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寿华
我们身处在一个充满各种怨气的社会,好像每一个人都有很多不平之鸣,随时爆发。社会进步,人们会更多重视人权及个别的权益,但若矫枉过正,人权便成为自我主义的美丽口实,甚至摒弃一切社会准则,只顾个人爱恶。
教会是一个属灵的大家庭,信徒间有很多接触相处的机会,因此也容易产生对别人的不满。就如在一个家庭内,太太忘记了是自己没有把相机放回原处,便错怪是丈夫拿走了;佣工多次在洗手间耽得太久,主人便怀怨在心。
圣经说:「弟兄们,不要彼此抱怨,免得你们受审判。看哪,审判的主已经站在门前了。」(雅5:9,新译本)当时的教会正面对逼迫与磨炼,个别信徒也在受苦,在困难中彼此埋怨的情况也增加了。或许有人说:「为甚么他身为领袖,也不帮助我?」「这个人只懂坐在那里,完全不体谅我们的难处,只讲理想的高调!」——我们应当十分谨慎,免得我们因所发的怨言而伤害别人,以致要承受审判。审判的主在「门前」,祂很快便再来,一方面要审判抱怨的,另方面也安慰受不公义对待的人说:「伸冤审判在我。」
当然我们并不是不可以有诚实的判断。主说:「不可按外貌断定是非,总要按公平断定是非。」(约7:24)雅各布书4:11也说:「弟兄们,你们不可彼此批评(speak evil against)。人若批评弟兄,论断弟兄,就是批评律法,论断律法。」——批评与判断不同,批评含有在背后中伤、贬抑别人之意,判断则是按客观公平的律法准则衡量,尽力明白当事人的动机、处境,在真理和爱的基础上说话。人以自己的观点、感受去批评别人,就是把自己置于神的律法以上,间接是批评律法的不足。事实上我们很多的批评,也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低贬别人,以显出自己较别人强。因此自义的人,也是最强烈批评人的人。
有人说:女士容易说三道四;圣经也针对男人说:「我愿男人无忿怒,无争论,举起圣洁的手,随处祷告。」(提前2:8)因此无论男或女,把自己的需要交托神(惟有祂是我们至终的帮助),无论别人是否明白、体恤,总叫「基督的平安在我们心里作主」,不抱怨,不批评;别人或许对我不善,我仍靠主行善、言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