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8173|回复: 32
收起左侧

第二学期 树栽溪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14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学期 树栽溪旁 第 一 课 是进化还是创造……………………………………… 第 二 课 基督教与佛教的区别………………………………… 第 三 课 三位一体……………………………………………… 第 四 课 十字架与我…………………………………………… 第 五 课 永生神的教会………………………………………… 第 六 课 有关圣经的中文翻译………………………………… 第 七 课 成为圣洁……………………………………………… 第 八 课 青春的困惑(上)……………………………………… 第 九 课 青春的困惑(下)……………………………………… 第 十 课 灵修生活………………………………………………… 第 十一 课 基督化生活——社交观………………………… 第 十二 课 基督化生活——婚姻观………………………… 第 十三 课 基督化生活——价值观………………………… 第 十四 课 基督徒与苦难…………………………………… 第 十五 课 基督徒与末世…………………………………… 第 十六 课 四个属灵的原则(福传课程) ………………… 树栽溪旁 ——树栽溪水旁,按时结果子 经文:诗1:3 不从恶人的计谋, 不站罪人的道路, 不坐亵慢人的座位, 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 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 他要象一棵树, 栽在溪水旁, 按时候结果子, 叶子也不枯干。 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 恶人并不是这样, 乃象糠秕,被风吹散。 舍禾 04、10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4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课 是进化还是创造 经文:创1:1,2:7 当你打开圣经第一卷的时候,你就会看到这样的一句话:“起初,神创造天地。”这是一句宣告的话,与我们从小接受的“无神论”和“进化论”的唯物观念是截然不同的。人,到底是进化而来还是创造而成?我们的生命是否像有人所说的“生乎自然,顺乎自然,归乎自然,是自然”呢?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都以为创造论是属于宗教的,进化论是属于科学的。但当我们仔细去分析的时候,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自从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后,进化的思想象野火一样迅速在思想界、科学界蔓延,这对《圣经》所启示的创造论提出空前的严重挑战。虽然《圣经》的历史性已被考古学的证据充分证明,但不少人仍把进化论当作科学真理,认为创造论不符合科学,是无法接受的。就这样,进化论成为许多知识分子接触、接受基督教信仰的阻拦。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更需要以真理的眼光来看待人类的自我!     一、进化论是尚未被证实的假说   进化论被写进很多书里,不少学校也在课堂上宣讲进化论。人们自然会认为进化已是事实,认为进化论是科学定律。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进化论并不是科学规律,它只是达尔文基于他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而提出的一种假说。这个假说并没有被证实,目前正受到严重的挑战。   科学研究(尤其是实验科学)的对象所必备的一个条件是重复性。宇宙、生命、人类的起源是已完成的事情,无法重复,故已超出科学研究的范畴。宇宙是进化来的还是由神创造的这一问题,科学无力作答。对此,进化论学者和创造论学者都有相当的共识。 一个曾经是进化论忠实研究者的Cultivation在“新时代论坛”上发表一篇文章,题为《进化论,一个错误的信仰》,文章的开始就如此写到:   1859年,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学说,他认为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经过漫长的岁月从简单到复杂进化来的。严格地说,进化论至今都只是一种假说,当年达尔文希望将来能发现确凿的证据,可是禁得起检验的证据至今也没有找到,而且进化论的理论与事实也出入太大,论证模棱两可,结论也无法重复。后来的学者是把进化论当作一种科学的信仰继承下来的。也正是因为信仰,才把它当成真理介绍给学术界和公众,这种新奇的假说很快形成了一个流行的信仰,人云亦云,被人们当成了真理。 然而,严谨的学者清楚:接受的人多并不能把一个假说上升为真理,真理需要严密的推理和无可辩驳的证据,这正是进化论所缺乏的。笔者多年来热衷于进化论的研究,也一度在感情上强烈地维护着它的尊严。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的事实,严谨的思考使我看到了进化论的错误所在。在此,笔者希望用通俗的语言,把进化论的问题和一些鲜为人知的事实公诸于世。希望改变这一百多年来,进化论者代替公众在思考、甚至代替其它领域的科学家在决定真理这样一个局面。在事实面前,在严谨的推理面前,把理智思考的机会留给每一个人。 二、暴露的问题被掩盖了 Cultivation在《进化论,一个错误的信仰》一文中继续写到: 188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太波山下出土了许多精巧的石器工具,鉴定后确认这是5500万年前的遗迹,完全打破了进化论里人类进化的体系。然而,这个惊人的发现很快被莫名其妙地“淡忘”了。当盛行的理论受到冲击时,人们总是不愿意怀疑自己的信仰,即便事实也要怀疑或者不愿理睬。 1966年,墨西哥的霍亚勒克出土了一批铁矛,美国地质学家麦金泰尔博士奉命去鉴定。她用了两种方法测定了铁矛的年代,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距今25万年。这个违背进化论的结果实在让科学界无法接受。一个欧洲学者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改成了人们愿意接受的年代。而麦金泰尔,这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声望的教授,却从此失去了在相关领域里工作的一切机会。 已故的考古学家阿曼塔也遭遇了类似的命运。他在墨西哥的普瑞拉瓦城发现了一个史前动物的颌骨,里面有一块残破的铁矛的矛头,鉴定发现是26万年前的武器,一些刊物公布了这个不寻常的发现,但很快招来了权威们不做任何调查的批判,阿曼塔的事业也从此被扼杀了。 这类故事还有不少。好像一些人总在维护着过去的东西,他们可以凭经验否定事实。少数人的权威言论代替了公众的思考。权威们造成的科学舆论,成了先入为主的思维框框,公众很难了解实际情况,只有无条件接受权威的观点——科学在这里成了一种信仰。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化论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一些进化论学者开始反戈一击,他们根据事实对进化论谨慎地提出了疑问,自然毫无例外地招来了经验性的批判。但是,事实毕竟是事实,理论的困惑,永远吸引着每一个探求真理的人。 这真是一件可悲的事!科学的真实性在进化论面前竟然被无耻的涂抹!越是歪曲的去“顶住”进化的谬误,人类的科学就会越发走向堕落……难怪,曾有人说:“多少年来,人们习惯于在一种模式下思维,这种习惯本身大大地约束了人们的探索和发现精神,特别是某些集团处于维护自身的利益,利用其权利把人们极富活力的思想搞成了死水一潭。多少个优秀思想的萌芽被扼杀了。他们强迫人们只站在一个定点上去观察和理解事物。久而久之,人们思想变的僵化,变的死板,只知道模仿、解释,不知道开掘、创造。须知道任何伟大学说的创立,任何伟大科学的发现,首先是从对既有原则的怀疑开始的。怀疑是新知的前导,勇敢的探索者,应该敢于怀疑,敢于向既有的原则挑战。” 三、进化论的三大证据相继破灭 进化论有三大经典证据:比较解剖学、胚胎发育的重演律和古生物学,可是近年来的研究使得它们相继瓦解了。 1、比较解剖学,暴露了进化论的逻辑错误——循环论证。 科学上,如果一个理论的证明违背逻辑,这个理论就不能成立,但是人们对进化论的逻辑错误却没有深纠,也是因为深纠起来,就没有证据可言了。例如用比较解剖学来论证进化,形像地说就是:“如果人是猿进化来的,人和猿就会有许多相近的特征;因为人和猿有许多近似之处,所以人就是猿进化来的。”懂逻辑的人都知道这种循环论证毫无意义。这种似是而非的“证明”贯穿于进化论所有的证据之中。人云亦云,人们盲从地接受了它。 2、胚胎发育重演律,逻辑上不能立足,理论上禁不起推敲,事实上是一个观察错误。 19世纪,德国的海克尔提出了重演律学说,认为高等生物胚胎发育会重现该物种进化的过程。其实重演律本身就是假说,这个假设就成了进化论的重要证据:如果进化存在,胚胎发育的“重演现象”很像在反映进化的过程;因为有重演现象,进化就是存在的。这不但运用无意义的循环论证,而且掩盖了最关键的一点:谁也不明白“重演现象”和进化有什么关系,硬说成是因果关系。 其实,重演律是在生物学还很不发达的时候提出的假说,随着遗传学的出现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对基因的深入研究,重演论失去了理论依据。既然过去的基因已经突变成新基因了,怎么还重现过去的特征呢?就重演律本身,古生物学家古尔德也指出了该理论的致命缺陷,这些已是共识了。 现在,很多学者证明了重演律是一个观察错误。德国人类胚胎学家布莱赫施密特(Erich Blechschmidt)所著的《人的生命之始》(The Beginnings of Human Life)一书中,以详尽的资料证明人的胎儿开始就都是人的结构,例如以前认为胎儿早期出现的象鱼一样的“鳃裂”,实际是胎儿脸上的皱褶,完全是人脸的结构,被硬说成“鳃裂”。胎儿在9毫米左右,身体下端的突起好像是尾巴,其实没有任何尾巴的结构特征,那是一条中空的神经管,它发育较快,向阻力小的方向生长,暂时向末端突出,很快就平复了。而且它是有重要作用的,根本就不是残迹器官。 对罕见的畸形病:毛孩和长尾巴的小孩,进化论认为那是人祖先的特征;要按这么推理,没有大脑的畸形更多,那人的祖先就没有大脑了?先天肢体残缺的、多长手指、脚趾的也常见,那么人的肢体就是从各种畸形进化来的?跳出进化论的思想框框一想,就会发现所谓的“返祖现象”只是畸形或缺陷而已,是基因畸变的反映,和人类祖先联系在一起毫无道理。 3、古生物学上,至今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进化中的过渡类型 如果进化存在,必然存在进化过程中物种之间的过渡类型,否则进化就是谬论。在逻辑上,过渡类型的化石也就成了进化论的三大证据之一;而事实上,这方面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可用,达尔文等人猜想 20 世纪会找到明确的证据,也就是当时用“猜想”作了证据--这又是极不严肃的。事实又是怎样呢?直到现在,发掘出的化石不计其数,禁得起推敲和鉴定的证据还没有一例。 在从猿到人的问题上,寻找过渡物种“类猿人”,早就列入了科学的“十大悬案”。数次宣布的人类始祖,很快就被否定了。例如1892年发现的人和猿之间的过渡化石“嘉伯人”,是一块猿的头骨和相距40英尺的一根人的腿骨拼凑出来的,学术界否定了“嘉伯人”,科教方面却还在宣传。直到1984年“嘉伯人”才被新发现的猿人化石“露茜”代替。但后来的鉴定中,露茜也被大部份学者否定了,科学家已经确定了露茜是一种绝种的猿,和人无关。 6具“始祖鸟化石”的相继问世,轰动了世界,成为鸟类和爬行动物之间过渡物种的典范。后来鉴定出5具是人造(注:拼凑而成)的,剩下的1具坚决拒绝任何鉴定。最初的“发现者”坦白了造假的原因之一:太信仰进化论了,就造出了最有力的证据。而教科书中,对始祖鸟和露茜还是不予更正,公众也就不知真相了。 假如进化存在,过渡类型化石就应该很容易找到,为什么没有呢?大家沿用达尔文的解释:化石记录不完全。深入一想:化石的形成是普遍和随机的,为什么单单漏掉了过渡类型呢?《审判达尔文》一书的作者约翰逊(PhilipJohnson)做了这样的总结:“化石向我们展示的都是突然出现的某种有机体,没有逐步进化的任何痕迹……这些有机体一旦出现,基本上就不再变了,哪怕过了几百万年,不管气候和环境如何变化,也不变了。如果达尔文的理论成立,这些条件本应该引起物种的巨大变化。” 另外,在地质和古生物学界,把寒武纪早期(约5.7亿年前)作为“隐生宇”和“显生宇”的分界。