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的风格
在前篇,我们用了不少时间谈论“讲坛的能力”,相信大家已明白讲道不在乎技巧、聪明、乃在乎上帝。因此,有能力的传道者,必是一位悔改重生的传道者;同时,也是一位虔诚祷告者。无论是在预备讲章,或是在讲道前后,都不忘祷告主的灵感动与指导。为此,他的讲道充满能力,也带给自己与听众属灵的造就。
一.讲道的风格
谈到讲道,不能不提“讲道的风格”。究竟怎样的“风格”才合适呢?
首先,让我们看何谓“风格”?按“风格”英文字为 "style" 。而字典的解释是∶样式,类型、类别;或是作风、格调、习性;或是方式、方法;或是独特风格。
这么说来,我们该有自己讲道的样式、类型、格调、习性、与方法。千万不要刻意去效法任何人的作风。可能你见过小女孩穿妈妈的鞋走路的样子,一抑一扑,跌跌撞撞的怪趣样子。
照样,如果我们刻意去学别人的讲道风格,很可能会弄巧成拙。比方说∶一个外向而性格活泼的人,站在台上却很拘谨,毫无表情,未免有点别扭。相反地,如果一个个性内向,文静的人,在台上却走来走去、手舞足蹈、文词与手势不相衬,看来有点造作。叫人看了很不顺眼。因此一味效学别人,是没有必要的,还是做回自己,表现自然就好。
1.上台的印象
谈到讲道风格,不能不讲上台的印象。我们上台的一举一动,都受会众的注意。固然我们不必象某些教会的传道人穿圣袍上台,也不必学一些传道士穿着随便,牛仔裤一条、运动衣一件就走上台。更不要上了台坐下,就翘起二郎腿,给人一个感觉,我们仪态太过随便,讲话必是随便,不值得相信。
为此,一个优秀的传道者,必定注意自己端庄的穿着,以及台上稳健的态度。由于传道者稳健,显示自己重视讲道、尊敬会众,因而讲出来的话就有分量,就会受人的信任。
除了注意上台及在台上的举止之外,在开口讲道时的表情也当注意。
2.脸部的表情
脸部的表情非常重要,这是一项相当难做得好的项目,因为稍一过火就成为造作。原则上,面部表情应当庄重,不宜轻浮,不宜冷酷骄傲,应当和蔼可亲。尽量将自己溶化在讲章中,以便流露出自然且适当的面部表情来。
在脸部的表情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眼睛。虽然我们不能将自己的眼睛变成灵活、有力;但至少我们可以把眼睛看着观众。
3.眼睛的表达
眼睛是传道者和会众之间的交通。注视我们的听众,不必常常低头看讲稿。不过,不要只死盯住一个人,乃要一个一个地看许多不同的人,也须左右兼顾,让每位听众都觉得我们是向他们讲道。这样,他们不但注意听我们讲,还会接受我们所讲的信息。再说,当我们看到会众受感动,自己也就受会众的感动而感动。于是讲道愈加诚恳愈加有力。而使一篇平凡的讲章,成了有效果的讲章。
4.声音的运用
讲道的声音也很重要,当多样化,不要抑扬顿挫不分;声音应当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如音乐一般。这样不但适当表达内容的情节,而且还吸引人爱听。
不但如此,所讲的每一个字,都当完满圆润,每一句话从开头到最后的一字,都须清楚明白。许多人每到一句话的末了,就声音低弱,说不清楚,以致语音的力量都损坏了。
凡是值得说的话,就当用清晰的声音,郑重而具有表情地说出来。但切不可咬文嚼字,故意叫人看出你的博学。我们讲得越是简明,会众越能领会我们所说的话。
5.台上的姿势
在讲台上的姿势也该注意,只是笔直地站在讲坛后讲,固然不是很好,靠在讲台边讲更不好。在讲台上到处走动,或是身体左右摇动,前后摇摆都不相宜。
讲台上的动作要自然。切记、适当的动作有助讲道,不适当的动作,只有破坏,没有帮助。
总之,姿态是整个传道者的一部分,他的品格、风度、虔诚……都在姿态上表达出来。我们如果将自己溶入讲章中,我们的面部表情,以及动作,就会自自然然地流露出来。
须记住:我们站在台上,乃是要作一个真理的教师,并不是作一个演员,更不要想我们是一位伟大的演讲家。我们乃是传扬天国的福音,我们必须以愉快、活泼、敬虔、谦虚、庄重的态度去发表动人的讲论,并且祈求圣灵充分地帮助,以致达到讲道的目的。
我们必须熟悉自己的讲章,事先多加练习,久而久之,就会有进步。虽然我们说不要仿效别人,但可学取别人的长处,以便改进自己的短缺,使自己的讲道更完美。千万不要自满,就当经常检讨、改进,使自己的讲道一次比一次更好。
二.正确的讲道
讲到讲道风格,除了讲到以上的各点外,不能不讲“讲章”与“讲道”。
