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9746|回复: 18
收起左侧

耶稣受难记,福音影视城下载版提供下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6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片极惨烈,本人仅看过四分之一,不忍心再看下去!
发表于 2004-3-6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这个片子播放时,因为影片有暴力镜头(耶稣被鞭打、被钉),使一名妇女受惊吓而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7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很想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7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下载啊! 或到福音影视城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7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刚刚下载来看,确实另人心痛啊!!!!! 那种场面怎不叫人—————— 我说:主啊!祢如此为我—— 我也落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7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7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zackgs在2004-3-7 18:00:44的发言: 去下载啊! 或到福音影视城看啊!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7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坛祭羊在2004-3-7 18:28:37的发言: 我刚刚下载来看,确实另人心痛啊!!!!! 那种场面怎不叫人—————— 我说:主啊!祢如此为我—— 我也落泪了!
很有同感! 令人心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7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耶稣受难记》饱受争议 -------------------------------------------------------------------------------- news.dayoo.com   2004年02月04日 14:07   来源: 网易娱乐 梅尔吉布森惊世之作《耶稣受难记》 2004年02月03日20:23:22 网易娱乐 Henry 编剧/导演: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 主演:詹姆斯·卡维泽James Caviezel - 耶稣    莫妮卡·贝鲁奇Monica Bellucci - 抹大拉    美娅·摩根斯坦Maia Morgenstern - 玛丽亚    卢卡·里奥奈洛Luca Lionello - 犹大 类型:剧情 级别:R级(暴力镜头) 发行:新市场影业公司Newmarket Film Group 映期:2004年2月25日 官方网站:ThePassionoftheChrist.com [剧情:基督受难再现银幕]   耶稣基督受难前的最后12个小时。   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让世人知道了耶稣在蒙难前如何坦然面对这场必然的死亡。身处光明中的耶稣手持酒杯和薄饼,对自己的信徒侃侃而谈;而躲在黑暗处的犹大则是一脸的恐慌,他知道,自己的下一次拥抱将会让面前这位睿智的贤者陷入死亡的漩涡……   这些都是油画中所描绘的。