因为在寒武纪之前的地层几乎找不到生物的化石,而寒武纪早期,几十个门(Phylum)的动物的化石突然同时出现,被称之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这是进化论无法解开的一个死结。   詹腓力博士(Dr. Phillip E. Johnson)在他的著作中指出:“化石记录问题之中使达尔文主义者最头痛的难处是‘寒武纪大爆炸’(Cambrian Explosion)。大约在六亿年之前,几乎所有动物的‘门’同时在地层中出现,完全没有达尔文主义者必须有的祖先的痕迹。正如道斯所说,‘这些动物化石就好象有人故意放进去的一样,完全没有进化的历史可以追寻。’达尔文在世时还没有证据显示寒武纪之前有任何生物存在。他在《物种起源》中承认‘这现象目前仍未能解释,而且的确可以用来作为有力的证据打击我现在要讨论的观点。’达尔文又说,如果我的学说是确凿的话,‘寒武纪之前的世界必定充满各种活物’” 。   但古生物学研究的结果正与达尔文所预期的相反。本世纪以来在加拿大哥伦比亚省发现的伯基斯(Burgess Shale of British Columbia)动物群,澳大利亚弗林斯德山脉发现的埃迪卡拉(Ediacarans)动物群和1984年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附近的澄江县发现的澄江化石生物群,都进一步证实,在寒武纪,大量的动物门类同时突然出现,展示了地球上生命的形式的爆炸性的突变,无进化痕迹可寻。   进化论者的一种推测是,寒武纪动物群的祖先可能是软体动物,很难形成化石。但这种推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在伯基斯页岩中有很多软体动物的化石。在澄江化石群中,许多动物的软体组织如胃肠、口腔、神经等都保存完好,清晰可辨。   1995年4月在中国南京召开了“寒武纪生命演化大爆炸、环境和资源国际讨论会”。与会者高度评价了我国澄江化石生物群的研究成果。同时,《人民日报》(海外版)于1995年5月25日发表了纽惟恭的题为《澄江化石生物群研究成果瞩目》的评论文章。文中写道:“近十年来,该所(指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笔者注)对澄江化石生物群进行了系统的综合性研究,采集了成千上万的珍贵化石标本,发表了许多重要论文,引起全球古生物学界的轰动。研究表明:寒武纪生命‘大爆炸’是全球生命演化史上突发性重大事件,现代生命的多样性起源于此,又经过几次重大突变演化而成。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能对传统的进化论是个动摇。”   接著,《人民日报》(海外版)在一九九五年七月十九日又发表了另一篇署名为丁邦杰的评论文章:《向进化论挑战的澄江化石》。文章说,“十九世纪,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了著名的生物进化论。其中一个核心论点便是:生物物种是逐渐变异的。但是,经科学家长期研究发现距今5.3亿年的寒武纪早期,地球的生命存在形式突然出现了从单样性到多样性的飞跃。于是,‘寒武纪生命大爆炸’的命题被提出来了,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一命题难以被充分认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14 11:58:1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4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现代进化论在理论上的致命错误 如果一个理论是正确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都能证实其真理性,而且不同方面的证明互为补充。相对论的证明和证明基因是 DNA 分子正是这样。而进化论却相反:各个学说之间有着根本的对立,分歧之大是绝无仅有的。 可能古尔德举的这个例子能很形像地揭示原因:“布林顿(D. G.Brinton) 1890年的研究指出:黑人是低等的,因为他们保留着幼年的特征;博克(L. Bolk)1926 年的研究宣称:黑人是低等的,因为他们的发育超越了白种人保留的幼年的特征。”为什么矛盾的论据会支持同样的观点呢?因为他们在为一种错误的信仰找根据,而不是根据事实得出科学的结论。这里暴露的也正是进化论的问题。 再从一般的角度讲,如果一个理论在根本上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而且与某些已被验证的定理矛盾,科学的严谨性是不能容忍它立足的。下面的几点致命问题,足以否定进化论了: 1、概率计算表明,生物进化的可能性小到了绝对不可能的程度 现代进化论从基因水平解释进化,这是达尔文时代无法想象的。基因不发生根本的改变,一切表面的变化对进化都没有意义。也就是说,进化必须以基因进化为基础。现代进化论用基因随机突变假说解释进化的根本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学公式和模型普遍应用于生物学领域的今天,进化论者从来没有提出公式,计算基因突变机制实现进化的机率,因为任何一个合理的公式都会否定进化。 许多学者从概率上证明了现代进化论的错误,贝希(Behe, M. J.)的《达尔文的黑匣子》 (Darwin's Black Box) 一书,多处从生命结构的复杂精密性否定了进化的可能。 这里提出一个宽松的公式,根据突变机率计算进化产生新物种的概率:    P =( M · C · L · B · S )^ N 通俗地说,就是一个物种的某个体发生了突变(机率只有 10 的负3次方,以下简为10^-3),并且突变后的基因与自身其它基因在不同层次的产物上可以相容(宽松估计 10^-2 ),而且在生存竞争中该个体能够存活,有繁殖的机会(10^-1),而且突变恰好有纵向进化的意义(这种情况至今没有发现,权且估计为 10^-3) 而且突变基因在种群中不被丢失、稳定、扩大,一旦丢失就又得重来(宽松的估计为 10^-2 ); 因为新物种的形成需要一系列新基因的出现,假设要 10 个(幂指数 N =10 ,实际物种间绝对没有这么小的基因差异)那么进化出一个新物种的概率 P =( 10^-3 )10^-2 )10^-1 × 10^-3 × 10^-2)^ 10??0^-110 按照一年繁殖10代,种群个体数为1000,相应的进化所需要的时间极为宽松的计算也需要 10^106 年。目前科学认为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总数只有10^70个,宇宙年龄只有200亿(2×10^10)年,进化一个新物种的时间,是宇宙的年龄的自乘10 次,足见进化是绝不可能的。 2、无数实践证明:品种的变化和新物种的产生是两回事 达尔文把一个物种内部的变化推广到所有生物物种的进化,比如狗可以培养出许多品种,那么猴子也能这样进化成人。这种推测本身就大有问题。实践的结果都在否定达尔文的这个猜想。 育种专家都知道,一个物种的变化范围是有限的。最终,培育出的品种不是不育,就是又变成原来的亲本。 3、现代进化论对于进化的速度问题,理论和事实自相矛盾 生物从低等到高等,在纵向上、整体上看,基因突变发生的速度越来越慢,突变个体的自然存活能力越来越低,那么进化速度就应该越来越慢;而进化论领域公认:在地质历史上,纵向上看,新生物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呈现明显的加速进化趋势。 4、“进化时间表”掩盖了大量反面事例,化石展示了周期性灾变的历史 进化的时间表 全新世 0.01-0 现代 更新世 1.64-0.01冰河时期,哺乳动物包括最早的人类 上新世 5.2-1.64气候寒冷,哺乳动物生命与现代相似 中新世 23.5-5.2山脉形成,遍布吃草的奔跑哺乳动物 渐新世 35.5-23.5气候寒冷,哺乳动物开始像现代类型 始新世 56.5-35.5森林,哺乳动物广泛扩展 古新世 65-56.5森林,各种新的哺乳动物发展出来 白垩纪 146-65森林,浅海,最后恐龙灭绝 侏罗纪 208-146浅海,长林木的岛屿,最早的鸟类 三叠纪 245-208有沙漠的干旱陆地,最早的恐龙及哺乳动物 二叠纪 290-245高山与沙漠,爬行动物主宰陆地 石炭纪 363-290海洋、沼泽,然后是冰雪,最早的爬行动物 泥盆纪 409-363高山与湖泊,最早的两栖动物 志留纪 439-409冰雪覆盖海洋,接着是开阔的海洋,最早的陆上植物 奥陶纪 510-439没有植物的干旱土地,接着是海洋,最早的鱼类 寒武纪 570-510辽阔广大的海,最初的硬壳动物 前寒武纪 4600-570浅海,只有简单生命 生物进化时间表是按进化论编成的,本身错误很多,如鸟类出现的时间是根据造假的始祖鸟来的。随着后来化石出土得越来越多,大量与进化论相悖的事例不断出现,但是因为这些发现不可理解就给压制住了。 如果按时间顺序排列古生物学的全部发现,得到的结果足以否定进化论了。考古学家克莱默和汤姆森(Michael A. Cremo? RichardThompson)的《考古学禁区》(Forbi en Archeolgy)一书,列举了500个确凿的与进化论相悖的事例,那是几万、几十万、百万、千万甚至几亿年前的人类文明遗迹。 考古学家朱伊特(Y. Druet)在法国的一块石灰岩层中发现了一些不同型号的金属管,岩层的年龄为500万年。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拉克西河岸的岩层中,在恐龙脚印化石旁边发现了人的12个脚印化石。同一地层中又发现了人的手指化石和一把铁锤,锤柄已经变成了煤,足见其年代的古老。锤头含有96.6%的铁, 0.74%的硫, 2.6%的氯,这是一种现在都不可能造出来的合金。 最远可追溯到的28亿年前的几百个精巧的金属球,20亿年前的大型核反应堆,其结构也比今天还先进。许多学者猜测那个反应堆是外星人的遗迹,那么2万年前的古代神庙显然是地球人的建筑,它体现的天文学知识和冶金技术也超出了现代人;而发现的25万年前的铁制武器又展示出一个不太发达的人类文明,著名的美国 Science杂志98年(282卷 1453 ~ 1459 )刊登了一系列考古发现: 1.5万年前的人像, 2.3万年前的人像、 3万年前用猛犸象牙雕刻的马, 9万年前带倒钩的矛。我们知道,我们人类的文明从蒙昧时期发展到今天的辉煌,只用了5千年左右,这些间隔久远古迹的,不正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明吗?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事实告诉人们:人类的文明也遵循着这样一条规律:“出生--发展--灭亡”。 跳出进化论的框框,就会发现化石实际对进化论反戈一击。化石不是一般条件下能形成的,生物在腐烂风化前必须埋在地下很深,在强大的压力下才能渐渐变成化石。只有大灾变才能提供这样的条件,化石也就成了灾难的见证。地层中化石的研究恰恰告诉人们:物种的发展是很短时间内大面积突然出现的,经过发展繁荣,再到大毁灭,残留的和新出现的物种再这样发展,周而复始。 地球周期性灾变的直接证明非常多。在西伯利亚的冻土中,发现了冰冻的成千上万的哺乳动物的遗骸。有的很完整,有的被扯碎和树干绞在一起。检测它们胃里的食物,发现了还没来得及消化的毛茛草。活生生的事实告诉人们,那里曾是温和地带的草原,极短时间内发生了毁灭性的灾难。哈普古德(CharlesH. Hapgood)认为:极短的时间内,大陆板块发生了几千英里的移动,把西伯利亚带到了今天的位置。当然,还可能是其它大灾变的原因。 哈普古德教授发现了费纳乌斯(Oronteus Finaeus)在 1532年根据史料绘制的世界地图,它显示了冰层以下的南极洲,当把它与现代测到的南极洲冰层以下的面貌叠在一起的时候,惊人地相似。在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还发现了 1513年皮瑞·雷斯(A. Piri Reis) 综合史料绘制的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地图及南极洲地图,精确到半个经度,这比人类能够在海上确定位置早 250年。显然,这是上一期人类文明的遗迹。而且,那个文明时期,南极洲没有冰雪覆盖。 5、人类忘记了过去,现在,我们应该正视那些被进化论掩盖的真实历史了。 至此,谁还要维护进化论的信仰呢?其实现在,很多理智的科学家也承认进化论是一个不能证明的信仰,因为没有新理论,所以只能用它,而反对它就会弄得身败名裂,这样引火烧身的例子也不少。 新西兰遗传学家但顿?Michael Denton) 在《出现危机的理论:进化论》一书中坦白地说:“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二十世纪最大的谎言。” 进化论不仅误导了整个生物学,而且误导了心理学、伦理学和哲学等许多领域,误导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它给人类文明造成的潜在的祸害,是触目惊心的: ?