在这混乱的世代,人心惶惶,希望听到带给他们安慰、鼓励、有盼望的讲道。由于忙,因此希望听到简单而有内容的讲道。有效的讲道,必须是∶简单、深入、有内容、流畅。
有人说∶现代的传道者知道福音,而不知如何讲;有人会讲,却没有福音。
须知∶讲道应由上帝带领,发挥主的真理与福音,可不要加插自己的话语在内。 别忘了∶人是有罪的,以自己的话语与意思加插在 讲道里,是很难真正感动人。因此、要特别避免,应当多讲上帝的话。
切记∶讲章乃圣灵临格的地方,必须顺着圣灵的旨意,去讲道。而讲道的能力与技巧,千万不要与上帝竞争;当让上帝的灵带领你的讲道。
讲道如何吸引人?如何引起人的注意?
一般讲道的情况有三种∶一种是∶可以听他讲──这是自愿的听;另一种是∶可以不听他讲──反正信息与自己没有关系;再一种是∶非听不可──即使不愿意听也得听。
究竟我们的讲道是属于那一种呢?是不是讲道的信息与听众无关,而不愿听我们讲呢?或是我们讲的道非常重要,即使他们不愿意听也得听呢?
三.讲道多样化
至于讲道的方式。如果想吸引人的注意,就必须经常改变自己讲道的方式,或说一些人意想不到的话语,感人的实例、动人的故事、启发性或合时宜的新闻……等等。
另一方面,讲道的方式不要千篇一律,应该经常变动,使人有新鲜感。有时,我们的讲道方式可采用唱诗搭配。比方说:讲十分钟,便插入一首有关内容的歌,由自己独唱或安排人唱。只唱一节,然后再讲十分钟,接着唱第二节,又讲十分钟,由大家一起唱……。如此一讲一唱,不但会吸引人注意,还很感人。值得一试。但任何一种方式,不能经常用,否则就失去其新鲜感,这点不能不注意。
有时在讲道时,拿出一些实际的东西如:草、花、石头、铅笔、或是图片、图画来阐述所要讲的道,一来增加兴趣、二来增加了解你所讲的道。只是所讲的事与物,必须是与听众有关,而与听众的关系愈近,愈能引起听众的兴趣与注意。
比方说∶引用外国的新闻、故事,不如引用本地的新闻故事;引用西洋史迹、典故不如引本国的史迹典故;引用别人的经验,不如讲讲自己的经验。这样不但提高听众的兴趣与注意,而且还会加强听众的信服力。
四.怎样写讲章
讲道,自然少不了讲章,怎样写一篇好的讲章呢?一篇好的讲章,都有其主题。
1.物色主题
什么是主题?主题就是讲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是讲章的整个内容。一般来说,物色一个恰当讲章的主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我们讲道的对象不同,或是场合不同,就有不同的主题。
究竟主题是怎样产生的?往往主题在潜意识下产生,或是因着某件事而带来的灵感。也许是听广播、看电视,阅读报章、杂志、书籍,与人谈话,探访……而产生灵感。然后将这些灵感种植在我们的讲章园地里,把它们培植成一篇篇完美的讲章。
有时,讲章的主题来自个人或别人的经验。为寻求解决我们所要讲的道,就得去查考圣经,并阅读预言之灵的著作,把这些适当安慰鼓励人的话,容汇在我们的讲章中。这样,我们所讲的道不但切合,且有内容,更能打动人心,取得共鸣。
2.配合经文
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当我找到了主题,在从圣经中找切合的经文时。千万不要勉强的使用不切合的经文。
上帝发出严肃的警告说∶“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预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预言上加添什么,上帝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什么,上帝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分。”(启22:18,19)因此,要特别小心引用圣经,而且不要强解圣经。
比方说:约翰福音13章27节记载:“他吃了以后,撒但就入了他的心。耶稣便对他说,你所作的快作吧。”单从这这节文,我们不容易真正知道指的是谁。如果我们从21节开始读至30节,就能了解整件事情,以及明白这节经文的真义。
又比说:使徒行传10章提到彼得见异象。11至16节记载:“又有声音向他说∶“彼得,起来,宰了吃!”彼得却说∶“主啊,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洁净的物,我从来没有吃过。”第二次有声音向他说∶“上帝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这样一连三次,那物随即收回天上去了。”