2004年2月,一部描述耶稣受难的影片将会被搬上银幕。   故事发生在最后的晚餐之后,耶稣抗拒了魔鬼的诱惑,然后被罗马士兵带到了耶路撒冷城内犹太法利塞教众的面前。他的言语被当成了僭越狂妄的疯话,大祭司和教众就这样宣判了耶稣的死罪。接着,耶稣又被带到执政官比拉多的面前,比拉多意识到自己的审判将无可避免的带来政治上的冲突,于是他决定听从希律王的旨意。希律王让百姓在耶稣和罪犯巴拉巴之间做出选择,结果是巴拉巴被无罪释放,而耶稣将接受惩罚。耶稣就这样被交到了罗马士兵的手中,饱受鞭笞之苦。然而,盲目的百姓仍然认为对耶稣的处罚远远不够。直到此时,比拉多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得不将耶稣推向刑场。   耶稣背着十字架蹒跚的走在耶路撒冷的街道上,前方的路通往蒙难地高尔高沙。在蒙难地,耶稣被钉上了十字架。十字架上,耶稣经受了最后的考验——被上帝所遗弃。经受了恐惧的耶稣看着圣母玛丽亚,大声喊出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我的十字架使命完成了。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   刹那间,天地失色……   [幕后:富有激情的剧组]   《耶稣受难记》拍摄开始于2002年11月4日,历时10周于2003年1月封镜,投资2千5百万美元。影片全部在意大利取景,主要的外景地选在了意大利的南部城市莫托拉和塞恩希塔工作室搭建的耶路撒冷城区中。后者中的场景包括审判耶稣的宗教法庭,比拉多的宫殿以及耶稣被鞭笞毒打的刑场。   导演梅尔·吉布森要求摄影师卡雷波·戴斯夏尔赋予影片一种卡拉瓦乔式的巴洛克风格,用强烈的色彩对比突出一种逼真的摄影效果。这使影片看起来更为暴力,更为阴暗,每一个镜头都显得那么不可思议。影片中有40%的内容是在夜间或在封闭的室内拍摄的,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更能体现出光明与黑暗之间的激烈冲突。片中服装的色调以棕色、黑色和浅褐色为主,在配合场景总体色调的同时,这种色彩也能够更好的诠释人物的内心和性格。   [相关链接:一切都非易事]   影片的名字之所以从最开始的《激情》改为现在《耶稣受难记》,是因为米拉麦克斯公司同期将推出另一部名为《激情》的电影,系根据珍妮特·温特森的小说改编,其背景设定为拿破仑战争期间,传闻格温妮丝·帕特洛和朱丽叶·比诺什将加盟该片。   1988年大导演马丁·斯科西斯推出了《基督的最后诱惑》,片中因为大胆触及天主教教义而在上映后引起巨大争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环球公司的高层官员汤姆·鲍洛克说:“我们收到了几百万封观众来信,2万5千人在环球公司的门前举行示威游行。我们甚至接到了一些恐吓信。”最后影片的票房进帐仅为840万美元。有了这个前车之鉴,题材相似的《耶稣受难记》在发行时遇到了不小的难度,没有大公司愿意冒险接下这个烫手的山芋。最后,还是由曾发行过《国王不死》、《死亡幻觉》、《记忆碎片》、《鲸骑士》等片的新市场影业公司接手。正像鲍洛克所说的,吉布森的影片应该去吸引基督徒们去观看,而不是排斥他们。吉布森自己也希望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对基督徒们来说,那种感觉应该是看着一个自己的血肉挚亲被折磨了2个小时后一种让人心痛的不能自己的感觉。”   从名字上来看本片应该是《圣经》中一段情节的艺术化再现,但事实上梅尔·吉布森将其拍成了一部动作片。影片中的刑罚场面让人震撼,耶稣的面部被打得血肉模糊,看过之后你就永远无法忘记受难的耶稣。吉布森希望影片中的一切细节都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人们心目中的那段历史,片中的配音就使用了两种已经失传很久的语言:亚拉姆语和拉丁语,梅尔·吉布森甚至不想为这部几乎没人能够听懂的影片配上字幕,不过这毕竟是一个不太现实的想法。   [评论:疯狂?抑或讲述事实?]   1965年,罗马教廷在第二次梵蒂冈会议上正式赦免了犹太人的“罪行”,从此以后,他们不再需要背负“害死耶稣”的沉重罪名,这让所有犹太人都放下了压在心口的一块大石。