它让人把宗教和道德善恶视为欺骗,败坏精神寄托和道德制约;它告诉人们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在竞争中采取各种手段发展自己;让人们相信反传统、反潮流的畸变可能出现更进化的、更好的结果;它让人相信人是动物的后裔,让人相信人的本性来源于动物;西方心理学进一步发展认为:人的欲望是人最本质的本性,甚至是进化出来的最好的本性,为物欲横流和伦理的败坏从科学上解除了约束,这种宣传已经充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种种这类败坏的因素渗透进现代常人社会的一切,潜在地推动了人类道德的滑坡。 人们一心进化自己,一面放纵地发展着自己,一面在紧张的竞争和顾虑中生存,越来越自私,当自私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和犯罪愈演愈烈了。人们失去了理解和信任,在社会上失去了安全感。短暂的享受和荣耀,换取着无可挽回的一切:道德滑坡、心理畸变、利欲膨胀、两极分化、怪病丛生、无休止的竞争、社会的畸形发展、资源的耗竭、环境的污染 ... 失去了道德的约束,人们失控地发展私欲,造成了无可挽回的一切。如今恐怕到了必须破除进化论的迷信的时候了。 无数辉煌的文明消失了,能看到的只是零星的残迹,在我们的记忆中,只记得柏拉图时代留下的传说:发达的亚特兰帝斯文明葬身海底。 迄今可见的史前人类文明,埃及的金字塔、玻利维亚的古城帝华纳科 (Tiahuaracu)、秘鲁萨克塞华曼?Sacsayhuaman) 城堡也许是杰出的代表了。这些巨石建筑体现了一个天文、建筑、冶金等技术超过现代人的文明。他们留下的遥远的传说,以及世界各地的传说,为什么在文明毁灭的原因上惊人的一致?今天的人们却忘记了古人的启示,甚至凭借进化论自居,认为古人愚昧。 复活节岛的巨石人像,默默凝望着东方,那时的人,没有忘记给雕像刻上眼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4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论战的实质   既然达尔文的进化论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如此多的困难,为什么进化论却能冲破西方有神论的强大思想体系破土而出并被广泛接受呢?如果达尔文主义真象前面所分析的那样四面楚歌,为什么许多国家的教科书里仍教授进化论而不讲授神创论呢?这是很多人的疑问,也曾使笔者颇为困惑。不少人以为,达尔文的进化论能如此迅速地风靡全世界,想必在学术上有独到之处,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这种疑惑是源于一种误解,以为进化论和创造论之争是学术之争,以为是科学上的新发现才使人们由创造论转向进化论的。其实,进化论与创造论之争不是学术之争,而是哲学、信仰、世界观之争。     前面已经谈到,达尔文在发表《物种起源》时就面对着几个极为严重的困难。第一是化石的难题:寒武纪生命大爆炸和过渡型生物的化石罕见。他本人承认化石的证据是“最明显的反对我的进化论的最大理由。”他也坦白地说,对此“我不能提供满意的答案”,“自然界好象故意隐藏证据,不让我们发现过渡性的中间型”。 第二个困难是进化所需要的漫长时间。他提出的自然选择假说主张连续、渐进的变化。与达尔文同时代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凯尔文(W. Thomson,Lord Kelvin)用物理学计算地球的年龄只有一千五百万年到三千万年,不足以令进化论成立,使达尔文很恼火。但开尔文用物理定律所得的结论,达尔文又无从反驳,故他称凯尔文为“讨厌的幽灵”。同时,尽管化石的记录支持地球环境突变或灾变的假说,但达尔文仍接受了与化石证据不符的赖尔的均变假说。因为这不仅与他的连续、渐变的进化假说相似,而且可以提供进化所需要的漫长历史时期。 第三,创造的证据比比皆是,眼睛就是一个好例子。达尔文承认眼睛不可能由自然选择形成,以致于他发表《物种起源》之后,他一想到眼睛仍感到害怕。   达尔文的困惑、烦恼和惊骇,正是他的内心表白,从中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过程:凭着无神的、要用纯自然的方法阐明生命起源的信心和决心,基于有限的观察,提出进化假说,然后选择性地寻找支持其假说的证据。也就是说,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是源于信仰而非来自充分的科学依据。   池迪克指出:“科学的新发现并不会叫人改投进化论,反而是人对哲理和神学的取向……今日,许多人仍未察觉进化论的本质,不认识它属于哲学过于科学范畴。人们先是思想变了,才接受达尔文主义”。所以,《物种起源》问世时,解放神学家们表现出比科学家更大的热情。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经清楚地指出进化论与信仰的关系:“现在我们以进化的概念来看宇宙,再也没有空间容纳一位创造者或统治者了”。    美国是以基督教思想立国的国家。但美国对神的信仰近几十年来在急剧衰退中。寇尔森博士(Dr. Charles Colson)尖锐地指出:“基督教信仰一直是美国民主政体的道德基础。近至1954年,最高法院还毅然决然地拒绝国家宗教中立化的主张。法官道格拉斯(William O. Douglas)这样说:‘我们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民族,我们政体的创设是基于天地间有最高主宰的大前提。’想不到短短几年之后,法院却出尔反尔,否决了在学校准许祷告之案。不能在课堂正式祈祷固然不能阻止我们随时随地祷告,但这提案却反映了社会的倾向:在国事上,基于宗教信仰的价值观逐渐消失了。在美国政坛上,这个决定是一个很大的震撼,是一个足以引发断层的地震。”“至七十年代,传统的犹太教与基督教所共有的价值观被忽视的情况有增无减。在政坛上、国事上,宗教被视为落伍甚至是妨碍。最高法院的决策越来越趋向无信仰,甚至公然敌对宗教,1973年的堕胎合法化就是一个反教的高峰”。和法院一样,美国国家科学院现在仍坚持自然主义的哲学观,致力于“用纯自然的过程来解释一切现象。”科学被视为认识真理的唯一途径。达尔文的进化论被人披上科学的外衣,因此,坚持进化论,教授进化论变成一种有“科学水准”的时尚。由于进化论与学术界流行的自然主义世界观十分投合,科学家和解放神学家来不及对进化论作彻底的了解和慎密的审视便全盘地接受了它,而且以各种权威的方式向大众传播进化论。因此人们以为,在课堂教授的、写在书上的进化论一定是真理。   我们一般人所持的进化论观点主要是从老师那里听来、教科书上看来的,并非基于对进化论的立论依据的深入考证。试问,在今天仍相信进化论的人中,有多少人读过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原文版呢?也许,认真把《物种起源》的中译本从头到尾读过一遍的人也不多。   一般人是如此,研究进化论的专业人士的状况又如何呢?彼得逊(Colin Patterson)是英国自然博物馆的资深古生物学家。该馆出版的进化论简介就是他的手笔。1981年他在美国自然博物馆作了一次演讲。他详细地比较了创造论与进化论,认为两者主要是靠信心接受。演讲中他向在座的专家们严肃地提出问题。他说:“你们能告诉我进化论里面有哪一条、任何一条……是你确实知道、完全无误的真理呢?我曾问过自然博物馆地质部的人员,我所得到的唯一答案是完全的静默。我又问芝加哥大学进化形态学讲座的听众,内中有一群著名的进化论学者,等了很久还是一片沉寂。最后有一个人说:‘我确知的只有一件——就是在高中课程中不应该教进化论’”。   几年前美国阿拉巴马州政府通过一项律法,要在该州公立学校的教科书上加一个通告: “警告:这本教科书讨论的进化论,是一些科学家对生物(如植物、动物、和人类)的起源提出的科学上的解释,是一个有争议的理论;当生命首次在地球上出现时,无人在场,所以,任何关于生命起源的陈述应该被当作理论而不是事实。”   美国堪萨斯州教育局于1999年8月11日(星期三)通过决议:从该州公立学校的科学课程中取消进化论的教授。尽管一些地方的学校仍可能决定教授进化论,但在该州的估评测验中不再考进化论。    在进化论与创造论的“决战”中,我们基督徒的看法到底如何呢?下面就举一例子来阐述:   1865年英国科学会发表了一篇由六百一十七人签署的关于宗教与科学的宣言,现存于牛津博德伦(Bodleian)图书馆。其宣言如下:   “我们以自然科学家的立场发布我们对于科学和宗教关系的意见。现在科学界若干人士,因为探求科学真理,从而怀疑《圣经》真理及其正确性;吾人于此,深感遗憾!   我们认为神存在,一方面写在《圣经》上,一方面写在自然界,尽管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却绝对不能彼此发生冲突。   我们应当牢记,物理科学,尚未臻于完善,尚在不断改进之中;目前我们有限的理解中,彷佛对着镜子观看,还是模糊不清。   现在许多自然科学的学者,对于《圣经》,不加研究,徒凭其不完善的定律和一知半解,怀疑反对,这种态度,实不能不令吾人为之痛惜。   我们深信,每一位科学家研究自然,其唯一目的,在阐明真理。倘使他们研究的成果,发现《圣经》和科学有所抵触(其实只是对《圣经》的曲解),千万不可轻率武断,以为他的结论是正确的,《圣经》的记载是错误的;而应持客观的态度,平心静气,听神的指示,确信二者必然相符,绝不可偏执成见,以为科学和《圣经》,有冲突分歧之处。”   英国科学会的宣言至今已逾百年,现在读起来仍非常亲切、中肯。我们需要做的是,坚信《圣经》,坚信科学和《圣经》决不会彼此相悖;对在进化论或创造论中有待进一步澄清的问题,耐心等待更多的科学发现,正象关于宇宙起源和生命起源的新发现一样。    附:达尔文与进化论   1809年,达尔文出生于英格兰的近威尔士边界的商业城镇苏兹伯利(Shrewbury)。他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他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医生。他五岁时,母亲便去世了。他曾被送到该城的一个学校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近七年。因他对语言学毫无兴趣,十六岁时进入爱丁堡大学(Edinburgh University)学医,当时他哥哥伊拉斯莫斯(Erasmus)也正在该校学习。他父亲希望达尔文能继承祖业行医。然而,两年的学习和两次见习无麻醉的手术后,达尔文开始头痛、心悸、翻胃、呕吐和腹泻。出于同情,父亲让他进入剑桥的基督学院(Christ's College, Cambridge)念神学预科,以便将来有一个令人尊敬的职业。经过三年的学习,他二十二岁时通过了文学士(B.A.)的考试,即将成为一名牧师。他特地选择了在乡间的英国圣公会教堂,为的是在牧教之余可以从事他所喜爱的狩猎活动。   如果达尔文成了一名医生或牧师,恐怕世界上没有什么人知道他。命运的安排使他作为官方科学家,后改称为自然主义者或博物学家(Naturalist),出现在猎犬号(HMS Beagle)船上,于1831年底开始,进行了五年的科学考察活动。猎犬号船的本来目的是发现和测验海岸地图及寻找有商业价值的矿物。但几年的考察使热爱自然的达尔文有幸看到未遭破坏的自然界:原始热带雨林,各种地层,火山,各种风俗的民族,各种各样的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每种生物与它们所处的环境完美地契合。不少人猜想,达尔文登上猎犬号时是一位《圣经》相信者,几年的考察生涯才使他抛弃对神的信仰而产生了关于生物进化的思想。这是一种误解。达尔文对神的信仰的衰退在先,然后才转信进化。为了说明此点,还要从达尔文的家庭和他所受的教育谈起。   达尔文生长在一个不信的家庭。他的祖父是一位著名医生,著有两卷《生理学》,是第一位使用“进化”(Evolution)一词的人。他说:“进化乃是一种更新的过程,生物因着刺激、感受、意志与联想之作用,又因新习性的影响以致获得新肢体,因此生物拥有借着先天固有的活动而改进之功能,而且能将这种改良后的品质一代代遗传下去,直到永远”。虽然他在达尔文出生前七年就去世了,但达尔文一直对他的祖父非常尊敬。他祖父关于进化的思想对达尔文产生了重大影响。   达尔文的父亲的不信比他祖父更甚。这位身高六尺二寸、体重三百二十八磅的魁梧汉子在家里是绝对权威。只要他在场,家里的任何交谈都必须以取悦于他为宗旨。达尔文从家庭接受的信仰就可想而知了。   除了家庭教育外,几年的大学生活对达尔文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在达尔文时代,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都是神学占主导地位的学府,其地球科学仍相信乌雪主教(Archbishop Ussher)的推算,认为地球是公元前4004年被创造的。而达尔文进所在的爱丁堡大学却向任何信仰开放,以致于谈不上有什么信仰。在爱丁堡两年中,达尔文结识了几位地质学家、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一起讨论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Chevalier de Lamarck, 1744~1829)所倡导的渐进式的进化学说。