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3562|回复: 14
收起左侧

钢琴教学课程——问答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29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目前我正在学钢琴,正愁没有好的老师教。 感谢主!没想到居然有人在我们的旧版论坛上发了这些资料,正合我用。嘿嘿! 鉴于旧版论坛已经停用两年了,所以我把这些资料都转移到新版论坛来。 想学钢琴的弟兄姊妹这下有福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4-29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A.初学者每天需要练琴多长时间?   大多数初学者,每天至少要练习一个小时,方可进入循序渐进的进程。   在不影响身体健康、文化课学习的前提下,当然是练得越多越好(而练琴是累不坏人的)。道理摆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每天练两个小时的学生的进步,自然要比只练一个小时的快得多。   这里讲的一个小时,必须是真实、有效的一个小时。如果一小时中间还包括换衣服、找谱子、喝水、吃东西、上厕所、思想“走神”等等在内的话,那就不能保证正常的进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29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B.练琴的时间和练习内容的顺序是不是应当固定下来?   应当有个基本规律,但也不必永远一成不变。有规律,便于遵守,也会产生某种惯性力量。养成某时某刻一定做什么事情的习惯。这是按计划练琴的好处。   但一种计划不一定长期适用,在主观环境、条件有了变化时应及时调整。而且,总是日复一日地死守一个规矩,也会产生疲劳、厌倦感,这时就该调整固定已久的计划。约·霍夫曼甚至说,“不要有系统地或有规则地练习”,因为“系统性毁灭自发性,而自发性却是艺术的真正的灵魂。”这话或许有嫌偏颇,但显然有值得重视的合乎艺术真理的见地。   较为合理的处理应当是不变之中有可变的部分,可变之中有不变的部分。比如每天练几次,每次练多久,应当大体固定下来,但也应当偶尔允许例外,这次多一点点,下次少一点点,或平时先写文化课作业,这次先练琴。只要能保证每天练琴应有的平均量,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即可。   再如,练习内容的顺序,一般是手指练习类、音节琶音类、练习曲类、复调类、奏鸣曲类、其他乐曲类。但也不妨偶尔全部或部分地颠倒一下顺序,也许会意外地带来新鲜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29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C.孩子若无特殊天份,该继续学习音乐吗?   孩子若无特殊天份,该继续学习音乐吗?   状况一   当孩子学习音乐(乐器)已经一段时间了,进度却进展的很缓慢或丝毫没有进展…   状况二   当老师暗示您或甚至明白表示,您的孩子不适合往音乐方面发展,未来的成就预期可能不高,甚至继续学琴,教学都有困难……   这时,您是否犹豫该不该让孩子继续学习音乐?   如果你让孩子学习音乐,目的就是希望孩子成为音乐家,那么,上述任何一种情况发生,你都可以毫不犹豫地立刻停止孩子的音乐课程。   如果你是希望让孩子有接触音乐的经验,才安排孩子接受音乐课程,除非你还有经济压力的因素必须考虑,不然请你先想想以下这个问题:   「孩子喜欢学音乐吗?」   尊重孩子的兴趣   即使孩子的进度比同年龄的儿童缓慢很多,甚至老师也表明孩子在音乐方面不具特殊潜力,如果您的孩子本身并不因此受挫,仍然乐在其中,也许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学音乐孩子更聪明」(Good Music, Brighter Children)一书的作者Sharlene Habermeyer,曾在书中写道:   我五岁大就开始学钢琴。七岁时,钢琴老师告诉爸妈,让我继续学琴不只浪费她的时间,也浪费他们的钱。   「两年了她还不会看音符; 在音乐上,她永远无法达到什么境界。」她语重心长的解释。   在决定停止我的音乐课程前,妈妈问爸爸的意见,爸爸反问:「她喜欢音乐课吗?」「喜欢!」妈妈说,「非常喜欢。」   「那就让她跟着别的老师学。」爸爸简单的回答。   谢谢他们的决定,当时我太小,还不了解停止音乐课的后果。我的父母看我弹钢琴很快乐,觉得喜爱音乐比熟练音乐技巧更重要。   虽然作者表示她的老师并没有判断错误,她真的不是音乐神童,也没有大师级的演奏技巧,但她后来读到大学的艺术学位,并对于音乐的弹奏和喜爱不曾间断过。