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6442|回复: 3
收起左侧

5、永垂千古的事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22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永垂千古的事奉

  看见小孩子和祂母亲马利亚,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开宝盒,拿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献给祂。

(太211

――――――――――――――――――――――――――――――

不论在圣经记载或教会历史中, 神常藉人们微不足道的奉献,成就了祂伟大的计划,使卑微的人可以在祂永远的计划中有分。在此提出几个新约中最美的奉献,跟大家分享互勉。

一、博士们的礼物

基督降生时,有东方的博士远道前来朝拜祂,且带着丰厚的礼物而来。他们在伯利恒找到了基督时,圣经说:“进了房子,看见小孩子和祂母亲马利亚,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开宝盒,拿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献给祂。”(太211)这三样都是非常贵重的礼物。这些礼物极可能成为约瑟带全家逃到埃及的费用!

某人因仰慕一位名牧,要到他的教堂去聚会。初时准备奉献一百元,当他看到名牧的教会远不如他想像的那么堂皇,临时改为奉献二十元。这几个博士到伯利恒之前,是准备朝拜降生的君王,所带的礼物都是非常贵重的,虽然他们来到时发现主只是一个穷苦家庭中的婴孩,却没有因此改变他们原先奉献的心意,没有像一般人用势利凡俗的眼光看“那小孩子”。他们向祂俯伏下拜,然后献上所准备好的贵重礼物。

许多人想,如果我肯奉献给 神,必定得着报答。但这些博士长途跋涉,几经艰难,献上了所带来礼物,却空着手回去,而且还得像逃命一般的回去,因他们没有遵命回去报告希律王。但他们却没有半句失望和怨叹,那是多么美好的奉献呢!

神果真没有报答他们么?光是他们动人的奉献被记在新约圣经最前部,历代以来无数人传讲他们的见证,已经是无可计算的报偿了。此外还必有更大的报偿,就是他们在天上要得着的荣耀奖赏。

二、孩子的五饼二鱼

约翰福音六章九节:“在这里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麦饼、两条鱼……”

在主耶稣所行的神迹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大概就是五饼二鱼的神迹了。不但成年人熟知,孩童们也都熟知。这个孩童的奉献使五千人吃饱,还有许多孩子和妇女,实际上吃的人可能超过一万。因不论是圣经所记,或现今教会中所见到的事实,向来妇女们都比男人更热心追求真道。

注意孩子的奉献最重要的特点是:他是在众人的肚腹正饥饿的时候,把五饼二鱼交给耶稣的。按马太福音十四章十八节,耶稣只说「拿过来给我」,并没有什么解释或说明祂怎样处理这五饼二鱼。这孩童就这样任凭主耶稣拿去了。如果那时候成人们肚子饿了,难道孩童就不饿吗?怎么没有别的成人把饼拿出来呢?虽然那不是一个事先经过筹划的聚会,多数人不会带备粮食,但也可能有极少数的人顺便带了一些,正如那孩子那样。为什么没有人拿出来呢?为什么这孩童全无异议的把饼和鱼交给主?他只要大声哭起来,门徒还会要他的饼和鱼吗?但他甘愿交给主使用,结果成万的人吃饱了,还剩下十二篮的零碎。

如果这孩童在众人都吃饱之后才说他那里还有五个饼两条鱼,那有什么用处呢?但他却在众人都饿,自己也饿的时候,把所有的交给主,主把它变成万人的祝福,那正是他奉献的最高价值。亲爱的弟兄姐妹们,在 神的家有需要时,不要默不作声,顾左右而言他,要把自己所有的献给主,祂会使它变成神迹,加上千万倍的祝福,使多人饱足。切不要在别人都“饱足”之后才表示自己也有饼可以交出来,那时的饼已变成多余的负累了!

三、驴驹的主人

“若有人问为什么解它,你们就说:‘主要用它。’”(路1931

主耶稣骑驴进入耶路撒冷,是祂降世为人一生之中最荣耀的一段经历。虽然那些群众心中所期望的,是以为主耶稣要在当时作王。但这段经历正是先知所预言,祂要成为和平之君王的缩影(亚99;赛96)。欢乐的群众大声赞美,手拿着棕树枝,把衣服铺在路上让祂的驴驹过去,他们口中喊着“和散那!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可119)那种情景多么动人!这是基督在肉身中所得的最高“享受”了!但这整个过程,其实最不可少的是主所骑的那匹驴驹,假若没有那匹驴驹,那些把衣服铺在路上的都白铺了!这位和平的君王凯旋式的进入耶路撒冷的图画就不像样了!但是谁献出这匹驴驹?不知道。不过我们可以肯定,他是一个随时准备让主用他的所有的人,又是主所信任,知道不管主向他要什么,他必任凭祂要的人。他的奉献多么美好!在自己完全被人忽略之中,叫主得着最高的荣耀。按四福音的记载,主耶稣只这一次骑驴,所骑的竟是这无名主人的驴!还有谁可以再有这样的机会,可以任凭主耶稣牵驴驹荣耀的骑进耶路撒冷?没有了。整个人类历史中就只有这次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6-22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可与传福音并列的香膏