也正是在这个期间,达尔文开始研读他祖父的《生理学》。   在神学预科期间,三门主修课中,达尔文的古典文学和数学的成绩都不好,唯独喜爱英国神学家和哲学家佩利(William Paley)的神学课程。他不仅学了必修的两门课,还阅读了教学不要求的《自然神学》(Natural Theology)。佩利是英国圣公会资深的牧师和作家。他的自然神学观相信,神创造这个世界后就远远地离开,再不与受造物发生任何关系。   几年的大学生涯,达尔文在对神的信仰方面无甚长进,甚至变成了无信仰,为他后来在理性主义和《圣经》两者之间的自由选择开通了道路。   在猎犬号船起锚前几个月,地质学家赖尔(Charles Lyell)发表了他的《地质学原理》第一卷,使达尔文有机会在航行中阅读此书。赖尔认为我们今日看到的自然过程是经过漫长的千万年时间缓慢地、静静地逐渐积累而成,即所谓“均变说”。面对瀚浩的自然界,在《创世记》的洪水和赖尔的均变说之间,达尔文凭信心接受了赖尔的均变说,认为地球的演化经历了极长久的年日。在这个大前题下,航行结束回到英格兰后,达尔文一方面撰写有关这航行的记事文章,另一方面大量阅读文献寻找进化的机制。达尔文阅读了Patrick Matthew的著作(发表于1831年)和Edward Blyth的著作(发表于1835年和 1837年),从他们文中论及的“自然选择过程”(natural process of selection)中直接受到启示,从而提出著名的“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的进化机制。   在此后20年中,达尔文孜孜不倦地从事这部巨著的写作。到1858年,达尔文得知另一位英国科学家华莱士(Alfred R. Wallace, 1823~1913)根据他在马来亚为研究生物区的结果,提出与达尔文相同的看法时,大为震惊。在他的朋友赖尔和英国植物学家胡克尔(Joseph Hooker,1817~1911)的力促下,达尔文才放弃了这部巨著的写作,于当年在伦敦林奈学社( Linnaean Society)以“摘要”(“abstract”)的名义,与华莱士联合发表了长达490页的理论,引起了轰动。   达尔文在世期间,他的著作共出版六次。他亲眼看到他的最后一版被译成几种主要外国文字。达尔文卒于1882年,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这是英国有名人物国葬的地方。他的墓被安放于大科学家牛顿的墓旁。赖尔与胡克尔也葬于此。   在一些福音书籍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关于达尔文悔悟的故事。有的甚至说达尔文最后认罪悔改、成了基督徒。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霍浦夫人(Lady Hope)在达尔文临终前对他的访问。现将张郁岚博士的《到底有没有神?》一书中的有关叙述引摘如下,作个例子。“霍浦夫人与达尔文先生一次晤谈记要。她说,达氏晚年经常卧病在床,见他穿着紫色睡衣,床头放些枕头,支持身体;手中拿着《圣经》,手指不停地痉挛,忧戚满面地说:‘我过去是个思想无组织结构的孩子,想不到我的思想,竟如野火蔓延,获得多人信仰,感到惊奇。’ 他叹了口气,又谈了一些‘神的圣洁’,‘圣经的伟大’。又说:‘在我别墅附近住了三十个人,极需你去为他们讲解《圣经》。明天下午我会聚集家仆、房客、邻居在那儿。’手指窗外一座房子,‘你愿否与他们交谈?’我问他说:‘谈些什么问题?’他说:‘基督耶稣,还有他的救赎,这不是最好的话题吗?’当他讲述这些话时,脸上充满光彩。我更不能忘记,他那附带一句话:‘假若你明天下午三点举行的话,我会打开这扇窗子,同时你可知道,我在与你一同唱赞美诗呢!’”   从这段记述看,达尔文晚年是完全悔改了。但这是否真实,霍浦夫人访问记是否真有其事呢?泰勒(Ian T. Taylon)在他所著的《 In the Minds of Men - Darwin and the New World Order》一书中列举了充分的事实,说明达尔文晚年并无悔意,霍浦夫人是一个杜撰的人物。   按泰勒所掌握的资料,关于霍浦夫人的有关传说可以追溯到1915年,甚至更早一些。他认为霍浦夫人访问记是虚构的,主要基于两点理由。第一,霍浦夫人访问是发生在一个明媚的秋天的下午。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因为达尔文去世是1882年的春天而不是秋天!第二,霍浦夫人的访问是否发生在达尔文去世的前一年的秋天呢?即是否在达尔文去世前六个月访问的呢?泰勒认为也不可能。因为从1903年发表的一些达尔文的书信看,达尔文一直坚持他的无神、进化观点,即使在他去世前一个多月所写的一封信里(1882年2月28日),他仍坚持他的无生源观点:“如果生命能起源于这个世界,这一极重要的现象一定基于某些自然的一般规律。对于一个有意识的神能否被自然规律所证明的问题是令人困惑的,我一直在思考,但我的思路无法澄清它。”   由此看来,霍浦夫人访问记乃出于虚构。那么,这个故事是谁编出来的呢?泰勒认为很可能是达尔文的遗霜Emma Darwin。Emma比达尔文多活了十四年。Emma出身于英国圣公会独一神教派的家庭。她素来厌恶达尔文关于人类的道德也是进化来的观点。她在世的日子,达尔文的进化论并没有广泛地被接受。她十分担心人们会认为达尔文觉得属灵的信徒们并不比动物来得高明。所以在达尔文去世后,在达尔文年鉴出版前,她曾让人涂抹掉某些情节,以维护这个家族的好名声。“霍浦夫人”的出现也许是Emma的这种企望的另一次努力。   “霍浦夫人”也许会成为永远解不开的谜,但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 达尔文在他对神的信仰衰退后才形成了进化论思想;进化论是达尔文世界观、哲学观无误的表现,而且至死不变。在自然主义世界观孕育之下,达尔文的进化论应运而生;进化论的称雄又助长了自然主义的势头,对基督教信仰、对《圣经》的权威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然而,仅仅过了一百多年,达尔文主义已陷入重重困境之中,无法自拔;而经过数千年的考验,《圣经》却仍巍然屹立。经过否定之否定,人们对神存在的真实性、《圣经》的权威性、耶稣复活的历史性等基督教信仰的基本要素有了更深切、更清楚的认识,使更多的人心悦诚服地俯伏在三一真神面前,并努力去拯救更多的失丧的灵魂。也许,这正是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的历史功绩所在。 本篇内容参考: 《里程自选文集》 里程/著 (引自:荷兰华人基督教会网站) 《进化论,一个错误的信仰》Cultivation/著 (引自:新时代论坛网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5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课 基督教与佛教的区别 更深一层的认识佛教,对于基督徒来说,是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明白我们所信的神的。佛教几乎成了中国的国教,它对于中国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包括生活,世界观,价值观,人生信念等等,最主要的是把人们带到了偶像面前,离开全能的真神。认清佛教的真相非常的重要,假如有一天,我们中国能从偶像崇拜中走出来,那么,我们的国家就是找到神的时候了——因为佛教的原旨本是无神的! 一、神佛观的区别 凡要研究一个宗教,最重要的莫过于研究她所崇拜的对象如何,本文的目的只是将基佛两教的神佛菩萨等,作较系统性区别,看看他们之间有何不同之处。 (一)基督教的三位一体神 1、独一无二的上帝 上帝,英文是 GOD,希文是 JEHWAH,中译“耶和华”,意思是“今在的,自有永有的”(出3:14)。古代犹太人对上帝,另有以下的几个称呼: (1)耶(EL)原文意为“那有权能者,那刚强者”; (2)耶罗喜穆(ELOHIM)意为“伟大无量”; (3)耶里昂(ELELYON)意为“至高的上帝”; (4)阿多乃(ADONAI)意为“上帝是主人”。 上帝是有位格的(Personality),凡能自称“我”的就是有位格,所以上有自觉,自决,自由的表示。在旧约圣经各处记有上帝向人说话,这就是上帝有位格的具体表现,例如:“耶和华对亚伯兰说……”(创20:1) 上帝至少有以下几种本质与属性(参:神论课程)。 奥斯堡信条对上帝的解释说得好,“只有一神,称为上帝,就是上帝,无始无终,无形无像,不可分开。全智、全能、全善,一切有形无形之万物的创造和保存者。” 2、拯救世人的耶稣 基督徒敬拜的神,是上帝、耶稣、圣灵三位一体神。三而一,一而三,纯然一体。所以虽称三位,但仍是一神。耶稣(Jesus)一名的原意是“神是拯救”(太1:21);基督(Christ),原是一形容词,后成为一种尊称,意为受膏者(诗28:8)。 耶稣与上帝原为一,耶稣说:“我本是出于上帝”(约8:42);“我与父原为一”(约10:30); 耶稣与上帝为一体,且用圣父与圣子的名称,说明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最重要的经句莫过于(约3:16-18):“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 ” 奥斯堡信条论耶稣说:“我们教会又教导人道。就是说,上帝的儿子,从蒙福的童女马利亚腹中取了人性,所以有神人二性,无可分开,联合于酪位格内,就是一位基督,真上帝,真人……” 耶稣在世最大的事迹是:1、教导人相信上帝;2、自我牺牲,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救赎世人的大功;3、从死里复活,以后升天,还要再临世界,审判活人死人。 3、安慰信徒的圣灵 耶稣升天后,圣灵就从天降下,圣灵由上帝而出。 约十五26 圣灵的工作是叫世人自责(约16:8-11),使人重生得救(约3:3-5),圣灵且赐能力,使门徒们向各处传道(徒1:5-8)。圣灵是基督徒随时的帮助与安慰者(太10:18-20)。古时五旬节圣灵下降,教会于是建立。 使徒信经最清楚说明基督徒所敬拜的三一神,“我信上帝,全能的父,……我信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我信圣灵,一圣基督教会……”基督教会的派别虽多,但都只信这位三一真神,其它的任何神明,基督教都不接受,所以,基督教是澈底的一神论信仰。“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出20:3)基督教中虽也有天使的存在,但他们仅是服侍上帝及众圣徒者,而不是受敬拜的灵体(来1:14)。 (二)佛教的诸佛、菩萨及其它 佛教的根本教义是“诸法无我”,宇宙万物都无非由“因缘所生”罢了。站在这个立场,佛教是澈底的无神论,就在今日,真正修行的佛教人士,是绝不敬拜任何神佛的,但这样的人可说是凤毛麟角,少而又少。 自佛教教祖释迦牟尼去世,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在印度佛教界中,认为雕刻或绘画佛陀释迦形像,是一种极端不敬的外道行为。为了表示记念释迦起见,当时曾用各种象征性的记号予以表达。例如在佛陀白耶(Buddha Gaya)等各地的佛教古雕刻中,用“法轮”象征释迦的说教,用“菩提树”代表佛陀的成道,用“足迹”象征释迦的游行布道。佛经“阿育王传第二阿恕伽王第本缘”中,记有外道尼干陀人画佛像,佛教护法阿育王(即阿恕伽王Asoka)听后大怒,竟在“一日中杀万八千尼干陀子于花子城”。 到了公元前三世纪末期,希腊人在大夏地方建立大夏国,希腊文化逐不断地进入了印度本土,于是佛教艺术也受了相当影响。在佛教界盛传,世界最早的第一尊佛像,是由希腊人的手法雕成。据说约在公元前150年左右,有一位希腊籍人弥兰陀(Menada 100-160B.C.)在西北印度做王,他信佛教后,苦无佛像可拜,遂由希腊国召来雕刻师,雕成了一尊希腊人面孔,嘴上有鬓,身穿毛衣的佛像。 到了耶稣降生,公元一世纪前后,印度佛教中开始萌芽大乘佛教。被誉为大乘八宗之祖的龙树(Nagarjuna 150-250A.D.之间活跃于印度),在教义上为佛教开创了新的境界。大乘佛教信徒对原有的佛教,重新诠释,其中关于释迦部份,大乘以为曾在印度做过人的释迦,肉身虽死,但他身未灭,永远存在于宇宙之间。所谓法身(Dharmakaya),解释甚多,用非佛教的术语来说,或可把它看成是释迦的一种“灵体”。 大乘不单把释迦予以神化,且也制造了其它的许多诸佛,其数目多如恒河沙数。再者,大乘也引进了一种菩萨信仰,以为在宇宙中有许多菩萨存在,予人以幸福快乐。总言之,自从大乘佛教兴起后,佛教遂变成了多佛、多菩萨以及多鬼神的“多神”崇拜了。大乘为何如此剧变?可能是为了应付满足当时多神信仰的印度人的需要,以及大乘受了外来的宗教、哲学与思想影响所致。 我国是属于大乘佛教范围,加上我国人民自古多神信仰的需求,结果,中国佛教徒所拜的便显得比日本大乘佛教所拜的更是复杂多端了。我国已故大醒法师曾说过:“佛教是主‘一切唯心,万法唯识的’,但到了中国之后的佛教,已被神奇古怪‘多神’的鬼影附真身,所以连佛教本身的教徒(单指僧尼)也分不清了,这哪是佛教的不是呢?” 