音乐更深深的牵动她的生活。   又是天份惹的祸?天份的标准在哪里?   令人气馁的是,似乎一切问题还是离不开「天份」,好像没有天份便成了学习音乐的原罪。天份的标准该如何定呢?由谁来定呢?前一篇文章中我已经说过,即使是智力测验或性向测验专家,都无绝对的把握和资格来判定任何人具有天份与否,更何况,判定的标准在哪里?如果能力不及莫札特,是否都算不及格呢?那么,全世界的音乐系校,大概全部要关门了。如果孩子已有六分天份,但在父母或老师眼中,至少要八分才算天份,孩子若喜欢音乐,是不是也要被摒弃在外,无资格进入音乐的世界中学习呢?甚至即使孩子处处显露不出半点天份,却仍然对音乐有满腔的执着和热爱,您认为这样的孩子该不该给他(她)学习音乐的机会呢?   更何况,即使是有天份的孩子,也不是每一个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就一定崭露头角,有些是经过许多年毫不起眼的默默学习之后,才突然绽放出她(他)的才华,让众人跌破眼镜的例子不是没有,可能比一开始就受到瞩目的还更多呢!他们的情况并不是真的一夕之间,由于突变而忽然有了天份,只是先前以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默默学习,未受到师长的注意并加以重视而已。   若是如此,因为不受重视,而被宣判为不具天份或缺乏潜能的错误案例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若因此而连孩子的兴趣都不愿加以考虑,就断然停止孩子的音乐学习,怎知不是做错了呢?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模式,没有任何两个孩子是一模一样的,即使是双胞胎也是独立不同的个体。书上的理论只是综合多数儿童的平均状况,是一般情况时的参考依据。孩子对音乐十分有兴趣,但学习状况却落后,也许是孩子正以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在摸索了解音乐,旁人用传统的标准判断,未必真能了解孩子。即使专业的测量工具或专家,都不能正确无误的判断孩子的能力,何况孩子的能力发展速度,快慢因人而异,早熟或大器晚成的例子,应该屡见不鲜吧!只凭一位老师的看法不尽然是绝对的,也许问题还可能出在老师个人的教法及风格上,或使用的教材不适合孩子。我们知道有些孩子并非不喜欢音乐或能力有问题,只是不适应某位老师的教导方式或某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我们平常若遇到重大的健康问题,不也都会谘询第二位医师的专业意见吗?如果您的孩子是有兴趣的,但老师却无法从孩子身上看到希望和给予肯定,尝试和老师沟通之后若还是无效,不妨也学Sharlene的父亲,换别的老师学吧!   多数父母决定让孩子学音乐(乐器)前,是以大人的价值观为判断标准,很少重视孩子的想法。而当音乐学习进展不顺利时,父母同样又不尊重孩子的感觉,不是主动停掉他们认为浪费钱的音乐课,就是继续强迫没有兴趣的孩子学习。是不是浪费钱,要看您对学音乐的价值定义是如何? 也要看孩子从中获得的是什么? 如果孩子仍然有兴趣,父母擅自剥夺她的音乐学习,怎知不是未来的损失? 相反的,如果孩子明确表示自己对音乐丝毫没有兴趣,而你也已经尝试过许多方法和不同老师的引导,却仍不奏效,那么,停掉音乐课,将时间让孩子去做其他更感兴趣也同样有意义的事情,未尝不可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29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D.弹奏中的节奏感好都是指什么?   概括说,是指善于感受到、捕捉住、表现出乐曲节奏的韵律、韵味、趣味、情趣等等节奏美。具体些说,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能在弹奏中体现出明确而又自然的节拍强弱感。   (2)、能在弹奏中依据风格、表情的需要,保持稳定、持续的均分律感,即速度、拍感的稳定、统一。   (3)、能够令人信服、合乎逻辑地弹好各种非均分律节奏,如渐快、渐慢、突快,突慢、散漫、延长音等等。   (4)、能够准确弹奏出非正常节拍强偌关系的特殊强弱关系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29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E.4种方法引导兴趣爱好   作为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了解某种事物并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特征,对于孩子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它可以推动孩子充满热情地去认识、研究事物,从事有关活动,从而使有关方面的能力得到较快发展。