“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行的,作个记住。”(太二六13

除了伯大尼的马利亚得着主耶稣这样为她申辩和称许之外,没有第二个人得过相似的称许,可见她的奉献是最美的奉献之一,且是主耶稣所悦纳的。在此我们注意主耶稣为她申辩所提及的两件事:

1、主耶稣说她是为祂安葬而膏祂的――若是普通人,还没有死就有人预先为他安葬做些事,岂不等于咒诅他?但对主耶稣却不同,因为主耶稣降世的目的就是为人赎罪受死,而当时的门徒竟没有一个人了解祂的使命,甚至还以为祂上耶路撒冷是要作王。不单表现她爱主的奉献,且显示了她心灵完全领悟主降世的主要使命――受死且复活。

2、耶稣明说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的事作个记念。为什么马利亚用香膏膏主,就可以与“福音”并列呢?而且是“无论在什么地方也要说”,可见是超地区性的。马利亚所作的有超地区的意义,有跟“福音”的原则相配之处。福音不单使人因基督的受死赎罪而得救,福音还要求蒙救赎的人摸着主的心意而活。 神藉基督所成就的救赎,不但救到得脱水火的刑罚,还要救到愿按 神的旨意把自己完全献上,愿意不理会别人的指摘,全心求祂喜悦的地步。如果我们传福音告诉人怎样可以得救,就要跟着也把马利亚的奉献的事告诉他,要使得救了的人知道主耶稣期望我们怎样用心灵中领悟祂的旨意中,怎样全心求祂的喜悦,把最美好的献给祂。弟兄姐妹们,在你我一生中,曾做过什么事,能让主知道我们明白祂的心意,且愿照祂心意求祂的喜悦吗?

五、约瑟的新坟墓

“约瑟取了身体……安放在自己的新坟墓里。”(太2759-60

犹太人像中国人般会为自己身后事预作安排。从前中国人喜欢为自己预备上好的寿木(棺木),但犹太人不用棺木,只预备墓穴。这亚利马太的约瑟,在众人都弃绝基督,甚至连十二门徒也都躲藏起来时,他却挺身而出,不怕触怒当时的犹太宗教领袖们,这些人是连巡抚彼拉多也要讨好他们的。虽然这约瑟在圣经中是不大被注意的人,可是他这样献出他的新坟墓,是十分重要的事。若他也不敢出头,叫那几个妇女怎样处置耶稣的身体呢?若主耶稣的尸体被罗马兵丁随便弃置,怎证明祂确已复活了呢?所以约瑟把主耶稣的身体葬在他自己的新墓穴中,对基督的复活有贡献。他的奉献不但使基督的安葬应验了先知的预言(赛539),且使他的奉献,一如上文那些最美的奉献者一样,具有其独特的贡献,空前而绝后。在没有别人可以有第二次机会的今天,基督的空坟墓是基督教的特色,约瑟的奉献和这特色永远联在一起!

难道只有以上那些人才可以有最美的奉献?难道不能再增添同样美好的奉献么?除了圣经所记的之外,教会历史中就没有相等的奉献了么?这五个人为主所作的,别人已不可能再作,但我们同样可以为主摆上任何人不能摆上的奉献。这些人所作既各有不同,各自抓住了独一的机会,你我今天若真爱主,真心以主的事为念,也必能遇上相同的机会。

你我信主到现今已多少年了?这些日子以来,你曾为主作了什么?曾引领过一个人信主么?曾有过一次的奉献,是使你认为付了重大代价的么?让我们不要只用口感恩,也要留心把握机会献上最好的,那也可能成为最美而永存的奉献呢?

省思、研讨:

1、教会中只有少数人是大有恩赐的名人,普通信徒是否也被神使用?被神重用的意义指什么?

2、东方的博士远道前来朝拜基督,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事?(参太二1-12

3、是谁用五饼二鱼让基督行了大神迹?按你看,这奉献最可贵之处是什么?(参约六1-14

4、主耶稣在世时最受人尊荣的对待是哪一次事件?谁作了最重要的奉献?对我们有什么教训?(参太二一1-11

5、伯大尼的马利亚用香膏膏主,得主称许,你以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参太二六6-13;可一四3-9;约一二1-8

6、亚利马太的约瑟请求安葬耶稣,有什么重要意义和教训?

7、以上那些人所作都是他们独有的贡献,他们为什么能作出那样的贡献?对我们有何教训?

默记经文:

  那时,敬畏耶和华的彼此谈论,耶和华侧耳而听,且有记念册在祂面前,记录那敬畏耶和华,思念祂名的人。(玛三16

即使是微不足道奉献,

也能成就 神伟大的计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2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论在圣经记载或教会历史中,神常藉人们微不足道的奉献,成就了祂伟大的计划,使卑微的人可以在祂永远的计划中有分。 阿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6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翅膀一样可以飞翔,因为我心中有天堂。 要有多勇敢,才能念念不忘记 京东商城优惠券 名鞋库是真的吗 达芙妮女鞋官网 vancl怎么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1-21 17: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