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马大和马利亚,彼得和多马,主都尊重,主都使用。[/B]
在一个宁静美丽的夏夜里,一群人聚集在一个生日庆典上。当场地的灯光转暗,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点了无数蜡烛的生日蛋糕上,突然之间,捧蛋糕的人一个不留神,把整个蛋糕反转地掉在地上。接着的一段时间,有人仍为掉在地上粉碎了的蛋糕摇头婉惜时,有人已经快捷地做出清理的工作。懂得随机应变的人,立刻说出风趣的话,希望扭转尴尬的气氛。另有人立即与主人商讨如何作出补救。更令人诧异鼓舞的,是那围绕在捧蛋糕的人身旁的数字客人,不断地安慰那位摔坏蛋糕的人。
从以上的一个出乎意料的场合下,我们可以看见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试把你自己置于同一个场合上,你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呢?原来在突如其来的事情上所做的第一反应,正反映了我们个性的倾向。个别的性向是按着个人所看为重要的观点出发,故此也成为个人的负担或做事的动机。
当我们刻意地去看周围人的性向,除了看见每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外,也会留意到一些相似的模式,存在于彼此之间。在历史上,便有人希望对人类个性的异同作出研究和了解,甚至以理论去把个性归纳为几种类型。
早在主耶稣还未诞生的四百年之前的古希腊时代,一位聪明的医生,名叫Hippocrates,他首先发表出人类性向可分为四大类的理论。他认为个性是受体内所分泌的「汁液」影响的,而四种汁液影响而成的个性或气质共有四类:
易怒暴躁型(choleric)
血气乐观型(sanguine)
恬静冷淡型(phlegmatic)
多愁善感型(melancholic)
从那时开始,对各种不同性向的研究便陆续出现。大部份的系统都把性向分为四大类,只是采取了不同的字眼来形容每种类别(见图一)。又因为没有人的个性只局限于某一类,所以也有人把这四种性向再分为八或十六类,以便作出更精细的辨别。
[B]认识个性的重要[/B]
以商科而论,哈佛大学算是美国首屈一指的大学。Mark McCormick 从哈佛商科毕业,他在1984年撰写了《哈佛大学商业系没教导的功课》(What They Don't Teach a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一畅销书;在「阅读人类」(Reading People)作为标题的第一章中,他首先指出哈佛遗漏了教导的功课,便是认识促使每个人做事方式不同的原因。他以这个题目作为书首的开端,因为他意识到人类行为的知识在商界运作中的重要。
时下数一数二的大型教会,所注重的同样是个性倾向,与事工人力的关系。他们不再接受以保持教会为原状的论调。例如Willow Creek Community Church 所出版的《作个有感染力的基督徒》(Becoming a Contagious Christian.)一书,便是主张以个人的性向去决定传福音的途径。事实上,以认识个性为重要的论调,早在圣经中可以看见。在林后3:2,保罗告诉我们:「你们就是我们的荐信,写在我们的心里,被众人所知道、所念诵的。」原来阅读人类、认识别人的知识不是来自商界,而是从圣经的智能开始。
让我们从圣经中的一些人物去看他们不同的性向,并且从主耶稣与他们沟通的技巧中,去领略与人相处的艺术──
[B]马大与马利亚(约11:17~37)[/B]
首先我们看见马大与马利亚两姊妹具有极端不同的个性。姊姊是一个主动的人,妹妹则较为被动。在主耶稣来到她们家中,马大听见主的来临,立刻就出去迎接,妹妹却仍然坐在家里(11:20)。直到马利亚接到通知,她才急忙出去响应(11:29)。
其次我们看见两姊妹的重点不同,姊姊比较注重事务,而妹妹比较注重人际。马大既是注重事务,便以事论事,见主的时候所谈的便是拉撒路的事,并且以理性的心态与主交谈,所以她所得到的答案也是直接和理性的(11:22~27)。
相比之下,马利亚是重人际和感受的。当她来到主前,虽然和姊姊般说出了同样的一句话:「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请比较32和21两节)但这是她肺腑之言,且看她俯伏在主的脚前,并且悲哭起来(11:33a),我们可以想象她说话的语气与马大的完全不同。当马利亚出来迎接主耶稣,同她在家里去安慰她的人以为她要去坟墓那里哭,所以也跟着她(11:31)。待她在主的脚前哭泣起来,同行的人也哭了(11:33b)。