兴趣是每一个成才必不可少的老师,可眼下仍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成天傻乎乎地做望子成龙的美梦,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费力不讨好。那么,做父母的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宝宝的兴趣爱好呢?   善于发现   牛顿从小爱摆弄小玩具,上课时常开小差,老师扬言要把他赶出学校。但牛顿的父亲却认为这是孩子兴趣的表现,不但未反对,反而鼓励他继续发展下去。如果不是其父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牛顿后来很难成为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因而,父母要想孩子成才,必须敏锐地及早发现孩子的兴趣到底在哪一方面。   积极保护   比如孩子迷上了画画,这儿涂涂,那儿抹抹,把墙壁弄坏了,把床单涂脏。如果当家长的就此对孩子一顿乱打乱骂,无疑会损害孩子可贵的童心,也不利于发现和保护孩子的兴趣。   加以巩固   小孩子对事物容易发生兴趣,但一般难以持久。因而,家长在发现和保护孩子的兴趣的同时,应采取措施不断强化,使他们的兴趣能巩固下来。比如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在感兴趣的活动上经常取得一些小的成功,教孩子不要怕一时的小小失败,给孩子创造物质上的必要条件等等。只有这样,日益强烈的兴趣才会有持久的推动作用。   善于引导   孩子如果出现某些不健康的兴趣,家长应立即以具有吸引力和新奇感的事物来吸引孩子,转移孩子的兴趣。特别是对已上学的孩子的一些课外兴趣爱好,原则上不要把它与课业学习对立起来,必要时稍加引导,就可以使孩子的兴趣爱好得到良好发展,促进课业学习。对于孩子还没有感兴趣的其他方面,只要家长引导得法,也完全可以让孩子感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29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F.怎样演奏好钢琴的音色   怎样在钢琴上弹出好听的声音呢?这对教与学的双方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教学中往往容易陷于就事论事地去应付面临的各种视谱、节奏、速度、熟练、背谱等问题的解决之中,而无暇去顾及声音的质量,这恰恰是误区之所在。   本文的重点即在于技术训练中如何结合对声音质量的提高和完善作一些方面的研讨。在此引用俄罗斯著名钢琴家捏高兹的一段话:“任何钢琴演奏总是以发出的声音、‘制造出’声音为其目的,那么无论你弹的是练习曲还是;艺术作品,弹钢琴必然就是在声音上下功夫,说得更确切些,就是练习声音。”   声音的问题既是如此重要,作为一个对学生负责的教师,必须把声音的训练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从长远来看,要使学生成材,必须训练出好的技术,好的声音。作为一个钢琴演奏者,声音的好坏与质量是决定其水平和档次的一个重要标准。   以下提出一些本人在实践中认识和体会到的部分概念,择要而写之。   一、从连第一个音开始就要学会“听”:   钢琴的入门方法很多。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从段奏入门是被广泛接受和采用的。段奏的开始虽以单音作为元素,一个个音的练习“落下去à 手指站住à 提起来”。但是问题在于大家同样都在练段奏,练法却有很大的不同。我认为需特别强调的是,练习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声音来检验。学生从练第一个单音段奏开始就要去听,当手指触键,琴槌击弦时,听声音是否充分地发出来了;是否有良好的震动与共鸣;当手指保持在琴键上站立时,耳朵要倾听声音的持续和延长,并要学会辨别好听的声音和不好听的声音。在此基础上,让学会理解到不好听的声音是由于错误的弹法直接造成的。譬如说:敲砸的声音是由于过高过猛地向键盘冲去而造成的;闷暗的声音是因为下键的速度造成的;而挤压的声音是由于在钢琴发声后,手还继续对键盘施加压力而造成的。那么,正确的弹奏应该是手臂放松自然,离键不要太远,用物体自然下落的速度触键,一旦声音发出,手绝对不要在对键施加压力。就是说,这个音应是一触即发的,并且要去掉一切不必要的多余的动作。通过这样的要求,弹出好听的声音应是明亮、宽厚、具有共鸣的。教师应要求学生在一开始就要学会把正确的动作与正确的声音结合起来,懂得听什么和怎么听,这样的开端对以后的钢琴学习会受益无穷。   