现在我们拟用最短篇幅,将佛教徒所敬拜的对象分类如下,约可分成佛部、菩萨部、明王部、天部、眷属部等五类。 1、佛部 佛,是佛教中最受尊敬、最高级和最受敬拜的对象,主要的共有15佛;但有的佛广受敬拜,有的佛却遭冷落。15佛中,仅释迦牟尼佛,曾在印度有过做人的历史,后被神化,成了上帝一般。其它的14佛,都无历史根据。因为佛教特别注重“人修道、人开悟,人成佛”的三个“人”的修行佛道过程,所以任何佛、菩萨如没有在这世界做过人、修过道的历史,便只能把他看成是一种想象中的崇拜对象罢了。但佛教却另编出一套神话,说某佛在无量劫前如何发心修道而成佛,但都无历史根据,不足以信。 按“佛”的梵文 Buddha,意为“知”、“悟”,原指佛教修道人知道明白了佛教的“因缘法”等教理而言,本无任何神秘色彩。与释迦同时代的耆那教教祖尼提陀菩提子(Nigantha Nataputu),也被他的信徒称为Buddha呢!但释迦经后代佛教徒予以神化后,佛陀释迦也变成有如上帝一般了。佛教“觉生杂志”在社论中指出,“先就佛陀而言,后来,渐次神圣化、神秘化,无形中,人间的、历史的佛陀,慢慢地被一幕幕的神话掩饰成非人间寓言的佛陀了……观今日信仰佛陀者,或视诸为神明,或比诸为上帝,神佛不分。” 15佛的名称称是:释迦牟尼佛、大日如来、卢遮那佛、阿弥陀佛、药师如来、宝生如来、不空成就如来、开敷华王如来、天鼓雷音如来、宝幢如来、一字金轮佛顶、佛眼佛母尊、多宝如来、定光如来。“如来”,梵文是Tathagata意为“如实地到达”、“宣示如实之理者”、“如实的觉者”、“如实的教师”。“如”,如实(Tatha),“来”,到达(gata)。此“如来”为释迦的十个称号之一,以后,“如来”也被用别的佛上。 除以上主佛15尊外,另又有“三千佛”的说法。根据“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现在贤劫千名经”、“未来星宿千佛名经”等所载,在过去、现在及未来三世,佛名多至三千。其中且有什么“南无电灯光佛”、“南无光游戏佛”之类的,真是无奇不有。再根据“贤劫经第八叹古品”,当喻星宿劫时,有八万佛出现,重清净劫时,有八万四千佛出世。在佛教中既然大家都是佛,所以“佛”也就显得不希奇了。南传小乘佛教泰国,只尊释迦牟尼佛一位,保持了大乘佛教发生前的遗风,泰国的几个大寺院,只供奉释迦一佛,小乘佛教不信释迦佛以外的佛及菩萨。 2、菩萨部 菩萨,又作菩提萨陲,梵文 Bodhisattva,意为“觉有情”,Bodhi(觉,菩提),Sattva(有情,众生)。根据梵文原意,凡是修行大乘佛教的佛教徒,就都是Bodhisattva;佛教劝人发菩提心,就是发菩萨心。我国已故太虚法师说:“凡发菩提心学佛者,都可以叫做菩萨。”所以,“菩萨”原是佛教中一个极普通的称呼,既适用于僧尼,也适用于在家学佛的居士们。 佛教把全宇宙的灵界与佛界划入“十界”之中,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阿修罗界、人间界、天上界,以上称为“六迷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佛界,以上为“四悟界”。即是说,佛是最高,菩萨次之。据说菩萨(修道人)修行共有五十二位,渐次上进。从四十一位至五十位,称作“十地”,以上便是“等觉”、“妙觉”位、最后一个便是“佛”位。 修行佛教的佛教徒便是菩萨的思想,以后也逐渐起了变化,予以神化,最后竟产生了许多非人的、想象中的天上菩萨出来了。这些在天上宇宙间菩萨,有男有女,据说能赐人幸福与快乐。但我们从宗教学的立场来看,与其称他(她)们为菩萨,毋宁说这是佛教中的一种变相多神多灵崇拜,与原始佛教的无神论,不知已相距多少个十万八千里了。 菩萨部中较重要的菩萨有:圣观音、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如意轮观、不空绢观音、马头观音、准提观音、三十三体观音、叶衣观音、大白衣观音、弥勒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药上菩萨、药王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延命菩萨、五大虚空藏菩萨、大随求菩萨。另又有25菩萨的说法,自观世音菩萨至无边身菩萨,共廿五尊。据说他们都是保护那些念阿弥陀佛名号的菩萨。另有已死去的印度名佛教徒马鸣、龙树、世亲三人,也都被称为菩萨。以上的许多菩萨都受佛教徒敬拜。 除以上的佛、菩萨外,佛教中尚有鬼神的“明王部”的神明: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孔雀明王、马头明王、大元帅明王……等三十四尊。另有“天部”鬼神:昆沙门天、广目天、梵天、吉祥天、阿修罗王、大黑天、日天、月天、宝藏天女……等34尊。另又有“眷属部”神将:药师十二神将、般若守护十六善神、普贤十罗剎女、十六罗……等98尊。以上的许多鬼神,各有专司,或为佛教的护法,或赐人福乐,或服侍于天界等不一,他(她)们有的广受佛教徒敬拜。单是以上五部的佛、菩萨、神、鬼等的数目,便多至两百尊左右。 除此之外,释迦牟尼佛当年的十大弟子,也被塑像,受人敬拜。在台湾有些神佛兼拜的寺庙,还供有关公、妈祖、吕纯阳、土地公、玄天上帝、玉皇上帝、三官大帝、张天师、太上老君……等与道教及民间信仰有关的神明,让人膜拜。这些塑像原与佛教无关,但为了适应一般多神多鬼信仰者的迫切需求,以及增加香火经济收入起见,有些佛教寺庙也竟乐此不疲。 总而言之,佛教教义虽一直标榜无神,诸法因缘生,但它在大乘佛教中,最后所行出来的,却变成了一个最复杂多端的多佛多菩萨、多神多鬼的“多神”信仰崇拜宗教。在世界中虽也有不少多神教,但佛教在多神方面却可以坐上王座,因为佛教徒所敬拜信奉的对象之多,已超过任何多神教的神鬼。对于这方面,无论佛教徒如何辩驳,但绝对摆脱不了“多神教”称号,这是佛教教主释迦牟尼在生前连做梦也想不到的大剧变与怪现象。佛教居然由无神变成了多神,到底是堕落了呢?抑或进步了呢?这要请读者自己去答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5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罪恶观 人为何会有痛苦?这是许多宗教想要解答的一个主题。人在今世的各种痛苦,一定有其来源,探本溯源,是一个研究宗教者必做的一件大事。 (一)基督教的罪恶观 什么是罪?罪不是物质体;物质或能引诱人犯罪,但它本身并非是罪。有的宗教修行者,努力摧残自己的身体,以为这个肉体是罪,妨碍人修道上进。但基督教却认为身体是上帝的殿,人必须妥予保养(林前3:17)。有人以为罪是由动物遗留的兽性所致,因人与兽在太初时原为一体。但野兽无道德生活,无精神生活,何况人兽有别,不能混为一谈。也有人以为罪是人欲达到某种道德的最高境界,而却无法达成时,便就是罪。但当知判断道德与不道德的标准不易,因人、地而异,在甲地算是极道德,在乙地也许分文不值呢! 圣经认为罪是一种心灵上的产物。既不能见,亦不能摸,唯有籍着人的行动,才能将罪表明出来。罪是人在思想上、言语上和行为上,不按照上帝的旨意而行。 罪如何发生?基督教极清楚地告诉人罪的起源及其经过情形。当始祖亚当与夏娃夫妇二人在伊甸园逍遥自在时,不料魔鬼突来引诱,最后始祖终归失败,违抗上帝的吩咐,我行我素,擅自摘下“禁果”来吃,于是原罪便进入了世界(罗五12)。 原罪进入世界前,始祖在善与恶两者之间,站于平衡地位,他们既能择善,也能择恶,这要看他们的态度与存心如何。上帝给了他们选择的自由,赋与他们能自由思想的意志力,因上帝绝不愿造出一个如同木偶般的人,完全由祂操纵。 罪的起源有三个过程:①外来的试探,魔鬼的怂恿 (创3:1、4)。今日,人在犯罪前也会受试探,彷佛有声音说:“不一定会……”②人内心的反应。始祖经试探后,心中起了反应,想到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能”(创3:6)。这是食、色、智的三大引诱(约壹2:16)。③人采取行动向试探投降。圣经说:夏娃“摘下果子吃了;又给他丈夫,他丈夫也吃了”(创3:6)。如始祖坚持不摘不吃,当然魔鬼无计可施;但可惜他们终于向试探屈服,为人类带来了原罪。因为类都是亚当夏娃的子孙,所以都生来带有原罪。 罪的种类究竟有多少?(罗1:29-32 可3:29) 犯罪的结果如何?(罗6:23) 基督教极清楚地告诉人,原罪是由始祖传来。因此,人诞生后便带有此原罪。人自小起,便有犯罪的倾向,如三、四岁小孩便会说谎、贪婪。从今日人类猛烈地犯罪看来,足证圣经的道理不错,世人都犯了罪,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无人不犯。 始祖未犯罪前,人性是善,犯罪后,在善上又加了恶,成为具有善恶二性。圣经特别指出人系根据上帝形像及被吹入上帝灵气而成,因此,在人性中尚存有“是非之心”等部份(罗2:15)。所以,人只要有机会,仍有悔改信真神的可能。至于魔鬼,全身是恶,当然绝无懊悔向善归回真神的可能了。 基督教的整个信仰思想体系,是以上帝为出发点、为中心的,因此,在论及罪恶时,当然也首先注重人与上帝的关系如何,这点请注意。 (二)佛教的无明与业力 凡信佛教的人,都觉得自己有某种痛苦、问题急待解决。因此,信佛教,努力修行,以期达到解脱这个痛苦的大目的。这个痛苦,佛虽未用“罪恶”两字来表示,但却有她自己的专门术语,即是“无明、业力、轮回”。佛教以为人因有这些东西缠身,所以才生出无量痛苦,人若能从无明、业力和轮回得到解脱,便不再有这些苦楚了。不必说,无明、业力的含义与基督教的“原罪”完全不同,本人亦无意把它们拉在一起,混为一谈。但只是想要说明佛教所讲的痛苦根源为何? 佛教以为世界万物都不过是因缘所生,例如桔子是“因”,泥土、阳光和水分原是“缘”,它们扶助种子生长。以后开花结果,结出桔子,就是“果”。佛教站在这个“缘起论”的立场,便大声说:“宇宙间无神,神由何因缘所生?”。佛教既不讲神,不信神,因此它的教义完全是以“人”为出发点、为中心、为起首的。这点请注意,因这有助于我们今后对佛教思想全盘的了解。 释迦以为人生来是苦,苦的根本原因是人有“无明”。佛教用“十二因缘”来说明人生的整个过程与痛苦起源。人因有无明,才缘“行”,行又缘“识”,识又缘“名”,名色又缘“六入”,六入又缘“触”,触又缘“受”,受又缘“爱”,爱又缘“取”,取又缘“有”,有又缘“生”,生又缘“老死”。人因有无明,所以最终必有老死。人为何会有老死?因有无明。以上这些专门术语,有各种解释,但都不外说明人在精神上与肉体上的各种发展情形。佛教四圣谛中的“苦谛”与“集谛”二谛,便是解释人生为何会有痛苦这方面的道理。 无明,便是佛教主张人生痛苦的根源。无明究竟是什么呢?只有一本“大乘起信论”中有句含糊的话:“以不达一法界故,心不相应,忽然念起,名为无明”。如此解释,人之所以有无明是忽然而生,但“忽然”的说法毕竟太笼统。忽然有客来,忽然地震,但绝不会整天整夜忽然有客,忽然下雨,这种场合,已不能称是忽然了。“忽然”该是突发事,意料外事,佛教既说人人有无明,无人不有,但如果说都忽然一律发生在全世界每个人身上,便说不通了。 其实,无明这个道理也非释迦首创,是他参考了印度教的思想而来。印度教以为最高神“梵”具有“明”与“无明”,它们是无始无终,永远存在。“明”是指悟的方面,“无明”是指迷的方面;当迷方面的无明活动时,便生出千变万化的现象界。佛教以后把无明用作迷的根源,且用在人的方面了。释迦想了六年,最后终于采取了“无明说”为人生苦恼的起程,由此再来发挥他的十二因缘道理,这样,佛教也就轻易解决答复了人生为何会有痛苦这个难题了。但它的脆弱处,是经不起有人打破沙锅问到底,无法向人清楚交代无明的起源何来。既然连佛教自己也说不清楚,那我们也只好让无明继续“无”明下去了。 人在今世为何会有痛苦?无明是根本原因。其次,佛教也讲人有痛苦,是由于前生“业力”所致。业的梵文是Karma,意为“行为”或“动作”。小乘佛教“有部”,以为业是宇宙生命的原理,是人死后去转轮回的本体,它不是物质,而是一种无意识的气质(性格)。有人以为业的本质是由于意志的表面性互流而成立。小乘的“业感缘起论”便是专以业来说明宇宙万物之生成变化的。 大乘佛教不以业作为宇宙生命的原理,因大乘讲“空”(Sunya),道理高过“业感缘起论”。大乘佛教徒只用“业”来说明人为何今世会有苦乐贫富等悬殊的原因。业分成十善业与十恶业:人在前世如行善业,今生便富贵荣华,享福快乐;如行恶业,则困苦贫穷,潦倒不堪。十善业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十恶业则是把十善头上的“不”字取去,而成杀生、偷盗……邪见。 我国的佛教徒几乎都用业来衡量整个人生生活过程。如见某人(或自己)贫苦,或疾病、痛苦,都说成是生来命苦,前生恶业所致。相反的,如丰衣足食,诸事一帆风顺,都说成是前生善业所成。结果造成后者看不起前者,而前者的“苦命”更是无法在人前抬头,有的甚至走上自暴自弃、自甘堕落的地步,因为生来命苦,努力有何用呢?但构成一个人的现在祸福贫富状态,其背景到底是否便是如此简单,都可推在业力上面。我想,明眼人稍加留意观察,便能找出真正原因的答案,用不着我再来解释了。其实,业力思想也原为印度婆罗门教所有,佛教不过予以袭用罢了。 除无明与业力外,佛教相信宇宙间有一个轮回,共分六道,一切的神、鬼人、畜生等都在此轮回中辗转不停,在六道中变来变去,永不止息,痛苦莫名。其实,这个轮回思想也是佛教采用了婆罗门教的信仰 不过从原有的天道、祖道和第三道的三道予以扩充至六道罢了。佛教以为人如要脱离六道轮回之苦,首先必须非除去无明不可,如欲除无明,则必须相信佛教不可。