有人便说:“上帝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这就说明洁净或不洁净的东西都可吃。
然而,如果我们从第1节开始读至第8节,再看17至33节,就很清楚明白,上帝三次把异象,显给彼得看,是要他更新想法,去适应新的环境和需要。后来,彼得明白了,原来这些走兽、昆虫、飞鸟,乃是代表礼仪上不洁净的外邦人。于是28节,就对他们说∶“你们知道,犹太人和别国的人亲近来往,本是不合例的,但上帝已经指示我,无论什么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洁净的。”34和35节更清楚指出:“彼得就开口说∶‘我真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
为此、不要只读一半的经文,不要乱用经文,不要断章取义;要实际了解经文的真意,以便讲解经文的原意。 丙.插入幽默
在我们的讲道中,不妨插入一两个幽默。
可能有些人对幽默存有矛盾的心理;觉得它是否低级──只是开人的玩笑;或是高雅──令人开心。
首先,我们当明白,上帝造人,乃是赋予人有感情、能哭、能笑、能喜、能悲。
耶稣在祂的讲论中有时也讲幽默。比方说:在马太福音15章22至28节中提到:“有一个迦南妇人,从那地方出来,喊着说∶“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我女儿被鬼附得甚苦。”耶稣却一言不答。门徒进前来,求祂说∶“这妇人在我们后头喊叫,请打发她走吧!”耶稣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那妇人来拜祂,说∶“主啊,帮助我!”祂回答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妇人说∶“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耶稣说∶“妇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给你成全了吧!”从那时候,她女儿就好了。
耶稣的回答:“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岂不是一句很有提示的幽默么?!
难怪有人说:幽默能使讲道更清楚。幽默能使人见到事情的另一面。幽默能助人了解自己知道的不够。
其实:幽默能助人更开通。幽默能助人更了解别人。幽默能医治人的心。幽默能减轻人的重担。幽默能让人接受难承担的事。
不过我们要善用幽默;不要以笑话当幽默。幽默与主题无关,不用该幽默。幽默必须与讲章有关,如果幽默不能增加人的了解、宁可不用。不要以幽默开别人的玩笑。
幽默的处理:当自然,动机要纯,不要多用,当节制使用,况且要小心运用。以幽默引入讲章、用不用由个人去决定。
五.充实自己
我们的讲章中,当然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插入个人和别人的经验,或者是世界发展的情况,时局的演变,以及社会的动态等事例。
1.开拓视野
传道者,当开拓自己的视觉,也为听众打开视野的门户。使自己的眼光扩阔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多阅读报纸,吸取国内与国际的时事消息。多阅读杂志,吸取各种现代的知识。多和社会接触,用心去视察,去注意各种问题与现象,增加自己多方面的常识。如有可能,不妨到工厂或是农村中去观察,获取工业与农业的实际常识;了解工人、农民的实际生活。
2.摄取知识
然后把这些摄取到的资讯、知识、配合在我们的讲章上,将成为一篇篇生动、有力的讲章。再说:知识广博,足能使人胸襟广阔、开通、不至于狭隘,鄙陋。这样的传道人,能够从多方面去接触人生,领会人生。讲起道来,也就多姿多彩,内容丰富,深受人的欢迎与赞赏。
3.多读圣经
为此,当我们多阅读,多观摩,以增加讲道材料的同时;最好,也是最不可忽略的是,多默想、多祷告、多读经,以求亲近上帝,从主那里直接得到教育。
当年、上帝对撒母耳说话,他却去找以利,所幸后来他静听(参撒上3章)。从撒母耳的经验,足见与上帝直接交通,是多么重要与福气。