当学生学会听一个一个的单音后、第二步就应从短小的乐曲里去听音与音之间的联系和倾向,听每组音的声音是否均匀,平衡。第三部在开始学习两个音的小连线时,要听两音之间是否声音连起来了,听小连线的第二个音结合重量下落是否在语气上达到了强调。第二个音作为尾音结合重量提起,声音是否比较柔和和委婉并在减弱。第四步,在学习几个音的连线和乐句连线后,则要结合句头、句尾、句中的语气、高矮、强弱等去听乐句的进行。   总之,要学会听,要懂得如何去鉴别声音的好坏优劣,这是教师和学生的首要任务。这个概念必须在一开始学钢琴时就建立起来!   二、自然重量的运用与调节是良好声音的基础和保证   所谓自然重量,首先是指手臂的重量,进而是指对身体部分对重量的补充和结合。在弹奏中如不会使用重量,声音必然就会单薄、浮浅和缺乏表现力。   对重量的运用与训练应有一个过程,首先是要学会能把手臂的重量全部放下去,弹出丰满、淳厚的声音。一般在教学中常常提到的“一滩到底”即是指把重量“放入”键盘,不要把重量淤塞在手臂、手腕的某个部位。   而重量的调节必须建立在重量能全部自如放下的基础上,根据音乐所需要声音的强弱、厚薄给予键盘重量的变化/如果声音要强,可结合补充身体的力量;如果声音很轻弱,则可把重量控制到最小。譬如说,仅一个手指的重量,也是可以的。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为了声音的通透,不论重量通过指尖“送”到键盘里去。唯有这样才能使最轻的声音清清楚楚地传到音乐厅最后一排观众的耳朵里去。   综上所述,我在此提出的重量概念是包括全部的重量棗全部臂重并可加上身体所能补充给手臂的总和;也包括经过调节和控制的,哪怕是最微小的重量。由这样大大小小的重量,经过灵活自然的变化应用,给我们的声音变化提供了极大的可能。   三、指尖的触键必须“弹到点”   我提出“弹到点”这个说话,是一个触键的概念,我认为这是保证良好音质的必需。   从钢琴的发音特点来讲,每个音不论强弱、厚薄都应该有一个最佳的发音点。这个点在触键时应多深多浅,力量应用得多大多小,下键速度应多快多慢都应根据声音的需要来衡定。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何种声音都需由槌敲击琴弦才能发出该声音所需要的震动;这种震动一是压不出来,二是声音一旦发出来之后再用力也改变不了。哪怕是再深厚持续的声音也必须在发音的瞬间积聚好力量,使声音尽可能深沉有利地发出来,使其有最好的震动和延续。而在声音延续过程中我们保持情绪,保持手的稳定,保持自然重量继续在琴键上。我们在钢琴上“保持着”,这种感觉是绝对必须的。可是唯独有一点我们不能做到,那就是企图在发音完成后,我们在施加力量去改变这个已发出来的声音!在钢琴上我们只可能在一瞬间把我们所希望和追求的那个声音发好,其后声音延长得是好是差,在发音时就已决定了。所以我认为无论声音强弱,每个音的发音点都应在触键时感觉好。深厚的声音自然应该把琴键弹“深”;果断的声音触键时必须直截了当;歌唱的声音要让琴弦发出最好的共鸣和延长;轻巧的声音则要在触键的过程中找到它合适的位置,千万不要压。   总之,我认为弹琴必须“弹到点”,这是符合钢琴这件乐器的特点的。在触键上找到每个音的最佳发音点,能提高手指的控制能力,加强手指触键的精密程度,增加演奏的把握性。而最主要是改善了声音的质量,发出真正符合钢琴特点的“钢琴化”的声音。   四、发挥钢琴之所长   钢琴是键盘乐器,是通过琴槌击弦发出的声音的,因此小槌子式的颗粒性声音是钢琴的特色。弹跳音,弹非连奏就特别能显示出钢琴的优势。所谓“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就可引用为充分展现钢琴效果的精妙写照。   要展现钢琴之所长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和不懈努力,关键是对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进行规范的训练。而手指的活动能力,关键在于对掌关节进行训练。我认为在慢练时每个手指应该独立不倚地进行“快下放松”的练习,这主要是一个训练的概念。所谓“快下”,就是手指上下,特别是触键动作要快,要敏捷,这样能使声音明亮。所谓“放松”是指声音一旦发出,手就不能在追加压力,在弹长时间的音时,手可以在发音后自然保持在琴键上。“放松”绝不是指松懈不成形,而是针对不要紧张和不要压键而言。动作越快放松越快,说明声音也就具有更好的弹性。在慢练时如每个音都能做到“快下放松”,手指动作的灵敏度就可和快速弹奏的需要统一起来。   在训练中最常见的忽视手指主动性的毛病是:弹每一个音时都由手腕加压力,表现在手腕随着每个音的弹奏而上下颠动。从暂时的功利看似乎弹得很“扎实”,实际上声音很重浊。更致命的是,这种弹法只能在较慢弹奏时造成假象,稍快一点便会使声音变得断续、跳动和不连贯。用这种弹法的学生,到不了车尔尼849程度,就在也无法前进。就算换老师也非常难改,不少学生深受其害。   在此需特别提出的是:发挥大指左右活动的功能也非常重要。