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2182|回复: 2
收起左侧

[推荐]如何接近孩子的心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部分:亲职教育篇

如何接近孩子的心

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几年,接触过的家长不知几凡,满眼所见,几乎都是因着孩子开怀的笑声而忘却一切辛劳的父母,看着孩子一吋吋地长高,便忘却自己一道道纹邹日渐加深的爹娘。孩子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是如此的牵动着父母的心,然而,大多数的父母却有个相同的困扰,就是「抓」不住孩子的心;不论是孩子脑袋瓜里一堆奇奇怪怪的想法或是难以理解的行为,总让父母不能明白:为何长辈们对孩子倾其所有、排山倒海的爱,孩子却感受不到一点零碎?

咱们先从「鱼的心理学」谈起

不知道各位看倌有没有到夜市拿个小网子捞鱼,或者曾驻足看别人捞鱼的经验。笔者每次陪伴小儿子阿弟逛夜市时,他总是兴高采烈的拿着小网子,聚精会神、满怀期待的看准盆中鱼群聚集的位置下网,正准备大显身手,「大捞一把」的时候,鱼群早已一哄而散,不论网子向哪儿移动,鱼儿「跑」的总比网子快,最后只留下空荡荡、孤零零、漫无目标在水里游荡的网子,和一张失落的小脸蛋。但是,另一次,阿弟和鱼儿在池边的邂逅,却满足了那小小受创的心灵。

记得那天艳阳高照,风儿在群山间吹着让人有点凉又不怎么凉的风,看着鱼儿一群一群,悠闲的漫游在池的那一头,一幅与世无争、清心寡欲的样子。阿弟依照往例,又兴高采烈满怀希望的来到池边,所不同的是,这回,鱼儿有如看见失散多年的亲人般,笔直的向着阿弟的位置「射」过来,因为,今天的阿弟,手上帯着的不是武器,而是它们的最爱;只见阿弟把鱼饲料丢向水里时,鱼儿的触须似乎装了雷达,立即侦测到饲料的方向,争先恐后,甚至是「踩」在别「人」的肩膀上游过来的,饲料还未丢过三巡,整个鱼池的鱼儿几乎全聚拢过来,张着大嘴等候它们所期待的。

有一句俗话说「牛牵到北京还是牛」,相同的,鱼就是鱼,夜市的鱼和水池的鱼,他们的特质、性格、好恶是不会变的,但是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的结果,一个是没命似的跑开;一个是死命的游过来!是什么因素促使鱼儿决定它游的方向?关键点在于,你手上握着的是什么东西,是网子还是饲料?是对它有利的还是对它有害的?自然界所有生物都有一种本能,就是当它判断可能面临威胁时会直觉性的逃开,相对的,当它发觉有好处时也会死命的拼着过来。大自然的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万物之灵

的人呢!所以

谈到如何让孩子喜欢你、接受你、体谅你、尊重你,

重点不在命令、要求、法则、告诫,而在于你自己有没有「吸

引力」!

大人是让孩子因畏惧、厌烦而躲开,还是让他自觉的想亲近你,关键在于孩子的认定,孩子认为和你在一起是被接纳、关爱、支持、赞美、肯定、友善、忠告、帮助愉悦的感受……,还是唠叨、奚落、责备、要求、限制、干涉、过度关爱的压力……。简单的说,当孩子将你归在「善类」时,你走到哪里孩子也乐意跟到哪里,相对的,当然就是「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你在客厅他进房间,你才到家他就出门,能不见面就不见面。

再来谈谈我们的客户

既然如此,贵为家长的您,要如何「自抬身价」产生吸引力,让孩子喜欢亲近你?这就要从「消费」者的立场来体会:一件产品如何能引起消费者的兴趣进而愿意购买,第一必须先决定客户群,决定消费对象是谁:是家庭主妇、上班族、银发族、单身贵族、学生、热恋中的男女……锁定之后,第二步要做的就是:你的产品要用什么方式让你的客户群喜欢?如何让他觉得不买是自己的损失?如何让他觉得付这样的代价得到这要的产品是物超所值?

