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1843|回复: 1
收起左侧

[转帖]一个清教徒的生命范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6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德华滋:一个清教徒的生命范本

作者:火复活

清教精神的顶峰

清教徒是一群什么样子的人?清教徒的生活是如何的?略有印象的人,知道美国是由一群清教徒的后代所创立的。然而文化的差异、空间的距离以及时代的落差,在现代很多人眼里,刻板和禁欲几乎成了清教徒的代名词。有更深一步了解的人,也许知道清教徒是一群对信仰完全委身的人,一群要求信仰从生命到生活完全洁净的基督徒;他们单单仰望上帝,寻求永生。为了信仰的自由,他们备受迫害,他们以上帝选民的信心克服重重困难,远渡重洋,创立新的国度。

这样的了解或许远远不够,那对热爱自由、平等如同热爱自己生命一样的精神的来源是什么?是什么使得他们坚强而持续不断地推动历史的前进呢?是什么让看似“乌合之众”的移民群体成就了伟大辉煌的事业呢?了解这一切,莫过于借助一个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作为见证,寻溯那些伟大思想和伟大事业的源头。

霍西尔所著的这本《爱德华滋传》或许提供了这样的契机。约拿单·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之所以可以成为清教徒阅读范本,是因为他生于18世纪初,在独立战争前约20年离开这个世界;他是清教徒的后代,是北美第一次大觉醒运动的发起者和中坚力量。他是当时是新英格兰地区马萨诸塞州北安普敦城一间公理会的牧师,他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神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著作及影响证明了他配受这些光荣的称呼,他也是印第安人的朋友,还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他生活的时代、地区、经历以及影响可以说是体现清教徒生命的真实见证。

钟马田博士认为爱德华滋代表了清教精神的顶峰。在爱德华滋的身上,清教徒的精神有了崭新的表现,其特征之一那就是爱德华滋那丰沛的生命力。在美洲广阔的大地上清教精神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

为美国独立打下基础的大复兴

爱德华滋已经是家族在北美的第四代了,1635年他祖上从英国来到了北美,居住新英格兰地区。新英格兰地区包括现美国东北部的六个州——马萨诸塞州、康涅狄格州、佛蒙特州、新罕布什尔州、缅因州和地域狭小的罗得岛州。纵观其历史,新英格兰所发挥的影响一直远远超过它的地域。这里不仅有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还有许多享有同等声誉的高校。新英格兰的乡村地区可以作为美国整个乡村地区的缩影。作为美国独立战争的策源地,新英格兰一直是一个崇尚思想自由的地区,新英格兰精神是美国精神的雏形。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高度评价了新英格兰的影响:“新英格兰的文明,像高地燃起的大火,除烤暖了周围地区之外,还用它的光辉照亮了遥远的天边”。爱德华滋在此文明的环境中成长,也让文明的更加熊熊燃烧。他也是北美大觉醒运动之火的点火人。

大觉醒运动是一个贯穿美国历史,影响美国深远的民众宗教信仰运动。有研究者指出,美国历史上发生了四次大觉醒运动。大觉醒就是信仰复兴,整个大陆民众的宗教热情像火一样被点燃,熊熊燃烧,深入到人心、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造就社会的发展,让传统价值归正和调整。信仰一直影响着美国社会的价值观,比如上世纪90年代初,面对六十年代以来的自由放纵观念,美国人在寻找传统中的价值信念,而近年来美国新保守主义在政治上的活跃与抬头与美国的信仰复兴有着直接的关系。

美国的第一次大觉醒运动发生在18世纪30年代。当时大量移民涌入新大陆,欧洲人文主义的影响,以及为了生计生存奔波,许多移民的信仰冷淡了,信仰变得贫瘠生冷。为此清教徒的牧师不断地奔走,为信仰冷淡呼喊,为移民的罪恶忧伤,这在当时成为每一个看到信仰冷淡的信徒的首要任务。爱德华滋也察觉到当地居民心中沉湎于享乐的危险,“很快就发现了这种对属灵之事漠不关心的情形。作为一名坚定的清教徒的后裔,复兴以往信仰生活的信念在约拿单心里变得日益强烈,他心里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使命的重要性。”清教徒的使命感使得他在平时的布道中一直不断地指责移民们的灵魂堕落和需要常常警醒。

作为加尔文主义传统的秉承者,他以加尔文主义所强调上帝的绝对主权、人的完全堕落,基督救恩的永不失落和地狱恐怖作为宣教利器,强烈地抨击罪恶。他的工作让不少信徒认罪、忏悔,悔罪归向耶稣基督的移民每天都不少,牧师一天到晚都忙不过来。在这次大觉醒运动中,爱德华滋的那篇气势磅礴的讲道《落在忿怒之上帝手中的罪人》成为了基督教讲道纪录上的著名篇章。当时复兴之火已烧遍了新英格兰地区,但恩菲尔德这个“最邪恶”的地方却丝毫不为所动。爱德华滋讲道中猛烈地怒斥罪恶和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地狱之恐怖,讲道强烈地震撼了当地居民的灵魂,整整一夜恩菲尔德如同大敌当前,几乎每一幢房子里都能听见人们悔改的呼喊,求上帝拯救他们。由此,可见大觉醒运动对当时北美移民的影响。