可是,当梅尔·吉布森开始自编自导《耶稣受难记》时,阴影再次袭上了那些生活在美国的犹太人的心头,片中涉及的敏感宗教问题正是矛盾的来源所在。吉布森对于影片的说明更是加重了犹太人的忧心,扰乱了任何一名犹太人的正常思维:“《耶稣受难记》所带来的不安是一种理所当然的情况,但这却绝不是我拍摄影片的本来用意。我只是在讲述一个事实……任何一个有罪的人都应该看到自己所犯下的罪行。”   《耶稣受难记》没有在好莱坞占主导地位的明星领衔,对话也采用影片所处年代人物使用的语言:犹太人的亚拉姆语和罗马人的拉丁语,虽然将配以英文字幕,但是对于好莱坞来讲,这种做法简直不可理喻。于是人们开始感到恐惧,恐惧的根源并不是畏惧吉布森口中的“事实”,而是源自吉布森曾经资助一座独立于洛杉矶罗马天主教大主教管区的传统天主教堂,而所谓的“传统天主教”指的是从教会分裂出来抵抗“第二次梵蒂冈会议”的运动,他们的宗旨就是“清除害死耶稣的犹太人”。   迫于各种压力,梅尔·吉布森不得不重新剪辑了影片,赋予片中的犹太人角色更多令人同情的因素,并且请来了科罗拉多泉城的福音派教徒、宾夕法尼亚的宗教首脑和华盛顿的社会名流而非最具发言权的普通市民来观看未完成的毛片。因此,对于本片是梅尔·吉布森故意煽动的疯狂之举还是出于一种让罪人的后代重新面对事实的冲动,我们仍然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因为,犹太人是否要为害死耶稣而负上千古罪名距离受中式文化熏陶的我们实在是太远太远了…… (Henry) 史诗巨片《耶稣受难记》周三公映(ZT) 史诗巨片《耶稣受难记》周三公映(ZT) 送交者: nngzh 2004年2月23日06:02:03 于 [彩虹之约]http://www.bbsland.com 史诗巨片《耶稣受难记》周三公映 -------------------------------------------------------------------------------- http://www.creaders.net/ 万维读者网 2004年02月22日 02:08 PM 《耶稣受难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这部迄今最引人注目的史诗巨片终於将在复活节日的2月25日(周三)在全美2800家影院上映。该片自开拍以来风波不断,能够上映本身就是奇迹。继罗马教皇表示赞许之後,白宫官员2月20日公开表示,布什总统也将会观看这部影片。 影片开拍,连遭雷击 《耶稣受难记》由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一人身兼编剧、监制与导演,自影片开镜至杀青,共投资2500万美元,据说这是他从影以来的所有积蓄。 影片主要描述了耶稣被叛徒出卖後、临刑前12小时经受的磨难和挣扎。詹姆斯.卡维泽(James Caviezel)饰演耶稣基督。全片对白都是拉丁语和亚拉姆语(犹太人在耶稣时代讲的一种语言,希伯莱语的前身),配以英文字幕,对於好莱坞来讲,这种做法简直不可理喻。吉布森则半调侃、半严肃地说:“他们肯定认为我疯了,但这也是没准的事,很有可能这是个证明我是天才的机会。” 吉布森本人是个严肃的天主教徒。他曾经表示,自己的人生经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十二年前,他重新理解了《圣经》中四部福音书的意义,开始沉思耶稣受难的经历,通过这些思考,耶稣基督的苦难化解了自己的苦难。他用了十年时间来构思本片,如今终於如愿以偿了。 这是梅尔.吉布森自1993年的《真爱》(The ManWithout a Face)、1995年获奥斯卡最佳导演与最佳影片的《勇敢的心》(Braveheart)後,第三次导演作品;也是他第一部专任导演、不参与演出的作品。此片沿惯梅尔.吉布森的壮观路线,具有宏大的场面,悲壮的情节,激情四射的人物,气势恢宏的管弦乐。 《耶稣受难记》拍摄开始於2002年11月4日,历时10周於2003年1月封镜。影片全部在意大利取景,主要外景地选在了南部城市莫托拉和塞恩希塔工作室搭建的耶路撒冷城区中。後者中的场景包括审判耶稣的宗教法庭、比拉多的宫殿以及耶稣被鞭笞毒打的刑场。 梅尔.吉布森要求摄影师卡雷波.戴斯夏尔赋予影片一种卡拉瓦乔式的巴洛克风格,用强烈的色彩对比突出逼真的摄影效果。这使影片看起来更为暴力,更为阴暗,每一个镜头都显得那麽不可思议。