由于我们每只手有5个手指,但靠大指的转换位置和连接,我们可弹好音阶和琶音,把手变得仿佛有几十个手指一样。因此把大指训练得主动灵活,克服其易僵直和重浊的弱点,对弹奏的流畅均匀有极重要的作用。   总之,要训练好手指,使其独立、主动、灵活;使声音清晰,流畅、均匀,这对展现出钢琴的所长四关键性的步骤。   五、变缺憾为优势   当我们听好的歌唱家演唱或优秀的小提琴家演奏时,他(她)们的声音连贯和气息悠长,这是钢琴很难比拟的。的确,钢琴作为键盘乐器,要弹出好的连奏或歌唱性是太不利了。但是好的钢琴家们在钢琴上也能弹出非常动人的歌唱性乐曲,他们演奏出来的“钢琴化”的歌唱可以是如此的迷人。那么诀窍何在呢?在于他们掌握了钢琴这门乐器,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长处,并巧妙地掩盖了钢琴的弱点。   钢琴的弱点在于其声音一旦发出,就只能靠其余震延续,声音很快地减弱。所以就某一个音来说,是不能作出渐强的。同时钢琴的声音只要发出,就不可再修正或改变,这一点也是大大地比人声和管弦乐器要不利。但钢琴也有它的发音特点。我们可以尽量发挥右踏板的延音功能来增加声音的共鸣并帮助声音的连接。在弹奏上应掌握并运用重量的传递和贯穿。同时要结合音乐中的渐强,渐弱、轻重缓急的处理,安排好句头、句尾、乐句中的高点,体会好乐句中的强调音、非强调音和语气,掌握好乐句中节奏的伸缩和变化,设计好种种音色的变化与层次。另外,还可用伴奏部分或其它声部进行烘托与陪衬,以这些方法来制造钢琴所独有的连奏和歌唱性,也正是高明的演奏者们所擅长的,其魅力也非管弦乐器和人可比的。   再回到训练上来说,要让学生首先掌握连奏的弹法,学会用一只手臂的力量贯穿一条连线或一串音流。不要把一个个音都散了或弹得停滞不前,而要弹得向前流动,一气呵成。这需要手上的感觉,也需要内心的感觉。同时,要掌握好乐句的弹奏,对每个乐句的语气、起伏、句头、高点、句尾等等都要安排处理好。进而要分析、感受并做出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关系变化和发展,调整好旋律、低音、伴奏几者之间的层次,逐步提高弹奏歌唱性的技巧,使其由浅入深,由底到高。我认为,只要用心去听,去想,去感受,就必然会取得成果。   六、掌、腕、臂、身诸部位与声音的关系择要   (1)手掌的架子作为力量的支撑点,是保证声音质量的关键部位。弹强烈的声音时,手掌架必须牢固,这是较易取得共识的。弹轻声时,更需强调手掌架的牢固,对这个概念还需加强理解和认识。弹轻声时,如手掌架懈软塌陷,声音必将无法清晰集中而变得模糊浮浅。哪怕是弹印象派最需要朦胧声音的作品,手掌架依然不能懈怠,而要保持有把握的控制。如不注意这点,也许声音就根本无法弹匀弹轻,使声音变成了混浊一片。在训练中常见的毛病是手掌塌陷,因软而无法支撑起来。由于手掌无法充当力量的支点,手腕只能拱起来代替掌部作为支点。随之而来可能引起端肩和手臂紧张。我们可以发现凡是手掌软蹋的弹奏,声音是无法深厚和集中的。因此手掌架的训练应在入门时就开始,在慢练时要尽量强调手型,在较快的弹奏或正式演奏时则不必刻意强调外型,而是凭内在的功夫和力量了。此时也许外表看来掌关节较平,但手掌不是软蹋的而是内部具有一定的支撑力。至于手腕拱起的毛病,单纯想从手腕去解决是不可能的。手掌架去解决才是可行的。手掌架立起来了,起到了支点作用,手腕自然就能放下来了。   (2)腕臂的训练与声音的关系,手腕是手指与手臂之间承上启下的枢纽。手腕有许多上下,左右的动作方式,其中有些是手腕独立完成的,有些是和手臂结合起来协调完成的。在此我们不是去一一介绍这些动作的要领,而是要提出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手腕的左右灵活调节,在教学中常被忽视,但是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以手腕为主导的左右调节,是同时结合手臂左右调节的腕臂综合动作,指在对手指不断变化着的位置进行微调,并使得不论何种位置时,手臂的重量(或大或小)都能通过手指而全部送入琴键。此时的关键是要特别注意在用4、5指弹奏时,一定要把手调节到最佳位置,把力量“送进”琴键,使最高音(或最低音)的声音突出和通畅。这种调节使腕臂对手指充分起到了后方支援前方的作用,使得每个声音能自然。   还需特别指出的是,腕臂的每种不同的动作都是为它特定的声音效果服务的。不论哪一种非常有用的动作,也不能不加分析,不分场合地处处滥用。以“落滚”式的手腕动作为例,手腕柔软提起和下落的动作,用来学习两个音的小连线是很好的。同时,作为优美、柔和的触键方式,用来做分句,呼吸等等都有十分良好的效果。但如在所有地方手腕都这么软,声音该挺立的地方都被软化了,那时祸害无穷的。在需肯定、果断、有力的地方,需生动、活跃、弹性的声音,尤是跳音类触键时,手腕应固定,手臂平行成一个整体,才能防止声音软化。   (3)身体协调与声音。在弹琴时,从身体接触琴凳开始到手指接触键盘,应该是一个可以灵活调节的整体。