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3221|回复: 0
收起左侧

簡介和摘要《和合本與中文聖經翻譯》 --尤思德 著 蔡錦圖 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29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和著作簡介 本書縱覽迄今對華人教會影響最深的中文聖經《和合本》的歷史經緯. 作者尤思德(Jost Oliver Zetzsche)博士獲德國漢堡大學授博士學位, 研究中文歷史與語言學, 尤其與中文聖經翻譯有關的課題. 本書以德國歷史學者的細緻筆觸, 縱橫中文聖經翻譯的歷史舞台, 上承自1807年馬禮遜來華, 下迄於當代華人教會, 使讀者深入了解《和合本》翻譯的來龍去脈. 書中引據了大量檔案文獻, 討論中文聖經翻譯的歷史、翻譯原則、語言運用、神學背景、差會與聖經公會的角色、人際的互動與衝突、文化與信仰的因素等, 為《和合本》和中文聖經翻譯的研究提供了探索的基礎與方向.

中 文 版 原 作 者 序 近年來, 中國和西方史學者已經越來越認識到中國教會歷史對瞭解帝制晚期與當代中國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 美國歷史學者唐日安(Ryan Dunch)形容, 中國新教教會對本身的歷史缺乏意識, 是導致其歷史研究薄弱的原因之一. 唐日安指出: 對歷史擁有較大的醒覺, 能夠加強新教會堅實牢固地植根在中國社會與文化上的意識, 而不必一再為自身的存在理由辯護.1 本書揭示中文聖經翻譯漫長而錯綜複雜的故事, 以祈對歷史有此更大的理解. 《和合本》是中國新教教會最具重要性與影響力的中文聖經譯本, 也是華人教會從傳教士時代承襲的最可見的遺產. 然而至今仍然未見有任何綜合性的歷史研究, 討論這部譯本是如何產生的過程, 而這殷過程既象徵了新教傳教士在中國翻譯典的巔峰, 也標誌著中國人承擔這項艱巨工作的來臨與興起. 倘苦本書所論的中文譯本, 可以成為協助中國教會加強對過去瞭解的基石之一, 我會深感欣然於能夠達到在這項研究計劃中耗了近十年所追求的目標之一. 在本書的英文版與中文版出版之間, 聖經翻譯的歷史一直持續著. 天主教會新近完成的《牧靈聖經》已經出版, 《和合本》正在考慮重新修訂, 《新漢語譯本》的譯經計劃如火如荼地進行, 其他像《共同譯本》的工作卻暫時擱置下來. 本書的中文版已經增補了某些資料, 譯者蔡錦圖也修正英文版不少錯誤與不足之處. 我對本書有這樣一位勤和機敏的譯者, 深感慶幸. 尤思德 (Jost Oliver Zetzsche) 注------------ 1. Ryan Dunch, “Protestant Christianity in China Today: Fragile, Fragmented, Flourishing,” China and Christianity: Burdened Past, Hopeful Future. Eds. Stephen Uhalley, Xiaoxin Wu. Armonk: M.E. Sharpe, 208. 中 文 版 譯 者 序 2000年春天, 當我在挪威奧斯陸大學進修時, 收到國際聖經協會的電郵, 邀約翻譯德國學者尤思德(Jost Oliver Zetzsche)博士的著作《聖經在中國: 和合本的歷史與新教在華傳教士譯經的高峰》(The Bible in China: the history of the Union Version or the culmination of protestant missionary Bible translation in China, 本書英文版原書題). 我早已從期刊中閱讀過尤思德博士在中文聖經譯本方面的豐富研究, 包括《和合本》與譯名問題的論文, 故此十分樂意翻譯他的著作. 我隨即通過電郵收到這本書英文版的文字檔案, 很快地閱讀了一遍. 北歐的雪地在初春陽光之下特別美麗, 加上研讀這本書所帶來的喜悅, 誠然是人生一樂. 本書是尤思德博士在《和合本》歷史方面的研究結晶, 英文版由德國華裔學志(Institut Monumenta Serica)於1999年出版. 華裔學志是天主教聖言會的學術機構, 1934年在北平輔仁大學成立, 後來遷返德國, 繼續漢學研究工作, 該會至今已經以德語和英語出版了不少重要的漢學著作, 其中不乏中國天主教與新教的歷史研究著述, 本書即為其一. 