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愿意历经苦难为的是要得到他所看重的东西,有谁比定睛仰望上帝的人更乐意受苦呢?那正是配合彼得提到的下一步骤的大好时机。 步骤五:忍耐需要敬虔 基督徒不是为属世的成就而忍受苦难。他受苦是为了上帝,也一心要在敬虔方面有所成长。 那也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活在世上不光只是因为历经沧桑是件好事,也不光是为了留点面子,避免尴尬、避免受人嘲弄而坚忍地活下去。我们之所以坚忍不屈,为的是要能效法基督、表示我们信靠上帝、更亲近上帝、更像上帝、讨上帝喜悦、使人从我们身上看到上帝。所谓的基督徒就是蒙召与上帝建立关系、成为满有上帝性格并与上帝同行的人,正如耶稣基督与上帝同行一样。同时他也是蒙召倚靠上帝的能力而活的人。 我们所做每件事都该出于敬虔的观点,我们应该在一切所行的事上要认定主(箴言3章5-7节),我们应该在一切的事情上竭力讨上帝的喜悦(歌罗西书1章10节),我们应该殷勤地操练自己,使自己活出敬虔的样式(提摩太前书4章7节) l 上帝既是慈悲的,我们也当以慈悲待人(路加福音6章36节) l 上帝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相爱(约翰一书4章7-11节) l 上帝既是圣洁的,我们也要圣洁(彼得前书1章15-16节) l 上帝既是真实的,我们也要作真实无伪的人(约翰福音8章26节;约翰一书3章18节) l 上帝既是美善的,我们也当如此(诗篇34篇8、14节) l 上帝既是有耐心的,我们也当如此(罗马书15章5节;提摩太前书6章11节) l 上帝既是有节制的,我们也当如此(出埃及记32章9-14节;哥林多前书9章25节) 但那却引出一些问题。为何彼得把敬虔列第五步骤?为何敬虔不放在第一?或放在最后? 答案就在上述所说的上帝性格当中,上帝因爱我们而临到我们身上。同理,我们也要以活出敬虔的生活以便将福音传给别人。敬虔的生活不是终点,这就是为何彼得受感受把敬虔列为第五步骤的原因。这个步骤接着又领我们到下一个步骤。 步骤六:敬虔需要爱弟兄的心 换言之,彼得所指的敬虔之人,并不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也不是一个活在云端,满脑子不切实际的牧师。我们当中真正虔诚的人乃是关心弟兄姐妹的人。真正爱天父的人就是学习以骨肉至亲的那种爱来爱上帝儿女的人。 有一首歌一再重复唱着:“我们都是一家人。”当匹兹堡海盗棒球队把它当成球队的主题歌时,许多人都感受到一股温暖。因为对亲人的爱及对兄弟的仁慈有很正面积极的意味。而这种爱没有比置身在跨越文化与国界的上帝家中更有意义的了。保罗写道: “爱人不可虚假,恶要厌恶,善要亲近。爱弟兄,要彼此亲热;恭敬人,要彼此推让。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事主。在指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祷告要恒切,圣徒缺乏要帮补;客要一味地款待。”(罗马书12章9-13节) 这段话涵盖了一切。保罗也知道德行、知识、节制、忍耐、敬虔是与上帝建立关系并与上帝一同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它能产生爱弟兄的心。 有人会问:“为何今日的信徒中间缺乏这种认识呢?为何在信徒中间的反而都是嫉妒、骄傲、纷争与对抗呢? 是的,世上总有不幸的家庭,总有家人不明白亲人之间是多么地彼此需要,总有弟兄姐妹猫狗打架般的争吵,行为好像野兽一般,一点也不像是照上帝形象所造之人。 我们需要切合实际。截至目前为止,我们所知道的是,这种爱弟兄的心惟有存在于虔敬的人所在的地方,这些虔敬的人之所以虔敬,只因为他们愿意忍受不尽理想的人际关系及环境,以便能与主同行。爱弟兄的心只有当一群人肯自我节制、熟知圣经的话,也愿意行善以表明他们对上帝的信靠时才会发生。 若我们少了爱弟兄的心,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照彼得的计划行事。我们并没有照上帝要基督徒为信仰付上代价的方式去生活。 现在我们准备要来思想基督徒生活的最后一个步骤。 步骤七:爱弟兄的爱 这是彼得所给我们的最后步骤。我再说,请注意他所指的不是任何一种爱,而是以前面六个步骤为前提的一种爱。这是圣经所要求的爱,也是基督在对门徒说这段话时所要求的:“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翰福音13章34节) 基督所提出的爱是超越弟兄的层次。我们不可再把爱想成是去爱那些爱我们的人,主耶稣不只爱他的朋友、兄弟,也爱他的仇敌。他牺牲自己的性命及利益,为的是拯救那些与他为敌的人(罗马书5章8节)那就是为什么他可以说出下面这段话的原因: “你们的仇敌,要爱他!恨你们的,要待他好!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他祷告!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连那边的脸也由他打。有人夺你的外衣,连里衣也由他拿去。凡求你的,就给他。有人夺你的东西去,不用再要回来。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甚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爱那爱他们的人,你们若善待那善待你们的人,有甚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是这样行。你们若借给人,指望从他收回,有甚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借给罪人,要如数收回。你们倒要爱仇敌,也要善待他们,并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你们也必作至高者的儿子,因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路加福音6章27-35节) 有一点也很重要,我们要明白这最后的步骤不是给已经在这门课考试满分的人所准备的附加题。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3章1-2节明白地说到,无论我们有多少好的,若我们没有爱,一切仍是零。有一道数学公式可以把这段话分解如下: (能说天使的话语)+(明白各样的奥秘)+(有全备的信心能够移山)+(将所有的周济穷人)+(舍己身叫人焚烧)—爱+与我无益(13章1-2节) 信徒高贵的品行只有在加上爱的时候才会有价值。 按彼得所说的,当照着这七个步骤去行,就会有很多美好的期望(彼得后书1章8-11节) l 我们会在认识主的关系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第8节) l 我们就不会瞎眼,或只看见近处的,而忘了上帝所为我们成就的一切(第9节) l 我们藉着更加殷勤,就能使所蒙的恩召坚定不移,进而使信心长大成熟(第10节) l 就属灵的进展及属灵的历程来看,我们必永不失脚(第10节) l 我们大可以盼望胜利地进入我们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度(第11节) 就彼得看来,这些成果是值得人们为之生,也为之死的目标。它们是彼得想持守的,他希望凡是开始过信心生活,但却在中途分心的人也可以持守它们。 1.进行七个步骤时并非像遵行时间表一样。进行这七个步骤并不意味你一次只能做一项,也不是一月德行为主,二月知识为主,三月节制为主。其实每一个步骤都是密不可分的,这七个步骤的目的是向我们表明真实信心的过程,它们向我们表明上帝不只要求我们要有爱心、信心或知识,他要求我们有这一切品质是因为它们的结合能使我们拥有完备、平衡、不断进步的基督徒经历。 2.这些步骤并不完备。它们并没有涵盖所有的范围,但范围已经很广了。其他的圣经原则可以排在这七步骤以下。比方说,祷告的需要可列在“知识”当中。 3.这些步骤不可只想私自保留。例如彼得领受这来自上帝的道理就传给其他人一样我们也当如此行(提摩太后2章1-2节)。由这个角度可以知道,我们希望透过这本书的说明能帮助你去帮助其他人,使他们明白活出基督徒生活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