影片中有40%的内容是在夜间或在封闭的室内拍摄的,这麽做的目的是为了更能体现出光明与黑暗之间的激烈冲突。服装的色调以棕色、黑色和浅褐色为主,在配合场景总体色调的同时,这种色彩也能够更好的诠释人物的内心和性格。 影片开拍後厄运不断。在意大利拍片现场,饰演耶稣的演员和助理导演米连尼两人都被闪电击中。不过,伤势不严重。詹姆斯.卡维泽在采访时回忆说:“我们在山上拍一场布道的戏。闪电来临前四秒一切还是很安静,突然,我感到好像被人了一巴掌,接着有七到八秒时间,我眼前是一片晕眩的粉红色,人们开始尖叫。他们说我的头部着火了,身体周围还有光。我可以跟你说,当时我就像刚去唐.金(Don King,着名拳击经理人,以其爆炸头着称)的发型师那理了发似的。” 对米连尼来说,这已经是他在意大利拍摄此片时第二次遭到雷击,第一次获雷公“垂青”是在山顶工作时,他的座椅遮洋伞被闪电击中,他的手指轻微烧伤,米连尼两次大难不死,在剧组获得了“闪电小子”的称号。 争论此起彼伏,惊动教皇 由於片中的血腥及暴力镜头,导致影片被定为R级(限制级)。吉布森表示:“我就是要这部电影表达一种震撼,或者说是要将它表现到极致!这样,观众才能看到我要讲述的东西──人性的罪恶;而他们会看到,耶稣可以在经过一切加诸在身上的痛苦磨难後,却仍然饱含着爱与宽仁之心。” 作为一个天主教徒,吉布森倾向於“传统天主教”。《纽约时报》杂志版发表一篇关於吉布森的文章,特别提到他是一个“传统的天主教徒”,与20世纪60年代的梵蒂冈宗教改革对立,其信仰之一就是认为犹太人要为耶稣的死负责。这次影片在拍摄过程中,引起了犹太人的再次恐慌,开拍伊始就成为宗教界的争议焦点。 而梅尔.吉布森对影片的宗教倾向作的解释“任何一个有罪的人都应该看到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更加使得人心惶惶。在ABC着名主持人黛安.索耶问及谁是杀死耶稣元凶的问题时,吉布森回答说:全人类都有责任,“是我们的罪恶打倒了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罪恶而受伤,而耶稣的血则洗清我们的罪”。 几位犹太教与天主教学者撰写了长达18页的批评文章。根据吉布森的制作公司Icon的说法,学者们非法获取了一个初期版本的剧本。在阅读後,他们纷纷指责影片有反犹太倾向。根据一份名叫《犹太周报》的报纸报导,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他们很长时间以来看过的最具反犹意味的电影”。Icon公司表示,在2003年3月底,这份剧本被一个称做“我们的深喉”的人获得,并在学者之间传阅。 美国犹太人“反诽谤同盟”指陈,由於这部影片把犹太人描绘成杀害耶稣的凶手,将会点燃“仇恨、偏见及反犹主义”。梅尔本人在一封写给“反诽谤同盟”领导人亚伯拉罕.福克斯曼(Abraham Foxman)的信中写道:“我深信,地球上所有呼吸着的生命都是上帝的孩子,而我作为他们的兄弟,拥有与生俱来的爱他们的义务,我相信这也同样是您的信念。”同时,耶稣扮演者詹姆斯.卡维泽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梅尔“没有任何反犹倾向”,而《耶稣受难记》是一部“关於爱的电影”。 影片多多少少地渲染了犹太人的“罪行”,各界人士都认为这样会造成反犹情结。甚至有人认为,如果对犹太人口诛笔伐引起更大的争端,以色列的战争局势也会复杂化。迫於各方压力,梅尔吉布森不得不剪辑影片。他尽量增加了片中犹太人令人同情的感情色彩。并且请来了科罗拉多泉城的福音派教徒、宾夕法尼亚的宗教首脑和华盛顿的社会名流来观看未完成的毛片。 去年秋天,梅尔.吉布森特地到罗马为教廷专场放映了影片,有一些身居高位的天主教人士在观看後公开表示了对影片的赞赏。《国家天主教报导》(National Catholic Reporter)的资深记者约翰.L.艾伦在一篇报导中引述了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教会高层人士的话:“教皇本人已经看过了影片并表示欣赏,他对这部影片的评价是‘它就是历史’。”艾伦在文章中还提到,这位接受他访问的教会高层人士透露,教皇认为电影的情节非常忠实地描绘出《新约》中耶稣基督在受难和死亡时的情景。最近,罗马教庭已经公开表态,称赞了梅尔最後剪辑过的作品,这无异於给影片一个宗教主题上的肯定,表示这部作品可以“过关”了。 