我们先从第一步想起:

我们的客户是谁?当然是孩子,

要销售的产品是什么呢?那就是爹娘您自己啰!

既然立场明确,现在就来谈谈:

我们的客户在想什么?

他喜欢什么?

他需要什么?

他接受什么样的销售方式?

然后祝福各位爹娘能把自己卖出去,当然得卖个好价钱才能「从此以后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好了!现在来谈谈我们的客户,不论是幼儿客户、小学客户、中学客户、甚至是青年客户,基本上「卖点」是大同小异的,因为人性的基本需求仍是相通的:吉时已到,市场开锣啰!

1.亲子有冲突时不要急着教训
大人对孩子常有无限的关爱,因为爱,所以会因孩子没有照着自己的要求去做而着急生气,其实大人认为的爱和孩子的爱在定义上是不同的,例如:大人希望孩子饭多吃一点、衣服多穿一点、书多念一点、电视少看一点、早一点睡、早一点起床……大人要求孩子这些,无非都是为孩子好,但是以孩子的年龄所能理解的却是「你很烦!」、「你很啰唆!」、「你不要干涉我!」,心理不情愿,表情和口气当然跟着不好。
但是我们回头想一想,当一个三岁的娃儿抢着要替父母切菜、洗衣服,拖地、洗碗大人的直觉反应是欣然同意,还是「别烦!你没看见我正在忙吗?」、「走远一点别在这儿闹!」、「行了行了去玩你的!」…….大人一样不接受孩子的好意,一样认为孩子这些举动只是添麻烦,当你拒绝孩子的帮忙时,是不爱孩子,或者只是不要他这时帮这个忙而已,所以
将心比心,当孩子拒绝你的劝告,不接受你的提议时,只是你们的立场、喜好、在意点不一样,并不代表他故意不听话或他不爱你,不要把「事」和「人」混为一谈。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不接受劝告是「没把我放在眼里」、「不知好歹」、「翅膀硬了」、「不听话」、「倔强」于是自认教育失败、自认没用。气势强的父母有时就强硬的要孩子照自己的话做,不做就处罚、限制、责骂,甚至用高压手段让孩子就范,固然孩子最后是依了父母的权威,但父母是得了面子而失了里子,失了孩子对你纯真的信任、绝了亲子沟通的桥梁;气势弱的父母则消极以待:「你要怎么做随便你,反正我也管不了你」、「就当我没生这个儿子!」.当然,这样妥协也没好处,因为父母是孩子人生最好的导师,自己弃械投降,是放弃为人父母的天职,连带的孩子也会放弃自我,因为他会解读为「没有人在意我」、「世界上有我一个没我一个都一样」,他会自暴自弃、无所适从的过一天算一天。因此

和孩子之间有冲突时先「停、看、听」

」:是为了不让自己冲动的话脱口而出,所谓「覆水难收」,话一但说出去,伤害就造成了,再多的解释也无法抹去已经烙下的伤痕。所以纵有满腹的不悦也要先深呼吸几口,让自己的情绪和缓下来,才不至于说了不该说的话。

」:跳开来看、用第三者的角度看、用孩子的立场看、看事情真实的原委、看事情的因果关系,当父母愿意用不同角度看事情时,才能减少自己的盲点、体谅孩子的行为、想法,用如此的角度看,当然就降低了亲子对立的立场。

:耐心的听完孩子的陈述、听得出孩子未表达出来的隐情、听得多才能修正自己的做法,理出可依循的法则。即便有一天孩子突然对你说「妈,我谈恋爱了!」、「妈!我欠了一屁股债!」也得忍着心中的焦虑和怒气,听他把话说完,听完了才知道怎么帮他。圣经上有一句话说「要快快的听、慢慢的说、慢慢的动怒」就是要降低这些人际的伤害。
当我们愿意「停、看、听」时,很多混浊的情绪便沉淀下来,所谓的「云散天自晴」,少了情绪的搅扰,自然就容易分辨出起冲突的事件是单纯的对「事」情有不同的看法,还是对「人」有隔阂、不信任、不满足。