由此可见马利亚有极好的人缘。当姊姊独来独往的做事,妹妹却以情感与人交流沟通,因此得着不少朋友和支持。如果我们不单单以理性与神联系,却把内心的感受毫不隐藏地倾倒在祂面前,所换来的便是主的同理心。当主耶稣看见马利亚流露真情之后,祂「就心里悲叹,又甚忧愁「(11:33c);甚至「哭了」。
因此,我们看见同一个家庭出生长大的姊妹,可以具有完全不同的个性,这对做父母和师长的自然是一种挑战。但从主耶稣应对的方法中,我们学习到个性本身不分优劣,但要个性运用得恰当,作教导引领的人需要避免以批评和论断的方法去改变对方,却要按个人的性向来诱导他走上正路(箴22:6)
[B]彼得(约18:16-27;21:15-17)[/B]
彼得明显是乐观、冲动,容易招引注意力的个性。主耶稣对彼得那种爽直而又没有安全感的个性非常了解,故此在彼得三次否认主之后(18:16~27),以同样的次数肯定他、接纳他,使他心里的罪疚感得着痊愈。(21:15~17)
当主耶稣向彼得三次发问:「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21:15,16,17)主耶稣是以无条件的爱(希腊文agape)发问,好让彼得得着抚心自问的机会。彼得曾经认为自己对主的爱是非常伟大,不带条件的,主耶稣并不是要彼得从反省中更加陷入自责的心态,却是要释放他,让他从面对真我的景况中得着自由。彼得三次的作答都没有用无条件的爱之字眼,而只选用了以弟兄友爱的爱(希腊文phileo)。当彼得能够面对并承认自己的有限,他便是一个主可以使用的谦卑的仆人,所以主耶稣在彼得每一次的认真作答中,一再以重任委托他,帮助他灵命得着复兴。
正如之前所强调的,没有一种个性是完美的,彼得型个性的强处:懂得营造气氛,与人深刻的印象,能够发挥深远的影响力;但也正是他个性的短处:没有认真考虑便说出夸大的话语,容易误导人对他信任,自我中心而常常沦为笑柄。当主耶稣不计过往,把牧养教会的重任重新交给他,在圣灵降临的那天,彼得站在众人面前,把他个性的强处恰当地运用在领人信主的事工上(徒2:14~41)。彼得不负众望的表现,全仗主耶稣懂得善用他个性的长处,以再次的信任给予他能力,完成荣神益人的事。主耶稣对个性的导引,值得我们效法。
[B]多马(约20:24~29)[/B]
当多马不在的时候,刚复活的主耶稣出现在众门徒中间,多马说:「我非看见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入钉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总不信。」(20:25)多马的个性是明显地多疑又喜欢分析,并且非常注重事实和证据。这种个性的特征表面看来非常难对付,因为要让他们得着充分的信任,是需要一段日子的;但是一旦获得这类个性人的信任之后,他们却是一个致死不渝、忠心到底的得力同工。且看主耶稣明白多马的个性,故此让他等待了八天的期间才出现。并且不是以指责的态度对待他,而是按多马的需要与他见面,邀请他以指头触摸祂。多马心里对主的惭愧、信任成为口中自然的承认:「我的主,我的神!」(20:28),这是圣经在耶稣复活后,所记载的第一句承认耶稣是与神同等的话语,对新约神学有重大的意义。
今天我们在带人信主的过程中,往往遇见许多以理性向我们作出质疑和挑战的人,我们有否因为他们难以应付而对他们放弃?抑或以耐性和爱心容纳他们,等待神的时间?主耶稣对多马的接纳,用多马较易接受的方法帮助他,使他得着无比的信心去为主做工。今天在印度有许多取名为多马的基督徒,据说是因为多马去了印度做宣教士,并且为主殉道而产生的影响。
所谓「知彼知己,百战百胜」,从以上的例子,我们看见性向的知识除了帮助我们了解与人相处的艺术,也可以作出缓和冲突,和教导造就等重要作用。今天还有人以性向评估去了解自己,找出适合个人灵修的方式(注1);也有人把个性与恩赐、才能、经验、热忱合并地去看神所塑造的我(注2),从这些元素所构成的型态决定个人一生的使命和目标。
既然人的构造不是单以个性为主,而个性的分类也并非完备清晰,我们在学习个性分析的时候,千万要紧记的是:每一个神所造的灵魂都是神圣而独特的(诗100:3),不是可以用一套道理或学术框框把他局限或简化的,必须求神赐下智能,以尊重和仁慈的态度来接纳各种不同的个性。
原来神要求我们从心意开始作更新变化,便是要我们保留原有的个性和才能,从个人以心灵和祂的相交开始得着改变,再按心意所作出的改变把这些原有的资源恰当地运用在祂的事工上。让我们不要辜负神的厚意,也不要排斥心理或其它学科的知识,只要以圣经的真理作为过滤筛选的蓝图,如此我们的全人才能渐趋向合一全备。
|
|