当我们的身体处于自然积极状态时,声音必然会丰润宽厚,使人听起来顺畅,舒展。身体协调的关键在与腰骶部的力量能否调动出来。在弹最响亮、最丰满的声音时,只要身体挺立,用上腰骶的力量,不需多大的动作和力气,声音可以很自然和方便地弹出来。在此要防止的毛病是:要该掉弯腰的习惯,懒洋洋消极地把重心往后往下塌陷,重心的后倾下榻是协调用力的最大障碍。   关于钢琴的声音是一个极为广泛和复杂的课题。本文仅就声音和技术的一些片面择要简述。要把钢琴弹的好听,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探讨,譬如,声音与节奏;与音乐表现;与不同风格;与不同作曲家的不同作品;与不同演奏家的不同个性都有密切的联系和丰富的研究内容。由于钢琴艺术的学问是如此广博,我们所需进行的努力是永无止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29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G.如何上好钢琴课   钢琴教师在音乐教育的一切阶段都在教音乐和演奏技能,但是有时人忽视内容、艺术构思和形象方面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不去注意主要的东西,而把所以的问题归结为狭义的技巧问题。   涅高兹总骄傲地自称为音乐教师。这里有很深的意思。应当教音乐,应该向学生介绍美好和独特的音乐境界,使学生完全理解音乐的意思、语言和手段。   有的学生一开始弹得不好,教师听到错误往往很难克制自己不去打断学生的演奏!但是一定要把一切都听完,这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意图和找到每个学生的演奏必定会有的一些可贵和独特的东西。由于个人天赋有差别,有时他(她)对全曲或个别部分的突然很有意思的处理,是直觉的、与众不同的、甚至与传统处理相反的神来之笔。有的虽然学生不大有才能,但他任会有独特的精彩的东西闪现,这是必须加以珍视的。教师应当发现这些,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注意。   教师听学生第一遍弹奏时可以看出缺点和考虑纠正的方法。要暗自决定:怎样把学生演奏中好的东西巩固下来,并怎样使其和教师认为应该有的东西结合起来,主流是什么,首先应当使学生注意什么,以及许多“什么”和“怎样”。   听完远非完美的、激动的、结结巴巴的演奏后,应当尽量鼓励学生,抓住一星半点的地方加以夸奖。如果演奏实在没有什么可夸奖的,那也可以夸夸他用了功。   不用说,教师应当严格要求,但是夸奖这个心理上的教育方法有很大作用。   最平凡的学生上台都应该有自信心,相信自己弹得好。当然,一切是相对的,适合学生甲的东西不一定适合程度较深,更有才能的学生乙。但是,学习差的学生在尽力而为后也应当在太上觉得自己是艺术家,能有把握地、愉快地给观众演奏。在这种情况下他才无拘无束、心安理得,才能实现构想。自信心会产生把握,否则是不能上台的。   不能贬低学生,嘲笑他的无能,用气愤的口吻对他的演奏表示不满。学生十分相信自己的老师,老师的意见可以使学生振作起来,也可以扼杀他的灵感、自信心和练琴的愿望。   在课堂上,教师主要听学生是否正确理解最主要的东西——音乐的基本内容、音乐的意思和形象。   应当特别注意速度,这个问题很重要。教师应教导学生:弹得快并不等于弹得好。速度是相对的。大师们极其均匀清晰、有节奏、速度沉者的演奏常使我们大为惊奇,而学生结结巴巴但很快的演奏听起来似乎很慢。不是要弹得快而是要弹得好,技术的美往往由于速度太快而显不出来。他所以弹得不够清晰、均匀、轻巧,是因为他用的速度在目前是他力所不能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29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H.钢琴弹奏中的技术与技巧   钢琴教育在现代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可是在学生和家长甚至在一些钢琴教师的心里,对钢琴技术、技巧的概念还有疑惑不解之处,这不便于读书、听课、交流、看考级评语,还容易出现理解上的错误,给学琴带来不便。因此笔者尝试依据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理解,对二者的内涵、特点和关系作进一步的分析、阐述,以便求教于大方。   古今中外有许多钢琴家都曾谈论过钢琴演奏的技术方法及其训练途径。比如前苏联著名钢琴大师——戈多夫斯基明确提出了技术与技巧的不同概念。他认为:“技能自然是包括了从机械性能的角度来训练手—就是尽可能地使手能弹出最高的速度、最大的力度,并使手具有能力能弹奏各种因指法或各个调在键盘上的特殊排列而极为困难的经过句。技巧不同于技能,他和智力有关而不是体力方面的问题,它是脑力方面的学习而不是手指或体力方面的学习。