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事工的现状 自从大众网络问世以来的十多年间,基督教网络服务也不断蓬勃发展。各种基督教网站如雨後春笋般问世,而网络事工作为一种专业化事工,也得到了长足的长进。有一批委身网络福音的弟兄姊妹,正投身于这一事工的热潮中。 在我们更深入思考网络事工之前,有必要对当下大陆网络事工,做一些简要回顾。笔者从1996年左右开始上网(也差不多在这个时候信主)。为了方便起见,依一己之见,将大陆的网络事工大致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6-1998年) 1996年开版的南开大学BBS圣经版,可以算开风气之先。当年的为著真道的热烈争辩和深入程度,今天仍可从其精华版的存贴中依稀一见。当时,网络社区的空间很狭窄,各高校BBS的哲学版等相关版面,往往也成为基督徒聚集和讨论的空间。但未形成气候。 1998年岁末,位于“西祠胡同”网站的“圣保罗教堂”,成为大陆公众网的第一个基督教信仰论坛。在这一阶段,基督教网络空间是往往作为公众网络的一部分而出现的,且以论坛为主要形式,参与人员中基督徒略占少数。 那时,网络事工的主要工作是辨道。其辨道的深入和专注程度,至今未能超越。以致现在论坛上一再出现的网络辨题,很多就是当年的考古帖。在这时期成长起来的一批网络基督徒,许多至今依然是网络事工的主力。可谓影响深远。 第二阶段(1999-2002) 世纪之交,正是网络泡沫高涨的时期,也是互联网免费大餐的黄金时代,从免费Email、到免费个人空间、免费域名、免费留言本、免费聊天室等,无一不足。在这一时期,个人空间蓬勃兴起,以思想的境界为代表的优秀个人人文网站,吸引了许多知识分子投身网络。 同时,大陆基督教个人网站也开始兴起。其先驱者,当数活石弟兄于1999年创办的活水网站。随後,信仰之门、网络约书轩、分享园地、天国的福音、小基督棚屋等一批个人网站纷纷建立。 这些网站无一例外,都是使用免费空间和免费域名,采用html静态页面。互动方式较为有限,主要采用留言板。後来为了加强互动,建立了联盟聊天室和联盟论坛,供各个人网站联合使用。 从网站的访客统计来看,以信仰之门为例,基督徒占主要比例,也有30%左右的非基督徒。从网站定位来看,其它网站的基督徒比例可能更高。这一时期的网站定位比较雷同,除信仰之门以定期更新的文章和书籍为主外,其它网站则主要提供福音资料和属灵书籍的下载。网站服事的形式,也以个人的带职事奉为主,同工之间缺乏配合。 第三阶段(2003-至今) 随著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各网络服务提供商纷纷取消免费服务,或添加很多限制。基督教个人网站开始分野,一些进入沉寂,不再更新,甚至消失;另一些网站则开始使用租用虚拟主机,申请国际域名,如活水网、信仰之门,以及後来出现的约拿之家、赞美网等。 随後,大陆基督徒网站开始转型,从个人网站转向专业网站,各网站的定位逐渐明晰,技术更加完善,动态页面的采用使得互动性提高,更新也更为快捷,稳定性也有所提高。 举例来说,活水网侧重于福音资料,尤其是影音资料的收集和分享;信仰之门在作为基督教资源站的同时,侧重文化使命的承担,关注文化主题;赞美网则侧重于基督徒虚拟社区的营建;神州网则关注大陆教会的神学建造;且随著网络带宽的增加,网络上的影音媒体资源更为丰富,甚至还出现了以福音电影为主的“福音影视城”;同时,各地教会也纷纷上网。 从网站的服事方式来看,部分网站也开始走出个人事奉,走向团队事奉。 另外,网刊和Blog的问世,是两个很有意义的事件。2003年《信仰》、《拾穗》和《耶稣与中国》网刊的创刊,标志著基督教网络媒体走向成熟和文化使命的努力;而2004年“中国基督徒博客网”的问世,则标志著基督徒个人媒体的诞生。 从以上三个阶段的网络发展,我们看到神在网络上的祝福,神正兴起一批有异象、有使命、有恩赐的弟兄姊妹,投身于网络事奉。 但是,目前的网络事工只是刚刚起步,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 如就事奉的同工而言,一方面非常缺乏,另一方面,大多是非专业传道人,往往缺乏真理装备,彼此之间也往往缺乏良好的配搭。 如从网站的建设而言,各网站尚缺乏远象和定位,且资源的重复较多。 如从访客来看,目前的大部分基督教网站的访客基本上是基督徒,缺乏福音的受众。基督教网站的自我封闭,拦阻了福音事工的推展。 如从福音策略而言,网络事工往往也缺乏对网络文化的深入认知,缺乏合乎网络切合性的福音策略。 如从使命的承担而言,基督教网站缺乏整全的福音使命和文化使命的承担,後者尤其缺乏; 从事奉的方式而言,目前的网络事工正从个人性事奉走向机构性事奉,但转型期中的很多问题极待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