在下篇我们将计讨论佛教用何方法来除去无明。至于六道轮回是:天道、阿修罗道、人间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三、救赎观 基督教用何方法救人离罪?佛教用何方法使人脱离无明、业力及轮回之苦?在本篇中将予讨论。 (一)基督教的除罪法 基督教的除罪法,分两部份同时进行。一是人必须先有悔改的心愿,二是相信耶稣救人的能力。 先说第一方面,一个人如想脱恶,与上帝和好,必须先悔改重生。耶稣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上帝的国(约3:3)。”悔改重生即是离开罪恶,这在心理与行动上有三个过程。 人必须先有罪恶的感觉,承认犯了罪。 诗51:3-4 认罪后接着为罪忧,生出忧伤的心来。 诗51:17 必须再进一步,热切羡慕由罪中得释放。 诗51:7-10 人应悔改什么? 1、宗教信仰上的--凡从前所信所拜的假神都应立即除去,为此事痛悔。凡与圣经背道而驰的一切邪道鬼术等思想,都要弃如敝屣。 2、个人行为上的--凡对人对己,没有照圣经吩咐去做的,都要悔改。 第二方面:必须再积极地进一步,接受耶稣为自己的救主,相信祂能赦免自己的罪恶,包括原罪及自己曾犯的本罪。 约3:16 论到人得救,圣经说:“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上不是出于自己,乃是上帝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2:8-9)。”论到人的罪恶得赦,圣经说:“祂救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到祂爱子的国里,我们在爱子里得蒙救赎,罪过得以赦免(西1:13-14)。” 基督教的救恩是以耶稣与人为中心,如无耶稣救恩,赦罪便不能成立。但人如不相信,这救恩当然也决不会白白无故的临到这人,赦罪也绝不会在这人身上发生什么效果了。在基督教中,只有活着的人才是被耶稣拯救的对象,因为人是亚当的子孙,而亚当却在伊甸园中犯罪堕落,为人类带来了原罪,“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罗5:12)。至于各种飞禽走兽,以至虫蚁鱼虾之类,既无理性,也无道德行为,更谈不上与宗教信仰有丝毫关系。因此,牠们与救赎无关。试问一狗一蚁,能像人一样,清楚地表明牠们的悔改认罪吗?魔鬼、污鬼等也不在被救之内,因他们全然是恶,自太初起,即与上帝为敌,只知一味反抗上帝及祂的信徒,他们那有懊悔接受耶稣救恩的可能?何况魔鬼与污鬼等都是一种“灵体”的存在,与耶稣降世救“人”的目的不合。 (二)佛教的自力救济与他力阿弥陀佛信仰 佛教一向讲求自力救济,也就是说众生想要获得清凉、自由、解脱,菩萨只能提供指导、方法和工具,对于众生境界的提升,烦恼的解除与身心的释然,老实说,对这些,菩萨是使不上力,也帮不了忙的。在《寄园寄所寄》记载,尚书霍韬,曾经想占用寺庙当作假日别墅,要县长把和尚赶走,和尚离去前在墙壁上题诗∶“学士家移和尚寺,会元妻卧老僧房。”,霍尚书看了很惭愧就不强占寺庙了。这是绝佳的抗议文学,也是和尚自力救济的典范。 今天,很多人以为拜佛烧香就能得救,天天拜、天天烧,请问,他们怎么谋生?你为何不想想出家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生活态度? 佛讲了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让我们知道了由于自己作恶太多,迷而不觉,因此已经在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中轮回了无量劫了。   佛经说,佛看到众生实在是太苦了,因此发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机,教授八万四千法门,让众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修行,了脱生死,最终成佛。   佛又看到众生靠自力修行非常困难,因此特开专靠他力,即大慈大悲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大誓愿力的念佛法门,使大家能信愿念佛,临终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即能了脱生死,最终成佛。但是,佛经认为,现在正值末法时期,众生习气刚性难调,痛苦烦恼多如恒河沙,业障大过须弥山,想即生了脱生死并非易事,因此,《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到,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佛教又说,“他力不离自力,离开自力,绝无他力。”总之,我们在佛教中看不到、找不到一个真正的救赎,佛主自己本身就不是救主,不是救主就不可能会有救赎。而且,佛教的“上西天”还得靠很大的“自力”,这对于堕落的人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5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来世观 (一)基督教的天国 天国是在天上,圣经通常把天分成两部份来讲。从宇宙观的立场来看,天和地同为上帝所造,“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创1:1)”。天是上帝用来置太阳、月亮、诸星辰之处 (创1:16-18)。雨水是从天上落下,“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创7:11、13,8:3)接近地球,天的空间处,也是众鸟飞翔活动之处。 再从基督教信仰的立场来看,天不仅单是存有日月星辰而已。天的最高部份,不能用肉眼看到的最高属灵处,却有三一真神、众天使天军及诸圣徒在。 王上8:30 路2:13 太18:10 天也被称为“天国”(Kindom of God),或“上帝的国”(太7:21 约3:5)。由此可见,天国不是一个抽象名词,是人去世后可以进去之地。耶稣又用了许多比喻,说明天国与人类的关系,天国好比一粒芥菜种,好象面酵,好象宝贝藏在田里…… 太13:31、33、34 在(约14:1-3)中这个“地方”,便是基督徒的最后归宿处,它在天上。保罗把天上比作可以永住的房屋(林后5:1)。 耶稣曾由天上而来(道成肉身),因此,在复活后四十天,便又升到天上,以后还要再从天上来世界,那时便是世界的末日了(徒1:11)。使徒彼得说:“那稣已经进入天堂,在上帝的右边……(彼前3:22) ” 基督教的天国,又称天堂,是一个纯粹属灵的境地。在天堂中,有三一真神,众天使,众信徒。基督徒去世后,去到天堂,都要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在上面前歌颂祂(参启7:9-10)。天堂里只有善的,没有恶的,撒但与污鬼,不能住在天堂。只有信耶稣的基督徒,因信耶稣而被称义,才能去到天堂,因此,在天堂中绝对没有外教徒。天堂中也无阶级之分,凡是信徒,不分男女老幼,都一律进去。 天堂中也没有男女嫁娶的婚姻生活(可12:25)。人去到那里后,得到永生,永远在天堂享乐、安息(启21:4)。基督教只讲到今世与天堂的那一世(来世),因此,在天堂的信徒,绝不会再有所谓投胎做人、或变成什么动物虫蚁等事发生,何况基督教也根本不信这些。天堂是单数,只有一个,它的位置与方向,圣经也未指出。因此,人不能妄测,只知是在天上,那一个最高的属灵境地。人是否能去天堂,全看他生前信仰耶稣与否而定。人死了后,任何活人为死者的追荐、代祷,都无助于他入天堂与否的资格。 当一个人成为基督徒后,实际上,他已成了天国的国民,作上帝的祭司(启1:6,5:9);他的名字被记在生命册上(启3:5);他的祷告可以升到天上(启8:4),上帝的各种丰富应许,成为他可以承受的产业(启2:7、10、11、26,3:12、21)。因此,基督徒在世活着时,实际上,已在享受永生的部份福乐了。 关于基督教天堂的实际具体情形,耶稣唯恐人徒生妄念,因此说得不多。至于在《启示录》中所记载的天堂部份光景,也不能全部照字意解释,不然,便会失去基督教天堂的崇高无比境界,而流入于通俗的思想了。 (二)佛教的涅盘与净土 人因有无明,所以最后生出“生老病死”,且在轮回中转来转去,受苦不停。人如能除无明,自然不会再有生老病死,自然再也不会有轮回转世之苦了。佛教徒最怕这个轮回,因轮回有生死之苦,如再生在某一道中,仍会再有死。再有死,仍会再有生,如此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真是痛苦无穷了。佛教所讲的“得解脱”,便是想从这个苦的轮回脱离解放出来。 从生死轮回的道理推演结果,佛教徒憧憬着(或说人修到某种最高状态)与梵天神互相接合的一种境界,叫做“梵我一如”(或称梵涅盘)。佛教既不信神,因此,原有的涅盘内容也必须予以澈底改革,以合乎佛教的宗旨。于是,佛教所讲的涅盘,自然没有梵天,也自然变为一个所谓无生、无死,一切烦恼永尽,不再有生死的地方了。因佛教徒惧怕生死轮回,不再有生死之处便是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涅盘”的梵文是Nirvana,有各种解释:Nir是“不”之意,Vana是“织”之意,全句是:涅盘即是不织不死,断去烦恼之意。“烦恼”(Kilesa),在佛教中又称作“惑”,指恼乱心身的精神作用而言。Nir是“不”之意,Vana是“生”之意,全句是:涅盘是“不生”,超越生死苦难之意。也有把涅盘解释成烦恼“被吹去”、“被消去”之意的。Nir,“不、无、外、离开”之意,Va动词,“吹、去、动”等意,Na作为分词后接字,全句意思是说:凡夫的心灵好似一盏油灯,如能除去烦恼、贪爱(如减少灯油般),最后便到达永无烦恼、永无贪、瞋、痴等三恶德的清净地步了。 杂阿含经第十八:“涅盘者,乃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诸烦恼永尽,是谓涅盘。”阿毗婆沙论卷第廿八:“问以何义故名涅盘,答烦恼灭故为涅盘……超度一切生死苦难故曰涅盘。”涅盘,又可译成‘灭、寂、寂灭”。我国佛教僧尼或信徒去世时,不用“死”字,而称死者为“圆寂”,或“大圆寂”,意即此人已入无生死的涅盘境地了。佛教有个“三法印”的道理,其中之一便是“涅盘静寂”。涅盘的教义属于佛教四圣谛中的“灭谛”部份。 从以上的观点来睹,原始佛教的涅盘是尽而又寂的,所以释迦牟尼死去后,已灰身灭智,无声无臭的了。泰国一带南传佛教迄今仍以涅盘境地为静寂无为。这样说来,佛教徒死后的最高归宿之处,是一个没有动静的地方,一切活动停止,甚至也无知觉可言。相反地,如果涅盘中尚有知觉,尚有活动,那便可能仍有烦恼,仍有痛苦,便不能静寂的了。因佛教徒怕生死轮回之苦,所以佛教徒死后的去处涅盘境地,也必定是一个所谓无生死,无任何活动的地方才合乎佛教徒的需要。但一般说来,人在死后盼望去的地方,应是一个有感觉的快乐之地,这样,才能体会到天堂(或用别的名称亦可)中的幸福,如仅是静寂无为,无丝毫活动,似乎也显得太单调乏味了!但原始佛教的涅盘教义却是如此,如不静不寂,便不成为涅盘了。 但到了大乘佛教后,佛教教义有了新的解释,大乘信徒似乎不甘寂寞,居然一反常态,把原来的涅盘静寂说成为涅盘是“常乐我净”了。“我”字的解释甚多,但单看字面,便知道在涅盘中尚有“我”的存在(佛教讲诸法无我),其地常住不变,快乐无穷。即是说,大乘一反小乘涅盘的消极态度,而把涅盘改成为一个积极的“动”的境界了。但详细具体内容到底如何,似乎连佛教徒自己也说不清楚,几乎成了各说各的,每人有一个涅盘定义。甚至有人说,释迦已成了宇宙的“真理”,人死后即去与他合而为一,变成一佛,变成一体,这就是涅盘。照我们的想法,所谓涅盘,是佛教徒希望死后去的这么一个地方,那里已与轮回隔绝,已超出轮回。既无生,也无死,永远在那里不动不变,一直下去。至于它的地点及其它详情,我想连佛教徒也无法奉告!不必说,只有信六道轮回的人,才会相信涅盘这个教义的。凡不讲轮回的宗教,涅盘与它无关。大概来说,凡靠自力修行得解脱的佛教各宗派,不管小乘或大乘,都以涅盘为来世的最高目标。 大概原始佛教所标榜的“无”的涅盘,不受印度人的欢迎,于是,佛教中另又兴起了一个活动频繁,多彩多姿的阿弥陀佛西方净土来了。凡是他力信仰,靠阿弥陀佛得救的佛教徒,主要是净土宗人,渴望自己死后能去西方极乐世界,在那里成佛(开悟),享受净土中的诸般快乐。净土宗的信仰在教义上,仍称死后去西方为进涅盘(一般信徒都惯称“生西”,或“往生净土”,不用进涅盘这个说法)。但显然地,净土宗人想去的目的地西方净土与自力修行者所去的目的地涅盘,是有极大分别的。在这交叉点上,净土宗与别宗人分了家、走了样,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曾有某牧师撰文西方极乐世界,把这块地方说成是佛教徒的死后归宿处。但那是错的,是在讲外行话。只有净土宗才讲净土,别宗派不多讲净土,而在规规矩矩的讲涅盘。至于把净土宗与别宗混在一起兼信的人,当作别论,他们可说是投机份子。 西方极乐世界,是净土宗信徒死后的来世去处,这个也有佛经根据:“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阿弥陀经)“极乐”,梵名Saukhavati只有“快乐”及“幸福”意,无“极”的意义在内。