厘清问题在「事」还是在「人」,然后针对需要的做改善,有些短时间或者根本不能改善的事情,就协调出彼此能接受、能容忍的尺度。彼此降低对别人的要求,才能空出一条走道,让彼此都过得去,要不然大家的情绪都过不去,家庭成员互动的障碍就越深,那谁还想回家呢?

很多亲子的问题起因只是单纯的「习惯不同」、「喜好不同」、「文化不同」、「认定不同」,这些只是孩子和父母对「事」情有不同的解读,因为孩子和父母所接触的社会、环境甚至时代是不同的。但是很多父母将之归类为「叛逆」「不成才」「不上进」「没志气」把他认定在「人」出了问题,如此不但把亲子的冲突复杂化了,更是让孩子看见父母就赶快退避三舍,以不见为上策。

亲子小偏方:站在对方的年龄、社会经验,体会他的行

为由来,能体会就气不起来,没有人喜欢靠近发威的刺猬!

2.爱不等于唠叨

很多做妈妈的担心孩子听不清楚自己的话、或听不到、听不懂,于是习惯性的不断重复相同的话。其实长辈说的话,孩子若听得进去,说一次他就顺着去做了,如果他不认同大人的想法,说再多次都是在浪费力气。所以孩子若不肯依从大人的指令,换个方式、换个语气试试看,如果硬逼着孩子一定要照父母的意思去做,只会让孩子想逃离你的范围或者因冲突把家庭的气氛弄得很糟。
当然这不是说孩子要怎样都由着他,为了讨好孩子,而不敢对孩子有所要求。现在要注意的重点是,当大人对「事」情的看法和孩子不同时,如何协调出可接受的做法,既不伤亲子感情也能让事情有所改善:

首先,父母要先判别,你一提再提的事情有没有立即的危险、损失、伤害,如果只是孩子暂时的安逸、享受、惰性、恶劳(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人性)但是对身体、学业、计划没有太大的影响,就忍耐点、宽松点,并且要承认孩子这些缺点父母都有「股份」(遗传)!?不能全责怪孩子,他既然不听就别说了

宁可把做父母的权威用在当务之急上,也就是把力气花
在刀口上,而不是在小事上拉拉扯扯,损了父母的威严,
等真正面临重要紧急的事情时,他已经惯性的把你的话
当耳边风,那时着急也无济于事了。

例如:在公园,有些父母紧盯着孩子「不要跑太快!」、「不要挤!」、「不要抢!」、「不要推!」、「不要爬!」、「不要丢!」但是孩子没有一句是听进去的,因为他认为听与不听都无所谓,一方面是不听也没关系,又没发生意外,另一方面是,他不听,父母也没有采取行动,彷佛父母已经默许「我知道你不会听」,所以也预期孩子不会听,当然孩子就照着父母的预期,对父母的告诫不理不睬。

于是,一个兴高采烈从游乐场出来,满脑子都还是刚刚游戏追逐画面的孩子,继续愉快的跑着,正巧一辆车疾驶而来,父母大声喊「不要跑!停下来!」,但孩子已经习惯对父母所传送出来的声音,一概关闭耳朵时,他并没有多余的脑力去思考:「现在这句话重不重要?」、「不听会不会有危险?」..