1月30日在好莱坞举行试映会,据报导,应邀与会的一些文化界与宗教团体人士在散场後表示,全片气氛感人、故事一气呵成,是近年罕见的历史大片。 《耶稣受难记》在发行时遇到了不小的难度,没有大公司愿意冒险接下这个烫手山芋。最後,还是由曾发行过《国王不死》、《死亡幻觉》、《记忆碎片》、《鲸骑士》等片的新市场影业公司接手。 影片情节与《圣经》记述的出入 影片剧情:在“最後的晚餐”发生的那个黑暗晚上,耶稣被叛徒犹大(卢卡里奥.奈洛饰)出卖给罗马人。耶稣被罗马教庭判了死刑。执政官比拉多(塞吉欧.鲁比尼饰)让民众做出选择。愚昧的民众要求耶稣必须死去。 在耶稣前往绞刑的路上,民众殴打耶稣,唾骂耶稣,而身份卑微的妓女抹大拉(莫妮卡.贝鲁奇饰)痛心地看着他前往被钉死的路上。耶稣遍体鳞伤地来到了行刑处,山顶一片凄凉。他被血淋淋地钉上了十字架,此时,他望向圣母玛丽亚(玛雅.摩根斯坦特饰),用尽力气说了那着名的最後一句话:“天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到你的手”。 据透露,该片情节与《圣经》记述的出入,主要有: 1、影片:比拉多被描绘成一个敏感的统治者,受了一群犹太人的鼓动才决定钉死耶稣。 《圣经》:比拉多是个作威作福的、嗜血的长官,根据当代学者记载,他顽固而残忍,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就把耶稣送上了十字架。 2、影片:该亚法(主审耶稣的大祭师)与其他牧师(即四部福音书中的“犹太人”)为耶稣定罪,而罗马人对此审判并不知情。 《圣经》:该亚法是比拉多的下属,只有罗马人才有执行处罚的权力;另外,福音书中有关审判的情节不足以构成耶稣犯下了亵渎罪的证据。 3、影片:耶稣对比拉多说,该亚法犯下了“更重的罪”,因为是他把他送到罗马人手中的。 《圣经》:判决是比拉多本人作出的,而罗马教堂表示“当耶稣自由地经历了他的苦难”时,所有的罪人都要负责。 4、影片:当耶稣被带去接受犹太牧师审判时,马格达林试图向罗马士兵请求援助。 《圣经》:这一场景在福音书中并不存在,而它暗示了犹太人对耶稣受难负有更大的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7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耶稣受难记》引发全美大争议 -------------------------------------------------------------------------------- http://gd.sina.com.cn 2004年02月26日 11:49:42 南方都市报 ●昨日公映争议不断  ●美国媒体展开围攻  ●布什总统点名观看   眼下美国影坛的热点话题是什么?也许很多人都认为是即将于2月29日揭晓的奥斯卡奖,其实不然,由著名影星梅尔·吉布森导演的新片《耶稣受难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才是真正的焦点所在。这部表现耶稣受难的影片于2月25日在美国全面公映,但由于影片充满争议色彩的题材,已经受到美国各犹太裔组织的抗议。关于《耶稣受难记》的话题,目前已不仅仅局限于娱乐新闻领域,成为美国社会人人关注的焦点,连现任总统布什都发表声明准备观看。   2月25日,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的新片《耶稣受难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即将在美国全线上映,这部影片引发了全美社会的巨大争议。这部影片目前受到美国各教会的支持,但美国各大犹太裔组织认为《耶稣受难记》一片在煽动反犹太主义,从而展开了规模浩大的抗议活动。   票房极度升温   在美国各界的广泛关注下,即将于2月25日(美国时间)上映的《耶稣受难记》将由 原定的2000家影院增加到2800家影院。同时,影片发行方新市场公司(New m arket)也将拷贝数由原定的2500份增加到4000份。   新市场公司总裁鲍勃·巴尼在接受《综艺》采访时说:“最近几天该片极度升温,很多 影院跟我们说只有两份拷贝不够,而要增加到四份。首映肯定会是爆炸性的,影院方面希望 提前做好准备。”   