大觉醒运动燃起的信仰之火席卷了北美殖民地,传记描述了当时信仰复兴如大风之中大火燃烧一般的情形,人人都进入教堂,都在谈论基督的救恩,忏悔自己的罪恶。第一次大觉醒运动塑造了北美人民追求自由、平等、民主以及勇敢的品格,整合了北美的民族意识,是为独立战争发生的思想前奏曲和思想预备。

尽管如此,清教徒冷静的理性也让爱德华滋保持着对运动的清醒认识,因为运动有走向狂热的可能,因此大觉醒及其负面效果成了1744年爱德华滋系列讲道的主题。这一系列讲道的讲章后来被收集在《论宗教情感》(1746),他对正常的宗教情感和一时的狂热作了清晰地区分。爱德华滋不仅通过布道推动福音复兴运动,而且著书立说,论证加尔文神学体系。美国的民主政体源于基督教,而这个基督教正是加尔文主义的基督教。独立战争主要是由加尔文主义者发动的,独立战争使美国诞生,这是加尔文主义者给全世界一切爱好自由之人的献礼。沙夫说:“美利坚共和国的立国原则,凭着清教徒与加尔文主义之间存在的连锁关系是可以追溯其根源的。加尔文主义以其神学的严峻,育成了伟大的品格并且兴起了现代立宪的自由。”爱德华滋就是这连锁关系的历史中间人,他被誉为北美的第一位基督教思想家。


 楼主| 发表于 2006-5-16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德华滋的思想和神学


爱德华滋的父亲是清教徒牧师,也是他们居住地学校的老师和校长。清教徒的一个突出特点十分重视教育,非常注重察验个人的良知,强调培育属天的心志,谨守敬虔之心。爱德华滋家也恪守着虔诚的传统。爱德华滋从小就注意观察上帝在大自然中的启示,他仔细地观察蜘蛛的生活——加尔文主义认为大自然是上帝的普遍启示,所以清教徒并非迷信的宗教信徒。有趣的是传记中都还引用了小爱德华滋当年观察蜘蛛的文字,可以看到科学精神和宗教信仰并非是背离的,也侧面可知清教徒对自己文化的积累保存和传递是非常细致的,完整的文字保留,到今天我们可以地阅读到一个清教徒完整的信仰内在,面对上帝救赎的特殊恩典,小爱德华滋心中则充满了甜蜜的渴慕和虔诚的宁静。对内心良知的查验,使得我们可以整本传记中可以阅读到爱德华滋真实的心灵。



书中评论到他的童年少年生活时说:“据说约拿单·爱德华滋在东温莎所度过的童年时代孕育了他哲学家的心智”,“除此之外,他还有一颗天生的开拓者的心——这是从他勇敢的祖先那里血脉相传的——他们为了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以大无畏的勇气去开拓未知的荒野”。而明白到上帝的预定和拣选是约拿单生命的转折点,而他称为“一种令人欢喜的确信”则产生在他读《圣经·提摩太前书》第1章第17节的时候:“但愿尊贵、荣耀归与那不能朽坏、不能看见、永世的君王、独一的上帝,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书中写道:“属灵原则与灵魂之间的剧烈冲突时常发生在约拿单·爱德华滋的生命中,就像奥古斯丁和帕斯卡尔所经历过的一样。”



17岁的爱德华在滋康涅狄克学院——也就是后来的耶鲁大学读书,在这里他对“本体”想出了一套思辨哲学,甚至比英国哲学家贝克莱主教的想法还早;而影响到爱德华滋的哲学家是洛克,以至后来他的布道常有洛克——这个自由理论的鼻祖的学说。1716到1720年间是爱德华滋进行探索的阶段,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这段时间生命中出现了剧烈的波动。但是从小深深浸润的基督教信仰一直在引导他。



接下来他又在耶鲁待了两年,在那里学习神学,为获得讲道资格做准备。1723年,耶鲁大学授予他文科硕士学位,此后在纽约作过短时期的长老会牧师,期间他为了保证属灵的热情,“他仔细地规划自己的生活。他在吃喝上非常节制,并且每天晚上都省察是否成功地履行了自己的规划。”他努力地让自己从一个普通人转变成上帝所使用的器皿,1723年11月11日,约拿单在博尔顿镇签订了任职协议。但不久他离开了那里,回到了家乡东温莎,此后接受了耶鲁大学导师的职位——教导和管理那些声名狼藉的很难调教的本科生,于1724年5月前往纽黑文。他接受这个职位或许还有另外一个考虑,就是敬虔安静美丽的萨拉·皮尔庞特,他未来的妻子。在耶鲁的两年,他经历了信仰的低潮和病痛的折磨。