技巧的含义就是节奏、拍子、重音、分句、力度、缓急法、触键等。对以上所提的这些项目有敏锐的理解,并能根据自己的解释运用到键盘上,那就可称为有高度的技巧。”   中国钢琴艺术理论家魏廷格指出:“严格的说,(二者)不是一回事。技术侧重的是不涉及艺术性的能力。比如手指运动的速度、力量、灵敏度等。而技巧则是将技术运用于乐曲艺术内容表现的能力。比如在乐曲的演奏中,恰当、巧妙的运用技术,弹出音乐需要的轻、重、缓、急等等。所以,有了技术不一定具有技巧。但没有技术则肯定谈不上技巧。”还有一些理论研究者,在著述中把钢琴演奏技巧分为技术性技巧和音乐性技巧,以便于区别开二者的内涵。象这样关于钢琴演奏的技术与技巧辨析的文章很多,都说明对于钢琴艺术理论的研究来说,明确的区分二者的不同内涵,对于钢琴教学的研究向着科学化、纵深化的道路上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便于钢琴学习者正确的理解技术技巧的训练。   正确看待钢琴弹奏的技术   1.钢琴弹奏的技术具有相对的独立意义   就钢琴演奏来讲,技巧是手指技术与音乐内涵的中介,属于心理智力操作的范畴,是非具体、不可见的。而技术能力主要指弹奏时指腕臂身的协调灵活动作,它遵从于身体运动的规律,因此具有相对的独立的意义。如果混淆了二者的定义,把对表现音乐的能力统称为技术,就把音乐表现当成了技术的制造或者是能批量生产的程序,把艺术表演就引入了死胡同。如果把技术具体看作运用身体的能力,就说明了它可以用相对固定的训练指标来衡量,比如动作的速度、力度、准确性等等,也就可以把它划入科学的范围,从而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训练。事实上体育科学早就对肌肉运动的训练有了成功的研究成果,让肌肉具有哪方面的能力只是训练途径不同。这从钢琴演奏法的发展历程(从手指派到重力派再到二者结合的弹奏法发展),也很好的说明了手指弹奏技术向着科学化发展的进程。   2.钢琴弹奏技术的发展必须符合钢琴键盘的形状和音乐形象的需要   在艺术表演领域里,舞蹈是把身体的运动与艺术的表现内涵结合起来的一种直接的外在表现形式,体现了身体运动规律中的高度协调与形式美。体育竞赛展现了身体运动规律中的力量运用。而钢琴演奏是以丰富的音响为目标,在宽广的键盘上来体现手、手臂乃至全身的高度协调、灵活和力量的运动技术。因此所有的手指运动技术都必须符合钢琴的外形和发声特点来设计并训练。钢琴——这位乐器王国里的庞然大物,能发出PPP极弱到fff极响的音量。宽广的键盘位置,要求身体完成左右上下的复杂运动;尤其要求手指在上面走、跑、转、舞来荡去,所做的技术组合的复杂,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舞蹈家的动作组合;所展示的动作速度和力度堪与任何体育比赛相比拟;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丝毫不逊于现代的电脑。   由此可知,手指的训练即技术训练还要必然服从于运动训练科学原理,向着高度精湛、准确和快速有力的方向发展,方能逐步形成为表现音乐服务的自身运动体系。从钢琴制造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现代钢琴已成为能充分发挥人的体能及想象的较为完善的表情工具,因此钢琴弹奏技术是既从属于音乐表现又从属于运动科学的操作手段。为了更好的表现音乐形象,演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手指准确、速度、力度等能力,丰富的钢琴作品对手指的各方面能力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掌握技术是一名钢琴家必备的条件。钢琴发展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以技术为表演目的的煊技大师,可见钢琴的弹奏技术本身就体现了可观赏性、竞技性,从此意义上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可忧的是现代社会上仍存在着以技术为目的的不良习气和观念;他们认为技术是第一位的,有了技术随着年龄的增长音乐表现就会自然好起来,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把弹奏技术孤立于音乐内涵和表现技巧之外;孩子失去了以表现音乐为目的的手指乃至全身的运动体系,仅仅退化为手指的动作游戏,失去了锻炼手指的目的、失去了音乐决定手指运动的意识,很难想象这孩子在钢琴演奏的道路上能走多远。   正确看待钢琴演奏中的技巧   1.钢琴演奏技巧是音乐表现的直接手段   音乐是以声音为载体、以节奏节拍的方式在时间中展开、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以声音的轻重为表达手段的钢琴,所有的表现形式诸如节奏、色彩、旋律、结构等都以轻响的方式在时间空间中展现。