西方净土既无众苦,只有快乐,也无所谓“极”乐的了。“净土”两字无梵文,似照此世界“秽土”相对而称,英文的Pureland,似照中文净土转译。“南无”Nanas,巴利文Namo,意为“归,归命”。阿弥陀佛,梵文有两名:一、Amitabha意为“无限的光明”。二、Amitayus意为“无限的生命”。中译“阿弥陀”三字,仅译了梵名前面形容词Amita一字,是鸠摩罗什译错了,可惜我国佛教徒也许根本不知道,所以一直没有把它改正过来。 根据净土三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等处所记,西方净土情形如下:主人公是阿弥陀佛,挟祀(侍于主神者)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两位。另又有口吐雅音,向众生传道的各种杂色之鸟,如“白鹄、孔雀、鹦鹉……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唱五根五力……八圣道”,但佛经又称这些鸟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鸟即佛,佛即鸟,使人联想起印度古有的飞鸟崇拜。在净土中,诸凡衣、食、住一应俱全,且不需任何劳苦,自然应手而得,对懒惰人最为理想。“欲得衣服,随念即至”,“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所居舍宅宫殿楼阁,称其形式,高下大下,或一宝二宝,无量众宝随意所欲,应念即至,又以妙衣偏布其地。”论到净土气候,“无四时春夏秋冬,不寒不热,常和调适。”此地又有丰富水源,供人大量或或浴,身心畅快,“有诸浴池……深浅,皆各一等,八功德水,湛然盈满,清净香洁,味如甘露。”“若入宝池,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溲足……荡除心垢,清明澄洁。”(以上所引经文,请阅净土三经)要言之,净土世界被描写为一个四季如春,不冷不热,物质丰富,应有尽有,且能不劳而获,只要坐在那里,便能随心所欲,应手而得的大“好”地方。难怪那些衣食不周,苦于旱荒炎热的印度人要信净土了。至于我国人大量改信净土,也与净土世界的享乐有关。大家都丢弃了枯燥乏味的涅盘,想在死后好好地去净土快乐一番。印顺法师说:“现代修持净土的,每着重在极乐世界的金沙布地、七宝所成等,这在弥陀净土的思想,显见是过于庸俗了。” 净土中有九个阶级,称为“九品”,死后去净土的人,根据他生前信阿弥陀佛的程度,被分配在九个不同的地方,九品是:上品、中品、下品,每品中又分上、中、下三生,如“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凡上品上生者即可成佛,但下品下生者,却要在莲花中经过十二大劫后(一大劫是十三万四千四百年),才能再开始听佛法,慢慢地修行,至于何时才能开悟,那便不知道了。这种阶级区别实在要不得,佛教把印度原有的四姓差别,居然也扩大搬到西方去应用了。 阿弥陀佛又常简称为“弥陀佛”或“弥陀”,弥陀不是“弥勒”,前者是西方净土之主,后者则被佛教徒信为将来要从天宫兜率天来这个世界救人的菩萨,两者全然不同。在佛寺中那个笑脸常开,大腹便便的塑像是弥勒菩萨(Maitreya),而弥陀佛却是端端正正坐在大殿上,神情严肃,从不嬉嬉哈哈的。 原始佛教的涅盘是那么寂静,空无一物 ,而净土竟是那么热闹,应有尽有,两者却成相反,难怪许多佛教徒要弄得不知何去何从了。去涅盘好呢?还是去净土投靠阿弥陀佛? 在佛教中,还有一个来世的去处,那是死后去兜率天。据佛教说,凡佛教徒生前行为好者,死后去此兜率天的外院享福。但真正懂佛教者,绝对不想去那里,因兜率天中虽好,但仍在六道轮回中的“天道”之内,有一天福报满了,仍要堕落到别道中去受生死之苦! 本篇内容来源:《基督教与佛教的比较》 龚天民/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6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课 三位一体 经文:罗1:1-5 “三位一体”的上帝观是基督教上帝观的根本特征,是早期教会中教父和哲学家热烈讨论的一个重大问题之一。在《圣经》中我们找不到“三位一体”这个名词,她最初是由堪称拉丁第一教父的特土良从圣经中总结出来的。“三位一体”指的就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个位格,同时也指明了三个位格之间的关系。“三位一体”的真理是我们信仰的核心,所以,希望每一个基督徒都能够正确的面对。 一、三位一体的概念 “三位一体”:由三个合一的位格所合成,这三个位格不是分离的存在,而是完全的合一,为一位神,但按神圣本性而言,是三个独立的存在——圣父、圣子、圣灵。 对照上面的定义,请各位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 A、“三位一体神”的意思是说,耶和华、耶稣和圣灵其实是同一位神,只是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名称出现,对吗? B、“三位一体神”是指三位神,祂们有大小顺序,最大的是圣父(耶和华),其次圣子耶稣,再次是圣灵,对吗? C、“三位一体”这个词语并未出现在圣经上,是人在圣经归纳和结论的,对吗? 二、三位一体的简史与各种学说 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三位一体”教义的产生经过。 (一)改教以前的三位一体教义 1、一神论 主耶稣时代的犹太人,他们非常强调神的独一性,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后人,以致于否认神有不同的位格,否认三位一体中第二、第三位格的神性。 2、从属论 特土良(Tertullian)乃是最先用“三位一体”(Trinity)一词的教父,但他所制订的教义,甚不健全,他提倡“从属论”,圣子、圣灵相对于圣父的地位,乃是从属的,不是平等的。俄利根(Origen)袭承其说,且变本加厉,他说圣子在本质上对圣父是从属的;而圣灵又是从属圣子的。他降低了圣子、圣灵的地位,除去了他们的神性。这种学说遂成为亚流派(Arians)异端的厉阶,不仅否认圣子、圣灵的神性,并且说圣子乃是圣父最初的被造物,而圣灵乃为圣子最初的被造物。这样便否认圣子、圣灵和圣父的平等性,而不是和圣父同体、同质、同性的。 3、主宰论 亚流派仍是维持三一论,但是到了主宰论派,乃更是变本加厉,其激烈者,认为主耶稣基督,仅是一个人,惟以其性质优越,致其有神的名位;至于圣灵,则仅有一种神圣的感力。其主变形说者,则以为圣父、圣子、圣灵仅为神三种变化和显现的形态。另有一派,甚至不知三位的合一性,而陷入“三神论”(Tritheism)的异端,例如反对卡西敦(Chalcedon)正统教义,否认主耶稣神性的“一性论”异端,如阿期孔耐祺(John Ascunages)和斐罗朋纳斯(John Philoponus),以及中古时期的名目论派(Nominalist一称唯名论派),如洛色林(Roncelinus),都有同样的错误。洛氏认为三位论的神,仅为一个名目,没有所谓神的实体。此说违背正统教义,大遭教会的谴责。1092年索亚逊(Soisson)宗法大会,判定洛氏应放弃他的异端。 尼西亚(Nicea)教义大会于325年宣告圣子乃和圣父同质,教会制订三位一体的教义;在381年君士坦丁堡教义大会又宣称圣灵的神性。圣父、圣子、圣灵乃彼此相关,同为一体,圣子出自圣父,圣灵乃出自圣父圣子。 (二)改教时期的三位一体教义 1、加尔文论三位一体   加尔文在其《基督教要义》(卷一,13章)一书中,曾广泛地讨论过三位一体的教义,并且维护早期教会所制订的教义。从总体上来看,他不愿意在圣经论此题的简单陈述之外再多说些什么,因此当他头一次在日内瓦的时候,就避免用到“位格”(person)与“三合一”(Trinity)的名词,然而在其《基督教要义》(Institutes)一书中,却又卫护这些名词的使用,并批评那些反对这些名词的人。迦罗理(Caroli)就曾拿亚利乌的攻击来反对加尔文。加尔文主张神性中各位格间的平等,甚至主张圣子的自存,藉以暗示那并非是圣子本质上的生出,乃是他个人生存的生出。他说:“圣子与圣灵的本质是非生的。”并:“圣子以神的身份来说,是自存的;但以子的身份来说,则是属于父、从父而来的。这样,他的本质是没有来源的,而说到位格的来源,则是属于神自己的。”(要义,卷一,十三章25节)   有时有人说加尔文反对圣子的永远生出,这种说法是根据以下的一段记载:“既然明显见出三位格从永远就在神里面存在着,而又认为继续不断生出的作为是愚昧的,那么再一直辩论父神是否是生出的,有什么益处呢?”(要义,卷一,十三章29节)但这一段的记载,不能被认为是反对圣子的永远生出,因为加氏在别处已说明了这一点。这似乎是加氏对尼西亚会议有关圣子永远生出的推测不满意。华飞德评论说:“似乎加尔文发现这观念,若不是无意义,就是困难的。”(加尔文与加尔文主义,247页以下)为教会所制定的三位一体教义,在所有的改革宗信经中均有论列。 2、索西奴派与阿民念派论三位一体   在十六世纪,索西奴派声称三位格拥有同一本质的教义,是不合理的,他们并根据亚利乌派所引证的予以反驳,但是他们却在反对圣子先在之事上,比亚利乌派更厉害;并主张基督虽然具有特别的圣灵充满,并有关于神的知识,且他的升天就领受治理万物的权柄,但按他的本性,他也只不过是个人。他们解说圣灵为一“从神浇灌给人的一种德行或能力”,所以在他们的神观中,他们是今日独一神论(Unitarians)与新神学派的前驱。   在某些方面,从属主义又再一次地出现。有些阿民念派人士(伊比斯克比 Episcopius、克西拉斯 Curcellaeus、林宝 Limborch)虽然相信三位格都享有神性,但是在次序、尊贵、权柄上却只归之于父。在他们对阶级平等的估计上,差不多就导致了三神主义。 (三)改教以后的三位一体教义 1、“从属论”被重振 三位一体论,在改教运动以后,没有重大的发展,但关于这个基本教义,却一再发生许多异端邪说。例如阿敏念派(Arminians),以及伊比哥标(Episcopius)、寇西劳(Curcellaeus)、林鲍(Limborgh)又重振“从属论”(Subordination),认为圣父在地位上,尊严上以及权力上,乃比圣子、圣灵更为崇高。英国的克拉克('Samuel Clarke)以及路德宗的神学家甘尼斯(Kanis)等也有同样的见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6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2、变形说 附和从属论的还有撒伯流(Sabellius)的变形说(Modalism),以及瑞典堡(Samuel Swedenborg)等各种谬论。瑞氏原为著名科学家,后忽弃其所学,研究宗教,自命曾经过一种神秘的方式,受神呼召,得到上帝特别的启示,得窥上帝圣道的奥秘;认为当时的教会,都已失败,都不明圣经的真理,从而创立一种“新耶路撤冷教会”(Church of New Jerusalem)。他认为上帝不仅是一种本质(essence),又复有其形相(form)。这个形相便是人,所以上帝乃为“永在的神——人”。他反对“三位一体”论,误以为这乃“三位上帝论”(Tritheism)。他认为上帝只有一位,圣父、圣子、圣灵,犹如人之有身体与灵魂。从他神性说,乃是圣父;从其人性说,乃是圣子;而圣灵仅为圣父、圣子所发的功能和感力。此外还有黑格儿(Hegel),他认为圣父乃是上帝本身;圣子乃是上帝具体化;圣灵乃是上帝回到他自己里面。又有施莱玛赫,他反对三位一体论,认为圣父乃是宇宙万物中的上帝,圣子乃是在人里面成了人的样式的上帝,圣灵乃是在教会里面的上帝。 3、神体一位论 还有苏西尼,他虽认主耶稣有超凡的特性,但却否认他的神性,他乃承袭亚流派异端,他认为神体只有一位,主耶稣乃是人,不是神,圣灵仅是一种感动的力量。苏西尼派乃是神体一位论派(Unitarians)和现代自由神学家的先驱,他们视主耶稣仅是一位神圣的教师。 4、实用的三位一体论 以后有些学者以为传统的三位一体论乃是虚幻难测,不可理解,于是史都阿德(Moses Stuart)、亚力山大(W.L.Alexander)和勃朗氏(W.A.Brown)等,便倡导一种所谓“实用的三位一体论”(Economic Trinity),从救赎工作和人的经验来把他阐明。 5、其他 例如,有一段时间三位一体论的教义,趋于消沉,学者特别重视上帝位格的论辩。尤其是白鲁纳(Brunner)和巴尔德(Karl Barth),他们把这个问题和启示一并检讨。他们认为圣父是启示者(revealer);圣子是启示(revelation);圣灵乃是启示的内容(revealedness -- content of the revelation)。上帝和他的启示乃是相同的。 6、正确的三位一体神论 这一方面的内容,我们在下文中将进行解说。 三、三位一体的真理 三位一体的真理包括了三个部分,必须同时说出这三个部分,才算完全,若只说其中任何一点,都有可能产生误会或偏差,这三点是什么呢? ①圣父是神,圣子是神,圣灵是神。 ②圣父、圣子、圣灵是三位有“区分”的位格。 ③只有一神,神是独一的。 归纳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首先,我们所信的是独一的上帝,并不是三个上帝。