1727年,正像父亲热切盼望的那样,约拿单被呼召到马萨诸塞殖民地的北安普敦与自己杰出的外祖父所罗门·斯托达德——一位德高望重的康涅狄格的属灵领袖,共同站讲坛。 1727年2月15日,约拿单·爱德华滋被按立为北安普敦教会的牧师。同年7月,他与萨拉结婚。他开始了他正式的牧师生涯,他勤奋好学,每天他用13个小时研读神学书籍和英国古典文学作品。他服侍当地的居民,精心准备讲章,接待远方客人还有他自己与神交通,过着一个牧师当有的生活,当然还有他幸福的家庭生活。到了1734年,他带领的教会突然开始上述所说的大觉醒运动,一场大火被他点燃了,这个清教徒以一贯的警醒和属灵的装备披上打美好圣战的战袍,由此赢得他当有的荣耀。


挺进蛮荒服务印第安人



在北安普敦服侍23年后,经过一场不信的人可否领受教会礼仪尤其是圣餐的漫长争论后,爱德华滋在1750年被解除牧职;因为他的行为挑战了一个近百年的传统,他好比孤身一人想要进行一场革命行动。需要面对巨大的勇气,牧师与会众之间的对峙陷入了僵局,最后这样争议是教会会议投票程序来解决了,他失败了。爱德华滋牧师将如何供养自己和这个许多小孩的大家庭呢?


一年后,爱德华滋到斯托克布里奇边境村落,向当地印第安人和白人居民传道——不是因为他没有才能去其他地方,而是相反,他太有名了几乎没有其他教会接纳他。但基督教的宣教是有教无类的,爱德华滋按照印第安人特点讲道,帮助他们学习基本的英语;一点一滴地教导,好比一个大学教授教小学生们,尽管如此,他还是如慈父待幼儿一般尽心尽力地带领着当地的印第安人,让他欣喜的是,慢慢地结出了信仰的果子。外界所认为的移民与印第安人之间只有战争和血腥显然是一个片面的认识,上帝的爱改变着种族与种族之间狭隘:因为在基督里,不分男女,也不分种族,移民与印第安人在基督里有着平等相待和交流。“人被造而平等”这个未来成为美国宪法的宣言,一直是在信仰中源源不断提供着动力。


事实上早前几年,他的女婿,与耶利莎·爱德华滋订婚的大卫·布兰纳德,第一名向印第安人传福音的宣教士,因长期辛苦地传教工作,得了肺结核,英年早逝。爱德华滋为这位向印第安人传福音的先锋作了传记《大卫·布兰纳德》,这本书影响了不少传道人勇敢地向亚非等地区的民族传道,包括一百多后创建中国内地会忠心在中国传道的戴德生。



爱德华滋留下来的榜样


斯托克布里奇边疆的生活是孤独的,对于一个基督徒来说,万事都互相效力,让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在艰苦的环境,他在这里写了他最重要的著作《论意志自由》(1754)以及系列著作。在这本书里, 他否认人能作自由选择。这个观点符合加尔文关于选择的教义、 预定论和人的完全堕落论。 他在整理了他的一系列的思想和作品。直到1758年1月,爱德华滋勉为其难地接受了普林斯顿的新泽西大学校长职(即现普林斯顿大学)。可是让人悲伤的是,他到任一个多月后,在三月份死于了天花;对于一个长寿传统的家族来说,爱德华滋去世得太早了。传记中纪录了这上帝的良善又忠心的仆人在人间的最后时刻:交待完了这些,约拿单环顾了一下四周,说:“现在,我永不会失败的真朋友拿撒勒人耶稣在哪里?”围在他床边的人都以为约拿单已经神志不清了,所以即刻表示出了自己的悲痛,但约拿单还有最后的话要说,“信靠上帝,”他说,“你们不要害怕。”几个月后,他一生相伴,安静柔和的妻子也离开世间,“他们的离去,整个美洲为之心碎”。



对于一个清教徒,还有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他们的儿女后代,因为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有人研究跟踪爱德华滋的后代,发现“他们当中有8位大学校长,大约100名大学教授,100多名律师,60名医生,30名法官,80人在重要的政府部门任职,25人在军中担任要职,还有几乎无法计数的神职人员及宣教士。”


他离开这个世界,但是他的著作,他的思想,他点燃燃烧的生命信仰大火,还有同他的后代,绵延恩泽若干世代直到如今。因此这本《爱德华滋传》在后面选编了爱德华滋有代表性的六篇著作,从青年时代的七十个立志到最后的《为原罪论辩护》。


一个清教徒的一生,仰望上帝的一生,为真理、自由和生命中的大爱勇敢征战的一生,他为那个自由民主平等打下深深的根基。历史学家乔治·班克罗夫说,一个人如果想要了解19世纪新英格兰思想的巨大影响力,那他“必须夜以继日地研究约拿单·爱德华滋”。了解为自由而战,为平等而努力的清教徒值得你阅读〈〈爱德华滋传〉〉。


(《爱德华滋传》,霍西尔 著,曹文丽 译,华夏出版社出版,定价20元。)

http://www.sh-hs.com

http://www.bystream.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奉献支持|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0-18 22: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