开辟了一种新思路。它揭示出,长期使用止痛药来“抑制”慢性脱水症或局部脱水症的重要信号对健康有害无益。

  这些止痛药(镇痛剂)有致命的副作用。持久的脱水能损害身体,止痛药压抑了痛感,却不能消除疾病的根源——脱水。镇痛剂往往会引起胃肠出血。每年都有一两千人因为经常服用镇痛剂而丧命。现在(1994年)已经清楚了,止痛药能损害一部分人的肝脏与肾脏,能致人于死命。

  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疼痛的起源,上述观点为疼痛的缘起提供了科学的解释。关于水在人体中的作用,人们只要转变观念,就会在未来的临床医学中创造奇迹。某些疾病是由缺水引起的,但是,一些专业机构却因长期的无知无识而获益,它们至今不肯推广这一信息。

  医学界的专业人士一旦采用新的认知模式,就会改变“应用医学对人体的无知”,使用经过深思的、预防性的医疗保健方法。更重要的是,简单的生理疗法能够防患于未然,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会听任它们发展成不可医治的痼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1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智慧还是喜欢发图片,从来都没变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1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晨空腹喝杯水非常好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1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习惯睡前喝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1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喜欢白开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1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是   神创造的奇迹之一!!!水是  神用来承载生命的物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1 23:11:3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2-2 21: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