第二,圣父、圣子、圣灵是区分的,不是同一个上帝在不同的时候扮演不同的角色。第三,圣父、圣子、圣灵有同样的尊荣,同样是神。 (一)圣父、圣子、圣灵都是神 通常我们解释三位一体,有四个步骤分别是:圣父、圣子、圣灵都是神;圣父是神;圣子是 神;圣灵是神。 1、圣父是神 这一个信仰我想大概没有一个异端否认。在圣经中,耶稣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约20:17)。”可见,耶稣介绍的这位父,就是我们的神(罗15:6 弗4:6)。 因为,有关这方面的真理,大家都比较熟悉,所以,在此就不多做讲解(参“神论”)。 2、圣子是神 三位一体的第二位是基督耶稣,从太初就来自父神。“从亘古,从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没有深渊,没有大水的泉源,我已生出。大山未曾奠定,小山未有之先,我已生出”(箴8:23-25)。这段经文表明了圣子从永远就已存在。圣经说他是大卫的苗裔(耶23:5),我们可以称他为我们本性的花朵。“……信靠他就都得称义了”(徒13:39)。   绝大多数的异端,是在基督论上犯了错误。在圣经中,对于圣子的启示其实是很清楚的,特别是约翰福音第一章以及歌罗西书第一章,把耶稣的神性讲得很近乎透彻。圣经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约1:1-3)。” “太初有道”,这个“道”就是约翰福音所讲的耶稣基督。那么提到耶稣基督,这一位“道”,他在万有以先,在未有时空之前,他就已经存在,他就是神,而且他是造物主,万物是借着他造的。(另参西1:15-16)。 3、圣灵是神 三位一体的第三位格是圣灵,是从圣父和圣子而来,他的工作是光照我们的思想,和燃烧圣洁的行为。圣灵的本质是在天上,也是无所不在;但他的影响是在信徒的心中,这是圣灵给我们圣洁的膏抹(约壹2:20)。虽然基督为我们获得恩典,却是圣灵在我们心中运行。虽然基督买赎我们,却是圣灵给我们确据,且印上印记,直到救赎的日子。 在太3:16中圣灵的位格得到了证明。“耶稣受了洗,随即从水里上来。天忽然为他开了,他就看见神的灵仿佛鸽子降下,落在他身上。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这里提到三位一体的不同名称,从天上发出声音的这位是父神,在约旦河受洗的这位是圣子,仿佛鸽子降下的这位是圣灵。以上就是本质的合一,和三位一体的位格。 (二)三位一体神的独一性 解释三位一体的第二个步骤,上帝只有一位,圣父是神、圣子是神、圣灵也是神,但是他们不是三位神,而是同一位神,这就是我们核心信仰的第一个奥秘。 创造主(创1:1),向我们介绍这位创造天地的主:“起初神创造天地。”这个“神”字用的是单数,也就是说只有一位创造主,其它的天地万物都是受造的,包括我们人类都是受造的。 救赎主(赛43:10-11)“耶和华说:你们是我的见证,我所拣选的仆人,既是这样便可以知道且信服我,又明白我就是耶和华。在我以前没有真神,在我以后也没有,惟有我耶和华,除我以外没有救主。”这一位旧约所介绍创造诸天诸地的耶和华,他是救主。在他之前没有救主,在他之后也没有,他是独一的创造主,也是独一的救赎主(赛44:6)。这位创造宇宙的真神也必须是救赎主,因为只有创造主才有资格,才有能力来救赎祂所创造的万物,而且他是一位。 唐牧师说,“神,起初创造天地的那位神,希伯来文是"Elohim","Elohim"在希伯来名词的结构里面,它的字尾是复数的字尾,him就是复数的字尾,可是上帝的动词, 神创造诸天诸地,上帝伸出他的膀臂,那个伸出膀臂的上帝发怒,那些动词用的都是单数,它的名词是复数型态,可是它的动词都是单数型态。所以我们的神是复数又是单数,我们的上帝是三又是一,三而一,一而三的神。我们不能够只强调上帝的一,而不强调的三(位格)。”这是我们所介绍的上帝只有一位,圣父、圣子、圣灵都是造物主也都是救主。 (三)圣父、圣子、圣灵有区分的 在太3:16-17节中,同时出现了耶稣(圣子)、神的灵仿佛鸽子、还有天上的声音(圣父), 这里清清楚楚看见圣父、圣子、圣灵同时出现,既然可以同时出现,就证明三者并不相等,不是一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下是圣父,一下是圣子,一下是圣灵。 圣父不是圣子,圣子不是圣灵,圣灵不是圣父,圣灵不是圣子,圣父不是圣灵,圣子不是圣父。 (四)圣父、圣子、圣灵彼此的关系 他们的关系是:圣父生圣子,圣父、圣子差遣圣灵,或者说圣灵是由圣父、圣子而出。 1、圣父生圣子 圣父跟圣子的关系是“生”的关系。约翰福音很多地方都提到,耶稣基督是上帝的独生子。(约1:14),也讲到耶稣基督是独生子(约3:16),这个“生”字,主要是区别出所有其它的万物跟神之间的关系。所有的万物都是受造的We are created,只有耶稣是受生的,耶稣是begotten。 耶稣是神独有的那一位独生子,这是圣父生圣子。 约5:26 2、圣灵由圣父、圣子而出 约翰福音对三位一体的启示非常的清楚。圣灵是由圣父圣子而出(约14:16),耶稣在祷告里面说:“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 在约15:26中说,“但我要从父那里差遣保惠师来,就是从父那里出来真理的圣灵,他来了,就要为我做见证。”耶稣去了,圣灵才来。圣灵来,主要的任务是为耶稣作见证。所以这是他们三位彼此的关系,圣父生圣子,圣父、圣子差遣圣灵(是差者与被差者的关系,不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 3、“三位一体”出现的弹性 圣经讲到三位一体真理的时候,的确讲得很“动态”,很有弹性。有时候圣经没有讲明是哪一位,我们必须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是三位中的哪一位。有时候,圣经一起提到父、子,有时候是圣父、圣子、圣灵一起的出现。太28:19 林后13:14 犹20、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7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课 十字架与我 经文:林前1:18 ,2:1-2 十字架实在是个奇迹!他本是羞辱的代名词,但是,自从基督被钉在上面以后,他就完全的改换了一个身份——荣耀的象征!人类透过他,得以进到神的面前,不但如此,世界各国中,慈善救人的部门,都是用“十”字作为标志,医院,救护车需要挂上十字架,两军交战时,救护伤兵的红十字会需要标上“十”字……这一切都表明了十字架是伟大的。作为一个基督徒,我们与十字架的关系更应该是密切,乞愿上帝能用十字架来征服我们,使我们能以服在耶稣的十字架之下。 一、基督与十字架 林前1:18 十字架直接关乎到基督,以及关乎到我们每一位跟从基督的人…… (一)基督与十字架的关系 在神学课程基督论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耶稣的生,是为了死”,可见,耶稣,从没来世上就已跟十字架有个永远的约定。他为我死啊,残酷的十字架,给我们换来的却是生命的温馨…… 1、十字架的产生 (1)是一种残酷的刑具 “十字架”的希腊文意指削尖的木桩,可做多种用途,包括用做残酷的刑具。 据考,使用钉十字架刑罚的鼻祖是玛代人和波斯人(哈曼欲钉末底改于五丈高的木架上),后来被亚历山大大帝(主前356-323)、迦太基人,罗马人一直沿用。希腊人和罗马人以为钉十字架过于残酷,而只施于奴隶,而本国公民则禁用。至罗马帝国时代,对外省居民也有实行此刑,但主要是限于叛国者(颠覆国家)、暴乱者,故意杀人者、强盗等等。 若一个犯人被钉上了十字架,而执行者又要使犯人慢慢死去,则在木桩下部加钉方木,承着犯人的臀部或双足,如此惨状可以持续数日,犯人终以失血过多,而冠状动脉枯竭而死。 犯人咽气,有时准许亲属即时的收尸,但一般则要尸体臭烂方可解下埋葬。 (2)挂在木头上的被视为受咒诅的 申21:23 这是旧约时代一种东方式的“钉十字架”。举例如:撒上31:9-10 拉6:11 不过,死尸不得在木头上过夜,理由是罪犯是“受神咒诅”的,故不可以让其罪体玷污神所赐的地业。 (以上内容引自《圣经百科全书》) 2、基督钉十字架的必要 (1)在神永世的计划之中 彼前1:20 路24:26-27 徒2:23 耶稣的生就是为了死!多么伟大的动机! (2)只有流血才能赎罪 来9:22 西2:3-14 (3)释放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 来2:14-15 (4)经历羞辱的极点恢复人类的尊严 腓2:8-9 创1:26 (5)承受一种受咒诅的死的方法 加3:13 徒5:30 (6)为人类筹定和平 西1:20 亚6:13 弗2:15-16 废掉了代代的冤仇…… 3、举世无双的基督十字架 古时人看到十字架都是毛骨竦然,十分害怕。为什么这样残酷的刑具,如今竟变成了拯救的徽号?是什么能力把它扭转过来的?是什么能力使它普遍深入到全世界的人类中,都以它为慈爱、拯救的标志?这能力是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的。古代残酷可怕的刑具很多,只在历史中可以看到,都不被人纪念,更不用来作什么标志。独有十字架已经成为不可抹灭的标志,永存在人类的慈善事业中。这扭转的能力,就是:因为耶稣基督钉了十字架,流了他的血,为救全世界的人们在十字架上舍了自己的命,所以从那日起,十字架就开始大放光彩,越照越明;顶天立地,充满宇宙,不但成为基督教信仰的中心,救人的工具,也是全世界人们被拯救的徽号。 (1)十字架上有父神的爱 约3:16 弗3:18 (2)十字架上有耶稣 罗5:6-8 徒2:22-24 如果十字架上没有耶稣……那么,它将是一片的的苍白…… (3)十字架上有宝血 约19:31-37 来9:22 (4)十字架上有伟大的宽恕 路23:34 (5)十字架上有生命 约12:24 林后5:15 (6)十字架上有道路 来10:19-20 (二)基督钉十字架的回顾 林前2:2 十字架不但在人间深深扎根,成了牢不可破的见证,证明耶稣基督钉十字架的真实;十字架也是神爱世人之大爱的展示,显明了天上的神爱世界上的人类,为拯救世人,舍了他独生的儿子——耶稣。宇宙之间,古往今来,再找不出一件事能表明有比主耶稣钉十字架的爱更大的爱了!使徒保罗说:“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这话实在说明了神的大慈爱。今天世上的人,有为君王死的,有为父母死的,有为朋友死的。而为不相识的人死,为不相干的人死,为罪人死,为仇敌死,除了耶稣一人之外,再没有遇见过。神的爱,主耶稣的爱,就是这样长、阔、高、深。 接着,让我们怀着一颗虔敬与感恩的心来回顾他受死的整个历程…… 1、十字架的预言 徒2:23,3:18 (1)神在伊甸园里的预言 创3:15 神不愿犯罪后的人类永远的穿上必然会因枯干而化为乌有的“裙子”,他因此给他们预备了一条代价极高的“皮衣”。可惜的是,今天许多的人,喜欢穿人间的“裙子”,而不愿接受神所给予的“皮衣”! (2)打围大卫的预言 诗22篇 ,31:5 (3)以赛亚的预言 赛53章 (4)撒迦利亚的预言 亚11:12-13,12:10,13:7 (5)耶稣自己的预言 太16:21,17:22,20:17-19,26:1-2 约12:32 2、十字架的预表 (1)物的预表 皮衣(创3:21),羔羊(出12:1-14 太26:1-2),五祭(利1-5章),磐石(出17:1-6),铜蛇(民21:4-9 约3:14),圣餐的饼和杯(太26:26-28)。 (2)人的预表 以撒被献(创22:1-14),约瑟被卖(创37章)。 3、十字架的预备 “预备”两个字看出了十字架在神永世的计划中早已成型了,而不是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紧急措施! (1)预备选民 罗5:1-2 选民的特权,乃是为人类服务,“带出”救恩!(约4:22 赛6:13) (2)预备律法 加3:21 来10:1 西2:17 罗3:20——3:22-25 (3)预备约翰 太3:16 约1:29-30 路1:76 (4)预备身体 来10:5-7 神人二性:以神性的大能成就救赎,以人性的肉身受苦替死。 倘若他仅是神,就不能承受死亡;倘若他仅是人,就不能征服死亡。 4、十字架的比喻 耶稣的十字架早就隐藏在各个事物与比喻当中,从中我们更可以看到十字架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产物,而是人们早就知道的“秘密”,只要人们留意耶稣当初所做的许多的事和所讲的许多的比喻,就不难揭开十字架之迷了。 (1)麦子的比喻 约12:24 他如一粒麦子,让自己死亡,让他们萌芽…… (2)好牧人的比喻 约10:11-18 路15:3-7 只有真正的好牧人,羊群的利益才是他最大的追求! (3)爱子被杀的比喻 太21:33-40 (4)约拿的比喻 太16:1-4 (5)圣殿被拆毁的比喻 约2:12-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奉献支持|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1-5 04: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