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相处,真不简单!和别人共存,学问太大!要面对压力,小生怕怕!有上帝同行,信心满满!
发脾气,简单!每一个人都会。可是该对谁发,什么时候发,为什么发,怎么发,这就大有学问了。这种学问也就是所谓的「情感智慧」。
那么您的情感智慧到底有多高?不妨试试看回答下面的问题,给自己作个简单的评估。决定回答「是」或「否」的标准是一贯性(consistency)的高低。简单地说,就是绝大多数的时候您觉得「是」,您就勾「是」,反之亦然。现在您就可以开始做答,请记住,诚实的回答才能得到正确的评估。
回答完所有的问题后,将所有「是」的数目加起来,如果总数在十以上,就表示您的「情感智慧」极高。【注1】如果总数在十以下,好消息!因为不同于智商的是,「情感智慧」是可以增加的。
情感智慧测验
1 您是否尊重并且接纳自己的本像?
??2 您是否能向人表达自己的感觉,想法和信仰,并且做适度的辩护?
??3 您对自己完成的事会感到兴奋与满足吗?
??4 您知道了解别人感受的窍门在那儿?
??5 别人常说你是个负责可靠的人吗?
??6 处在人群中时您是否感觉自然?
??7 您是否能适应充满未知数的新环境?
??8 您晚上睡得好吗?
??9 为了避免在身体、言语、或情绪上伤害到人,您会想办法不让自己失控吗?
??10 您能很容易地从不同的角度,和用不同的眼光去看负面与「不好」的经验吗?
??11 你能很容易表达正面的情绪?
??12 你对你的生活大体满意吗?
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年龄,与不同的人相处,和面对新的工作挑战,我们在情绪上都有需要做调整。有时是微调,有时是重调。情绪失调就如同琴弦失调,不但无法表达人生乐章起伏的美,也枉费了造物主的匠心独具。
「情感智慧」高就如同调好的琴,随时可奏出感人的音乐。「情感智慧」不够时,就如同失调的琴,永远无法奏出真正的原音。因此说「情感智慧」是美好人生的起跑点是一点也不为过!
在前面您做的自我测验中,测验了您在四方面的「情感智慧」。您是否准备好做一些调整?
自我接纳
第一根「情感智慧」的弦是「我」──对自我的认识、接纳与肯定,第一到三题。
认识真正的自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使徒保罗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而应照著神给你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罗马书12:3〕无论高估或低估自己都于己无益。要真正认识、接纳与肯定自己,建议您:做性向测验;认识造你的神;听听好友对您的评语;写日记,将您每天的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一段时间后用旁观者的角度来认识日记中的自己。
爱人如己
第二根「情感智慧」的弦是「你」──人际关系,第四到六题。
圣经中所说的爱人如己,人真的能做到吗?中国人常说的将心比心,与人类行为学家所说的同理心其实是指著同一件事。爱人如己不但做得到,并且美好人生中三样不可或缺的其中之一就是爱人。另外二样就是爱神与爱己了。
考菲博士(Dr. Steven R. Covey)认为若要过一个有内涵有果效的人生,在人际关系上有二样可供您参考的建议:
与人共处,不是我赢你输,也不是你赢我输,而是以双赢为原则。
先了解别人,再寻求别人的了解两个人若团结起来,力量绝对超过两个人各自单独奋斗,这也就是所谓的「合超效应」(Synergy)。【注2】
您不妨试试看这些建议,在您与人相处共事之前,将您人际关系之弦调好,相信一定会奏出美好的友谊之歌。
舒解压力
第三根「情感智慧」的弦是「它」──对压力与冲动的调适,第七到九题。
面对压力与冲动,您是如何去舒解它们的?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马太11:28〕
您试过吗?您信得过耶稣对人的应许吗?若不将你的重担卸给他,再努力工作,压力也不会减少一分。喝再多的酒,问题也不会自动消失。
针对这个现代人的通病,海柏博士(Dr. Bill Hybles)的建议是─愈忙就愈不能不祷告(Too busy not to pray)。压力愈大,冲动愈强,就愈要回到神的面前祷告,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立比书4:7〕
人生目标
第四根「情感智慧」的弦是「神」──人生目标和价值观,第十到十二题。
还记得我决定信主的那一天晚上,突然觉得一切豁然开朗,看什么都觉得特别亲切可爱。两个小时之间,可以使我从对人生充满疑惑到充满信心与盼望,这种调整改变,我相信除了神,没有别的力量可以做得到。
根据研究报告,平均年龄愈高,「情感智慧」也愈高。因此更证明了情感智慧是会增加的。今天就试试使用一个上述的建议,用在您自己或所爱的人身上。下回等您再做一个类似的测试时,成绩单可能就不需要再藏起来了。
【注1】此测试乃是根据Michael E. Rock, Ed. D. 所设计的情感智慧指数问卷简化而成,仅供参考之用。
【注2】Covey, Steven R..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