上帝喜欢我们多读圣经,上帝对以西结说∶“人子啊,要吃你所得的,吃这书卷,好去对以色列家讲说。”(结3:1)
只有上帝向我们说话,我们吸取了,才能与人分享。
怀师母说∶“凡愿作有效救人之工的传道人,必须是研究圣经及殷勤祈祷的。人若自己忽略研究圣经,竟妄想以圣经教训别人,乃是一种罪过。”(《传道良助》249面)
“那传扬现代信息的人理应明白圣经,并彻底熟悉自己信仰的证据。人若没有关于生命之道的知识,就无权去教导别人走天国的路。”(《传道良助》249面)
“成千在讲台上宣道的传道人,缺乏心智及品格上基本素质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自行查考圣经。”(《传道良助》250面)
保罗说∶“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17)
“那赐生命给世界之上帝,祂的话中藏有生命。耶稣曾用祂的话医病赶鬼。祂也借着自己的话,平静风浪,起死回生;众人也作见证说祂的话里带有权柄。祂说出上帝的话,正如祂在古时对一切写作旧约圣经的人说话一样。全部圣经都是表扬基督的。圣经乃是我们唯一的能力之源。”(《传道良助》250面)
“熟悉圣经真理,可使真理教师配当基督的代表。救主教训中的精义,会使他的教训及祈祷直接而有力。既不是偏狭无生气的见证;也不是将同样的题目讲了又讲;这是因为他的心思开明,愿接受圣灵时时的光照。”(《传道良助》252面)
六.讲道当均衡
讲道如饮食,当均衡。
圣经本身有多种题材,如:诗歌、历史、文学、故事。所以我们的讲道,也当多元化;不要叫听众觉得枯燥无味,灵性发展不健全。
我们可以按着27条基本信仰轮流以不同形式去讲——“真神上帝”,“救赎主耶稣基督”,“赐恩的圣灵”,“上帝的大能”,“上帝的应许”,“上帝的律法”、“安息日”、“律法与救赎”,“救赎计划”,“因信称义”,“基督徒的生长与发育”,“得胜的赏赐”,“圣所和其中的崇拜”,“大审判的日子”,“余民教会”、“预言之灵的恩赐”,“卫生的福音”,“教会的礼节”,“基督化的家庭”,“末期”,“七大灾难”,“基督复临”,“一千禧年”,“恶人的命运”,“荣耀的国度”等等不同题目的道。
不错,每个传道者都有自己喜欢讲的题材。然而,不能老是反覆地讲同一题目,或同一类的道;以致听的人,刚一见我们开口,便猜到我们要讲什么,觉得还是那一套。
比方说:有一位牧师喜欢讲罗马书12章1节,每一次讲道的时候,总以它为中心。另有一位牧师在讲道时,养成一种习惯,总是劝勉人不要彼此批评、论断。另一位,只讲得胜的生活。另一位只讲律法,安息日。另一位只讲基督复临的预兆。
其实,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题目,是不能不宣讲的。只是为什么不轮流讲?为什么要使听众对我们“见而生厌”呢?
再说,身为传道者最要紧的是了解听众的需要,给予切合适时的信息,以养育他们的灵性。
不过,有一点必须避免的是,我们千万不要宣讲自己不能实行的道。比方说:自己没有清楚对付罪,就不能讲对付罪;如果自己没有信靠上帝,就不能讲信靠上帝;自己没有守安息日;就不能讲守安息日,自己没有奉献十分之一,就不能讲十一的奉献。
如果我们传扬与自己经验不符合的道,不但不能叫听的人信服,甚至亏欠上帝的荣耀。因此,自己必须先求主的赦免,先有信靠上帝的心,先有守安息日的宝贵生活,有奉献什一的美德,讲起这类道时,才有说服力。
还有,我们应该讲自己清楚明白的道;那些太深奥而自己不十分清楚明白的道,则暂时不讲,等到自己真正彻底了解时才讲。
传道者,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牧养教会的羊群。
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步骤,才能实践我们的职守呢?我想其中一点就是充分准备讲道的题材。因此,讲题当事先安排好一季,半年,甚至一年。这样不但可以从容的去预备,更能我们了解我们对听众的牧养是否平衡?是否全面?
结论
总结今天所讲的“讲道的风格”,让我和你作以下的劝勉:但愿我们能建立自己个人的讲道风格。今后每一次的讲道都能适用与听众,赢取听众共鸣。同时,在每一次的讲道上都以圣经为依据,而每一次的讲道不但具有意义,而且生动有兴趣;令听众感到真实、新鲜、满足,以致成为自己讲道的独特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