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这个名词是大多数称为基督徒的人所熟悉的。但是真明白它的意义的人究竟有多少?真明白它的意义而且有过这种经验的人又究竟有多少?这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了。谈到重生的道理,我可以将所有称为基督徒的人分作四种:
第一种是明白重生的道理而且有过重生经验的。这种信徒是最好的。他们知道自己所站的地位,明了他们所得的恩典。他们的人生是满有指望的。他们毫不疑惑他们自己得救的事。他们度著一种与世人不同的生活。他们向别人有可作的见证,也能清楚指导别人蒙恩得救。
第二种是有过重生的经验,但不明白重生的道理的信徒。这种信徒在以往的一个时期已经得蒙重生,不过他们不明白重生的道理,他们不知道自己曾有过的那种经验就是重生的经验。一旦有人问他们是否已经得了重生,他们或是完全不知道怎样对答,或是以为自己未曾得蒙重生。他们自己虽然有过重生的经验,但他们因为不明白的缘故,自然不免常常怀疑自己得救的事,因而不能得著充分的平安与喜乐,也不能有坚强的盼望。他们常感忧虑,恐怕自己不能得救。他们度著一种战栗惧怕的生活。其实他们本来不必-且不应当-这样,因为他们已经有过重生的经验,他们已经得了救。他们应当因所得的救恩欢欣,应当靠主常常喜乐。可惜他们因为不明白重生的道理,所以白白吃了许多无谓的苦。
第三种是明白重生的道理,但却未曾有过重生经验的信徒。(这种人本不应当称为信徒,因为真信的人必定有过重生的经验。未曾有过这种经验的人便是未曾真信。不过他们曾加入一个教会,自以为是信徒,别人又承认他们是信徒。我们在这里姑且称他们为信徒好了。)他们听过一些人清清楚楚讲过重生的道理,或是读过甚么讲解重生的道理的著作,因此明白了重生的道理。但是他们自己并未曾有过这种重生的经验。「重生」这一件事在他们身上不是事实,乃是理论。他们明白,他们也会讲述,但他们自己总得不著其中实在的好处,也不能了解这种道理的真意思。他们不能帮助别人,这不但是因为他们在重生的事上是门外汉,也因为别人在他们身上看不出一点重生的证据来,所以亳不羡慕他们所讲这种亳无实用的理论。
第四种是不明白重生的道理,也未曾有过重生经验的信徒。(这种人本来也不应当称为信徒。不过他们曾加入一个教会,他们自己和别人都承认他们是信徒,我们也在这里姑且称他们为信徒就是了。)
在这四种信徒中,无疑第一种是最好的,我们都肯定他们是信徒。第二种信徒虽然不及第一种,但他们究竟是重生了的人,是神的孩是蒙恩得敉的。不过他们因为不明白的缘故,失去许多信徒当享的权利,也不能多帮助人就是了。他们只要有一日明白了重生的道理,便可以与第一种信徒完全相同。第三种却与前两种大不相同。他们虽然明白重生的道理,但未曾有过重生的经验。他们是未曾得救的人,未曾得著新的生命。他们所明白的道理不但与他们亳无益处,而且反倒很容易使他们自满自欺。他们以为明白了重生的道理便可算已经得了重生,这种错误的观念或者竟致使他们不再追求重生的经验,这还不如不明白重生的道理更少了一些危险。第四种与第三种人所差无几,这两种人同是未曾重生的人,也站在同一的地位。所不同的不过是前一种人,头脑里多有一些圣经里的知识,后一种缺少这一些知识罢了。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固然是要帮助读者明白重生的道理,但更要紧的乃是希望读者明白了重生的道理以后,用这种道理来测验自己的经验和生活,看看自己究竟是不是重生的人,如果这本书能帮助一些有了重生的经验却未明白个中道理的读者去明白,又帮助一些未曾有重生经验的读者,不但明白重生的道理而得著重生的经验,著者写本书的目的就算达到了。(待续)
王明道序于北平
一、 重生是甚么意思?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三3)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 (约三5)