很多意外的产生,就是孩子不听父母的警告,不相信父母说的是真实的。孩子会有这种错觉,常是因大人过于唠叨,对孩子的警戒没有分别出轻重缓急,而给予孩子「无所谓」、「那不重要」的讯息。

相对的,有些事情是由不得孩子选择的,根据人类的惰性、弱点,若都让他做主,那孩子书也不用念、饭也不用吃、觉也不用睡、只光好吃懒做好逸恶劳,如此就只见一幅骨架子在家里晃来晃去的,这当然不行。所以,要分辨当下这件事,若是必须的、没得商量的,就必须用很温和坚定的语气,看着孩子的眼睛明确的要求他如何做。
要孩子在这时不会含着怒气而乖顺的听话,必须是这
件事情真的有立即性的必要。若父母看每件事都同等重要,没有分辨轻重缓急,孩子很自然的会自动的选择性听话

「家庭小影」

常听女儿谈起风靡青少年的热门歌团「五月天」,虽然他们到底是圆的扁的,妈妈我是一点也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女儿喜欢听他们的演唱。一天女儿回来开心的说同学要送她「五月天」演唱会的票,但是要很早去排队,要不然进场后距离舞台太远,远远的看歌手很不过瘾。

女儿期待的这天终于到来,前一天,妈妈就嘱咐女儿要带水,免得喊累了没水喝(因为看见期待中的偶像,小女生通常都是很疯的),一会儿又叫女儿要带零食,这样排队时才不会无聊,过一会儿,妈妈拿了一个大塑料袋给女儿:「女儿呀,带着,等你排队排累了可以坐下来,这个袋子很大可以和同学一起坐」。妈妈唯一要求的是:「女儿,你要在演唱结束的前二首就开始离开会场,因为等全部人散场时,上万人都要搭车,到时你连出租车都搭不上,所以一定要提早走。」

晚上七点的演唱会,女儿中午二点就去排队,妈妈预先要女儿带的,全派上用场。女儿也照计划,在演唱会结束前半个小时就往回走,果然,没啥人撘车。女儿回来有感而发的说:「妈妈,我觉得自己好幸福喔!」妈妈听了可纳闷了,今天又不是去参加心灵讲座,怎么突然感性起来了:「喔,为什么?」,「今天演唱会,我和两个同学一起去,可是他们的爸妈一直传短讯,要他们回家,不立刻回去就……但是我却很安心、尽情的听他们演唱……」女儿分析着他和同学不同的心境。女儿还加一句:「我还告诉他们,既然你们的爸妈不让你们参加,那我们就一起回去吧!」「他们怎么说呢?」妈妈也跟着急了,「他们说才不呢,好不容易才有这机会,被骂就被骂吧!」

其实,这正是青少年的心理,如果他正一头热的要做什么事,父母如果强压,只会逼得孩子明的不成就偷着做,与其让孩子带着「罪恶感」做事,日久麻痹,会连基本的品格、亲情都赔进去,倒不如多替他设想,让他感受到父母真心的关爱,这样父母所提的最低条件,他才能打心里的愿意。如此父母才能做到对孩子最起码的保护。

所以前面说的能忍的时候就忍,把要求留在必要的事上,孩子才不会觉得你事事干涉他。还有,不要对着孩子的后脑勺隔空喊话,这种传达讯息的方式是降低做父母说话的份量,要命令就大大方方、温和的看着孩子说话,用你的表情让孩子了解你的决心。

其实讲话让孩子最厌烦的就是嘴巴念个不停,不停的对
假想敌说话,有时更是指桑骂槐;既不明着指出孩子的错处又不甘心给他好日子过,所以整天嘴里不断发怨言看看孩子会不会良心不安

当然,孩子会良心不安,但是他的做法是赶紧逃离现场,落得耳根清静,眼不见为「」,没听到就当作事情没发生,他会消极的逃避,是因父母用消极的方式解决问题,所以啰!没有功效的话就忍着点,说得越多孩子离得越远。

亲子小偏方:没有功效的话少说,如果是必要说的,想办法把话说得中听一点,让孩子不能拒绝。

发表于 2006-9-18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啊。。好啊。。那里有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5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会继续发在好书推荐上,或者,告诉我E-MAIL.我传给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奉献支持|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0-18 20: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