尤思德博士於1996年獲德國漢堡大學授博士學位, 研究中文歷史與語言學, 他的論文與出版大都與中文的翻譯問題有關. 近年西方學術界對中文聖經翻譯的研究逐漸增加, 尤思德博士以德語和英語發表的論文佔了其中相當的比例. 本書以中文聖經《和合本》為研究對象, 縱覽翻譯這部迄今為止對華人教會影響最深的譯本成書的歷史經緯. 從1890年傳教士大會決定翻譯聯合譯本開始, 直至1919年春天出版官話《和合本》為止, 《和合本》的翻譯歷經三十寒暑. 本書作者以德國歷史學者的細緻筆觸, 縱橫於中文聖經翻譯的歷史舞台, 上承自1807年馬禮遜來華, 下迄於當代華人教會, 使讀者深入了解《和合本》翻譯的來龍去脈. 書中引據了大量檔案文獻, 討論中文聖經翻譯的歷史、翻譯原則、語言運用、神學背景、差會與聖經公會的角色、人際的互動與衝突、文化與信仰的因素等, 為和中文聖經翻譯的研究提供了探索的基礎與方向. 美國歷史學者裴士丹(Daniel H. Bays)在評論本書的英文版時說: 「這本書為所有漢學研究的圖書館添上了極有價值的庫藏.」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64, Dec. 2000, pp.1094-5) 譯者相信, 迄今為止, 在研究《和合本》歷史的領域中仍然沒有可與本書比擬的出版著作. 本書翻譯超過一年, 主要原因是在翻譯過程中不時需要查考資料, 核對原文, 以使譯文較為準確. 作者在撰寫本書時, 參考了歐洲、北美、香港、台灣和中國的出版與檔案資料, 旁徵博引. 譯者沒有可能這樣四處跑, 只能因應著手上可以找到的資料對照, 修改英文版的筆誤之處, 在作者同意下作出改正, 並且增補最近的資料. 傳教士為中國教會歷史留下了相當珍貴的文獻與檔案資料, 可惜這些資料大多是以外語撰寫的, 以致在翻譯成為中文時, 遭遇不少困難. 譯者的學識不足, 常常踫到難題, 特別是如何翻譯外國傳教士、差會和機構的譯名的困擾. 尤其是中國譯經助手的名字, 由於傳教士的著述一般只記下了他們名字的音譯, 而因著各地方言的拼音有異, 除非借文獻之助, 否則根本不可能猜出他們原來的漢名. 讀者在閱讀本書時, 將會發現外國傳教士的中文名字在難以確定的情況下尚可以音譯, 中國助手的名字卻往往僅以英文字母拼寫出來的奇怪現象. 這是逼不得己的情況, 不過譯者相信, 那些難以考據原來名字的前賢, 確確實實曾為中文聖經翻譯事業作出了寶貴的貢獻, 他們的名字留存在天上的名冊中. 本書在翻譯過程中, 多次向尤思德博士查詢與商討, 感謝他不厭其煩的加以協助. 此外, 譯文初稿曾付好幾位學者過目, 也獲益非淺. 例如English Revised Version 的名稱, 譯者起初不自覺譯成「英文修訂譯本」, 後經黃錫木博士提醒, 按這譯本的背景, 實應譯成「英國修訂譯本」(英國學者的修訂譯本). 雖云掛一漏萬在所難免, 可是每次發現疏漏之處, 仍然深感汗顏. 我在此特別要多謝北京的文庸教授, 他為本書的譯文加以潤飾, 並且提供了不少翻譯和學術上的珍貴意見. 我知道, 他在審閱本書文稿時, 手上還有其他研究和出版計劃, 然而他甘願在百忙中抽空指正和提點, 使本書生色不少. 此外, 多謝邢飴女士協助翻譯書中的德語語句, 她的協助對我而言也是不可缺少的. 最後, 多謝德國華裔學志惠允由國際聖經協會出版本書的中文版. 我曾先後到訪德國聖奧古斯丁(Sankt Augustin`) 的華裔學志辦公室, 其中一次是為了在該會的圖書館中搜集資料, 得到他們熱情的招待, 尤其難以忘懷與該會的馬利克教授(Fr. Prof. Dr. Roman Malek SVD) 在修院樹林中漫步閒談之境. 在此一位致謝. 中國教會歷史錯綜複雜, 中文聖經翻譯涉及的問題尤其多. 譯者學淺, 粗疏缺漏和譯不達意之處必多, 讀者如發現譯文有任何仍需改善的地方, 尚祈指正. 蔡錦圖

2002年復活節前夕

請看zip文檔:

2005-5/2005529155321666.zip (28.1 KB, 下载次数: 2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29 15:57:18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奉献支持|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0-18 22: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