「重生」是甚么意思呢?「重」就是「再」的意思。一个人以前作过一件事,现在他再作,我们就说重作。比方说一个人在若干年前曾到过一个地方,现在他又来到这个地方,我们就说他「旧地重游」。「生」这一个字在中文有许多的意思,就如「生产」、「生长」、「生命」、「生存」等等,但这里所说的「生」,乃是「生产」的意思。那样,我们把「重生」这两个字放在一处,就是「再生产一次」。每一个人都曾经过一次的生产。当他乍出母腹呱呱落地的时侯,那是第一次的生产。每一个人都必须经过这第一次的生产,然后方能进入这个世界,方能成为一个人。但他要进入神的国,要成为神的孩子,却非经过第二次的生产不可。因为主耶稣的话明明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必有人在听见这话以后要十分惊异的问道:「人怎能再生产一次呢?这样大的一个人还能回到母腹中再生一次吗?」人问这样的问题不是不足为奇的,当日与耶稣谈话的尼哥底母听见耶稣讲论重生的道理,也曾问过这个问题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重生」的道理本是我们从来未曾想到的,乃是神的一个大奥秘,若非主耶稣清清楚楚的解明,无论甚么人听见「重生」这句话都不能不如同落在湖里雾中一样。
主耶稣怎样回答尼哥底母这个问题呢?他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我说『你们必须重生』,你不要以为希奇。风随著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约三5-8)他叫尼哥底母知道,重生并不是进到母腹中,然后从母腹中再生产一次。这样的生产纵使再有几十次几百次,仍是毫无补益,因为「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重生不是从肉身生,乃是从「水和圣灵」生。
这里所说的水不是物质的水,乃是指著神的道。我们都知道一切有生命的物都不能离了水;照这样,属灵的生命也不能离了神的道。我们又知道,水能洁净一切污秽的东西;照这样,神的道也能洁净我们心身一切的污秽。圣经中用水代表神的道真是最合宜的(参弗五25-27;约一五3)。圣经中又有两段说话清清楚楚的告诉我们这里所说的水是指著神的道:
「我亲爱的弟兄们,不要看错了。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们,叫我们在他所造的万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雅一16-18)
「你们蒙了重生,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乃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是藉著神活泼常存的道。因为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谢;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就是这道。」(彼前一23-25)
第一次的生产是从肉身生的。肉身是污秽的、必朽坏的,所以凡从肉身生的也是污秽的、必朽坏的。第二次的生产是从神的道和神的灵生的。神的道和神的灵是圣洁的、是不朽坏的,所以凡从水和圣灵生的也是圣洁的、不朽坏的。「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
有人说:「重生这种说法并不是说真有一次生产的事实,不过是一个比喻,表明一个人悔悟以前的罪恶,决定心志要作一个好人,并且他真能洗心革面,痛改前非,这种心志和行为正好像一个人又重新生产了一次一样。先哲所讨:『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就是这个意思。」
说这种话的人明显有两个极大的错误:第一,他们擅自更改了主耶稣所讲的话。主耶稣未曾说重生是个比喻。他以第二次的生产为一件事实,如同第一次的生产是一件事实一样。如果我们以第二次的生产为一个比喻,那样第一次的生产也必是一个比喻了。请问这样的说法通不通呢?假如有人告诉你说,你的一个朋友在昨天晚间生了一个儿子,你便问她说:「这是一个比喻呢,还是一件事实呢?」你想这个问题是何等没有理性又是何等可笑呢!再比方说有一次你向人述说你的履历,你述说你在某年某月某日生在某某地方。听见的人便向你发问说:「那是一个比喻呢,还是一件事实呢?」请问你要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你一定要哂笑那个发问题的人,说他是患神经病的。好了,你既承认第一次的生产是一件事实,怎么能说第二次的生产是一个比喻呢?