截至目前为止,《耶稣受难记》已经预售了价值1000万美元的电影票,票房分析家 预测,该片将在上映5天内突破4000万美元。   在《耶稣受难记》成为美国乃至全球注目的焦点之时,美国总统布什通过发言人表示自 己打算亲自观看这部充满争议话题的影片。美国时间上周五,白宫新闻发言人斯科特·麦克 兰向外界宣布布什计划观看《耶稣受难记》。   据介绍,美国白宫内设有一家影院,专供总统及工作人员观看影片,而影片来源可与院 线保持同步。   试映反响热烈   该片于周二在纽约哈林区举行提前放映会。当先睹为快的观众离开电影院时,都有所触 动。有人批评该片的画面过于暴力,有人认为该片有排犹的种族主义倾向,但也有人觉得看 了该片非常感动。   当出现耶稣被鞭打的画面时,人群中不断地传出抽泣声,在耶稣受难的过程中许多人也 表现得非常愤怒。当电影结尾耶稣重生时,一个女人大叫“哈里路亚”,人群中爆发出阵阵 掌声。   与此同时,美国媒体对该片展开了“围攻”。《洛杉矶时报》罕见地以头版评论警告这 部电影会“挑拨群众”,而《纽约时报》的新闻称其为一部具有暴力和排犹倾向的电影,并 用“奇怪、野蛮、自恋”等字眼形容该片。   影评人杰米·伯尔纳(Jami Bernard)说:“不应该让孩子看这部影片。 甚至大人也不应该冒险。这部电影是继德国天主教会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后最恶毒的 排犹电影。”伯尔纳将这部电影形容为“恶心”、“残忍”,她觉得这部电影对于普通观众 而言与其说是娱乐不如说是教会的宣传工具,她说:“犹太人在一部2小时7分钟的电影里 不停地被诽谤和侮辱。”   ■ 专访   梅尔·吉布森:我成了迫害对象   近日,梅尔·吉布森接受了ABC电视台长达1小时的访谈,吸引了1700万观众观看,收视率超过该电视台日前对迈克尔·杰克逊的专访节目。据吉布森本人说,他为这部电影总共投入了3000多万美元,但票房收入决不是他拍摄影片的根本原因。吉布森曾这样谈到自筹资金拍摄电影时的艰苦处境:“那时我自己每周只花28美元,就像个捡垃圾的,不过这些根本算不了什么。”   在这次访谈中,吉布森表示他没有任何散布反犹言论的意图。而新片引起的广泛争议显 然给他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以至于他激动地表示对批评者的“围攻”,他已经忍无可忍 。   记者:对新片引起的广泛争议,你有何感想?   吉布森:我成了迫害对象,无论作为艺术家、作为一个艺术人士、美国人及男人,我可 以宽恕他们(批评人士),但我已经忍无可忍,每次我的新片上映都会有一些偏激的卫道人 士跳出来,但我实在不明白为何我要任由这些人阻碍我的信仰、生活和艺术创作自由,他们 根本就想把我塑造成一个神经病。这种事去年发生过,我原谅了他们。但真是够了,他们想 告诉世人我是个信仰邪教的疯子,我所做的就是祈祷,为我自己祈祷,为我的家人祈祷,为 整个世界祈祷,仅此而已。我利用每一个机会公开表态:这不是大家互相指责的游戏。我明 白有些人可能会恐惧……因为他们可能只看到了一面,在情感上,这部电影会造成一种“膝 盖反弹”效应。对此我很抱歉,也很吃惊,我不理解。现在我明白了,因为以前我一直在思 考这个问题,离得太近,因此无法完全意识到它。   记者:是什么使你产生了拍《耶稣受难记》的念头?   吉布森:十三年前,我当时有毒瘾和酒瘾,有一次我膝盖又受伤了,在养病时我开始向 《圣经》求助,开始冥想,我重读了全部四部福音书,小时候我读过一点,但那次我重新认 真读了一遍。苦痛会令人改变,而这种改变是好的。   记者:你的那次惨痛经历能够详细讲述一下吗?   吉布森:我根本就是不想活下去了。每人都有弱点,我的弱点就是很容易上瘾,不管是 什么东西都一样——毒品、酒精、咖啡、烟,都一样。这是我的最大弱点,我就是那样一个 人。   我去了几个地方旅行,总算是振作了一些,真正的功臣是我老婆,她是无可挑剔的。   在我最沮丧的时候,我只想从窗子跳出去,我想这样就一了百了了,那种程度的沮丧已 经到了疯狂、失去理性的地步。那是我精神破产的最高点,什么都没有了。   记者:你觉得反对此片题旨的评论家们是出于什么理由?   吉布森:并不是影片本身令他们感到困扰,而是四部福音书令他们感到困扰。我在片中 所做的无非是尽我所能最好地诠释这四部福音书。   记者:你最近曾在公开场合说,纳粹大屠杀的受害者是包含在数量非常多的二战受害者 之中的。这种表述造成了一部分人的误会。   