我们把能够根据思想情绪的需要通过灵巧、有力的手指动作而制造出各种的音响能力称之为钢琴的表现技巧。正如钢琴大师约翰·布朗宁(John Browning)所说:“技法与你能很快弹奏不同的音阶全然无关,它是创造出许多不同的声音的能力。这种能力构成了技法的最高理想。”比如:一段优美的旋律需要内心的歌唱感和手指的连贯动作再加上手臂重量的合理运用,才能体现内在的气息的流动和语句的抑扬顿挫;一道亮丽的音响色彩的塑造需要敏捷细腻的指触和多层声部的合理融合;一段铿锵的节奏的展示需要指力、重力与节拍在激情下的持续迸发;小桥流水、风花月夜、空山鸟语、温馨甜美的想象等等都可以技巧的途径展现出来。把这些音乐的素材按照一定的思想或情绪的发展逻辑有机的组织起来就构成了综合音乐形象,它体现了人的精神和意志,成为音乐表演活动的根本目的。从这个意义,技巧也逐步的靠近了音乐的本身。因此,技巧是以音乐素材的积累为前提,以智慧为手段,以情感的体验为特征的精神产物,是演奏者巧妙的运用弹奏技术、表现一定音乐情绪的能力。它随着精神发展而提高,区别于手指技术随肌肉能力的提高而发展。   2.艺术表现的共性原则是钢琴技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一切艺术表现手法象对比、对称、平衡等都是技巧形成和发展所应遵从的共性原则,但都不能成为技巧的本身。艺术来源于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创造着多变而细腻的人类情感。在不同情感想象作用下创造出的音乐作品,必然需要富于创造性的技巧去展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多少作品就应有多少钢琴表现技巧。灵活多变、恰如其分就成了技巧的特点。正是技巧的这个特点,大大的丰富着艺术表现原则的内涵;同时,在这些共性表现原则的启发下,钢琴表现的技巧向着无限丰富和细腻的空间开拓、发展着。   纵上所述,我们知道技术和技巧同时存在于钢琴演奏的能力中,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在某种情况下它们又可以混用,因为他们都融入了同一个概念即演奏的能力中。这要求钢琴教师从一开始钢琴弹奏的训练就要重视二者的完美结合,不可偏颇。但二者又存在着显然的区别,技术是可见的、是有限的;而技巧却是无形的、又是无限的。正如钢琴大师阿莉西亚·德·拉罗恰(Alicia de larrocha)所说:“只有在纯粹的机械这外,你才能把握技术(技巧)的真实含义。那是音响、解释、音色和音调,是一个乐句或乐段的处理;是重音、曲调和旋律;是音乐的概念。总而言之,机械意义上的技术对你丝毫无补。你必须知道的是:自己此时此刻正在弹奏的这首乐曲,应该以什么样的技巧来处理。”因此,手指技术的发展提高必须以技巧的需要为准绳,技巧的发展也必须以技术的精湛为保证,二者的主从关系是明确的。作为钢琴教师在教学训练中应该真正的弄清二者的含义和关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演奏能力教学的重心适当的倾斜到技巧上,使学生在创造性的技巧训练中感受到音乐的乐趣,感受到钢琴弹奏的快乐,以技巧来带动技术的提高,使学生在有限的技术上运用无限的音乐表现技巧、创造出丰富的音响世界,达到钢琴表现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29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I.钢琴弹奏技术、技巧与音乐内容的表现是什么关系?   一首乐曲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音乐内容的表现。我们弹奏乐曲最重要的意义也在于(为别人或为自己)表达出音乐内容。   所以,音乐内容的表现占有主导性、目的性的地位。但音乐内容是赖于乐音而存在的。正确地弹出乐音,就必须有技术能力。所以,技术占有关键性、前提性的地位。没有技术,音乐内容的表现只是一句空话。大概只在这个意义上,彪洛的话是对的,他说钢琴家有三件事,第一件是技术,第二件是技术,第三件还是技术。明确了目的(音乐内容),就有了恰当运用技术(能力)的目标,恰当运用,就是技巧。目的不明,尽管技术高超,也不可能运用得当,这可以说是“有技无巧”。目的明确,却缺乏技术,那只能是“无技无巧”。这时,那明确了的目的只有潜在的而无现实的意义。我们追求的目标,则是目的明确,“有技有巧”——巧妙、恰当地将技术与表现音乐内容结合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奉献支持|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1-10 17: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