说这种话的人的第二个错误,就是他们完全弄错了「生」的意思。一个小孩子生出来,乃是被他的父母所生。他不能生他自己。这样,一个人被重生也是如此,他是被神所生,他完全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若照上面所提的那种说法,说一个人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就是重生,那便是说他重生了自己。我们走遍天涯地角也不会找出「一个人生他自己」这种怪事来。不错,一个人必须痛心悔改,信靠耶稣,才能得重生。但我们当知道那是得重生的条件。一个人履行这个条件,神方能藉著道和圣灵生他。痛心悔改这件事是我们作的,生我们这件事乃是神作的。若说痛心悔改方能得重生,这话是对的。若说痛心悔改就是重生,这话便全盘错误了。
必有人说,我们承认第一次的生产是一件事实,因为我们看见了那件事实。我们看见一个产妇在产房里生育,又看见一个几磅重的婴儿呱呱落地;但我们从来未曾看见过一个人怎样得重生,也未曾看见过从水和圣灵生的那个人。没有看见过的事怎能说是事实呢?
真的吗?没有看见过的事便不能是事实吗?我们中间有谁看见过神呢?有谁看见过 主耶稣呢?有谁看见过圣灵呢?有谁看见过天使呢?又有谁看见过魔鬼呢?我们虽然未曾看见过神,但仍确信有神;虽然未曾看见过主耶稣,却仍信有耶稣;虽然未曾看见过圣灵,却仍信有圣灵;虽然未曾看见过天使与魔鬼,却仍信有天使与魔鬼;就是因为这些都是属于灵界的。物质界有许多的事实,灵界也有许多的事实。不过因为我们现今处在物质界内,我们的身体和眼睛也都是属于物质界的,所以不能看见灵界的事实。圣灵是确实有的,一个人从水和圣灵生也是一件真确的事实,不过这都是我们属物质的眼睛所不能看见的罢了。
又有人要问说,重生既是一件事实,那样必定有一个新生出来的人了,但是那个人在哪里呢?我们要回答这个问题:「是,实在有一个新生出来的人;圣经中称这个人为『里面的人』,同时称那第一次所生的人为『外面的人』。」容我们读经上的话:「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林后四16)
这一节经文在中文的译本里有两个错误:第一,这一节经文的希腊原文有一个「人」字,中文的译本却把它译作「体」字;第二,中文的译本加了一个「心」字,是原文里所没有的。这一节经文在原文是说:「所以,我们不丧胆。我们外面的人虽然毁坏,里面却一天新似一天。」前一句说「外面的人」,后一句是说「里面的」。后一句虽然没有「人」字,但对照上面的意思,也可以清楚看出它的意思是说「里面的人」。所以英文的译本就在后一句当中「里面的」以后加上一个「人」字,在这一节中我们清楚看出信徒的两个人:一个是「外面的人」,是从肉体生的,是显于外的、看得见的;一个是「里面的人」,他是从灵生的,是隐于内的、看不见的。可惜在中文的圣经译本里竟把这「外面的人」译作「外体」;又把这「里面的人」译作「内心」,以致这一节中很重要的一样真理竟被掩藏起来。
除去以上所提的一节经文以外,还有两处经文提到这「里面的人」,可惜这两处经文在中文的译本里也都没有按著原文的意思译出来。其中一段经文是罗马书七章二十二节,这一节中「里面的人」在中文译本译作「里面的意思」;另一段是以弗所书三章十六节,这一节中「里面的人」在中文译本译作「心里的力量」。其实「内心」、「里面的意思」和「心里的力量」这几个名词在原文都是「里面的人」。这「里面的人」是神所生的,所以他「喜欢神的律」(罗七22)。他与那「外面的人」是绝不相同的,所以「外面的人」虽然因为经过种种苦楚患难而渐渐毁坏,「里面的人」却因此一天新似一天(林后四16)。
但这「里面的人」也能因著种种原因变为刚强或软弱,所以使徒求神「按著他丰盛的荣耀,藉看他的灵」,使信徒「里面的人刚强起来」。(弗三1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4 22:28:4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