吉布森:我并非否认纳粹大屠杀的存在,在集中营里,手无寸铁的无辜犹太人死于纳粹 政权的残暴统治,对这一事实我难道会否认吗?当然不会。这是一场极大的灾难。   记者:那你是否认为纳粹屠杀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罪恶”?   吉布森:当然,不过你为什么会问这种问题?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他们因为出身而被 杀,单是这一点难道还不足以说明这种行为所包含的罪恶吗?   我觉得那些说这部电影反犹的人没能抓住重点。我希望人们不要忙于互相指责,这部影 片讲述的是信念、希望、爱与原谅,对于我来说,信念、希望、爱与原谅是最大的真实,因 为这些,我才会留有希望,才能继续生活下去。   记者:有些评论家认为你太注重于画面感了。   吉布森:我承认这个版本在视觉上非常暴力,但,如果你不喜欢的话,就不要去看。如 果你看到一半就想走,请便。我希望能有震撼性效果,我想拍得很极端,我要让观众超越极 限,这样他们才能看到基督做了多么大的牺牲,才能看到他忍受了如此多的苦痛之后,仍然 爱着世人,原谅了世人。      ——美国各大媒体评吉布森新片   “极其血腥残忍,就像历史上著名的变态狂萨德公爵眼中的世界。这部电影被定为R级 (注:17岁以下青少年需父母陪伴观看),但事实上即使有父母陪伴,任何青少年都绝不 适宜观看该片。至少,在世俗眼光看来,吉布森的电影只能引起噩梦,而非人们的献身热情 。”  ——《新闻周刊》(Newsweek)   “充满了令人吃惊的叙事手法,堪称影史上最残忍的电影之一。这部影片是一段令人恶 心的死亡旅程,一个关于背叛、殴打、鲜血和苦痛、十分压抑并且缺乏启示意义的故事”  ——《纽约人》(The New Yorker)   “这是一部杰作,它敢于直视现实,而非像其他影片那样用粉饰美化或煽情的手法来处 理宗教题材,因而显得独树一帜,卓尔不群。” ——《Erevt & Roeper》   “该片自始至终未能体现出吉布森曾大肆宣扬的‘忍耐、宽恕和爱’。影片不遗余力地 描写了血淋淋的受难过程,此外别无他物,因此观看这部电影对于观众来说也成了一次‘受 难’。”  ——《Newsday》   “《耶稣受难记》到底是为哪些观众而拍的?教徒们将难以忍受该片中鲜血四溅的暴力 镜头,青少年们(卖座片的主力观众群)中不乏嗜血者,但他们希望银幕上的英雄奋起反抗 。这当然也不是给女性观众看的爱情片。它的观众群十分狭窄;有着钢铁般神经的教徒以及 极少数另类电影评论家——吉布森的‘大胆创新’或许能够赢得他们的叫好声。” ——《 时代》周刊(Time)   “这是电影史上最血腥的故事……吉布森的狂热令人目瞪口呆,甚至到了虐狂的地步。 ”  ——《纽约时报》(NY Times)   “吉布森声称,他特意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巨细无遗地重现基督受难的经过,以此来揭 示其隐含的意义,然而,即便最虔诚的教徒也难以忍受其中的暴力镜头,将影片从头看到尾 ,想像一下吧,它将带给孩子们怎样的心灵创伤?”  ——美联社   (寐)   ■ 相关新闻   色情镜头禁止看 暴力镜头无所谓?   《耶稣受难记》引发分级制争议   银幕上的肉体被鞭打至血肉模糊,脚上的鞋也被鲜血浸透……梅尔·吉布森的新片《耶稣受难记》不仅在美国引起了宗教和种族主义方面的巨大争议,也引发了一场关于电影分级制的争论。   《耶稣受难记》被列为R级,即17岁以下青少年需家长陪同观看。但曾观看此片的人 普遍认为该片应被列为NC-17级,即17岁以下青少年禁止观看。据部分专家认为,该 片之所以未视列为NC-17级,是因为美国电影条例中规定,NC-17级电影应为暴露 色情镜头及粗口较多而不适宜青少年观看的电影,而《耶稣受难记》中虽然有大量暴力镜头 ,却极少色情镜头和粗口。与之情况类似的是去年上映的《杀死比尔·卷一》,虽然该片的 暴力程度令人瞠目,但仍被列为R级。暴力尺度是否也应该被列入NC-17级的衡量标准 ?随着《耶稣受难记》的上映,这已经成为美国电影圈热烈讨论的话题。(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1-22 19: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